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劉尚傳 第三十六章 入主豫章

作者 ︰ 師友祭酒

更新時間︰2012-09-15

山坡之上,追風緩緩前進。守山的鈴鐺軍士卒也不阻攔,紛紛讓到兩邊,看著那個騎著白馬的男子。作為豫章之主,竟然敢輕身犯險,這樣的氣魄讓這些縱橫長江的水賊很有好感。他們都是刀口舌忝血的漢子,最佩服的就是有膽氣的人。

甘寧也是雙目放光,胸中閃過些許激動。劉尚的行動,徹底讓他消除了顧慮,也許,投降了劉尚,他真的會有盡展所長的哪一天。

山坡越來越陡,劉尚不得已下馬步行,追風打了響鼻,用頭使勁的拱著劉尚。劉尚呵呵笑著,撫模了它頭上的鬃毛,追風舒服的哼哼了幾聲,走到一邊自己吃草去了。

劉尚仰頭,就見前方一個雄壯的身影,盡管身處險境,那人的身上依然氣勢雄渾。隔著老遠,一群鈴鐺兵已經聚集在他的身邊,皆沉默的看著迎面走來的劉尚。

人未走近,笑聲先聞。劉尚快走幾步,敏捷的登上山頂,雙目直視甘寧道︰「現在我已上山,甘將軍可願意降否?」

甘寧虎目一瞪,也沒什麼太大的動作,一把寶刀已經架在了劉尚的脖子上,「你就不怕我趁機殺了你?」

劉尚任由刀刃貼在自己的脖子上,只是很真誠的說道︰「得千軍易,得大將難!就算興霸要殺我,也當是堂堂正正,又怎麼虛言哄騙,行此不義之舉?」

甘寧哈哈大笑,深深看了劉尚一眼,然後抽回寶刀,用力插在地上,單膝跪下道︰「人言劉振武乃是明主,今日一見,果然名副其實,承蒙振武將軍看重,我甘寧誓死追隨左右,絕無二心!」

「誓死追隨振武將軍!」八百鈴鐺軍看到甘寧歸降,也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齊聲喝道。

劉尚大喜,慌忙扶起甘寧,握住甘寧的手臂道︰「興霸加入,實在如虎添翼!此處不是說話處,還請興霸同我回營!」

甘寧心中也喜,引著自己部下同劉尚一齊下山。劉尚同甘寧並肩而行,一起進入營中,然後把軍中眾將一一介紹給甘寧認識。甘寧不敢怠慢,一一回禮。輪到太史慈,兩人交手多次,早就仰慕已久,現在同處劉尚帳下,更是欣喜。太史慈道︰「興霸到此,以後我練武總算尋到一個對手了。」

甘寧也道︰「隨時奉陪!」

兩人惺惺相惜,言語頗為投機。當下大軍拔營,一起進入武昌城中。武昌殘敵早就肅清,守將梅乾接著,安民告示早已貼出,劉尚軍隊紀律嚴明,少有擾民事件,百姓心安,市面也稍稍恢復了一些。只是武昌經歷昨夜一場大火,想要完全恢復,還需要許多時間。

武昌被破,豫章全境皆為劉尚所有。只是江夏黃祖損兵數萬,絕不可能善罷甘休,劉尚也不敢輕易撤兵,只得留在武昌鎮守,並正式把豫章的治所從南昌遷往武昌。劉基投降不久,建昌的薛禮也率眾來降,劉尚好言撫慰,仍令其為建昌令,駐守建昌。

劉尚正式坐擁三郡之地,手握雄兵七萬余人,這樣的實力,雖然比起劉表袁術多有不如,但是已經能夠同江東的孫策分庭抗禮了。豫章既定,以前那種隨意分派職權的情況當然無法再施行下去。劉尚連夜命人刻好許多官印,按照功勞大小,分別賜予不同的官爵。劉曄魯肅同為軍師將軍,太史慈為奮武中郎將令,甘寧為奮威中郎將,華歆為鄱陽太守,任夔為豫章太守、前廬陵都尉劉壹招撫廬陵有功,听到劉尚同江夏在武昌鏖戰,又引兵兩萬前來支援,劉尚追記前功,考慮廬陵偏遠,山越。蠻人雜居,于是封劉壹為廬陵太守,鎮守廬陵。隨後為劉繇舉哀,葬于南昌城郊。同時下令豫章全境一月之內禁止婚慶喜宴,劉基作為長子,為了避嫌,情願為劉繇守孝三年,劉尚也不阻攔,分撥五百士卒隨同劉基一起前去守陵。

諸事已畢,劉尚正式發布屯田令,裁撤老弱兵卒三萬,分別遣往各處邊境地帶開墾耕種,所得谷物一律以官府平價收購,屯田客戰時為兵,平時為農,所種谷物又有官府統一收購,並不是白白干活,裁撤士卒有了飯碗,都歡喜前去墾荒。加上賞賜殺敵有功士卒的各種田地,豫章境內的荒地漸漸有了生機。

同一時間,江東的孫策攻佔會稽,王朗率殘部退往海濱,江東百姓多有攜家帶口,逃亡交州等地。孫策自領會稽太守,引兵追剿王朗殘部,听聞劉尚平定豫章,不由問周瑜道︰「王朗喪家之犬,不足為慮,劉尚此人招兵買馬,其志不小,更有豫章之地,實乃心月復之患,我欲留別將征討王朗,然後親提大軍殺往豫章,不知公瑾以為如何?」

豫章的事,周瑜早就听說,見孫策發問,眉頭深鎖,勸道︰「前在涇縣,如果我們發兵猛追,擒捉劉尚易如反掌,如今劉尚已經佔據豫章,魯肅劉曄皆智謀之輩,太史慈武勇伯符深知,其羽翼已豐,急切不可圖之。」

孫策臉色一變,想到太史慈的武勇,跌足長嘆道︰「可嘆可恨,要是早知今日,在涇縣說什麼也不能放走了子義,既然放虎歸山,絕不能養虎為患,今日不趁劉尚立足未穩急往攻打,等他站穩了腳跟,那時悔之晚矣,公瑾不必多言,我意已決!」

說完,孫策留下孫靜、孫賁二人領兵一萬鎮守會稽,隨後自領三萬大軍往宣城趕去。宣城孫權得報,急忙派出無數探馬偵查鄱陽情況,一邊打造攻城器械,準備進攻鄱陽。

牛四自從鎮守鄱陽,早晚用心,不敢有絲毫懈怠,發現宣城方向出了探子,牛四趕緊快馬報給劉尚知道。

豫章初定,百廢待興,江夏黃祖處一直沒有動靜,劉尚心中稍稍安穩了一點,卻也一直沒有撤兵,武昌雖然裁汰了許多老弱,也還有兵四萬,听到孫策處有了動靜,劉尚苦笑,急忙召集眾將到了太守府中,分賓主坐定,劉尚環顧四周,問道︰「牛四來報,宣城孫策軍蠢蠢欲動,不知眾位以為該如何抵擋?」

劉曄想了想,笑道︰「孫策來攻,卻是小覷了我軍實力,以為豫章初定,我軍立足未穩,主公可發精兵兩萬人屯駐湖口,只要打幾場硬仗,孫策必定退兵。」

魯肅也笑道︰「孫策同我們一樣,江東初定,內部矛盾重重,其必不敢久戰,只需挫其銳氣,然後派一舌辯之士前往陳訴厲害,兩家或可保持修好,起碼孫策沒有穩定內部,是不會再輕啟戰端。」

劉尚微微點頭,覺得兩人的分析可行,于是環顧坐下眾將道︰「孫策要戰,我們就戰!甘寧、太史慈听令!我命你們各領一萬兵馬隨我出征,其余眾將留守武昌,協助劉曄鎮守武昌,防止江夏黃祖出兵。」

甘寧太史慈同時大喜,急忙接令,兩萬大軍火速出了武昌,劉尚也把武昌軍事交給劉曄,民政交給任夔,然後騎著追風,同魯肅一起趕往湖口。

華歆接著,匯報了鄱陽最近的政務。然後又對劉尚說道︰「主公來的正好,前不久我有一個故友來訪,姓鄭名渾字文公,有才略,多智計,前依袁術,知袁術必敗,所以渡江前來鄱陽,主公可願見否?」

「鄭渾?可是山東鄭泰之弟?」鄭渾此人劉尚雖然沒有多大映像,但是一說起鄭泰,那可是聞名山東的大儒,更是謀誅董卓的義士。

華歆也是感嘆,道︰「正是鄭泰之弟,鄭氏書香門第,世代皆是名儒,朝野聞名。竊為主公計,當善待文公,以收士人之心。」

劉尚暗暗點頭,心想鄭渾雖然不是什麼大才,但是在魏國,那也是一方郡守,所在政績斐然,要不然也不會留名青史,今日見到,說什麼也不能放過。想到這些,劉尚急忙整理衣冠,對華歆道︰「文公何在,我當前去拜訪。」

華歆欣然在前引路,兩人共乘一車,出了太守府,轉過幾道院牆,就見一座寬敞小院,雖然還是清晨,已經傳來朗朗讀書之聲。听聲音,還頗顯童稚。華歆笑道︰「此乃鄭泰之子鄭袤,。」

話猶未了,里面听到動靜,一名十三四歲的少年規行矩步出了大門,見了門外數百甲士,也不怯場,而是恭恭敬敬的對華歆行了一禮,道︰「華太守來的好早,叔父正在後院,貴客里面請,我這就前去通傳。」

劉尚見鄭袤小小年紀進退有據,臉色從容,不禁好感大生,也回了一禮,然後對劉七道︰「此乃書香門第,不可失了禮數,你等需小心在意,不可大聲喧嘩。」

劉七等听令,皆屏息凝神,小心翼翼的跟在劉尚身後。進去不久,一名中年儒士走了出來,他三十余歲,穿著一件樸素的長衫,行動間氣勢沉穩,眉宇間正氣凜然,看到華歆立在劉尚身後,鄭渾吃了一驚,緊走幾步,深施一禮,道︰「不知貴客臨門,有失遠迎。」

劉尚急忙起身還禮,道︰「小子劉尚,久聞鄭先生大名,今日一見,實在是三生有幸。」

鄭渾也是一驚,听聞面前之人就是劉尚,也是連忙側身避讓道︰「原來是振武將軍,在下不過是白身,如何敢當將軍之禮。」

劉尚笑道︰「先生世代儒門,教化天下,尚仰慕久已,我不敬先生名爵,但敬先生風骨耳!」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劉尚傳最新章節 | 三國之劉尚傳全文閱讀 | 三國之劉尚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