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紅塵 第八十一章 論茶

作者 ︰ 納蘭長恭

郭飛遮推開了廂房的大門,看到坐在一旁的淨空大師與諸葛正我相談甚歡,不由有些訝異︰「大師,諸葛先生,何事談得如此興致盎然?」

「老衲正與諸葛先生探討茶道,不曾想諸葛先生對于陸羽所著的《茶經》也是見解獨特,得遇知音,實屬慶幸。綠色小說」

顧夕雨看到一臉正氣的諸葛正我,便忍不住掩嘴輕輕一笑︰「諸葛先生,你的事情,談的如何?」

諸葛正我一點也沒有害羞的意思,大大咧咧的回答道︰「呵呵,有勞夫人記掛,一個願賣,一個願買,各取所需,皆大歡喜。」

「陸羽,幼年托身佛寺,倒是與佛結下了不解之緣,而後游歷名山險地,一路風塵,饑食干糧,渴飲茶水,每到一處,即與當地村老討論茶道,了解的茶的見聞軼事,前後歷時二十六年,方才寫出《茶經》這種包含茶之萬事的巨作,這份鍥而不舍的執著,著實讓人敬佩。」郭飛遮也不是第一次進蘭若寺的廂房,極其自然的坐在椅子上,侃侃而談︰「茶之一物,雅俗共用,儒、佛、道,則各有各的體驗心德,由此牽引出茶道,韻高致靜,飲茶證道;平民百姓,則多用于提神醒腦,解渴去膩,端的是妙用無窮。」

諸葛正我端起茶杯,掀開茶蓋,閉上雙眼輕嗅著茶香,神色陶醉的說道︰「道由心悟,人心如水,姿態清濁萬千,各不相同。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茶道,自己的感悟,微妙不可言喻,正如老子之所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諸葛正慢慢的抿了一口,回味著口腔之中連綿悠長的甘澀︰「白雲峰下兩槍新,膩綠長鮮谷雨春。靜試恰如湖上雪,對嘗兼憶剡中人。鄙人境界有限,茶之一道,只悟得一個靜字,心靜則萬物自復清明,憂慮更如煙消雲散。」

「飛遮既非道家,也非佛家,更不是儒家,飛遮喝茶,不過隨意而為,純粹的喜歡而已。用陸羽的《茶經》來說,茶之一物,風爐用鐵鑄從「金」;放置在地上從「土」;爐中燒的木炭從「木」,木炭燃燒從「火」;風爐上煮的茶湯從「水」。煮茶的過程就是金木水火土悟心相生相克並達到和諧平衡的過程。如此五行兼具之物,既能去腥除膩,滌煩解渴,又能提神醒腦,靜性養生,飛遮焉有不愛之理。」

淨空雙眼微瞌,語氣柔和的說道︰「茶是茶,茶非茶,茶即茶!一杯茶,平民百姓喝的是一碗黃湯的回甘香醇,並無任何的意境包含其中,是以茶是茶。詩人騷客喝得是心中的興致,借茶之甜苦回蕩,一抒心中的大志與報復;修道之人喝的是對道的感悟,以茶載道,于百味之中感悟自我,是以茶非茶。看破萬物之人,無念無求,隨遇而安,品味的是茶的真味,一杯茶,經過泥土、經過樹根、經過露水、經過人手、經過茶罐、經過水調、經過火烹,個中孕育的滋味,何止萬千,唯有放下內六根,外六塵,中六識,這十八界,方才能夠品味到茶味中的清,靜,怡、真,是以茶即茶。」

淨空不緩不急的說道︰「碧草托清露,凝靜浸心中,人怡草木間,真性悟春生!」

顧夕雨看著眾人都將目光轉移到她的身上,頗有些無奈的笑了笑︰「我,小女子可不像你們這般感悟深刻,茶之于我,只是待客之禮,賞月彈琴之雅興。小女子倒是頗愛蘇東坡為茶所寫下的回文詩︰酡顏玉碗捧縴縴,亂點余花睡碧衫。歌咽水雲凝靜院,夢驚松雪落空岩。空花落盡酒傾缸,日上山融雪漲江。紅焙淺甌新火活,龍團小碾斗晴窗。」

顧夕雨輕抿了一口茶水,繼續念道︰「晴窗斗碾小團龍,活火新甌淺焙紅。江漲雪融山上日,缸傾酒盡落花空。岩空落雪松驚夢,院靜凝雲水咽歌。衫碧睡花余點亂,縴縴捧碗玉顏酡。」

「蘇東坡這首回文詩,詩中字句,順讀倒讀,都成篇章,而且意義相同,實屬罕見啊!」諸葛正我一口將茶杯中的茶水飲盡,對著淨空說道︰「大師的境界,只怕世上已無幾人能夠比擬,以大師之能,當知蘭若寺之宿命,何以還在此眷戀不去?」

淨空雙眼緩緩睜開,在諸葛正我的身上來回的打量著︰「施主所指,可是鎮妖塔下的禍患?」

諸葛正我放下茶杯,不解的問道︰「不錯,想必大師亦知如此僵持下去的後果。佛家雖是講究度化世人,可世上終有無法度化之物,為保黎明百姓,降妖除魔亦是大慈悲,大師又何必執著呢?」

「嗨,孽緣啊!……三百年前,有八位四處雲游的得道高僧听聞此處常有妖孽害人,便不約而同的雲集于此,想用佛家之大神通,收降此山的妖孽,度化他們。只是出乎他們意料的是,此山幾乎成為妖類的盤踞之地,山上大大小小的妖類加起來,不下千余只,修為更是參差不齊,弱小的不過五六百年的修為,強大的甚至修煉超過兩千多年,神威莫測。八位高僧首戰被挫,更有一位高僧為掩護同伴撤退而戰死,余下的七位只有暫時退避,同時廣邀各處仙山閣樓,隱世高人,以期共同斬妖除魔,匡扶正道。」

淨空大師喝了口茶,潤了潤嗓門,繼續說道︰「一開始並沒有任何人答應七位高僧的請求,畢竟妖不犯人,人亦不願與妖死拼。只是後來,黑月山上的妖類得寸進尺,以為天下正道不過如此,便大肆下山殺伐,終于引起眾怒。在戰神殿的出面號召下,赤軒閣,冰玉宗、雷音谷,花溪澗,昆侖,蜀山,峨眉,等不願卷入世俗紛爭的隱世門派紛紛派出宗內精英,下山除妖。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便于此山展開,一時之間血流成河,尸橫遍野,山上的妖孽幾乎全軍覆沒,只有修為最為高深的一頭虎精,一只孤狼,一只蒼鷹,以及一條蜈蚣精乘亂逃月兌,不知所蹤。」

淨空大師話鋒一轉,語調淒然的說道︰「然而正派人士亦是傷亡慘重,百不余一,此處的怨氣,戾氣可想而知。而這才只是慘劇的開端,覬覦于妖怪身體里的內丹,正道之中的大宗大派開始頻頻發生摩擦,彼此之間的關系早已不復和睦,甚至隱隱有大打出手的勢頭。之後每每有歹毒狠辣的邪道中人將主意打到這漫山遍野的死去亡魂上,于是又引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正邪大戰,正道力量再為削弱,此處的亡魂煞氣則更為猛增。當初的七位高僧之中碩果僅存的最後一人,僥幸生還,從此便立下宏願,要盡畢生之力,度化此處的妖魂厲鬼。然而可惜的是,光憑他一人之力根本就是杯水車薪,無濟于事。佛家有感此處的凶險與厲害,毅然派出佛門中的得到高僧前往此處落腳,興建寺廟,每天暮鼓晨鐘,念經誦佛,希望能以佛家的祥和慈悲之氣慢慢的感化那股凶邪妖氣,度化他們前往西天極樂,可惜收效甚微,老衲也只能徒嘆奈何。」

「老衲的修為雖不敢與當初的八位高僧相比,亦是能夠初窺蘭若寺的前因後果,撤離此處容易,只是一旦撤離,山上的妖魂厲鬼便沒有了約束與鎮壓,黑月縣頃刻之間便會化為鬼蜮,如此後果,老衲實在承擔不起。」淨空悲苦的嘆了口氣︰「當初若非八位高僧一時的妄動之心,也許便沒有這場禍延數百年的災難,種下如是因,收獲如是果,因果輪回,為之奈何!」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百年紅塵最新章節 | 百年紅塵全文閱讀 | 百年紅塵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