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義夫妻 第六十章 夫妻一體

作者 ︰ 青雲觀主

春天來了,總有些新景像。

縣里的出租車仿佛一下子多了起來。清一色的桑塔納,比大城市還整齊。很多大城市的出租車主力還是夏利呢——小縣城,營運證沒幾個錢,而且經常要跑鄉下,桑塔納比夏利更經用。

省電台在縣里建了個調頻廣播轉播台。這麼一來,在縣里的大部份地方也可以收到省里的調頻廣播了。本來這種事情林原和是不會去多注意的,但每次坐在自己的車里,小齊都會打開車上的收音機,收听省台的調頻音樂廣播節目。沒過幾天,林原和就對最近的一些流行歌曲熟悉了。他很意外,離開學校那麼多年後,又重新跟上了流行音樂的腳步。如今也不是港台歌曲包天下的時候了,國內樂壇也出來不少好的作品。省台的音樂廣播節目,選的作品都比較新。甚至偶爾有些歐美的最新歌曲。這在過去是不可想像的。當年,林原和買了不少歐美歌曲的磁帶,還以為是最新風潮呢。後來才知道這都是國外好多年前的歌曲了。

緊跟流行音樂的腳步?林原和搖了搖頭。學生時代的熱情早已褪去,他也不再是那個為一首新曲而興奮的學生。他看了看坐在旁邊的趙涵。趙涵似乎比他更精通一些當前的流行狀況,但她也不再有什麼熱情。喜歡唱的,還是些老歌。

听著收音機里傳來的「快樂老家」,他又有些感悟。如今,他和趙涵組成的這個名義家庭,無疑是他目前真正的「快樂老家」。

今天他們是應邀去何景明家中作客。何景民夫婦已經辦完了調動手續,在縣城也安頓了下來。夫婦倆租了一套新建的商品房,兩室一廳,房東剛剛買下就租了出去。房租很便宜,一個月才三百。小區也是新小區,很干淨,目前入住的人不多。唯一的缺點是李清上下班會有點遠,騎車需要半個多小時。

隨同何景民一家三口過來的,還有李清的媽媽。李清的媽媽本來對女兒非嫁給何景民有些不滿,但女兒鐵了心,她也無可奈何。等自己的外孫女出生以後,她也想著幫自己的女兒帶帶孩子。可是自己的女兒只是住在學校的集體宿舍,就那麼一間房,實在太不方便了。這次女兒女婿辦了調動,邀請她一起來,她便跟了過來。

林原和、趙涵進了何景民的家,四下看了看。房子很新,但設施很簡單。房子造好的時候,配齊了衛生設施,住人沒有問題,就是簡陋了一點。周圍的許多鄰居正在裝修房子,樓道里的灰塵還比較大。何景民夫婦當然不會去裝修別人的房子,他們也沒這個財力。如今的霍海縣城,在新區買個類似的房子不到十萬,但裝修一下,往往要花上四、五萬。

房內的家具就更簡單了。除了主臥的一張床是新的,其余的家具全是從舊貨市場上淘的。隨著舊城改造的力度越來越大,再加上外來人員也越來越多,舊貨市場的生意好了起來。何景明他們也能檢些便宜。即便是這樣,房間里的家具數量依然很少,勉強能滿足一家人的日常需要。

「家里簡陋了一點,不過比我們原來的條件要好得多。」何景民開口道。李清和母親還在廚房忙著,何景民跟林原和在客廳里聊著天,趙涵在一旁正逗著何景民的女兒。他女兒差些天才到三周歲,長得粉嘟嘟的,很是可愛。

「房子挺好,就是李清上班遠了一點。為什麼選這兒?」林原和問道。

何景民有點臉紅。他本來的意思,也是選在五小周圍租個房。不過,李清看過之後,覺得價格貴。而且房子老,結構差。老房子都是磚混結構的,好多使用的是預制件,隔音效果很差。新房子都是混凝土框架結構,現澆混凝土。房子又結實,隔音效果還好。關鍵是,夫妻倆在家里辦點私密的事情比較方便。

「李清覺得那邊的房子比較小,價格還貴。反正騎車半個小時也不算遠。以後有條件了,可以買個助力車。」何景民解釋道。

「助力車以後可能會限制。現在的助力車馬力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快,交通隱患很多。這里是小縣城,不會控制摩托車、助力車的上牌,但縣里已經有人提議將助力車納入機動車管理,就是要有輕騎的駕照才可以駕駛助力車。」林原和道。

何景明點了點頭。這種剛提議的消息,一般老百姓不太會知道,更別說何景明這個剛來的外人了。

「以後再看吧。」何景民道。

「你有駕照嗎?」林原和問道。

「沒有。」何景民道。這個年代,許多大城市的私家車牌照還沒放開,駕照根本沒普及。林媽媽說要給趙涵買個車,也只是說說罷了。即使買了車,上牌也是個麻煩事。要不就得掛到單位的名下,或者在外地上牌。

「你去學一個吧。正好趙涵也要學,你們倆一起去學吧。你以後的工作主要是在滬海那邊的廠里,這里的業務會越來越少。有個駕照,來回跑也方便點。學車的費用,我們先給你墊著,等你以後有錢了再還。」林原和道。這個事情趙跟他提起過,但費用這一塊廠里不太好處理,但廠里可以給時間——學車的時間可以算作上班,不扣工資。

「行,那沒問題。」何景民也理解趙的難處。廠里以後要進的人會越來越多,學車費可以報銷的話,這個口子一旦開了,就很難收。他的工資也還可以。趙給他開四千五一個月,年底根據經營情況還有一筆年終獎,但平時就沒有獎金、補貼之類的項目了。

飯做好了,大家也上了桌。林原和看了看桌上的菜,問李清道︰「來了幾天,這里的生活還習慣嗎?」

「總得還行。就是講話听不懂。學校里還行;到了外面菜場買菜,講得費力。我說的,他們能懂;他們說的,我听不懂。」李清道。已經見過幾次面,她也不再拘束。

林原和听後,笑了。這一帶的方言,五里不同音。彼此之間互相可以交流,但要想學別人的口音,很難。往往會學個四不象。趙涵一家,除了大哥趙好點,其他人都是一口霍寧話,跟霍海縣城的話區別很大。到了霍海,林原和听懂本地話問題不大,但讓他說,也沒這個本事。縣里領導外地來的多,平時講話的口音更是五花八門。雖然大家努力在說普通話,可很多人的普通話,地方口音實在太重,听起來很費力。

「這里菜場的菜真貴!而且習慣跟我們那里很不一樣。」李清的媽媽插了一句。

林原和點了點頭。不同地區的飲食習慣差距很大,這在菜場中就反映了出來。看看桌上的菜,他也有些明白。可能是今天請了林原和夫妻倆,菜比較豐盛,但跟這一帶的做法差別很大。比如蝦,他們似乎把蝦當作調味品,每個菜中會放上幾只。這跟這一帶的習慣很不一樣。這邊的人吃蝦,一般是整盤蝦上,或蒸,或煮,或爆,或炸。很少會象他們這樣處理。

「這里的人買魚頭特別多,胖頭魚的魚頭很貴,魚身子很便宜。黑魚和鰱魚,我們那邊很少吃。鯉魚菜場里就根本沒有。不過,大部份的魚比我們那里還便宜一點。肉、蛋的價格差不多,就是蔬菜太貴。這邊的各種各樣的筍很多,價格太貴了,都是好幾塊錢一斤。青菜還要八毛一斤,整整貴了一倍。」李清的媽媽繼續道。

「現在還好,蔬菜不是貴的時候。」趙涵道,「過年的時候,青菜都在三塊上下呢。」

林原和看了看趙涵,有點納悶。過年時候的菜價,趙涵怎麼會那麼清楚?她那時不是還沒買菜做飯嗎?至于青菜的價格,他更清楚。菜場里的青菜價,高的時候在一塊,便宜的時候在五毛,至于幾塊錢一斤的,那是極個別的時候。

「這邊的人愛吃甲魚、螃蟹、黃鱔,菜場里很多。我們那邊很少吃這些東西。」李清道。

在何景民家吃了晚飯後,林原和、趙涵照例散步回家。路上,林原和問趙涵道︰「你怎麼對菜價那麼清楚的?過年時候你不是還沒開始買菜做飯嗎?」

「在局里上班,經常能就听到別人議論菜價。」趙涵道。

林原和想了想,問道︰「引進的教師有多少已經過來報到的?」

「來報到的已經有二十多個。」趙涵道。

「你最好多關心一下,多了解一下他們的具體困難。象李清這樣的,何景民工資收入還算好,一家的生活還有個盼頭。其他人未必有這麼好的條件。好不容易調來了,結果生活卻過不下去,這要鬧笑話的。」林原和道。

趙涵點了點頭。雖說兩人在一起的時候盡可能不談工作,但有時候又怎麼能完全避免呢?再說,這也是林原和對趙涵的關心。如果不是趙涵在管這項工作,林原和未必對引進的教師會有多麼上心。

「有一對從中原地區來的夫妻。女的本來就是高中教師,男的是當地土管局的,有個三歲的小孩。這一次一家三口都過來了,安排在九里橋鎮。兩人都是師範本科畢業生,現在都當教師了。」趙涵道。

「哦,土管局的?那不是富得流油的單位?還跑我們這里來?」林原和有點好奇。

「他們那里不一樣,是個農業縣,土地也賣出去。土管局的工資基本上要拖欠三個月。女的還好一點,因為是教師,上面管得比較緊,但也只能保證檔案工資。其它的不是沒有,也是要拖欠幾個月。他們到了九里橋,我去看過。暫時住在學校的集體宿舍,學校給了他們兩間。新房子已經在造了,下半年就可以拿到。」趙涵道。

「他們自己要求去九里橋的?」林原和問道。

「誰都想留在縣城,但縣城里哪有那麼多的名額?退一步,就自己選擇了九里橋。其實我倒覺得九里橋不錯,比縣城有味道。典型的江南水鄉小鎮,縣城已經看不出傳統江南小鎮的特色了。」趙涵道。

「再過幾年,很多人會在縣城居住,去下面鄉鎮上班,早出晚歸。算算路程,離縣城最遠的鄉鎮也就20公里,還沒有你在舟城上班的路遠呢。現在公交車還不方便,晚上7點以後車就很少。以後會不一樣。」林原和道。

趙涵點點頭。結婚後,她從家里到學校,將近30公里的路程,坐公車要一個多小時,也沒覺得有多遠。到了霍海,騎自行車20分鐘的路程,就感覺象是很遠。真是一種奇怪的心理現象。

接下來的幾天,趙涵對已經報到上班的引進教師進行了全面的走訪。果然發現了一些問題。外省來的教師剛開始到這里,生活上有些不習慣,這個問題不大,大家都會在交流中互相改變。房子問題也是個事。不過,要想徹底解決全縣教師的住房問題,沒個兩三年時間根本不可能,教師們也能理解。雖然沒有單元房,但是集體宿舍沒有問題。小家庭弄個兩間宿舍房臨時過渡一下,也能馬馬虎虎過得去。還有兩個學校承諾的條件沒做到。以前答應得挺好的課時津貼、獎金都沒能及時兌現。

趙涵詳細了解了一些情況。主要原因是前段時間鄉鎮合並,各個鄉鎮對當地學校的財政撥付有些拖欠,學校也的確有些困難。這些錢,全校教師都還沒拿到,當然不可能只給新引進的教師單獨發放。這個事情如果找林原和,會很簡單,只要林原和出面打個招呼就行。但趙涵不願意為這點小事去麻煩林原和。今後的工作中會有很多類似的事情,她不可能都找林原和。再說了,以後工作變動了,沒有了現在的條件,那工作該怎麼辦?

她讓那兩個校長分別帶她找到了當地的鄉鎮負責人。沒想到,一說明來意,那幾位鄉鎮領導當即表態,欠下的馬上就撥付,以後也會保證不再拖欠。而且他們很熱情,非要請趙涵吃飯。趙涵也只得勉為其難地接受了邀請。兩個不同鄉鎮的領導表現得如出一輒。

「趙局長,還是你出馬管用,我上門找了好幾回,沒一次能徹底解決的。去一次,要一點。後來領導都躲著我了,請他們吃飯都不來。」事情解決後,一名校長對趙涵道。

「主要是錢不多,鄉鎮也不好意思多拖。早晚要給的,我們態度誠懇一點,他們也就來個順水推舟。」趙涵解釋道。

「是,是。」校長嘴上答應著,心里卻毫不以為然。要不是林縣長是你愛人,這事能那麼順利?就是王局長出面,對方也得拿捏一下。

照理說,夫妻倆關系不好,有第三者插足的,這類的八卦消息一般傳得比較快。類似林原和、趙涵兩口子特別恩愛的消息一般不太會傳很遠。但前段時間計雅君的到來在縣里惹出很多八卦新聞,林原和也是當事人之一,所以後來兩口子特別恩愛的消息就傳了出去。尤其對那些機關和鄉鎮干部來講,這屬于絕對重大必須掌握的消息。

趙涵心中也有點失落。本以為這次要好好磨磨嘴皮子,沒想到事情那麼順利。她明白,這是她身上林原和的標記太明顯了。與其說是這些人想巴結她,倒不如說是他們不想得罪林原和。

回到家後,她把事情原原本本跟林原和說了。講得很詳細,甚至連這幾位鄉鎮領導吃飯時的表情都講了一下。林原和听了之後,對趙涵道︰「事情能解決就行。不管白貓黑貓,能抓老鼠就是好貓。不用多想。」

「我這算不算打著你的幌子在外……」趙涵本想說招搖撞騙的,可話到嘴邊還是忍住了,一時又找不出合適的詞匯,只能說了半句。

「呵呵……」林原和笑了起來,道︰「你這是正常工作,怎麼扯到那上面去了?別擔心,這些鄉鎮干部都是人精,真要他們干點為難的事,還不知道他們會怎麼推月兌呢!」

趙涵點了點頭。她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有失落感。或者是一種矛盾心理——既想在工作中證明自己的能力,又不想失去身上林原和的光環。

接下來的幾天,林原和去鄉鎮考察的時候,只在三個鄉鎮吃了飯。上次請趙涵吃飯的那兩個鄉鎮就在其中。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名義夫妻最新章節 | 名義夫妻全文閱讀 | 名義夫妻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