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義夫妻 第二十八章 撲朔迷離

作者 ︰ 青雲觀主

回到辦公室,林原和把昨晚今晨的事情拋在了腦後。無論是「出軌」,還是艷遇、一夜,都已經過去。工作還要做,生活還得繼續。

他先給名義老丈人趙世成打了個電話,把甲魚、大閘蟹的業務讓趙世成去聯系處理。反正名義老丈人退休了空得慌,讓他有點事情做做也好,順便也能賺點小錢。

隨後,他開始仔細閱讀李立和給他的文件副本。如果拋開那份充滿法律術語的借款、擔保以及優先償還權的協議,僅僅看那份投資規劃意向,那倒是很簡單。他發現了一個問題,按照博科公司的投資規劃,縣里至少要在三年內拿出一億來進行基本建設投資,否則博科公司的投資根本不可能實現。想想看,在隧道還沒有通的情況下,怎麼可能在山里建酒店以及各種旅游設施?而兩個隧道工程,以前規劃的是在二期。所謂的1.1億配套建設,不是招商人員在吹牛,而是投資商實實在在的要求。

計劃可以改變。只要有錢,將二期的大部分工程提到一期去做,這沒有問題。但是這麼大的變動,林原和這個主持工作的常務副居然毫不知情。金海華和江兵究竟要瞞到什麼時候?

這個時候,計雅君來了電話︰財政局卡住了上一次500萬的撥款,只撥付了100萬。由于從市里接手過來後,很多已經發生的工程款要縣里繼續支付,年前至少還需要200萬。100萬,只夠一半。

「誰卡的?」林原和有點奇怪。施立新剛上任,就有那麼大的膽子?

「就是施立新。已經請他吃了兩次飯了,還是不松口。」計雅君也有點納悶。

「你出面請的?」林原和問道。

「是齊曉軍副主任出面的,他管這事。」計雅君答道。

「你們兩個主任一起出面才有效果。」林原和笑道。顯然計雅君對下面干部的做派不了解。請財政局長吃飯,一把手不到場,難怪沒效果。齊曉軍也不提醒一下?這馬前山管委會看來也有點意思。

「那好,謝謝你了,原和。」

掛了電話,林原和忍不住一股怒氣上來。叫我原和?原和該是你叫的嗎?如今你是我的下屬,不是我的女友!

算了,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不跟頭發長的一般見識!

林原和很快把不快壓了下來。從尚未批復的報告中找出了招商辦的一份。招商引資縣里有獎勵,額度為到位投資額的千分之三。這個錢是由縣財政出的。招商辦的這份報告正是要求落實獎勵的撥款,總金額為30多萬。本來林原和想等年後再批給他們——反正招商辦富得流油,也不差這幾個錢。但現在正好可以找他們的主任來聊一聊。

讓秘書小顧通知招商辦後,不到20分鐘,招商辦主任苟景文就到了。

「正好批到你們的報告,順便就找你來聊一聊。現在有哪些項目在跟進?」

苟景文有些意外。報告才交上來2天,他沒想到林原和那麼快就給批了。趕緊跟林原和報告這段時間的所有大項目。也談到了博科,但對于具體的投資額度、進程他也不清楚。

「這是江縣長親自抓的,金書記也特別關心這事。招商辦有一個業務員駐在滬海,跟投資商保持聯絡。」苟景文解釋道。

「金書記一直特別重視招商引資工作。」林原和點點頭道。實際上縣里對金海華的評價都說他是招商辦的大主任。

從苟景文口中,林原和知道了許多信息。博科的這個計劃前年就開始跟市里談。當時投資額只有1500萬美元,但是要求完成的基礎建設規模3000萬。市里對馬前山風景區的開發一直不太積極,怎麼可能撥這3000萬的款呢?而其中有很多基礎建設項目是景區外圍配套工程,需要縣里支持。牽涉到市、縣兩級的扯皮,這事情就一直擱著。等馬前山管理權劃歸縣里後,博科才跟縣里聯系。縣里和博科的聯系也就不超過三、四個星期。

那就是三個星期之前金海華、江兵就開始跑這個項目了。那時候林原和跟金海華之間的分歧還沒爆發呢。從那時起就瞞著林原和?林原和知道事情出乎了他的意料。

金海華、江兵是不是不看好這個項目?如果這樣,就解釋得通了。

他拿起電話就給李立和打了一個。

李立和已經在辦公室工作了。也不知道昨天晚上他幾點睡的,想來不會早。職業經理人員的敬業精神在他身上表現得淋灕盡致。

「立和,我想問一下博科的投資有沒有備選方案的?」林原和問道。

「備選方案很多。但目前確認的就是馬前山。」李立和答道。

「如果他們融資到位再改投資方案,可不可行?」

「那也沒有問題。只要他們的投資是真實的,我們就不會管。至于投資的贏利前景如何,我們更相信博科。畢竟他們是專業的實體投資公司,而且也有足夠的抵押。這就是我們和銀行的區別。如果是銀行,變換投資方案就很麻煩了。當然了,區別也不僅在這一點。有時間可以詳細聊。」

「那你們這邊有沒有博科投資備選方案的清單?」林原和問道。

「有的,但我接觸不到。投資未最終落實的時候,這是高度商業機密。博科給我們的也未必是真的。」李立和回答得很清楚。

「那謝謝你了。」

林原和掛了電話。他有一種猜測,博科所謂的馬前山投資,有可能是一種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行為。而金海華和江兵一定知道些內情,所以就一直沒向縣里通報。不然,到時候投資項目落到別處,兩人丟人可丟大了。

他又仔細看了看博科的投資規劃書,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測。博科的計劃有點大,5年內完成不太可能,分7到8年還差不多。畢竟馬前山的地域面積不大,不到一百平方公里。旅游市場的開拓,也需要一段比較長的時間。最大的可能是,博科在馬前山只投資1500萬到3000萬美元,剩下的投向其它項目。那金海華和江兵為什麼會為人甘做嫁衣?為了那1500萬到3000萬美元的投資?

他查了一下最近到政府辦蓋章的文件,沒有有關馬前山招商引資的。不得已,又一個電話打給了李立和︰「立和,再打擾一下。馬前山投資項目中地方政府有關配套基礎建設項目的公函,你們有沒有復印件?如果有的話,你幫我看一下,出公函的單位和公章是哪一家?」

李立和有點奇怪︰「怎麼,這個有問題?」

林原和也不知道跟李立和怎麼解釋,只得說道︰「現在縣里出這種公函比較亂,縣政府和下面行局都可以。我不是管財政嗎?配套設施需要財政支持的,我得有所準備。」

李立和也沒多問,一會就找到了項目文件中的政府公函復印件︰「是馬前山風景區管委會出的函,蓋的章。這個可以嗎?」

「當然可以了。」林原和回答得很開心。

這種公函,一定要縣政府出的才合乎規章。對投資商來講,景區管委會出這個文就是糊弄人的。博科不可能不知道,但他們還是采用了這份文件。他現在可以百分之百確定——博科請霍海幫忙完成了一套程序。也許霍海可以拿到一部分投資,但投資的大頭會肯定是落在別處。到時候金海華、江兵肯定不會細說詳情——只要有投資落地就行了。而所謂的1.1億配套投資,也是忽悠人的。實際上就是一期的四千萬。他也可以肯定,投資的大頭不會是在臨湖境內。甚至不在省內,很可能是在外省!

博科和霍海聯合起來忽悠了別人。忽悠了誰?有可能是外省的地方政府,也有可能是博科的競爭對手。至于他們融資的金融公司——人家一點都不在乎。

公函是景區管委會出的,那計雅君知不知情呢?如果不知情,這種事情繞過了計雅君,她會怎麼想?不過,說到底,計雅君也只是一名掛職干部,繞就繞了。能看到計雅君吃癟,林原和心中還是有些暗喜的。

想想金海華、江兵不是專門針對自己,林原和也就放下了心。但地稅局長的事,金海華該怎麼解決?林原和有點好奇。他想了想,如果換成自己是金海華,那怎麼辦?走通省里的關系?還是干脆另選一名地稅局長?反正又沒有法律規定非兼不可的。事實上許多地區都是分開的。或者干脆讓常務副主持工作,把位子空在那里?

公安局長王凡的到來打斷了林原和的遐想。

前些天公安局改制、擴建的報告的早已批了下來。隨著外來人口越來越多,霍海的治安形勢越來也嚴峻了。人員數量、裝備設施也早已不堪使用。所以公安局內部的動作包括建立經偵大隊、治安大隊,加強110建設。其實其它縣早幾年就已經動了。霍海一直沒動。關鍵是人員經費一直沒落實。尤其是人員——省里的幾所警校一年就在霍海招那麼二、三十個人,還不會全部回來。這真有點杯水車薪。至于向社會招,只能是聯防隊——以後要改稱協警了。省廳對正式警察的編制卡得很嚴,非正規機關事業編制的很難進公安。從其它各單位調人?公安的待遇又不好,有幾個願意調過來的?至于從普通高校畢業生中招人?抱歉,現在還不是大學畢業生滿天飛的時候。或許象舟城、臨湖這樣的城市大學畢業生有大量富裕。象霍海這樣的小縣,還很難做到——本地出去的學生,有大半都留在了大城市里。警察的還有一個來源是軍轉干部。可惜軍轉干部的級別一般都比較高。連排級的很少,營團級是主力。公安局的廟實在太小,容不了那麼多大和尚。

這次省里批了80個編制,讓縣公安局從本地招收錄取後送省里培訓。這跟警校不一樣,警校的學生畢業時未必會回到霍海——往往被市里搶了去,但這一批人一定會回來——他們的關系已經落在縣里了。

王凡來找林原和,肯定是要錢。公安局要搞大動作,財政上的錢也只能逐步支付。這一次,王凡是來要春節期間反扒竊的專項經費的。

「這個反扒竊專項活動怎麼要那麼多錢?」林原和看了一下報告,要120萬。不知道那些扒手們一年能不能賺到那麼多錢?公安局一場針對性的治理,不到一個月就要那麼多。

「主要就是公交車和各個公共場所的反扒,需要的警力實在太大。尤其是縣里到臨湖、興湖的幾條公交車線,有一批扒手專盯著。人員少了,很難。」王凡解釋道。

扒手怎麼不回去過年?林原和心里抱怨著。心算了一下,就算一個人一天給200的加班津貼,抽調100個人,一天也就是2萬,20天就是40萬。加雜七雜八的費用,翻個倍也就夠了。實際上不可能給200一天,也不可能每天抽100個人。

「給你們70萬。」林原和給報告打了個折。要多少給多少,哪有那麼好的事?

王凡也默認了。反正要錢的每次都是獅子大開口,能要到多少,那就看領導的心情。能給70萬,他已經滿意了。工作早已經開始了,就是不給,那也得做不是?

「這扒手能不能好好清理一下?不能說是一勞永逸,至少能保一段時間的平安。這能行嗎?」林原和問道。事實上對這幾條公交線上的扒手也打擊過幾次。每次打完不到兩個月,又死灰復燃。往往是打掉一伙,又來一伙。公交車上扒竊,案值不大,但影響實在惡劣。被扒的老頭老太居多,丟個10塊、20塊都會哭爹喊娘。

王凡苦笑了一下,他也真沒轍。大部份扒手抓到了只能治安拘留。最多有幾個勞教,判刑的都很少。

「算了,你們好好研究一下。」林原和說道。一邊悻悻地想著︰出動警察抓扒手,絕對是低效高耗費的工作。如果能拿錢直接補償給苦主,估計要便宜的多。不過這事沒有一點可操作性。只能想想罷了。

傍晚,林原和帶了趙涵去市里。他約好了劉夏銘,給他拜個早年。過年時要去拜訪的人實在太多,有些比較密切的關系年前就可以提前拜訪了。本來林原和想一個人去的,但劉夏銘讓他帶老婆去——否則不接待!

晚飯是在劉夏銘家里吃的。市里的常委樓顯然比縣里的好多了。縣里也不是沒錢造,關鍵是不能造。級別不到,能住那麼大的房子嗎?

席間,劉夏銘問起了趙涵的家里情況。一聊,趙涵的父親,林原和的名義老丈人趙世成居然是劉夏銘的老熟人。

「當年我在霍海掛職的時候,老趙對我的工作支持很大。」劉夏銘感嘆道。接著又問︰「老趙現在還好嗎?」

趙涵笑了笑,答道︰「身體挺好。就是剛退休,有點退休綜合癥。老是閑不住。」

「那就找點輕松的活干干麼。」劉夏銘道。

林原和趕緊道︰「今天給他找了一份短工,不過干不了多久。」

趙涵愣了楞,這事林原和還沒告訴過她。林原和就把甲魚、大閘蟹的事情詳細說了下。

「張永和現在怎麼樣了?你們‘三和’樂隊現在還能湊齊嗎?」劉夏銘對‘三和’印象很深。

「張永和現在發大財了。他做空運、海運的貨代。至于‘三和’,就我們三個了,其他人都太遠了。李立和這段時間也在滬海,明年才回美國。」林原和把幾個人的情況詳細介紹了一下。當年的三和樂隊並不只是他們三個人,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人。只是他們三個算是基本核心。最多的時候,三和樂隊同時登台的有十幾個人。

「都還不錯!」劉夏銘也感慨了一下。當年林原和他們也算是他的學生。在學校的時候,都得叫他一聲「劉老師」。

臨走的時候,劉夏銘對林原和說了聲︰「好好干!過年以後你們縣委的主要干部會有些調整。」

林原和有些奇怪,不就是楊衛國要回去嗎?但看劉夏銘的意思好像不是指楊衛國。那縣委的主要干部是誰?只有金海華。金海華要走?林原和非常震驚!

回霍海的途中,趙涵很自然地挽上了林原和的胳膊。想到昨晚的那一幕,林原和主動摟住了趙涵,讓她的頭靠在了自己的肩膀上。趙涵有些意外。林原和極少會有這樣的動作。她的心中有些欣喜。偷眼望了望林原和,卻發現林原和目無表情,思想不知飛到了哪里。趙涵的心中又多了點失望。她不停地勸告自己︰我們只是名義夫妻,不能跟別的夫妻一樣。她越是這麼勸告自己,心中的失望之情越是強烈了起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名義夫妻最新章節 | 名義夫妻全文閱讀 | 名義夫妻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