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帝國 第四百零三章 各地農業

作者 ︰ 旺家家

老段敲著桌子說︰「農業部長,說說你的看法。」

農業部長是個十足的農民出身,種過地,打過糧食,知識豐富,不愛什麼官腔,也不做什麼虛假的報告。

「各地不同,具體實施也不同,各地農業專家有許多解決的辦法,我簡要說一下。東北,平原地區以小麥水稻玉米大豆為主,收獲糧食後各種秸稈經過柔絲粉碎加工成容易保存的飼草,用于飼養牛羊等等,尤其是玉米秸稈,是牛羊的上好飼料。就東北來說,百姓大部分都可以吃飽,接下來的重點是讓糧食產量增加,用于儲存預備荒年,或者外運其他省份。養殖業也是東北的一大特色產業,目前規模化養殖沒有推廣的可能性,老百姓沒有能力進行上規模養殖。還是傳統的以村屯子為單位進行散養,主要品種以馬牛羊為主,這三個品種以草為主,糧食消耗量少,肉類能更好的供應市場。豬對糧食消耗比較大,對于我們這樣一個糧食儲備不足的國家來說實在不宜大量推廣。」農業部長說。

段學文听了不住的點頭,「東北的馬牛羊保有量已經很大了,目前防疫措施還是不到位,衛生部配合一下,在有條件的地方再建設幾所專業的獸醫培訓學校,把熱愛這個行業的年輕人進行培訓,充實基層,最大限度的保證養殖業的效益,然百姓的生活漸漸的好起來。你接著說吧。」

農業部長也不看什麼整理好的文件,接著說︰「蒙古草原人口稀少,還是以畜牧為主,保有現狀就可以了,只在合適的地方進行小規模的農田開墾,播種少量的蔬菜,絕對不可以進行大規模的農田開墾。只有這樣才能把草場保護好,雖然草場是咱們的,但是也是子孫後代的。」

「河北山東河南,都是農業成熟地區,不管是農田開墾程度還是農業技術等方面都很成熟了,要注意的就是嚴格控制土地兼並,保衛農民的土地所有權,工業發展征地公路建設征地等等都必須謹慎對待,必須確保土地總量。最頭疼的是大西北地區,那里的環境惡劣,人口多耕地少,需要下大力氣改變現狀,而且沒什麼捷徑,一是植樹造林保持水土。二是修建水利工程,不管哪個都是長期的工程,投資還是很多的。不過可以廣泛發動群眾,全面動員,改變西北的基本環境,相信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還是會有很大改變的。」

農業部長侃侃而談,當然主要說的還是西北,至于南方農業畢竟發達,而且因為剛剛統一了南方,有效管理尚未建立所以沒怎麼談論。

至于西北段學文也是比較頭疼的,不過問題總是會解決的,駐地建設兵團主要的任務植樹造林修建水利工程。有難度的建設兵團上,普通的當地百姓自己解決,國家撥付樹苗樹種,鐵鍬等等,百姓出力,共同營造美麗的大西北。尤其是甘肅、陝北一帶,植樹造林改變環境的熱情是很高的,為了增加百姓植樹造林的積極性,把一些地方分到農戶,農戶造林成功了取得這片林地的所有權,但是采伐必須按照安排進行。雖然不能隨便采伐,但是每年都可以修理樹枝,要知道樹枝樹葉在西北也是不可多得的,可以用來燒火做飯。

防風固沙植樹造林是長期工程,采用的是循序漸進的策略,貴在堅持,建設兵團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慢慢的去做。

比能吃上飯更重要的問題是尊嚴,老百姓活動有尊嚴。立法大會相比起農業會議來幾乎是吵翻天了。一個百姓可以狀告政府官員就讓很多人感覺受不了,感覺政府的尊嚴受到了藐視,好在這段時間的法理教育讓許多法學家支持這項。

立法上擴大了百姓對市政廳,對各級官員監督的權利。尤其是最常見的職能部門,權利都明顯的縮小了很多,尤其是公檢法司部門把互相監督做的更加明顯,各部門相互制衡,同時擴大媒體和律師的權利,最大限度的為百姓提供通過正當途徑解決問題的渠道。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工帝國最新章節 | 重工帝國全文閱讀 | 重工帝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