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幕降臨 第十三章 聖約翰大教堂

作者 ︰ 仲夏雷暴夜

更新時間︰2013-06-09

周日的早晨,初生的太陽把金色的光芒灑滿香港維多利亞城。《》上環文咸街的一座大宅院的兩扇門徐徐打開,宅院大門上掛著一個中英文的牌匾《南華印書館》,這里就是香港華復洋行創辦的華復南華印書館的所在地。

一輛四輪馬車從南華印書館內駛去,馬車順著皇後大道,迎著清新的海風一路向西。

听到外面報童的叫賣聲,坐在馬車里的李多恩感到十分寫意,南華印書館已經走上正軌,報紙的銷量一天比一天好,其他印刷書籍也是供不應求,照這樣發展下去,不出三年出版界巨頭這個稱號非自己莫屬。

李多恩是南華印書館的經理,今年35歲,湖北人。他是中國傳媒大學畢業的,擅長媒體宣傳運作,曾被tg某強力部門納為非編人員,委派到某某報社德國記者站長期工作。

李多恩在馬車里坐了一會兒,感覺身邊的老漢斯沒有動靜,一轉頭,老漢斯萎靡在座位上打瞌睡。他連忙吩咐車夫,「慢一點,不要讓馬車顛簸。」

感覺到馬車慢了下來,老漢斯一驚,一下子就坐直了身體,德語也從口中冒了出來,「dawn,聖約翰大教堂到了嗎?」

dawn是李多恩在德國工作時用過的名字,來香港之後,又再次拿出使用。李多恩在德國工作好多年,養成了周日去做禮拜的毛病。來到香港,李多恩也每個周日去香港聖約翰大教堂做禮拜,憑借嫻熟的德語,李多恩做禮拜時,認識了老漢斯。老漢斯是德國人,他本來在普魯士擁有自己的印刷所,因為生產競爭失敗,在柏林欠下了好多債務,他就遠赴重洋來到香港淘金。

「快了,還有十分鐘。」李多恩扶了一下眼鏡,十分關切的詢問,「漢斯先生,累了吧!以後這大夜班你就不用再上了。」

李多恩的德語帶著柏林的口音,老漢斯看著李多恩圓圓的臉上胡須被刮得一干二淨,心想這根本不像我們普魯士人的做派,只是如果只听這聲音,不看人,真以為是自己的德國同胞。《》他連連搖頭,「不不不!夜班沒關系的,一周就一次主日禮拜,我現在全身充滿力量。」

老漢斯心說這夜班是一定要上的,印書館上夜班有夜班補助,加上自己的工資,一年多就能還清自己的債務。漢斯現在是南華印書館印刷車間的司事,也就是車間主任,工資加上夜班補助每月足有二百銀元。

李多恩笑了,「漢斯先生,您畢竟也五十多了,上完夜班,再去教堂禮拜,身體受得了嗎。」

「不累,听到你這一口地道的德語,我的疲勞一下子就沒了。」說著,老漢斯用拳頭把自己的胸膛捶得咚咚響,「看到吧,我這可是軍人的體魄,干苦力也沒問題。」

老漢斯心里很是舒心,來到香港這個英語和粵語的環境,他很少有與人交流德語的機會。但沒想到,他在教堂遇到說得一口流利德語的dawn,一個黃皮膚、黑頭發、黑眼楮的美國人。更沒想到是,dawn提供給他一份高薪工作,聘請他做印刷車間的司事,雖然南華印書館使用的華復印刷機比他所知道的印刷機械更為先進,但老漢斯很快就掌握了機械的原理,使整個印刷車間安全高效的運轉起來。

聖約翰大教堂位于港島中環花園道與炮台里的夾角處,與1849年3月11日正式落成。大教堂呈十字形,坐西向東,含鐘樓、西門、十字形耳堂、聖壇和祭壇、講道壇、主教座以及3個祈禱堂。

正直初秋時節,教堂正門兩旁花草異常茂盛,教堂上空不時的有海鷗飛過,給人一種聖潔的氛圍,仿佛一座人間天堂。

馬車在聖約翰大教堂大門前停下,李多恩和漢斯走下馬車,整理好著裝,莊嚴肅穆的走進教堂。教堂大廳已經有了很多人,李多恩看到湯木曜在前排默默的祈禱,心說這家伙來得好早啊。他和漢斯直接找了個空位,一起默默地低頭握手至額頭在那禱告。

「請問您是漢斯先生,漢斯?沃納先生嗎?」從身後傳來一個略帶遲疑的低聲。

听到親切的德語,老漢斯趕緊轉過頭,看到一個正統普通的日耳曼人的外表,斜長臉龐,削瘦身材的中年人,這人就坐在自己身後一排向他打招呼。

老漢斯驚訝的睜大了眼楮,小聲的說道,「海因里希先生!沒想到在香港見到你。」

海因里希?郎古是一個出身于漢堡的漢諾威商人,老漢斯曾經與海因里希有個生意上的往來。

「自從我做東方貿易,托馬斯就找到過我。他說,你在香港,還托我給你帶封信。」海因里希呵呵的笑了。

「托馬斯,托馬斯還好嗎?」老漢斯表情有些激動。托馬斯?沃納是老漢斯的兒子,老漢斯破產之前,托馬斯剛要從普魯士軍事學院畢業。

「托馬斯干的不賴,他現在在法蘭克福負責普魯士外交使團的衛隊。信在我的住所,等會兒你一看便知。」

一听到法蘭克福,李多恩立即想到現在法蘭克福做普魯士王國駐德意志聯邦代表會的代表俾斯麥,他立即輕聲問道,「托馬斯跟俾斯麥在一起?!」

「是的,他負責俾斯麥先生的安全。」海因里希驚訝的看著李多恩,沒想到這東方人也說得一口流利的德語,而且還知道普魯士的一些情況。

「靜一點,包令先生來了!」突然有人小聲的吆喝。教堂大廳頓時變得更加安靜,港督包令在神父的陪同下,從中間通道走到教堂最前面一排的中央位置。

過了大約一分鐘的樣子,音樂響了起來,身穿白衣的童子軍們在管風琴的伴奏下唱起了贊美詩。

做完禮拜,人們熙熙攘攘的從教堂里面走出。看著包令和湯木曜肩並肩的走出教堂,聖約翰大教堂門前的人們紛紛散開,讓出了一個空間。

包令滿面春風,「親愛的湯,您的主意真不錯,不與那貪婪的家伙正面交手,直接找殖民部解釋訓令的內涵,讓他無話可說。」

湯大班呵呵的笑著,「律政司先生主要是吃相難看了些,身為副總督想要謀取總督的權力,他手伸得太長,殖民部自然要給他一個教訓。」

包令看著半山腰還沒完工的港督府,長嘆了一聲,「主要也是港府財政吃緊,否則哪有這許多事情。」

港督府始建于1851年,主體結構已修築完成,但由于港府財政吃緊,一直沒能進行裝修。

「財政會好起來的,大人上任還不到半年,已開闢了多種財源。相信下午的馬賽,港府又能得到一批豐厚的稅收。」看到包令有些意態闌珊,湯木曜安慰了兩句。

「下午的馬賽一定獲得成功,您出的主意從不讓我失望。」包令點點頭,臉上露出一種異樣的表情。

「香港以貿易立港,我認為貿易應該是港府的主要稅收來源。」

「你說得沒錯,要不是該死的韃靼人搗亂,貿易量一直上不去,香港的財政收入絕對沒有問題。」包令臉上露出一絲凶殘的神色。

清代,歐美人也把滿族稱為韃靼。

滿清開放五口通商,上海、廣州等城市貿易飛速發展,造成香港貿易持續的衰落。有英商上書殖民部,「香港已無商可營,島上只可供作香港政府及其官員駐節之地,並收容一批身無長物的貧民而已。」

商務監督是包令的主要職責,進一步打開對華貿易是殖民部下達給他的任務之一。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英國大量貨物進入中國,但由于中國是一個封閉的小農經濟社會,英國貨物大都不對銷路,只有鴉片貿易一枝獨秀。要不是因為克里米亞戰爭,英國早就準備動手用戰爭的手段,繼續打開中國市場。

包令胖胖的身軀第一個上了馬車,看著皇冠徵號總督馬車篤篤篤的走了,在場所有人慌忙行禮。

湯木曜心中暗暗的罵道,可惡的戰爭販子!執委會讓他盡量拖延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時間,為團隊在台灣的發展爭取時間。湯木曜雖然與包令已經有了比較好的交情,但要想讓包令的野望變得不那麼迫切,談何容易啊。湯木曜心中想著問題,不知不覺的放滿了腳步。

教堂門前的許多商人紛紛向湯木曜圍攏過來。這些人大多是香港各個報社的老板,他們看到《香江日報》、《南華日報》印刷精美,曾多次找到湯木曜,想要學習南華印書館的印刷技術,但都被湯木曜以新技術的專利申請還沒審核通過,予以回絕。

港府的首席治安法官奚禮爾首先攔住湯大班的去路,「湯先生,恭喜你了,你的兩份報紙都相當成功,而我的《遐邇貫珍》卻失敗了。」

香港第一份華文報紙《遐邇貫珍》是基督教傳教士麥都思創辦的,因其既擔任上海領事的職務,又要處理教會事務,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和完成這了復雜的編輯工作。因此,于1854年將編輯事務轉交給曾協助他創辦和編輯《各國消息》的女婿奚禮爾。奚禮爾除了完成香港政府首席治安法官的工作外,還兼做《遐邇貫珍》的編輯工作。

奚禮爾覺得《遐邇貫珍》的發行量每況愈下,自覺回天無力,想把報社賣給湯木曜。

對于奚禮爾的提議,湯木曜當場予以回絕。他宣稱香港將成為亞洲的一個大都市,在這個城市中,將有十幾萬、幾十萬各個階層的華人。

「我相信,未來的香港將會容納幾份、十幾份不同的中文報紙。」

湯木曜告訴奚禮爾,華復機械廠出產的印刷機械已經在歐美申請了專利。他表示願意為《遐邇貫珍》印刷技術的升級,提供一整套的服務。

「我的機械修造廠已經開始批量生產華復印刷機。」湯木曜環視在場的諸位報社老板,「只要你們願意出錢,我們華復洋行保證為你們提供最新的印刷技術,以及後續的技術支持。」0:>_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鐵幕降臨最新章節 | 鐵幕降臨全文閱讀 | 鐵幕降臨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