迷失在星空 第二十七章 宇航科技研究院

作者 ︰ 純牌老狼

從人類基因研究所返回後,李莊好幾天沒緩過神來,他在想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生物機器人研究的殘酷性確實非同一般,科幻電影里的溫情脈脈只是個表象。

「算了,不管它,我只要成品,不管過程。」無解的題目只好自我催眠。

「莊頭,你還去不去宇航科技研究院?」陳小軍敲門進來問。他對航天領域很感興趣,李莊忙的時候,他便到正在大沙沙漠深處的新威航天中心已建成部分溜達。

「去,怎麼能不去,至少得給安德列夫鼓鼓勁。」

安德列夫,全名叫亞歷山大.亞歷山大諾維奇.安德列夫,俄羅斯人,他和妻弟尤里.別列科夫是聯合技術公司耗費巨資從俄羅斯航天局交換到的兩個堪稱杰出的一線人才,目前是宇航科技研究院的代理院長,一個標準的北極熊。

宇航技術是非常敏感的前沿應用技術,原三大能實現載人航天的國家,花旗國、俄羅斯和華夏,對技術人才的限制都很嚴格。這幾年又增加了兩個團體,大雜燴的歐洲航天局和很倔的小日本。

聯合技術公司沒辦法從以上主流團體挖到一流的有經驗人才,唯一接近成功的嘗試,是從花旗國方面騙了一個過來,但公司人事部因此被NASA暴扁了一頓,差點鬧出大事,轟轟烈烈的官司打了很久。

花旗國宇航發達,在NASA工作過的人不少,宇航科技研究院測控中心副主任蘭斯.威茲曼博士曾在NASA呆過十年,經驗豐富。

李猛的車開得非常平穩,新建的高速公路一直延伸到遠方,李莊看著便想睡覺,卻被坐在副駕駛的陳小軍騷擾。

「莊頭,你說航天和宇航到底有啥區別?宇航科技研究院和航天中心,這個稱呼不倫不類啊,我看過報紙上的討論文章。」

「唉,這個問題不是很簡單嗎?航天,就是從地球上跑到太空中;宇航,就是指在宇宙中航行,我就是這麼分的。」

李莊為這事頭大,媒體無聊的時候經常咬字眼,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他原來準備全部用「宇航」來替代「航天」,主要是為了偷懶,後來公司內部討論了幾次,才決定分開。

自從聯合技術公司露出想加入航天領域的想法,各大國警惕更甚,對高級人才看得很嚴。堪培拉倒是頗為驚喜,現在國力增強了,對這塊有想法,便決定把小打小鬧的ASRP(澳洲航天復興計劃)相關機構並入宇航科技研究院。必要的回報是少不了的,這算雙贏的合作。

最大的收獲來自華夏,這兩年流出的宇航方面的人才不少,不過一線科學家和工程師沒有。重量級人物基本上都來自俄羅斯,因為聯合技術公司和俄羅斯航天局是合作關系,雙方各取所需。

雙威市對澳洲的實際GDP貢獻超過60%,自從李莊有新威市的建設計劃後,澳洲民眾對這塊比公司管理層更感興趣。新威市還在施工中,堪培拉早早和珀斯商量劃了兩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並同意了「新威市」的建立,相關稅費都免除,這里不算商業用地。

新威航天中心在建設初期只有中文名,英文名是澳洲媒體取的,簡稱是SCNW,後來成為標準稱呼。管理層沒有再麻煩,公司員工提到SCNW時就是指新威航天中心。

未來的新威市主要是航天領域的研究機構和制造廠,宇航科技研究院、新威航天中心和WLAE航空航天集團的航天分部都位于這個區域。內部的安保由聯合技術公司保安部負責,澳洲陸軍在附近建有軍事基地,作為航天中心的守衛力量。

堪培拉很給面子,李莊沒有拒絕,爽快地承諾軍事基地的軍費和開銷都由聯合技術公司承擔,上限是五千人,那邊大喜過望。

「亞歷山大,你太客氣了。」李莊下車時看到安德列夫站在門口迎接,有些意外。

「丹尼爾,我現在事情不多,便出來看看,剛好踫到你過來。」安德列夫的解釋讓李莊哭笑不得,他來公司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因為李莊很關心這個領域,經常打交道,兩人很熟。

到辦公室坐定,秘書送來茶水,安德列夫便開口講述進展。

「這邊雖然是沙漠,但WLEA的進度很快,基礎設施集團已經完成了SCNW的基本建設,火箭制造廠的建設很順利,估計明年年初就可以完工。」

「新火箭的設計有把握嗎?」李莊知道安德列夫是火箭專家,但現在宇航科技研究院的成員結構非常復雜,來自四個不同的地方。ASRP來的人只能搞搞衛星,還沒什麼,但CNSA、RSA和NASA出身的員工相處不是非常和睦。

「呵呵,有把握,我決定先仿制RSA的火箭,管理層都有經驗,從其他研究院抽調過來的都是高手。」

「要多長時間才能完成第一枚火箭?」

「我現在說不準,這里熟手太少。衛星實驗室的進度比較快,相對輕松,年底就能拿出第一顆實用的通信衛星。」

兩人閑聊一陣,說到最近航天界的大事,李莊很擔心,安德列夫不以為然。

「俄羅斯現在沒錢,而且沒有載人登月的經驗。NASA雖然有,但那是以前不計成本的結果,日本人的那艘小飛船能干什麼?我們可以慢慢積累經驗,這次金融危機會持續多久,還不清楚。」

「小飛船?」李莊聞言很是無語,按照俄羅斯人心目中的標準,日本人的大型飛船確實是小飛船。

日本的經濟發展一直相對平穩,實力雄厚,JSA六月從鹿兒島航天中心發射了一艘大型的登月飛船,將機器人送到月球上,並象征性地建了一個微型工廠。媒體爆炒了一個多月,評論家們認為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人類的大航天時代即將開始。

仿佛響應媒體的呼喚,各航天大國都有新的航天計劃,連CNSA都像模像樣地造了一個,但經費顯然是不夠的。

「月初RSA的人過來拜訪,說要我們資金援助月球基地計劃,把我嚇了一跳,你知道他們要多少嗎?」李莊想想這事就覺得不可思議。

「多少?我們去年給過他們五十億美元的援助,難不成他們這次要五百億?」安德列夫現在張口閉口就是「我們」,相比之下,有些華人員工的認同度還比較低。

「哈哈,三千億美元,說建好月球基地至少要這個數,還是大量使用施工機器人的情況下,我都被他們嚇著了。」

「不會吧?虧他們想得出來,我們這里又不是金庫。」安德列夫滿臉的不敢相信。

「確實是這樣,俄羅斯現在經濟不算好。RSA的登月計劃我們的實際援助遠不止五十億美元,光年初發射的大型飛船,我們就提供了聚光太陽能電池、高級機器人和大量的輕質納米合金材料,不包括技術支持,估計加起來超過一百億美元。」

安德列夫是交換計劃的標的之一,這個大漢的身價驚人,他對聯合技術公司和RSA的合作項目非常了解。

電池科技的進步讓俄羅斯重創,國內情況不是很好,依靠賣能源和原材料發展起來的他們,收入銳減。由于惡劣的自然條件,他們的糧食無法自給自足。聯合技術公司給他們的月球基地計劃提供了大量資金,也從他們那里交換了不少技術資料。該國宇航方面的一些人才通過各種途徑進入公司,宇航科技研究院因此有了一些熟手。

華夏是不用指望,小日本的保密同樣厲害,但其他國家宇航方面的人才不少。這一年來移民澳洲的人才來自于不同的國家,科技圈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有人帶路,事情就好辦,人事部很快就找到四千多人,搭起了宇航科技研究院的框架,但大部分人要麼是菜鳥,要麼就是純玩理論的。

前沿研究的高手總是有的,宇航動力研究所進度最快,離子發動機實驗室、化學發動機實驗室、激光推進實驗室和動力理論研究項目組等,涵蓋了所有尖端的宇航動力科技研究。

「反物質動力我們也要研究?我看到動力理論研究項目組在搞這個,這塊現在很科幻。」安德列夫打斷了李莊的沉思。

地球的宇航技術發展程度並不高,但宇航科學理論已經遠遠走在前面,如近光速飛船、超光速推進、蟲洞、飛船防護理論、反物質動力等等,只是受限于現有技術水平,沒法實現,而導致這些近乎玄幻。

「這是未來的方向,我之所以建超級粒子研究中心,就是為高級動力做準備,你不要以為我錢多得發慌。」

安德列夫笑道︰「哈哈,難說,你是世界上最有錢的人,沒有之一。」自從《大公司規模限制法案》通過,媒體便開始估算李莊的身家,說他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有錢的富豪,並批評他的品味,因為這家伙邋遢的風格從沒有變過,麗莎只能管到幫他買衣服。

「誰能知道?事實上連我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錢。」

安德列夫想想公司的結構,都不知道該贊同還是提出疑問。法案的限制雖然很嚴,但對于聯合技術公司來說並不難解決,華人的發散性思維善于鑽漏洞。

為了一勞永逸,管理層正在籌劃變更現有體系,將下屬的各集團**注冊,換湯不換藥的本事還是有的。在調整未完成之前,則是通過一些不怎麼厚道的方式來解決營業收入過大的麻煩,比如將大部分研究員的薪水和分紅支出算到要求提供技術支持的澳洲本土企業上,這樣可以減少公司的營業額,純利潤再投到研究上。

「嘟嘟嘟,嘟嘟嘟」的聲音響起,安德列夫無語,計算機專家的手機鈴聲一向很有特色。

「哈嘍,湯姆,什麼事?」

電話那邊傳來湯姆貓的語無倫次,「丹尼爾,我做父親了,把禮物準備好!」

「我有事先走了,你忙。」李莊和安德列夫告別,準備去找托馬斯。這家伙來公司不久和沙漠改造實驗室一位來自墨西哥的研究員的妹妹好上了,去年七月份結的婚。

這邊離雙威市第一醫院有點距離,李莊趕到時,發現走廊里站滿了人,他在人群中意外地發現了理論物理研究院的來客。

「澤維爾,你什麼時候過來的?」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迷失在星空最新章節 | 迷失在星空全文閱讀 | 迷失在星空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