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劉尚傳 第五十三章 三江口上

作者 ︰ 師友祭酒

更新時間︰2012-09-26

黃射貪圖豫章商人夾帶的明珠,加上李通在一邊引誘,那心中貪婪越發不可收拾。同樣的,看著李通的目光也不是那麼的生硬。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李通雖然沒有直接去打家劫舍,但是說到底,那也跟自己是一路人。而且,李通只是跟在後面分點油水,大頭都在自己手里,也不存在同行是冤家這樣的狀況。加上這人名氣又大,跟他計較,對自己的名望也是一個極大地提升。至于李通所求之事,黃射那是欣然應諾。說到底,這江夏的天地就是他們父子倆說了算,不過是改改名號而已,舉手之勞。當即,黃射給黃祖寫了封信,說了李通的轉變,又舉出李通也是豪族子弟,江夏名人,如果父親過于薄待,卻容易激起百姓的不滿。

李通看見一切順利,心底暗喜,留下各項禮物,又一臉曖昧的對黃射言道︰「我帶來的禮物,別的都不打緊,只有兩個特別的東西,方才是含苞待放之時,大公子可要仔細品鑒。」

這一提不要緊,把那黃射滿身的邪火全都點燃了,看到李通如此知趣,黃射也是大為滿意。兩人一個有意,一個有心,談的極為投機,到頭來,黃射親自把李通送出府外,拉住李通的手道︰「文達此去千萬留意,我這里一天之內就可準備妥當,專等你的消息!」

李通豪爽一笑,也道︰「大公子心急,我這心中更急,這肥肉就在嘴邊,一日不吃下,心里就一日饞的慌,大公子權且安心,少則三日,多則五日,我定能打探的明白。」

兩人拱手而別。李通一個翻身上了馬匹,引著親隨伴當一路遠去,徑直回了蘄春老巢。黃射一直站在門外,看看李通去的遠了,依然不肯離開。沿途有好事的百姓看見,皆驚詫不已,這江夏兩個極端的人物把手話別,也太令人難以置信了。

黃射看到百姓圍觀,心底卻是暗喜,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自己名聲臭,如果不使用點非常手段,如何能夠讓人改觀。他也暗自決定了,等到這一票干完,以後也學李通那樣,專門蓄養一群水賊為自己所用,而自己則平日里也需做些好事,收攏民心。

不提黃射如何準備水軍,窺視南來北往的各處商船。李通出來黃射的府邸,看看去的遠了,手下皆是親近之人,于是仰天大叫,吼出心中的悶氣。然後急忙策馬快行,不多時已經回到家中。吳霸引著兵丁接著,道︰「大哥怎麼去了許多時候,劉軍師已經等了多時。」

听聞劉曄在等,李通不敢怠慢,他既然打定了投靠了劉尚的主意,對于劉曄這個漢室宗親,劉尚親信中的親信更是極為尊重。而且,劉曄的名頭之響,隨著劉尚的迅速竄起,那也是扶搖直上。甚至有傳聞,一些喜好品評人物的士人已經發出了話來,說劉氏有三杰,其一為徐州牧劉備,此人自稱漢室宗親,族譜因為隔得遠了,大家都難以理清,不過他佔據徐州富庶之地,帶甲十萬,不容忽視,其二就是劉表,佔據楚國全境,人民殷實,其三就是劉璋,繼承父親余蔭,又有蜀地山川之險,攻守自如。既三杰之後,劉尚與劉曄又同時並起,豫章雖小,但是動靜不斷,更能同孫策爭雄,袁術抗衡,也是令許多有識之士贊賞,。尤其是劉尚的屯田開荒之法,雖然古已有之,但是像豫章那樣全面高調的實行,卻是極為罕見。許多有識之士都看出了其中的巨大好處,據說江東孫策,听聞劉尚在湖口屯田,招撫山越之民,也在剿匪的空閑時候在宣城屯田,只是江東乃是世家的天下,無論荒野山嶺多是有主之物,孫策比起劉尚來,對豪族的依賴更大,只是在小範圍內開墾山越佔據的土地。

劉曄在等,李通也顧不得梳洗,急急忙忙進了大廳,就見劉曄正坐在座位上,手里拿著一本書看得津津有味。這種書也不是以前那種竹簡編成,而是劉尚利用左伯紙命人裝訂而成的,只是這時候還沒有印刷術出現,書本也是請人一筆一劃抄寫上去。雖然還是麻煩,比起原本動不動就幾十斤的竹簡來,卻是一種巨大的進步。而且,隨著左伯紙的問世,揚州等地也出現了專門替人抄書的人,他們大多會寫書法,寫的極為漂亮工整,隨著紙張的興起,也有越來越興旺的趨勢。只是這類抄書人大多都是儒生,不可能給平民百姓服務,而且每抄一本,要價極高,只有家中豪富之人才能用得起。劉曄手中拿著的,就是新近抄成的古文尚書。非一般人能夠讀懂。

听到腳步聲,劉曄知道是李通到了,他放下手里的線裝書,抬起頭來,看到李通還是出去時的那一身打扮,心底很是高興,知道李通來不及換衣服就敢來見自己了,可見此人也是個辦事極為果決之人。劉尚手下這樣的人才越多,何愁不能平定天下,實現他們往日的誓言。

李通搶先施禮,對劉曄告罪道︰「李通來遲,還請劉軍師勿怪。」

劉曄含笑,道「李將軍無需如此,曄此來,主公曾經嚴令,一切需以李將軍為主。說道勿怪,倒是曄輕忽了,黃射平日一向同將軍不對付,將軍今日此去,想是受了許多委屈!」

李通嗨了一聲,一說起黃射,他就想到今日的曲意奉承,他長這麼大,說道戰陣廝殺,那是鋼刀劈面而來,也是絕不會皺一下眉頭的主,只是要讓他違心奉承別人,這卻是太別扭了。

李通見到桌上有新茶,也沏了一杯,一口喝干,然後道︰「今日還算可以,開頭黃射確實有些刁難,言語更是試探頗多,等到我亮出那顆珠子,他到底識貨,當時不忍撒手,我又按照軍師教我的言語應對,黃射果然沒有懷疑,約定專等我的消息確實,就要起兵前去劫船。」

劉曄大喜,撫掌笑道︰「黃射中計,主公大事可定。還請李將軍不辭勞苦,選定忠心從人十余股,每股只要五百,趁著黃射注意力轉移,可以秘密潛入江北各縣,一來打探各處守軍虛實,方便主公大軍行動,而來遇到負隅頑抗之輩,也能里應外合,迅速攻城拔寨。」

李通臉色肅然,筆挺著雄姿,正色道︰「我既然投效主公帳下,我的人馬自然也是主公的人馬,軍師要用自可下令,何須同我商議?而且軍情緊急,不可稍有延誤,既然軍師提及,我當迅速安排妥當,保證三江口一下,江北各地望風而降!」

劉曄見此,心頭更喜,原本李通來投,劉尚心知李通之才,雖然比不上曹操手下五子良將,那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將才,所以,听聞李通來投,劉尚當即取信一封,並新刻一枚官印,乃是漢撫軍中郎將。當時,劉尚的這個任命可是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甘寧得封中郎將,那是在武昌一刀一槍拼出來,有目共睹的,而太史慈隨劉尚起家,也是功勛卓著,軍中無人不服。獨有徐晃不知名號,初次前來救受封高爵,軍中多有不滿,逼得劉尚不得不令徐晃在演武廳同甘寧太史慈比試,加上徐晃馬戰了得,所以才勉強壓下眾人。但是李通卻又是另一番情況,其人雖然俠義之名極盛,但是只限于江湖之上,誰也不知道他的領軍才能到底如何。畢竟,有時候武將的武藝確實是個重點,但是領軍的才能卻更加的重要。不然,就只能是一個只知道好勇斗狠的莽夫,到底難以服眾。

劉曄就曾經為了此事勸諫過劉尚,畢竟是個人引眾來投就已中郎將待之,那些還在軍中苦熬,掙取軍功的將士會如何作想?

但是軍中的不滿,劉尚也只能苦笑,他總不能說李通的本事如何自己一清二楚吧,但是軍中不滿,劉尚也不能漠視,好在徐晃珠玉在前,有了這個例子,劉尚才勉強壓住不滿,畢竟,這些日記徐晃也在豫章站穩了腳跟,破軍營雖然草創,但是其戰力,絕對乃是豫章第一,對于劉尚看人的眼光,還沒有人敢于懷疑。

尤其是現在,劉曄就在李通身邊,親身接觸了李通之後,又觀看過李通訓練的人馬,確實是個個精銳,可堪大用,只是其手下之人,大多為李通馬首是瞻,劉曄恐怕冒然調遣,卻踫了釘子,所以才想等李通回來之後,令其出面派兵。

李通哪里知道劉曄的這些花花腸子,自從接了劉尚發給他的撫軍中郎將的官印,李通是大感滿意,深喜自己得遇明主,其心中早就把自己當做劉尚的下屬,更是存了些競爭之心,他知道,劉尚看中他是一回事,自己的表現又是另一回事,如果自己在這次的江夏之戰中沒有過人的表現,這個撫軍中郎將位子未必能夠做的那麼安穩。

風風火火,這就是李通的做派,劉曄一提出建議,李通親自召集所有下屬,又奉劉曄坐了上座,自己卻站在一旁,當著眾人的面一一分派。又說明自己追隨劉尚的決心,讓大小頭目必須以劉尚之命為主,眾人聞听,個個肅然,凜然受命,對于劉曄坐于主位,也不再疑惑。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劉尚傳最新章節 | 三國之劉尚傳全文閱讀 | 三國之劉尚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