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義夫妻 第二十二章 大動作

作者 ︰ 青雲觀主

離春節不到一個月了。縣里的諸多事情似乎突然間絞在了一起。

鄉鎮合並的方案定下來了——六個鄉鎮被裁撤。可能是受林原和在學校建設上的思路啟發,金海華也決定走一步到位——反正這幾年要逐步完成,那還不如一步到位。這又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的事情。對被裁的鄉鎮干部來說,有點惶惶不可終日。尤其是那些尚未獲得正式編制的人——他們很可能丟掉工作,回家去當農民,或者做點什麼小生意。最好的出路,就是去鄉鎮企業了。他們也可以自己創業,但創業是那麼好創的?當然也不局限于被裁鄉鎮,其它鄉鎮的臨時工也一樣——正式編制的干部都安排不了,還要你們這些臨時人員干嗎?保留的那些鄉鎮,也一樣愁眉不展︰合並進來的鄉鎮通常財政情況不太好,他們面臨著分桃子的局面。至于農民,理論上他們的負擔可以減輕。實際到底怎麼樣,還有待實踐檢驗。當下得益的人也不是沒有。如縣城城關鎮的黨委書記。這一次城關鎮吞並了周圍的兩個鄉,地盤急劇擴大。人口倒是增加不多——被吞並的兩個鄉總共不到4萬人。不管怎樣,鑒于城關鎮過去和現在的地位,縣委決定給城關鎮高配——鎮黨委書記會提一級,成為副縣級。至于是否可以進常委會,目前看希望不大。得益最大的是被吞並鄉鎮的學校——他們終于可以擺月兌苦日子了。所以消息傳出後,只有他們歡欣鼓舞。有的還放了鞭炮。

林原和認為金海華抄襲了他工作中的思路——雖然他沒有申請專利,也沒有注冊版權。但抄襲就是抄襲。第一個吃螃蟹的是偉人,至于第二個……那是庸人!你大筆一揮,六個鄉鎮就裁了。可我,還得給你去找錢!林原和暗暗月復誹著。因為前段時間公安局長找他匯報「金佛」案的事情,他對金海華有點小看法。但不管怎樣,他不會對鄉鎮合並方案提出異議——他只是臨時主持縣政府工作的副縣長,跟縣委書記還是有點距離。中間還隔了個在中央黨校學習的劉縣長——劉縣長時不時的來個電話了解、關心一下縣里的工作。一日未被免職,他還是縣長。關心一下縣里的工作,不應該嗎?

實際上,林原和還真冤枉了金海華。觸動金海華的,不是林原和在教育方面的作為。作為縣委書記,有的是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至于為幾所學校花那麼多的心思嗎?真正觸動他的,是前段時間市委常副書記代表市委對他的批評︰「作為縣委書記,要管大局,管好干部隊伍建設。象招商引資這種事情,用得著你操那麼多心嗎?」

常副書記對他的批評,不可謂不嚴厲。金海華是本省圍安縣調任過來的。他原來也是圍安的縣委書記。雖然是平調,但圍安是個窮縣——工業產值連霍海的零頭都到不了。所以金海華在圍安縣委書記任上,主要工作就是跑項目,爭項目,搞招商引資。到了霍海,他自然把這一套工作習慣帶了過來。讓他壓抑的是,霍海的干部居然不跑不爭,項目一個個地落戶進來。這里還要挑挑揀揀的——按照省里要求,從前年開始要加強環保意識,對一些高污染的企業實施「關、停、並、轉」;新建企業環保問題不解決就不讓上。更讓他吃驚的是,這里連泥土都可以賣錢——新開的兩條排澇出海河工程中,挖出來的泥土都被幾個磚窯場買了去——為了保護粘土資源,很多磚窯場都被強制關閉了。開河工程為幾個窯場增加了幾年的生產時間。但用不了多久,他們也會被強制關閉。想想自己在圍安的時候,多麼辛苦啊!圍安有的是粘土!有的是紅磚!金海華很想把圍安的紅磚賣到霍海來。但算下來每塊紅磚高達三毛八分錢的運費,讓金海華欲哭無淚。比較一下圍安和霍海;圍安戶籍人口45萬,霍海36萬;圍安土地面積三千多平方公里,霍海不到六百平方公里;他在圍安的全年工資收入不到一萬五千,到了霍海超過五萬。「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啊!」到霍海一年來,這是他最大的感慨!

但常副書記的批評如同當頭棒喝,讓金海華頓悟了。不同地區、不同階段的工作側重點應該不一樣,這符合辯證法。所以金海華工作的膽子突然大了起來。鄉鎮合並本來就有兩種意見︰一種是逐步來;另一種是一步到位。本來金海華傾向于逐步來的。但既然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招商引資跑項目工作他不為了,那麼鄉鎮合並工作就要有所為!所以金海華支持了一步到位的提案。既然一把手表態了,大家也不在爭了。無非是今年財政上需要多支持一點。既然林原和也沒什麼反對意見,那財政就沒什麼問題。財政沒問題,誰願意多管閑事?所以鄉鎮合並一步到位的方案就報了上去。

但僅僅是鄉鎮合並,金海華還不滿足。他準備做點大動作,鄉鎮合並只是第一項。第二項就是把馬前山風景區的管理權拿回縣里。他跟市里及管委會商量了幾次,市里也表示原則上同意。這個工作本來該林原和去做——他這麼做有點越俎代庖。但林原和因為計雅君的關系不太願意和管委會多打交道——雖然說不應該把個人情緒帶到工作中來。就這點上來說,林原和的覺悟有待提高。于是,林原和就默認了金海華的行動。而金海華卻對這種越俎代庖的行為毫不自覺,忙在其中,不亦樂乎!

金海華要搞的第三項工作——政績工程。城關鎮要擴大了,基礎建設就要跟上。東西南北,兩縱兩橫的交通主干線要上馬;中間三縱三橫的附屬交通線要加快;舊城改造工程也要加快。這下子林原和受不了了。教育局放衛星,自己可以支持——還能找到相應的資金。金海華放的衛星太大了——初步估算需要九個億。這相當于九六年霍海全年地方財政收入的兩倍多。當然,隨著經濟的發展,地方財政收入也會逐步增加。可是,這麼大的工程,要在三年內完工,不是不可能——結果就是全縣吃財政飯的人員今後幾年內喝西北風去。

頭痛啊!林原和看著全縣發展規劃的草案。好吧,政績工程不是不能搞,基礎建設今後二十年內都不會嫌多。可這麼大的手筆實在是有些過份了。如果馬前山的管理權劃歸縣里,縣里今後兩年在馬前山的投資也是一大筆錢——投資的收回還要等以後呢。考慮今後財政開支的走向,如果基礎建設工程的時間能延續到八、九年,那林原和就可以安排——雖然說他不太可能在霍海呆那麼久。但是三年內,實在是有點強人所難。林原和不禁想到如果是劉縣長在的話,估計金海華這份草案可能就不會提出來。劉向民作為二把手能扛住金海華——林原和作為常務副還是弱了點。劉向民去中央黨校學習,回來後升職調往其它崗位的可能性極大。估計他不太會對這份草案提什麼異議。這會兒,林原和真心希望劉向民還能呆在霍海——至少可以替他扛一扛金海華。

林原和默默地盤算著這份草案在常委會通過的可能性。來霍海三個月多,對常委會的人員也了解得比較透徹。副書記楊衛國,苑湖交流來的,已經在霍海呆快三年,很快就要回苑湖;組織部長彭家興,倒是本地干部,不過已經擔任副部長、部長五年了,不太可能繼續留在本縣,估計也會很快調任其它縣市;宣傳部長樊曉琪,是個女干部,原是市報的總編,將來很可能還是回市里;紀委書記衛耀華,軍轉干部,來霍海也已經十年。如果不調離的話,轉任副書記的可能比較大;縣委辦主任吳大華,雖然是本地干部,但不用想,他一定緊跟金海華;人武部長陳軍,打醬油的可能性很大——人武部體制剛變動不久,管理權又劃歸了部隊。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公安局長王凡,倒是接觸過幾次,但還說不準能不能爭取。畢竟他管的只是政法那條線。指望他仗義直言,很難。唯有人大常委主任紀煥常,倒是本地老干部。但在常委中,他是湊數的。

常委會里那麼多人,本地干部算上紀委書記衛耀華只有四個。其中一個還是吃里扒外的縣委辦主任,一個是即將調離的組織部長,還有一個是退居二線湊數的。本地干部最大的頭頭——劉向民縣長,已經去了黨校學習。當然事情也不會那麼絕對。本地干部可以吃里扒外,外地干部也不一定就漠視本地的利益。林原和糾結著,到底該做哪些人的工作。當然如果實在做不通,他有的是辦法讓這份草案作廢。比如通過人大的途徑、通過政協的工作、通過向全縣公示來掀起反對聲。但這些方法,是絕不能輕易用的——太違背正常的組織程序了。這種做法的後果,他和金海華至少有一人會調離霍海;很可能兩個人一起調離。所以林原和只能對這份方案采用了「拖字訣」——拖它一段時間,慢慢想辦法。

既然常委成員的工作暫時做不了,那就在政府內部先統一思想。于是林原和特意召開了縣長辦公會,還特意要求了規劃、城建、交通三個局的負責人參加。

「大家先議議吧。」林原和看了一看幾個副縣長。分管工業、交通的張一平,分管農業的吳亮,分管文教體衛以及勞動福利的戚美芳,分管招商引資和旅游的江兵,還有分管科技的掛職副縣長楊彬。

「這本是我們十年的城建和交通規劃,有些細節還需要進一步落實。三年完成看起來是困難不小。」規劃局局長先說話了。講出了真話,不錯。

「08省道明年開始拓寬。資金由省里出一部分,各縣出大頭。不過08省道拓寬以後將來是收費的。我們縣用的也是銀行貸款,資金沒有問題。我們可以利用08省道拓寬的機會,把沿著08省道的配套交通工程先做起來。其它的可以等一等,這樣資金壓力也會小一點。」交通局長也提了個意見。

「舊城改造原先的計劃是原拆原還,但這樣的結果是人均住房條件提高不了多少。現在我們有個設想,舊城那一塊居民全部搬遷。舊城只作修繕。這樣可以保留舊城現有的格局,搞成傳統江南民居式的人文景點。算下來的費用,不比原拆原還多。而且拆遷戶的人均住房可以提高到45平米以上,比原拆原還的26平米高多了。」城建局長也說出了自己的意見。

幾個局長都不錯。可惜講的還沒到點子上——徹底否定這份草案!

這時候,楊彬說話了︰「如果財政有困難的話,我們可否兩條腿走路?」

有點意思!林原和看了看楊彬,點點頭,鼓勵他繼續說下去。

「我們一方面自籌資金,另一方面可以向上面跑跑,看看能不能要點錢下來。」楊彬繼續說道。其他幾個副縣長不以為然地搖了搖頭。霍海是臨湖下屬的最小的縣。其它幾個都已經是縣級市了,霍海還是縣的建制。但正因為小,霍海的人均水平不低,財政情況是幾個縣中最好的。上面不太會來打秋風——也正是因為小,打不出大數字來。當然,縣里也很難能從上面要到什麼。

林原和知道,楊彬肯定不是這個意思。楊彬是省科委下來掛職的,還不到三十。就林原和的經驗來說,能從省里機關下來掛職,絕不會那麼書生氣。他點點頭,示意楊彬繼續說下去。

「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財政能力和資金籌措情況把項目分細了,能上的先上。暫時上不了的,可以等等。如果能從上面搞到資金,我們就干。如果實在要不到,那就等我們自己的財政寬裕了再上。」

ok頂呱呱!這一刻,林原和真想擁抱一下楊彬。你金海華不是喜歡跑項目跑資金嗎?那你就去跑麼。你搞來錢,我就給你干。搞不來?抱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其實林原和心底一直是這種想法。但這個話,絕不能出于他自己的口中。他臉上毫無表情,心底卻是樂開了花。同時,他將幾個副縣長都鄙視了一遍︰你們幾個本地干部,怎麼就不能講點實話?不就是前幾天有風聲說是要進行干部調整了,一個個都成了唯唯諾諾的人!尤其是戚美芳,你一個民主黨派的干部,怎麼就不能仗義直言呢?雖然不是你分管的,但你的身份超然啊!還有張一平,看來的你工作實在是太忙了——還兼了化肥廠的廠長。想到這里,林原和決定一旦有機會就一定要把各副縣長的分工調整一下。楊彬值得重用!僅僅管科技,太屈才了。

林原和故作深思地想了一會,道︰「楊縣長說的也是一種思路。大家再議議看。」

接下來大家又議了一會,都是些無關緊要的話題。最後,林原和擺了擺手道︰「這樣吧。既然資金問題暫時落實不了,我們還是按照楊縣長的思路對這份方案做點修改。張縣長,你會同規劃、交通、城建部門將其中的項目分個主次先後,根據資金情況予以具體安排。把修改後的意見上報給縣委。」

林原和利用楊彬玩了個太極推手,球又推到了金海華那里。但真正的問題並沒有解決。只要金海華的雄心不變,兩人之間的沖突將不可避免。

沒過幾天,馬前山的事情有了著落。馬前山管理權劃歸縣里。管委會主任調回市里;新管委會主任由分管招商引資和旅游的副縣長江兵兼任。計雅君作為副處級別的高配掛職干部,出任了主持工作的常務副主任。這讓林原和目瞪口呆。這算什麼意思?又是給掛職干部壓擔子?僅僅是因為計雅君是個副處級,其他主任只有正科,就給了計雅君一個常務副?有沒有搞錯!計雅君只是掛職干部,她只有兩年的掛職期。馬前山開發第一期工程就要三年!干一半她走了,這算什麼?難道說縣里將來還準備把她留下來?她願意嗎?她是來掛職鍍金的,不是來給縣里的建設添磚加瓦的!林原和明知道這麼想對計雅君不太公平,但他還是月復誹不已。在討論管委會人選的常委會上,林原和沒對計雅君提出反對意見。他不停地在心里告誡自己︰千萬別把個人情緒帶到工作中來。倒是紀委書記提出了自己的擔憂︰計雅君的掛職期只有兩年。這對景區工作會不會有影響?林原和沒有說活,心里卻對衛耀華伸出了大拇指。

「計雅君同志精通外語。做過旅游、招商、外事工作,是個人才。雖然是掛職干部,但我們要大膽使用!」縣委書記金海華一錘定音。

很快,計雅君主動要求來匯報工作了。還好,是跟公安局長王凡一起來的。

計雅君穿得很正式。藏青色的職業西裝西褲,看起來像是酒店的大堂經理——略微顯得有些老氣。但掩蓋不住她妖嬈的身材和迷死人的臉蛋。不過,林原和曾經在這張臉蛋更年輕更美麗的時候近距離看過無數次——現在他連一點漣漪的感覺都沒有。在他的心中,這張臉蛋和這副身材根本無法和申屠冰相比。甚至連趙涵都遠比計雅君強很多。

「至少趙涵身材比你高。雖然看著瘦弱,但是經過多年運動訓練的身體協調性、柔韌性還有爆發力肯定不是你這種養尊處優的人可以比的!如果兩人打起來,估計趙涵一個大耳光能把你拍回舟城去。」在和計雅君、王凡打招呼的時候,林原和不無惡意地想道。至于為什麼會想到趙涵,為什麼會拿計雅君和趙涵比,林原和覺得很自然。絲毫沒有意識到趙涵只是他的名義妻子,她怎麼會和計雅君打起來呢?

倒是王凡有點局促不安,他挨著計雅君坐著。為景區治安的事情,他和計雅君已經見過了好幾次面。每次見到計雅君,他都幾乎無法抑制自己的心動——這個女人實在太漂亮了,是個男人都會迷戀,都會胡思亂想。但王凡已經不是剛出警校的毛頭小伙了。從警多年又有擔任局長幾年的經歷,讓他自覺地在他和計雅君之間畫了條紅線。如果計雅君只是一個普通干部或者鄰家少婦,他或許還可以期望有點艷遇之類的事情,哪怕是yy一下也好。然而計雅君是省里來的掛職干部,誰知道她背後站著誰?一個不好,自己就可能弄個粉身碎骨。所以,他連yy的心思都不敢有,有的只是警惕。不行!我得在將來的新派出所多安排幾個女警,最好漂亮一點。縣里沒有,哪怕從省廳、市局掛職下來也可以。千萬別讓這女人把我的那些小警察給迷倒了。王凡暗暗地對自己道。

王凡看了看林原和,發現林原和一點不為計雅君所動。到底是省里來的干部。見識廣,識人多!面對著妖精一樣的美人,一點沒有什麼異樣。這一刻,王凡有點欽佩林原和了。

「你們的方案是景區派出所撤銷,在景區建一個警務站。原來派出所的人員呢?」看完雙方遞交的報告,林原和問道。原來的景區派出所只有5名正式警察,16名聯防隊員。聯防隊員的安置沒有什麼問題,但正式編制的警察人事關系都在市局。

「所長、指導員調回市局。剩下三名轉到鎮派出所。」王凡答道。其實所長、指導員更願意留在縣局,可惜縣局不要。當年他們既然找門路、走關系調到市局,現在就別怪縣局無情。

「經費你們談好了?」林原和問道。

「我們管委會每年給鎮派出所贊助40萬。其它事情我們不管了。」計雅君道。

「40萬比原來的景區派出所開支應該少了挺多。既然現在景區也歸縣里了,那就算了。」林原和表態道。公安局沒意見,他也不會去做惡人。

「林縣長,今後公安局和各派出所的工作還請你多多支持。」王凡道。

「放心。肯定會支持。有困難,打報告。」林原和笑著道。想到金海華的龐大計劃,他突然有一種把錢全部花了的沖動。

「林縣長,景區的工作也需要你多加支持。」計雅君也笑著說道。

「一定支持。你們趕緊出方案。」今天,林原和好像是個敗家子一樣。似乎沒有一個管財政的副縣長會象他今天那麼大方。景區新一期工程政府方面總投資四千萬,還是分三年的。和金海華的計劃相比,實在是小的不能再小。在王凡、計雅君告辭的時候,林原和甚至覺得,比起金海華來,計雅君要可愛得多。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名義夫妻最新章節 | 名義夫妻全文閱讀 | 名義夫妻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