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義夫妻 第五十六章 挑戰和迎戰(1)

作者 ︰ 青雲觀主

三月中旬,新任縣長鄭新民終于赴任了。

林原和輕輕吐出了一口氣。他現在可以專注于常務副和企業改制的工作。縣里的大局,一二把手都在,無需他太多關心。他最後一次以霍海縣法人代表身份簽的協議,正是博科公司有關馬前山投資的正式協議。博科最終計劃投到馬前山的資金為2200萬美元。雖然和以前對外宣稱的8000萬有很大區別,但對馬前山景區最近五年的發展來說,已經足夠。林原和在景區管委會的規劃設計立體效果圖上,看到了一個跟現在完全不一樣的美麗景區。計雅君在這方面的見識,遠比其它幾個副主任強。雖然林原和不待見計雅君,但他也不得不承認計雅君是個稱職的常務副。如果沒有過去的那點感情糾葛,或者計雅君別長得那麼妖艷,林原和還是願意和她多探討一些事情。

他剛開始進行鄉鎮一級的企業改制工作,縣里又出了事。市、縣紀委對化肥廠貪腐案的調查,終于牽涉到了主管工交的副縣長張一平。他的問題並不嚴重,但副縣長職位很難保住,降職調離是最好的結果。

「原和縣長,張一平副縣長現在要配合紀委調查,他的工作需要有人分擔,不知道你有什麼建議?」在縣長辦公室里,鄭新民問林原和道。

鄭新民是從省財政廳調過來的,幾年前曾在苑湖下面的一個縣掛職擔任過副縣長。

「新民縣長,幾個副縣長的工作已經很重了,工交又是份量極重的一塊。我的意見是暫時讓楊彬副縣長管工業這一塊,至于交通這一塊,還得請您親自抓。」林原和答道。

鄭新民來了沒幾天,他的一些習慣大家都知道了。比如不太喜歡別人稱呼他為「鄭縣長」。可能是因為「鄭縣長」太容易讓人想到姓鄭的副縣長,所以縣機關干部當面都稱呼他「新民縣長」或者「縣長」。

縣長分管的交通這一塊,不僅包括修路架橋,還包括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在這幾年的工作中,是重中之重。林原和作為常務副再去管這些事務,有點分縣長的權太多了。

鄭新民想了一會道︰「那就先這樣安排吧。」

隨著鄉鎮一級的集體企業改制工作全面開始,林原和發現金海華是非常有見地的。這一批企業中,類似楊塚那個印染廠的情況非常普遍。說起來是集體企業,其實集體一分錢也沒投入,企業投資全部用的是銀行貸款。這些企業中,效益好的不到三分之一,嚴重虧損的佔三分之一,馬馬虎虎、得過且過的佔三份之一多。企業資產評估的工作前年就開始進行了。現在只需按規範化的要求進行股份制改造。

由于要求實際經營者掌握多數股權。經營狀況好的,經營者需要掏出一大筆錢來才能擁有股份;經營狀況差的,甚至資不抵債的,需要先重組。至于讓這些企業破產,銀行絕不會輕易答應。倒是不上不下的,反而很好搞。說起來固定資產很高,其實淨資產沒多少。經營者努力一下,也拿得出。而且許多企業,基本上淨資產為「零」。

緊接著要開展的,不光是鄉鎮集體企業,還有縣里的集體企業,尤其以二輕為主。如果楊彬分管工業的話,這一塊也就可以讓楊彬去多花點時間。縣里去年就成立了改制工作小組,還有改制辦公室,大部份的方案都已擬好,準備工作已經完成,只等正式改制工作開始進行。

楊彬分管工業了以後,盡頭十足,有時候一天會往他的辦公室跑好幾趟。

「林縣長,化肥廠的事情你看怎麼辦?」這天,楊彬又來了。化肥廠的事情林原和本來不想沾手,但鄭新民指示讓他處理,他也只能勉為其難。

化肥廠的案子已經基本查清,廠領導私設巨額小金庫,將一部份貨款走帳外放進小金庫。本來還問題不是特別大,結果有人出了主意,用小金庫的錢給廠領導和中層干部發獎金,這下就成了集體貪污。查證的總金額是四百多萬,但為了這四百多萬,還造成了五百萬的貨款不能回籠。這還只是貪腐問題,但化肥廠的生產更是個實實在在的大問題。

不管化肥廠有多麼輝煌的歷程,但如今的化肥廠已經徹底跟不上時代。說到底,只是一個小氮肥廠,盡管合成氨產量從七十年代初的三千噸增加到前兩年的1.5萬噸,但他還是一個小氮肥企業。在重化工行業越來越集中的年代,要想生存下去,絕不容易。

「跟市化肥廠的聯系怎麼樣了?他們願不願意收?」林原和問道。市化肥廠可是大型企業,合成氨產量超過40萬噸,如果市化肥廠願意收了去的話,那倒是一件好事。

「技術工人、銷售人員都要,其他人不要。而且他們不準備把這里的生產繼續下去。成本太高,損耗太大。」楊彬道。

「化肥廠的欠貸情況怎麼樣?」林原和問道。

「欠銀行將近1500萬,市化肥廠因為這筆貸款,不願意整體接受過去。」楊彬道。

「新任廠長的意見呢?」林原和問道。化肥廠的問題查清了,原來的總工擔任了新的廠長。

「他也不看好今後的前景。」楊彬道。

「市化肥廠有什麼要求?需要什麼條件才願意接手過去?」林原和問道。

「要求縣里補一些錢給他們。如果能給1200萬,他們就把化肥廠全部接過去。」楊彬道。他感覺這個要求有點獅子大開口。

「只要他們願意完全接過去,這個錢可以給他們,分兩年給。但從此以後跟縣里無關。」林原和想了想道。

「如果他們以後不生產了呢?」楊彬有點疑惑。

「不管他們以後干什麼,所有資產、債務、工人全部移交給他們。」林原和道。化肥廠原來就在郊區,現在算是近郊,正好靠近開放區,那里有幾個精細化工廠。如果願意,市化肥廠把這里搞成精細化工車間也可以。但縣里肯定不會上馬這種項目。有私人老板願意買下那里,準備搞精細化工廠,但他不願意接受所有工人。林原和當然不願意多麻煩事。錢多花點問題不大,工人安置不好才是頭痛的事情。至于今後市化肥廠效益不好要倒閉,從規模上來說近10年內不太可能。即使走到這一步,今後首先頭痛的是市政府。縣里既然出了錢,那就該享受個清淨。

化肥廠的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基本方案在常委會上原則性地通過了,但書記、縣長的支持表態很弱,更多象是不反對罷了。縣里也有些人對林原和的做法頗有微詞,認為林原和給市化肥廠的條件太好。還有人認為其它縣的小氮肥廠都在生產,霍海化肥廠沒必要急著轉產。

林原和絲毫不為所動,這事既然讓他來管,那他就是這個意見。化肥廠並給市化肥廠,大家都是國營企業,公對公的事情,永遠不怕查。

但很快他遇到了麻煩。在研究兼並詳細方案的時候,組織部門提出化肥廠主要領導的任命應當由縣里推薦,市里批準。听起來似乎和土管、稅務部門的負責人任命程序一樣,但化肥廠是個企業,不是政府機關。縣里牢牢拿住人事權,市里的兼並有什麼意義?

組織部門的意見很有市場。許多機關干部認為這樣可以保證縣里的利益。林原和找書記、縣長匯報了一下,結果兩人都沒表態。只是推月兌剛來不久,還需要多了解些情況,讓他多听听別人的意見。

林原和突然明白了金海華的感受。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原則性方案的通過沒有問題。一到實施,就會徹底走樣。

林原和找來了現任化肥廠廠王立林。

「王廠長,你是怎麼看這事的?」林原和開口問道。

「從我個人來講,我倒是希望有這樣的程序。畢竟我們跟市化肥廠的領導不熟悉。但市化肥廠可能不願意接受。他們本來就有市里的婆婆,現在再多了縣里的婆婆,他們怎麼會心甘?再說了,企業單位搞成這樣的體制,跟過去的聯營有什麼區別?根本就不是兼並。」王立林道。

林原和一直有種判斷,那就是有人要攪黃兼並的事情。王立林的話讓他堅信了這個判斷。化肥廠的案情不是大白了嗎?難道這里面還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內幕?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名義夫妻最新章節 | 名義夫妻全文閱讀 | 名義夫妻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