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戒 第二十六章 垃圾城的戰爭 六

作者 ︰ 干魚

上集提要︰因為原則的原因,垃圾城放棄了殺傷性爆破的方案改而實行三段爆破法拆除階梯走廊,三段爆破法平穩實施後,骷髏會的先頭部隊露出了蹤跡。而垃圾城將要用一種古老的戰陣——方陣應對骷髏會的攻擊,那麼方陣究竟是什麼呢?

《韃靼戰記》由于是由歐洲人書寫,所以書中對,蒙古氏族部落的稱呼采用了最古老的‘韃靼’這一稱呼,而且這本書像小說更多過像史書,不過在真實性上,這本書是不容懷疑。因為寫這本書的原因完全是因為恐懼,歐洲學者們寫這本書的手還在顫抖,這是一點都不夸張的。

書中記述的事情大概是來自拔都的二次西征,發生戰斗的地方大概在匈牙利和奧地利一代,而由于當時戰後的慌亂,作者並沒有研究透徹當時的歷史背景就寫下了此書,所以這本書在專門研究蒙古史的人看來不值一提。不過對喜歡戰爭和屠殺的異趣味人士來說,這本書確實值得一看。

書中沒表述這場戰役之前的事情,但大概和匈奴入侵時一樣,蒙古人采用的辦法的辦法和匈奴人幾乎一模一樣,也是繞開城市和軍隊,專門攻擊敵人的虛弱部位,而在這一過程中會造成大量的平民傷亡,農村的生產更是會受到摧毀性的破壞。當時歐洲的領主分封制度下的小規模軍隊根本不能和蒙古的騎兵團隊對抗,而集合大軍對各位貴族來說也跟尷尬,集中後的軍隊也很難達成統一的指揮,每個大公都會揮動自己的利益大旗影響自己底下的伯爵侯爵們。

但是天主教起了作用,教皇號召所有的教民都要團結起來反抗蒙古人。教皇覺得蒙古人絕對是上帝的敵人(當時的蒙古人還在藏傳佛教,伊斯蘭教,甚至中國的全真道教之間搖擺,不過真的很少有蒙古人信仰天主教,倒是去了俄羅斯的那一支有部分信仰了天主教的分支東正教。

在宗教的號召下,匈牙利大公和奧地利大公當時這兩位影響和實力都最強的大公終于站了起來(不站起來也不行了,敵人已經在家里開搶了),當時還拿著投槍作為武器的歐洲武士干脆直接放棄了騎馬作戰的打算,直接組織了一個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步兵方陣。有的騎士為了顯示自己的信心,不惜殺死了自己的戰馬以代表絕不逃跑的決心。(在當時蒙古騎兵面前,歐洲騎士完全喪失了馬上作戰的信心,馬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就是要跑時用的)。

列陣的地方是河邊(估計是萊茵河),整個方陣的組織排列就花了將近倆天的時間,排列好的方陣加上侍從農民達到了十七萬人,而武裝騎士就有至少四萬人。方陣的外延以大盾為主,然後是加長的刺馬槍,最內圈是使用投槍和練球鐵餅的投擲手,而弓箭作為主要遠程武器在這支隊伍也有出現,不過硬桿的長弓在射程上和蒙古騎弓相比不佔優勢,在精度上更是沒法相比(當時蒙古騎弓的制作技術在吸收了大批工匠和佔領區的制弓技術之後已經達到了當時弓箭制造的極點,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進攻武器。)所以歐洲人選擇了傷害性更加強的投槍和鏈球,要知道當時蒙古人的盔甲也是世上最好的,既輕巧又堅固。

方陣布列完畢之後,歐洲大軍不敢再行移動,這個方陣說穿了就是一個準備挨揍的鐵桶,幾乎沒有一點機動能力。那麼敵人不來怎麼辦?

兩位大公向蒙古人寫了一封信,信中的大概意思就是︰你們來喝我們決戰吧,如果你們戰勝了,我們以後也放棄抵抗。

其實蒙古人完全可以不搭理這個有些白痴的決戰要求,當時的匈牙利已經成為了蒙古人予取予求的自留地,而奧地利的農村也被破壞的差不多了。

也許是出于玩耍的心理,或者是每一個強勢民族在最得意時就要忍不住的炫耀心理,反正蒙古人真的同意了對方的決戰要求。

于是戰斗打響,歐洲式的鐵板防御對上亞洲式的機動進攻。

這次戰斗之所以很少被人提起,後來歐洲人在文化上的強勢應該起了作用,畢竟誰也不願意講祖先的丟臉事情。而蒙古人在亞洲的稱霸也因為文化上的弱勢最後遭遇了徹底的失敗,以中國來說,作為亡國奴的漢人自然也不會去講述那個民族的過去。所以,這段歷史被有意無意的遺忘了。

當時是夏天最熱的時候,歐洲式的方陣防御能力也不是吹的,高達四米的大盾頂在頭上護住四邊,整個十多人的方陣立即成為了一只鐵烏龜,就算以蒙古強弩的射擊也不能有效穿透大盾的防御,只能造成一些微小的傷害。

而騎著馬圍著方陣轉圈的蒙古人所受到反擊更是微弱,方陣實在是太大了,站立在方陣內圈的遠程武器投擲手甚至無法把手里的投槍投出足夠的距離,力氣稍小一點的投擲造成了喜劇效果,那些投槍劃過一個弧線之後竟然落在了自己方陣的大盾上面。

而蒙古人發現采取直射的方式攻擊無效之後立即轉換了攻擊方式。他們拿出他們賴以成名的馬弓,采用拋射的方式發射羽箭。作者寫道,超過二萬人的蒙古射手發出的羽箭遮蔽了酷夏正午的太陽,烏雲一樣飛到方陣上空,然後像飛累了的鳥一樣筆直落下。(估計蒙古人拋射的角度非常大,幾乎是沖天空發射的羽箭)。

這樣的射擊立即使方陣內圈沒有大盾覆蓋的遠程投射手收到了重大打擊,不斷的有人倒下,高空落下的羽箭但是利用自由落體的慣性力量就可以輕易的刺穿人的整個身體。

即使是經歷了重大的傷亡,歐洲人還是多堅持了一天。他們知道這是他們的最後一個機會,這次之後,就將是蒙古人單方面的屠殺,而整個歐洲都將喪失放抗的能力。

但是酷暑的高溫戰勝了歐洲騎士的戰斗精神,死去的尸體腐爛發出難聞的氣味,受傷的人無法得到治療也無法轉移出去,而蒙古人的攻擊烈度更是讓人驚訝,他們的拋射竟然持續了一天一夜。(應該是輪班制度,一部人休息,另一部分人保持對方陣的壓制,反正方陣里的人也不可能出去追擊,蒙古人該吃吃該睡睡,這太不公平了……)

第二天中午的時候,方陣開始崩潰,十七萬人方陣排列過于緊密,以致使逃跑都是非常困難的行為。開始小領主引領者追擊的扈從偷偷離開方陣,這些見機快的家伙里誕生了幾個幸運兒,他們安全的回到了家里,其中就有本書的作者。

而跑得慢的人只能听天由命了,作戰在這時完全失去了意義,騎士們能做的就是努力月兌上的重鎧擠出人群。能擠出人群是逃命的第一步,然後就是希望蒙古射手的注意力被別人吸引。

怎麼說呢,能從這場戰役里依靠自己的能力和運氣逃生的人就算得上英雄了。大量的貴族被俘虜而不是被殺死,唯一的原因是蒙古人希望得到大量的贖金。而沒什麼價值的農夫和低級騎士幾乎無人能夠逃生。

死去的尸體之多在那個酷熱的夏天甚至造成了規模不小的瘟疫,而這也算是對蒙古人的報復吧,畢竟蒙古人也有不慎染上瘟疫而死亡的。

直接死于歐洲人的反擊之下的蒙古人一個有效的記載都沒出現,當然不能就此認為這場戰斗的傷亡比例是夸張的十七萬比零,但完敗都是比較客氣的說法了,僅僅是屠殺都不能反映這一戰帶給歐洲人恥辱,這是完全的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啊。

那種完全無力抵抗,並且敵人毫無憐憫可言的恐懼徹底的壓倒了參加這一戰的歐洲人。

戰斗是死,不戰斗也是死,好像命運到了這里就是剩下一個死——‘死’。據這本書里的另一個作者說,那場戰斗之後逃離的那一部分騎士有不少于歸家的途中自殺,並不是因為戰敗的恥辱和作為戰士的榮譽感才讓他們這麼做,而是完全被恐懼佔據了內心之後的逃避,既然怎麼都是死,那麼自殺起碼可以確定自己的死法不是嗎,而少部分回到家里的人也大多依靠醉酒度日,作者就是一邊喝著高度酒一邊寫下了這日記或者說噩夢一樣的文章。

方陣。早就應該淘汰出戰爭的東西在這時候竟然又神奇的復活了。

就算是在火槍出現之後,方陣依然流行了一段時間。

原因是什麼?

答案還是倆個字——恐懼。方陣真正的作用在火槍出現之後已經不是要提供防御力這一方陣的傳統作用,而是提供心理上的依靠,當你站在人群中央的時候膽子會比較大,另一個好處就是——難以逃跑。

不過在方陣最初出現的時候,那個希臘列島的城邦時代,一個叫斯巴達的民族發明了方陣這一戰術,隨後在抵抗波斯入侵的時候,斯巴達人用盾牌方陣的形式創造了著名的三百對十萬。

方陣的靈魂是什麼?是勇氣!

沒了勇氣的方陣最大的作用是防止士兵逃跑,有了勇氣的方陣才是強者的頌歌。

而今天,垃圾城人也選擇了方陣這一古老戰陣,他們學習的對象會是誰呢?

垃圾城人不會逃跑,他們和舊文明公元前的斯巴達人一樣,要保護的是他們的家。他們也從來不會使用勇氣這樣的詞匯來表達自己。但是,每個垃圾城人的血液都不可能缺少——勇氣。

垃圾城人排列的方陣沒他們的斯巴達人前輩們那麼嚴整規範,那是因為斯巴達人每個都是戰士,從出生開始學習的唯一事情就是作戰,而垃圾城人平時都是勞動者,可沒功夫研究這些東西。

但勇氣如果一樣的話,方陣的效率是不是也會一樣呢?

風天天站在方陣的中央。這個方陣幾乎包括了垃圾城里所有稍大一點家族的組要成員。這個方陣就是垃圾城的主力。垃圾城沒炮灰這樣的說法和想法,也沒人去充當炮灰,所以一上來就是主力作戰。

骷髏會知道他們面對的會是什麼嗎?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無戒最新章節 | 無戒全文閱讀 | 無戒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