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星空 第二十五章 基因工程研究院(一)

作者 ︰ 純牌老狼

聯合技術公司同時建立了三大前沿研發機構,人工智能研究院、基因工程研究院和納米科技研究院都上了公司目錄,不存在保密。澳洲媒體曾經評論過,說李莊的野心不小,卻沒想到這三者本是相輔相成的。

九月北半球開始變涼,南半球的雙威市則有點熱,更不要說還處于熱帶草原氣候區。李莊不喜歡炎熱,但建立雙威市跟未來的目標有關,消費工業品集團出產的第一批空調大多用在雙威市內部,新型的電子空調是主力。

李莊喜歡當新產品的體驗者,他的辦公室里就裝著消費工業品集團出產的高級貨,汽車里用的空調也換成了公司的產品。

「不錯,這玩意又是一大財源,我怎麼發現能賺大錢的行業到處都是。」李莊便感概邊給國寶電話,「你的延壽液研究得怎麼樣?老大,都十幾年了,不要老是忽悠我。」

「我怎麼忽悠你了,你以為做上帝那麼輕松,要不你改行?米哈伊爾在研究,他是高手,我在幫你搞生物機器人,已經有突破,你有空過來看看。」

「行,我下午就過來,你在吧?」

「當然在,你以為研究是散步,可以隨意離開,那叫抽風,老大,服了你!」

嘟嘟聲傳來,李莊拿著話筒苦笑。國寶夫妻最近為這事在吵架,他成了出氣筒。國寶是專業人士,他純屬外行,只能看看ERP系統上的基因工程研究院資料,還得找能理解的東西看。

基因工程是個很熱門的話題,這個學科很神秘,大多數人都听過有關它的宣傳,但具體指的是什麼,沒有幾個普通人能說清楚。

地球的科技並非人們想象中的那麼落後,很多前瞻性的科學理論和技術實踐已經讓人感覺到是否踏入上帝的禁區。有些科學家因此而惴惴不安,進而拒絕進行深入的研究。

很多科學家都信奉上帝,固然有家庭文化環境的因素,比普通人更多的接觸到宇宙的偉大,進而感覺到宇宙規則的精深奧妙,這才是信仰的源動力。他們和普通人不一樣,普通信眾是盲從,他們則將對宇宙規則的信奉轉嫁到上帝的身上,相信創造一個擁有相對完善規則的世界,只有神才可以辦到。

基督未必不是真神,安拉可能是唯一,佛祖也好,三清也罷,都有可能是宇宙規則在人心目中的化身。無論人類的社會體系多麼復雜,浩瀚無邊的宇宙仍然在自發的運轉,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

如果要說有神,宇宙規則就是神。神可以存在,擁有無邊力量的某種生物,有資格被稱為神,雖未必有人類所幻想的感情。宗教和科學並不是對立關系,人類畢竟是一種渺小的生物,連自己的生老病死都控制不了,需要精神寄托。

某種理論對那些大科學家的批判,充滿了他們的無知和狂妄。大師們當然不可能無懈可擊,他們畢竟是人,但無論如何也輪不到幾個自以為參透了人類社會運行體系奧秘的家伙肆意踐踏他們的信仰。上下五千年,天才哲學家輩出,但沒有誰敢說自己就一定正確,除了某些以真理發現者自詡的精英。

人類中的精英科學家們,一直想了解人類自身的奧秘,做過很多種嘗試,基因工程就是其中讓人發虛的一種。挑戰神域是一種夢想,但誰知道會不會引來神的震怒?神未必會發怒,但突然改變的環境和新物種足以摧毀人類的社會架構,這也可以理解為神設定的規則的不可抗拒性。

所謂基因工程,又稱基因拼接技術和DNA重組技術,是以分子遺傳學為理論基礎,以分子生物學和微生物學的現代方法為手段,將不同來源的基因按預先設計的藍圖,在體外構建雜種DNA分子,然後導入活細胞,以改變生物原有的遺傳特性、獲得新品種、生產新產品。

基因工程中最敏感的話題就是復制人和人體改造。獲得優良的新植物品種、研發基因藥物和斷肢再生等技術都是一種輔助應用。重組DNA技術是上游技術,下游技術則是基因工程菌或細胞的大規模培養及基因產物的分離純化。這些對于生物工程專業的學生來說,是個耳熟能詳的概念。

換句話說,一種是理論研究,另外一種是怎樣實現這種理論的手段研究。正如人工智能,幾位大師的理論提出已經過了大半個世紀,四種實現模型理論上都有可能實現,但工程驗證需要天才的工程師和其他配套行業的技術進步。憶阻器理論,提出了三十年才被實現,非線性計算,軟件實現和硬件實現都千辛萬苦。

科學家和工程師代表著科學和技術,他們交相輝映,將我們人類的文明層次一步步向前推進。很多人兼有兩種角色,雖然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科學家要高于工程師,但任何一個天才的設想沒有天才的工程師是不可能取得根本性突破的。任憑其他行業的技術進步,將這個行業的技術發展水平拖到平均線,但這是靠人堆的結果,漫長而低效,更不要說人類社會內部復雜的利益關系讓這種實現更加艱難。

「國寶是科學家兼工程師,可能科學家的角色多點。我與之相反,都是修修補補。」李莊將兩人比較,還是覺得國寶比他強,隨即又振奮起來,「我也有第一的名頭,在高級修理工中沒人能超過我!」

公司眾多的研究院里,李莊最熟悉的是人工智能研究院和基因工程研究院,因為這兩大研究院是他親自參與機構籌備的,雖然基因工程研究院以國寶的意見為主。

基因工程研究院下設四個研究所,人類基因研究所、植物基因研究所、動物基因研究所和基因菌研究所。人類基因研究所是基因工程研究院最大的研究所,研究員一千二百左右,願意加入的人都被嚴格限制了行動範圍。對外都以人類基因研究所出面,甚至連員工都不知道這個研究所被分成了兩部分。

第二研究所並非一直在地下辦公,在地面也有軍民兩用的研究項目,研究員都是高級核心員工,只有兩百來人。他們的親戚朋友全都接到雙威市,待遇豐厚,並有每年高達三十萬美元的自由限制津貼。

李莊很擔心這個項目的安全性,提出的條件苛刻之極,但沒想到這世上什麼樣的人都有。烏特金就說了一句,「只有十年的保密期,可以多賺三百萬,我願意干!」哈里斯的想法完全不同,「我不知道出去能干什麼,能自由地進行研究,已經讓我很滿足。」

人事部心理分析處精挑細選,勉強湊夠研究所需要的人員,這塊技術含量非常高,能順利達成目標已經讓李莊很開心,已經做好了可能出事的準備。

第二研究所的主要實驗室都在地下,但生活舒適,先進的光學外景系統讓研究員們並沒有感覺到在地下工作。李莊去過這地方好幾次,但都是在沒有正式運轉之前。

所有的研究設備都是最好的,聯合采購中心被研究員提交的采購清單嚇住,很多都是從未听過的產品,在市面上根本沒有銷售。不過還是那句話,做什麼都怕懂行的,連做小偷都是如此。這些員工的前東家都很有實力,他們使用的最先進設備性能參數等這些家伙都熟得很,這次連型號也一並提供。

聯合采購中心員工出去采購時踫到了一些麻煩,有些需要法務部去應付,有些需要技術副總裁辦公室去應付,有些設備干脆買不到,只有通過公司內部齊全的工業體系去自行設計制造。研制過程中的艱辛自然是難免的,不然那些設備和儀器制造商的研究人員都該去跳大西洋和太平洋。

小維姬是這里的安全掌控者,各種監視設備和武器系統一應俱全,連只蒼蠅都無法自由行動。人類基因研究所的外圍,威森科技保安部九級核心員工二十四小時巡邏,保安身上的裝備連軍方特種部隊都羨慕。

基因工程研究院離人工智能研究院控制中心約三公里,但人類基因研究所比較偏僻,位于一座小山的邊上。基因工程研究院是三大研究院中佔地面積最大的,足有一百平方公里,比較荒涼,周圍都是無人區,除了一些花草樹木和道路。公司員工沒人喜歡住在附近,基因工程研究院的員工家屬也多住在靠近人工智能研究院附近的小鎮上。

李莊算算覺得坐車過去比較好,李猛帶著全家去了珀斯旅游,陳小軍不會去這種地方,他目前還處于戰場綜合癥治療的後期階段,需要控制。

威森市內部的公共交通線路是自動運行的,沒人售票,不需要花錢,但有隨車保安,都是安全級別極高的核心員工。這些人的主要工作就是控制研究員之間涉及工作方面的交流,這是實驗室研究的大忌,另外就是按照規定做一些日志之類的,工作沒有想象中的枯燥無味。

李莊在威森市的知名度不用說,連自己的老大都不認識未免有些過頭。威森市內部的公共交通用的是有軌電車,不過噪音很小。李莊和車上眾人打過招呼,便听他們聊外面的事情。

「HSAI剛發布新智能機,集成一千五百萬人工神經元的,打算做研究之用,不過听說出了點小問題,運行很不穩定,幸好只造了一台,但這幾十億恐怕要損失掉。」有人幸災樂禍。

「他們確實太貪心,還不如改進現有架構,人工神經網絡電腦缺陷太多。這台智腦,听說政府出了不少錢。」邊上的人裝專家還八卦了一番。

李莊听著他們聊天,沒有說話。花旗國和日本去年發布的一千萬神經元智腦,性能比維姬級稍好些,讓他有些壓力,但這類超級智腦,造多了也沒什麼用,費用太高,還得小心侍候。維姬一級的智腦,性能已經遠超千萬億次的巨型機,速度再快又有什麼用。

德國人的八百萬神經元智腦,就造了四台,一台給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一台給了歐洲航天局,一台作為歐洲智能交通控制中心主腦,剩下的一台自己研究用,。

花旗國和日本造的多些,但總共就十來台。至于普通的智腦,能在市面上出售的,現在最高也不過三十萬人工神經元,更先進的只有政府相關部門能定制。普通人還是不願意看到高級智腦的大流行,賣出數億台,那簡直是驚天的想法。

家用智腦,最高一萬人工神經元,不便宜,但集成度很高,與傳統的家用電腦已經沒有太大的區別,現在是有錢人追捧的對象,新的流行品。WAI因此大發其財,財務部員工偶爾也會數錢數到手抽筋,喜歡大筆現金的怪人不少。

李莊覺得人工神經元網絡雖然實現最容易,但不要過分投資,其他的研究又得謹慎,他自己一直在模索思路。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研究力度很大,有些進展,但不大,估計真正有自我進化能力的智腦出現,還得等很多年。技術實現是一方面,主要是安全問題。以前冷戰時期一些核大國的神經已經繃得很累,現在更不希望出現《終結者》的悲劇。

想到終結者,李莊覺得詹姆斯.卡梅隆不愧是大導演,拍科幻片時考慮的東西非常多,不是隨意胡編亂造。超量的並行計算網絡確實有可能產生人工智能,這種AI產生的方式比較特別,很偶然,對軟件設計的依賴非常大。維姬誕生後,他利用維姬外掛高速計算服務器進行了推導,得出的結論是,「成本太高,而且不確定性因素過多」。

靠近神域的人工智能才是有效的人工的智能,靠天吃飯不是一個稱職的科學家該做的。無法投入到實際應用的技術沒有任何意義,除非閑得無聊或別有用心。

目的地就在附近,李莊和員工們告別,跟往常一樣,慢吞吞地走向研究所大門。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迷失在星空最新章節 | 迷失在星空全文閱讀 | 迷失在星空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