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劉尚傳 第一百零五章 兵臨交州

作者 ︰ 師友祭酒

更新時間︰2012-10-24

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朝廷卻突然派出使者,授予他揚州刺史的官餃。他也是有見識的人,知道這個職位燙手,急忙找來周瑜,張昭等人商議對策,周瑜作為孫策最親近之人,自然反對,道︰「才乃曹操之計,現今揚州袁術勢力最大,若是真的接受此位,卻是惡了袁術,萬一此人聯絡劉尚兩面夾攻,我等卻是難過,只可接受明漢將軍一職。」

話音未落,侍衛來報,壽春袁術,派了張勛前來。孫策一驚,看向自己的謀士,張昭拊掌,笑道︰「定是袁術听聞了消息,前來試探主公口風,主公可暫時忍耐,恭敬接待,以安袁公路之心。」

孫策點頭,于是親自出門迎接,奉張勛上座,待之親厚。張勛感念孫策厚意,于是直言道︰「在下此來,想必伯符已經知道,我只問一句,伯符真要做那揚州刺史?」

孫策臉色肅然,往壽春方向拱手道︰「若無左將軍相助,安有孫某今日,我寧死,不做忘恩負義之事。」

張勛大喜,心中的石頭也是放下。老實說,在揚州,他最佩服就是孫策,也不想同他兵戎相見,既然孫策親口答應,不背叛袁術,張勛也不久留,當即告辭,孫策留之不住,送出城外十余里。兩人辭別,張勛自回了壽春。報于袁術知道,袁術沒了後顧之憂,加上貪圖徐州土地,當即大起兵馬,眾十余萬,前往攻打徐州,同時,韓胤也是回來,帶回了呂布兩不想幫的承諾,袁術更是歡喜,只顧著催並前進。

一時間,中原大地,烽煙再起,雙方十數萬人馬,眼看著就是一場慘烈的廝殺。孫策卻是趁機收縮兵力,開始全力清剿境內的山越人。其重點就是宣城一帶,因為這一帶,靠著祖郎的威名,很有許多親近劉尚的山越部落,這當然是孫策所不能容忍的。而且,他也學著劉尚的辦法,一邊打擊山越人,令他們部落崩潰,一邊吸收山越人入伍,擴充士卒,再同王朗交手的時候,山越士卒悍不畏死的作戰風格,也是吸引他大力清剿的動因。

劉尚就在各處戰火的催動下,在接到朝廷詔書的當天,以太史慈為首,魏延為副,帶領定難軍一萬五千人,往廬陵開去。同時,徐晃的破軍營,已經作為先鋒,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一直往南海殺去,一場戰火,已經迫在眉睫。

同一時間,收到消息的劉表,也是召集了蒯良蒯越,以及蔡瑁文聘等人,詢問對策。文聘作為武將,看到劉尚兵力調往廬陵,就希望奪回江夏,洗刷荊州武將的恥辱,搶先請戰道︰「現在劉尚兵入廬陵,豫章定然空虛,主公可派兵出漢陽。攻打夏口,我自領兵出石陽,掠蘄春,如此兩面夾攻,或可重奪江夏。」

劉表豎起耳朵,本以為文聘會說出什麼好的建議,听到又是攻打劉尚,不禁感到乏味,淡淡的道︰「前些日子,子柔的釜底抽薪之計才告失敗,他既然敢調兵入廬陵,豈能不防備我們進攻?」

听到劉表說起前些日子之事,蒯良蒯越的臉上,也有些發燒,其實,那件事是他們兩人瞞著劉表,偷偷做的,豫章的豪族,也是他們私自聯系的,就是因為听聞劉尚娶妻,想要賭一把,希望在劉尚留下後人的之前,把他殺掉,雖然事後劉表沒有怪罪的意思,但是,畢竟兩人算是僭越,虧的是在劉表手下,要是在曹操手下,兩人這樣,恐怕早就被殺頭了,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應了劉表的寬仁,所以,兩人還是心中感激。

蒯越沉吟半晌,雖然,他也很想趁機扼殺劉尚,不過,豫章的情況,他也是頗為了解,知道不能急圖,反而勸文聘道︰「文將軍此計雖好,卻是不能現在施行。劉尚主力雖然不在,甘寧的靖海軍,依然屯駐在夏口,蘄春之處,也有李通萬余人馬,此兩人,皆非庸才,加上魯肅坐鎮武昌,一旦我們出兵,必定不可速勝,反而給了長沙張羨準備的時間,現在最主要的,還是穩定荊南為上。」

劉表點點頭,也是贊同蒯越的意見,溫聲道︰「異度之言,才是正理,所謂內部不穩,豈能擅自對外用兵,當先攻張羨為上。」

文聘見攻打江夏無果,只得請戰道︰「既然如此,我願為前鋒,攻打長沙!」

這一次,劉表卻是不再反對,點頭笑道︰「既然如此,你可為前部,屯駐烏林,蔡瑁為後軍,押運糧草,我自令中軍,隨後接應。」

文聘大喜,起身謝過,看看無事,眾將告辭,隨後江陵兵馬,大半往烏林調動,無數錢糧,源源不斷,文聘帶著甲士一萬,皆是荊州最精銳的士卒,人人全副鎧甲,擦亮兵刃,只等廝殺。

消息傳到豫章,魯肅打听的實了,一面令甘寧加強夏口守御,注意烏林動向,一面派人快馬加鞭,報給劉尚知道。這時候的劉尚,兵馬正屯駐在柴桑,為的就是等待荊州的反應,接到魯肅手書,知道劉表已經打算先攻打張羨,他也是松了一口氣,隨後,下令大軍全速趕路,一直往廬陵行進。沿途自有各縣供應糧草,非止一日,大軍到了廬陵,廬陵太守劉壹,帶著大小官員,都來拜見,請劉尚入城安歇。楊阿若一部,也是駐扎在城外,前來拜見,說起徐晃蹤跡,卻是到了始興。始興縣,原本就是廬陵以南的一個古老的縣城,越漢雜居,或耕或獵,到了劉尚派民南下墾荒,又對始興加固,擴大,如今,始興已經成了廬陵之外,最大的一座城池,那里面不但屯駐了三千精銳步卒,守衛城池,保護糧草,還能容納最多五萬人的軍卒,屯駐其中,劉基上任的地方,就是此處,至于始興更南的地方,如今才剛剛開墾出大片的田地,就連莊園也是少見,反而是零零散散的村落,分布極廣,從始興,道南海邊境,都有分布,區景奪取的耕牛,就是從始興運出,原本是要分給墾荒的百姓的,當然,這一百頭耕牛,還帶著大量的糧食,這兩樣東西,也是激發了區景貪欲的主要原因。

那時的區景,還以為這些墾荒的民眾都是自發組織的,劉尚就算知道,也不會太過在意,畢竟,交州已經很久沒有經歷戰火了,所有的諸侯,都盯著富庶的中原地區,他想當然的也認為,劉尚也會想別的諸侯一樣,盯著更為富庶的揚州,或者荊州,而對自己采取拉攏的措施,

不過,現在的區景,明顯有些後悔了,也有些害怕了。劉尚兵馬的調動,又是針對的他,他如何能不留意,就在劉尚定難軍進入廬陵的當天,區景就是嚇得面無血色,急忙召集的部下商議對策。但是,他的部下,一個個都是大字不識的莽漢,或者就是越人中好勇斗狠之人,打架還行,動腦子卻是不夠,想來想去,還是區景自己想出了個辦法,那就是一個人打不過,卻是可以向人求援嘛!交州刺史士燮兵馬眾多,百蠻懾服,害怕對付不了劉尚。大不了自己投靠了士燮就是。

想到就做,區景急忙派人寫了一封書信,趕往交趾,面見士燮,表明臣服之意,希望他能出兵相救。同時,又聯絡召集各處的越人,得眾兩萬余人,加上南海城中原有的兩萬兵馬,共有四萬余人,大家一起準備守城器械,專等劉尚殺來。

探子得報,飛速報給劉尚知道。這時候,劉尚已經出了廬陵,到了始興。劉基為官十余日,精神也是不錯,始興縣衙狹小,容不下劉尚許多人,只能在城外駐軍,劉尚也是住在軍中。听聞探子報說南海如此,劉尚當即召集眾將議事。

劉曄作為軍師,當先進言道︰「交州情況復雜,地處偏遠,運糧不便,主公當速戰速決,更不能讓區景聯合了越人,徒生事端。」

劉尚點頭,當即點齊兵馬,共計牛四所部山越人三千人,定難軍一萬五千人,廬陵守軍五千人,破軍營五千人,並太史慈、魏延、徐晃、楊阿若、陳蘭、雷薄、牛四等眾,大小將校數十員,又有劉曄為軍師將軍,隨同出征,司馬芝為從事參軍,隨同參贊機要。大軍頃刻出發,沿著百姓開墾的道路一路向南,直接殺奔南海。

區景聞听,大驚失色,急忙收攏部眾,也不管其余地方,只是打定了死守待援的主意,一面又是派人前往交趾,催促士燮救援。

士燮得到區景求援書信,也是猶豫不定,說不幫吧,南海畢竟是自己的轄地,區景雖然不順,到底對自己之命也是不敢違拗,幫吧,劉尚又是奉天子詔令,名正言順,這讓自詡為大漢忠臣的士燮極其為難,只得召集自己的幕僚,詢問對策,這些幕僚,皆是中國士人,多有海內聞名之人,內中就有一人,陳國人,姓袁名微,乃是一代名儒,極有名望,听了士燮說明經過,他朗聲諫道︰「區景此人,貪財重禮,、罔顧義禮,只因勢窮,方來相投,豈能有忠義之心?豫章劉尚,乃是漢室宗親,部下眾將,皆是萬夫莫敵,又是奉天子詔令,明公豈能因一無信小人,而對抗朝廷乎?依我之間,可出兵相助劉尚,共同誅滅區景,也免了交州一個禍患。」

旁邊一人听聞,卻是不由大怒,當即起身罵道︰「此迂腐之論!區景勢窮來投,如果我們出兵攻打,義理何在?天下英雄,當如何看我們?大哥不可听信腐儒之言,劉尚此人,仿佛豺狼,早有圖謀我交州之心,一旦被他攻下南海,下一個必定輪到我們,所謂唇亡齒寒,我們當盡起兵馬,先助區景打退劉尚,然後趁勢兼並區景,奪了南海,到時候,天高皇帝遠,就是大哥做個皇帝,有何不可!」

眾人大驚,急忙視之,卻是士燮之弟,名士武,本來張津為交州刺史,曾令士武為南海太守,不過士武未到,張津就被區景所殺,士武自然沒能當上太守,常有怨言,又把南海,視為自己領土,有領兵侵奪之意,士燮也是同意,都已經準備好上表朝廷,就要發兵。誰知道這時候劉尚橫插了一杠子,士武如何不怒,當即就是勸說士燮盡起大軍,要同劉尚決一雌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劉尚傳最新章節 | 三國之劉尚傳全文閱讀 | 三國之劉尚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