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星空 第十六章 風暴(二)

作者 ︰ 純牌老狼

人少有人少的好處,人多有人多的優點。沒有什麼是完美的,但人之所以被稱為人,是因為人有一定的智商,能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這是猴子們無法比擬的。腦子不靈光卻毛病多多的人是社會的負擔,尤其是技術進步到一定程度後。

澳洲只有兩千多萬人,76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適合居住和活動的面積並不大。雙威鎮是澳洲媒體的熱門話題,很多澳洲人都不能理解聯合技術公司為什麼選擇在沙漠圈地。

「我也不能理解,」大面站在李莊邊上說。剛才有媒體采訪他,不過現在都沒有說話,大家盯著雙威機器人公司的巨型車間,里面的設備正在調試。

「這世界聰明人本來就不多,你不理解很正常。」李莊隨口諷刺了一句,心里卻琢磨著機器人施工的相關細節。

「你」大面被噎了一下,剛要反駁,發現這家伙又陷入沉思中,只好苦笑。

在李莊構思的施工機器人中,分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機器人等五種。推土機、鏟運機、裝載機、挖掘機、平地機、灘鋪機、攪拌機,壓實機等常規產品都從國外采購,人工智能研究院和應用物理研究院附屬工廠生產了大量改裝用的零配件,將這些機器全部智能化。

大型工程機械使用的是李莊新設計的A3智能核心,為了讓A3更聰明,他費了不少的腦筋進行了軟件方面的加強。巨型工程機械則使用了S5智能核心,智腦實驗室為此研發了新的高速計算服務器來支持這種很聰明的畸形怪物。

雙威機器人公司主要生產中型、小型和和微型機器人,屬于全新設計的施工機器人,不是改裝品。中型施工機器人的主動力是柴油機帶發電機和動力鋰電組合,使用A3智能核心。小型和微型施工機器人則使用成熟的動力鋰電組合和加折疊聚光太陽能電池,都使用A2I智能核心。

空軍幫了忙,對指定地塊進行了精細的地形圖掃描,將數據提供給聯合技術公司,當然費用是不會少收的。

沙漠改造實驗室升級為沙漠改造研究所,已從生物科技研究院調到星球改造研究院。這個名頭嚇人的星球改造研究院剛出來時讓員工們愕然,李莊則被親近人嘲笑了一頓,因為名字是他取的,管理層原定的名稱是「環境改造研究院」。

沙漠改造研究所動用了維姬進行超級模擬,對改造後的氣候變化、生態平衡等都做了詳細的數據分析,因此得出的施工方案得到了堪培拉和珀斯的批準。

為了避免刺激堪培拉和東京協定監督小組的神經,原定的補給和維修機器人,被聯合技術公司員工取代。

「開始了,開始了。」周圍的人群嚷嚷著,記者們舉起照相機準備等機器人出廠來個特寫。車間的設備檢查完成,雙威機器人公司目前的代理總經理李莊按照操作規範推上總電閘,各種設備依照生產工序依次啟動。

剛開始沒什麼,待萬噸液壓機和八百噸大型沖床開始工作後,車間便傳來轟鳴聲。進行熱處理消除應力後,巨型加工中心接下後續的工作,噪音頓時變大,外面等待的人群不得不離得遠點。

機械產品的生產因為熱處理的原因,需要的時間比較長,外面的記者們喝著公司提供的飲品,百無聊賴地等著。

李莊做完象征性動作後便和技術支持項目組成員檢查已經改裝好的巨型和大型施工機械,測試網絡的效率。

「傳送帶正在啟動,機器人快出來了。」人群發出歡呼聲,李莊忍不住搖了搖頭,這幫人喜歡看熱鬧。

「啊,這是機器人?好丑!」有人大叫道。

邊上的托馬斯笑道︰「喂,你的外形設計水平確實不怎麼樣,不是我一個人這麼說你。」這廝的語言能力超強,去過K城幾次後,便打算學華語,回到花旗國後找了家教,不到一年就能講一口流利的華語。

李莊沒有接口,他跑到這里來檢查設備和網絡,有躲開人群嘲諷的意圖。整個流程都是他設計的,知道現場會發生什麼。

傳送帶里出來一個大金屬疙瘩,機械手抓起這個疙瘩,放到邊上的測試中心,檢測員工測試後啟動了主電源。疙瘩伸出六條腿,蹬蹬地跑到露天廣場,然後一蹲,將背部的折疊太陽能電池裝置打開,開始充電。

隔了兩分鐘,又有一個金屬疙瘩跑出來,重復同樣的動作。這些都是負責維護植物的微型機器人,重約三百公斤,使用了大量的輕質合金。當然微型是針對工程機械來說的,要是跟人相比,它可是個大家伙。

另外一個傳送帶裝置出來的家伙要大得多,約五噸,六條腿,帶有四條不同長度的機械手,外加月復部的一個挖坑裝置,更丑。它的動作要慢得多,晃晃悠悠走出來,然後一蹲再也不動。

第三個傳送帶裝置出來的家伙重約一噸,看起來稍微順眼些,四條腿,速度有所提升,兩條機械手,月復部帶有不知道用途的裝置。它跟微型機器人一樣,到了規定地點,打開折疊聚光太陽能電池開始充電。

「這些是機器人?」記者們拿著相機都傻了眼,不知道是拍還是不拍。

一個年輕的記者沖到李莊的面前央求道︰「李先生,有日本人那樣的機器人嗎?這些太丑,我們都不想拍。」

托馬斯哈哈大笑,李莊的臉變得有點紅,決定拿點好貨色滿足這幫記者,「沒問題,你等著,我讓研究院那邊帶人形機器人過來。」

說完鑽進車間,給維姬打了電話,不長時間王程敏開著皮卡拖了一個人形機器人開到記者群前停下。這個機器人的外形是麗莎設計的,做得很漂亮。汽車停穩後,它從皮卡跳到空地上,開始說話。

「大家好,我叫風暴,兩個月大,很高興見到你們。我會唱歌跳舞,願意為各位表演。」

「哇!」記者群爆發出一陣驚呼,開始提問,不過沒有點唱歌的,都是讓它跳舞,還有就是問東問西的刁鑽問題。

風暴的平衡系統非常好,舞姿優美,不像以前的機器人那麼僵硬,博得了人群的陣陣歡呼,拼命拍照。

對于記者的問題,風暴則裝作思考一番,能解答的就解答,得不出答案的,回答也讓記者們贊嘆︰「我才兩個月大,不能解答這麼深奧的問題,請換個簡單的。」

「你這程序設計得不錯,多少神經元的?」托馬斯低聲問。

「呵呵,三萬,沒有超過《東京協定》的規定,不然我也不敢把它拖過來供人群參觀。」李莊接著道︰「這是娛樂型機器人,很簡單的,除了電池沒什麼技術含量。」

「你行!」托馬斯豎起大拇指,隨即談到李莊的計劃︰「單機要大量設計嗎?我覺得你的圖謀不小,這樣會造成大量的人群失業。」

「有些人成天不上進,活該被淘汰。」李莊的聲音很冷酷,「有破有立,不一定是壞事。」

「哦,反正我只懂技術,其他的你來,要什麼我幫你設計什麼。我以前在花旗國的時候,就覺得有些人是廢物,不會做事,還成天惹事,都是垃圾。」

李莊沒有接口,看著雙威機器人公司巨大的露天貨場上一步步增多的施工機器人。這些機器人確實很丑,但實用,華而不實的東西只會浪費財富。設計這些機器人時,他讓大喇叭制作了一些樣品進行試驗,達到了設計目標。穩定和效率一向是他設計中優先考慮的兩個元素,不會為了漂亮而更改自己的設計。在地面低速行走的機器人不需要考慮空氣動力學和流體力學,用不著流線型設計。

記者們都圍著風暴,而堪培拉和東京協定監督小組則看著露天貨場上的施工機器人,不少人都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普通人的生活需要噱頭,媒體從業人員喜歡是因為消費者喜歡,他們利用普通人的精神需求來賺錢。

「哈尼,我的設計不錯吧?報紙和網絡都是溢美之詞,提到你的都是批評,哈哈!」晚餐後麗莎躺在沙發上調侃李莊。

「風暴屬于消費品,施工機器人跟他們不能比,再說工程機械領域沒有幾樣是漂亮的,效率和美在這里沒法兼得。」李莊為自己辯護。

「切,你以前設計的機器人都很丑,包括人型戰斗機器人。小喇叭制作的那麼多廢物,都是從你的資料庫里面提取的,不要以為我不知道。」麗莎揭他的老底。

李莊模模鼻子,有些尷尬,決定不再答話,上網看了看新聞,只見門戶網站的頭條是「風暴來襲!」

隨便掃了一遍內容,李莊琢磨著怎樣讓普通人降低對機器人的恐懼,進而讓《東京協定》放寬對智能機器人的限制。只要能用上十萬神經元集成芯片,再升級算法和數據結構,戰斗和施工機器人的效率將大幅度提升。

「風暴來襲,風暴來襲,對,我多制作一些風暴類的機器人放到雙威游樂場,讓普通人與它們接觸,這樣可以降低大眾的恐懼心理。」

李莊說干就干,拿起筆開始趴在桌子上寫寫畫畫,計劃的名稱就是「風暴」。

這是一場小風暴,屬于潛移默化型的策略,但聯合技術公司在自動化領域的策略,卻實實在在地掀起了一場大風暴。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迷失在星空最新章節 | 迷失在星空全文閱讀 | 迷失在星空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