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皇朝 40校尉

作者 ︰ 玄黃真人

更新時間︰2012-04-10

王風的快報可是讓知府。巡撫大吃一驚。首先收到遼國入侵固原縣。知府、巡撫都是不敢怠慢。立刻召集所有官員商議起來。這一商議。就是半天,除了扯皮居然沒有一個好辦法。按理說該派出援兵。可是那里來的援兵。

大名府倒是有個都尉。按理率兵一千。可是地方上吃空餉吃慣了。說是一千士兵,恐怕五百都是沒有。加上很少訓練。就是比一般百姓,也是強不到那里去。一說出兵,都尉頓時頭大。東扯西扯的。出兵那不是送死。情況知府也是知道。自己還拿了好處。只好掩蓋起來。

于是事情就向上請示吧。不過不出兵總有原因吧。想了半天,只好夸大遼國入侵的兵力。王風當時不知道遼國確切的人數。知府也不調查,大筆一揮,五萬遼人犯境。還騷擾大名府。為了府城安全。不能出兵。請求支援。本來向邊軍求援是最好的。不過五丈候和朝廷的關系擺在那里。哪里敢引狼入室。況且大宋歷史上,有許多大秦帝國封過的將軍。大多數都是成為大秦限制宋國的棋子。最後都是沒有好下場。知府當然不能投靠五丈候,讓他領兵前來。

巡撫衙門。更是麻煩,雖然有偏將軍。號稱率兵一萬。也是吃空響的。士兵不過五千,雖然堪堪一戰。不過對付五萬草原聯軍。開玩笑,根據宋遼的戰斗,野戰宋兵至少要多一倍,才能保持不敗。五千對五萬,腳趾頭都是知道什麼結果。偏將軍哪里敢出兵,爭論半天,也只有上報朝廷了。巡撫大筆一揮。那五萬草原聯軍頓時報稱十萬大軍。在北遼省四處劫掠。也是抽調不出兵力。

同時,命令壓向知府,必須派兵援救。畢竟那固原縣還有歷海的人。歷海後台硬扎無比。巡撫也得給面子。這封緊急軍情傳到大宋,一邊嘩然。十萬大軍進入大宋境內。這可是幾十年沒有出現的事情。于是御前會議開了三天。也是沒有拿出一個辦法。派援軍,最主要的是誰為主帥。朝廷大佬爭論不休。那邊還沒有結果。

王風的第二封軍報又是傳了過來。居然擊退草原聯軍。這太不可思議了。還是兩萬草原聯軍。固原縣加起來的人口都沒有兩萬。知府頓時覺得王風是一塊當官的料。有兩千遼人攻擊就不錯了。不然固原縣能夠擋住嗎。居然夸大十倍,有前途。于是立刻書寫一封。夸大了自己的英明領導。在自己的建議下,加上都尉的援軍,擊退草原聯軍。

軍報到了巡撫衙門,又是變了,在巡撫大人的指揮下,北遼省所有地方官兵的配合下,經過幾天幾夜浴血混戰,終于趕跑草原聯軍取得大勝。軍報很快到達朝廷。哪里還在爭論不休,怎麼又是這個樣子。大臣,就是皇帝都是吃驚不已。十萬草原聯軍,居然被地方部隊擊敗。還僅僅幾天時間。開玩笑。

雖然大家都是知道軍報不實。不過誰也沒說出來。除了叫兵部核實以外,皇帝離開。不久密探的報告就擺在皇帝面前。兩萬人,夸成十萬人馬。這些官員呀。倒是王風異軍突起,居然擊敗了他們。皇帝也是高興無比。果真不愧為先皇欽點的狀元,父皇一直打壓。留著我使用的人才。這皇帝登基才幾年,現在也是六十多歲了,若不是先皇莫名奇妙死去,還不知道多久才能登基。皇帝也能修煉一個個命長無比,當初的始皇帝在位就是幾千年。

這個消息讓皇帝高興起來。說起來皇帝金口玉牙,一言九鼎。趙構登上帝位才知道艱難。大宋對于官員的處理一般不嚴重。官員很多時候並不怕皇帝。一件小事也可以和皇帝爭的面紅耳赤的。加上三公六部,文武將臣。都是形成利益鏈,就是趙構也是莫可奈何。考慮一番,暗暗下了決定。王風是人才,若是識趣。就成為本皇的一把尖刀吧。

各大臣回家,也是派人馬四處打探消息。最終大概弄明白了。那王風還有拉攏的必要。于是第二天朝議就簡單了。一陣議論下來,決定下來了。于是聖旨下了下去。大名知府官升一級,到了北遼省城當布政使。那可是三品官員,算是高升了。位置空下。也就是為王風準備的。

安公公上次在王風那里得到那麼大的好處。加上固原縣靠近邊境。有一些地位的太監不願意去。倒是安公公再次獲得宣旨的任務。一路高興的向著固原縣而去。聖旨還沒出京城。巡撫,知府都是知道結果了。王風自然也是知道。

半月後,宣旨的安公公終于來到固原縣。一番儀式下來,王風接下聖旨。沒想到皇帝不但提拔自己成為知府,還兼顧校尉一職。大名府設校尉,由于處于邊境,容易受到遼人襲擾,可擁兵五千。這個任命王風倒是不太明白。

于是招呼安公公坐下喝茶。銀兩送上,這才問道︰「公公。地方校尉,非戰時掌握五千兵馬好像不合律法吧。」安公公微笑著看著王風,掉了半天的胃口這才笑著說道︰「恭喜大人,賀喜大人!」王風一愣自己升官,當然值得賀喜,不過也用不著安公公這樣吧。

安公公笑了一笑,接著說道︰「聖上口諭!」王風立刻跪下三呼萬歲,安公公這才接著說道︰「王風是為儒宗,擊退遼人兩萬大軍才堪大用。朕心甚慰,你可听好,好好操練士兵,限制五丈候勢力的滲透。至于大名府缺的官員,你就論功行賞,報上來就是了。」王風听完這才起身。

安公公又是說道︰「說實話吧,大人現在不需要投靠任何一方,你現在就是陛下的人。文武之職聚于一身,這時大宋幾十年來的第一次。皇帝陛下可是相當看中你。只要有功勞升遷不是難事。大人本公公可是看好你。對了,皇帝陛下還派遣了幾名大內侍衛。大人看著安排吧!」這話一出,王風就知道,那些大內侍衛弄不好就是皇帝的密探。

不過這也是應該的。接風酒吃過安公公,揣著銀票,在王風派去的護衛,加上京城帶來的侍衛的保護下,離去。王風現在是皇帝心目中的紅人。安公公刻意交好。于是這樣的聯盟也就形成了。安公公自然成為王風打探朝廷動靜的耳目。王風也成為支持安公公的地方勢力。雖然現在還看不出好處。不過安公公相信,隨著王風地位提高。對于自己幫助會越來越大。

于是王風安排的護衛被安公公,帶回京城。他們就是安公公和王風聯絡的紐帶。王風升職,自然眾人來賀。熱鬧幾天以後。王風把縣令之職給了弟弟王進。縣尉之職,倒是把那劉管制說動,暫時擔任下來。至于兩千邊兵,鼓動他們留下。

說來說去,倒是幾百人願意留下。接著就等著五丈候的人上門了。至于嫁禍方校尉私通遼人。刺殺王風,被擊殺的事情,被王風用秘法,在那兩個沒死的都尉的證詞下。都是成為鐵證。那些邊兵才開始還想攻擊縣衙。在劉管制的勸說下,加上證據確鑿,也就不了了之。不過王風相信。五丈候,不會就這樣算了的。說起來自己現在算皇帝的人。不過指望皇帝,那是笑話。

若是皇帝能夠奈何五丈候,就不會讓他發展起來了。還得靠自己。王風一邊辦理交接,整頓人馬,一邊等著五丈候的反應。幾天以後事情交代清楚,這才向著大名府而去。出任知府。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夏皇朝最新章節 | 大夏皇朝全文閱讀 | 大夏皇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