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扎在明末 第十一章 入鄉隨俗

作者 ︰ 替你快樂著

其實這午飯的事情卻也不能怪罪黑虎星的不是,因為在當時的社會環境里,窮苦百姓是沒有吃中飯習慣的。本來這些被催逼壓迫沒了活路的百姓一日兩餐都難以為繼哪里還舍得三餐?即便是豪強大戶的下人僕婦也沒有這個待遇,那時候的人都是早晨九點左右早飯,下午天快黑時四點左右晚飯,然後睡覺,等待天明。

「猛子,你馬上先給軍師安排個下處,帶軍師到他的住處看看,我現在就去安排酒菜,為軍師上山接風洗塵。咱們一會在酒席上詳談。」言罷也不等呂世和猛子回答就風風火火的沖出了大廳。猛子只好想了下,然後說道︰「軍師,一時也沒得安排,就先隨我到一個所在住著,若果不習慣再給軍師更換。」

呂世無可無不可,本就是風餐露宿了這許多時日,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一個熱炕就萬分知足,道聲有勞就和猛子出來。隨他走了大約一刻鐘的時候,來到後山的一個山崖下,這里到真的有三間茅草房,由一圈稀稀落落的籬笆圍著,成為一個單獨的院落,房前還有幾顆老樹,盤根錯節的,也不知道有多少年齡,有幾只不知道名字的小鳥就在上面做了窩,嘰嘰喳喳的盤繞不去,為這孤單的小院平添了些許生氣。小院之外卻是四周一片空曠之地,離著其他的嘍家屬駐地很遠,環境也還算清淨。進屋時看房舍倒也干淨,看來是經常有人打掃,也不知道這麼個亂糟糟的山寨里卻怎麼有如此清靜的去處,卻不是奇事嗎?呂世就為此事探問曹猛。

那曹猛見軍師動問,先已經紅了脖子很不好意思的吶吶道︰「真的不好意思,對不住軍師,其實這里是關押肉票的地方,是女肉票。」

這讓呂世很是驚詫。曹猛見軍師誤會連忙解釋道︰「好叫軍師知道,咱們山寨卻與別的山寨不同,凡是抓來的女肉票都要關押在這里。這里遠離其他腌貨的住所,又有本分嘍在此看押,平時里安排些山寨女眷來灑掃侍候,這樣才不會壞了那些女眷的聲名,也就不會壞了我們山寨的名聲。其實我們只是求財罷了,沒必要還壞人名聲結下沒必要的仇怨,再者這樣也有個好處,那就是被我們綁票的女眷家人知道我們的規矩,也願意來人拿錢糧來贖取。不像別的山寨綁了女票是很少來人贖取的,因為那女眷已經壞了名聲,贖取回去也圖給家族丟人,也就不贖取了。一旦有女眷被我們綁了票,我們不但單獨的關押,而且盡量的留個對方的人做見證,平時也由山寨里的姑娘婆姨來遞送吃食,定時的灑掃。尋常男人是不許過來,這一點黑虎星和三叔看顧的非常嚴格。

所以我們的山寨在外面的名聲很好。不過最近沒有女票,也就空閑下來。既然大當家的安排我來給軍師找個下處,我想軍師是讀書人,一定喜歡清靜的地方,所以就想起這里來暫時請軍師委屈些安頓一下,希望軍師不要嫌棄為好。」

呂世聞听到是哈哈大笑起來;「沒想到咱們的山寨還是個很另類的山寨啊,做山賊還能想到給自己處處留有余地,做事也能考量長久,倒是真的不簡單,大當家的能想到這些卻也不易了,關于我嗎,倒是很喜歡這里,安靜,精雅,也很配我的身份-----我不也是被猛子你給綁票來的嗎?正應該住在這里嗎,哈哈哈哈哈。」

「軍師莫笑了,可羞殺我也,綁架軍師的事情我在這里給軍師賠個不是,萬望軍師再也勿怪休提。」曹猛大紅著臉連連向呂世打躬作揖,憨直和率性表露無遺。呂世忙上前相攙︰「啊呀呀,猛子說到哪里去了,不過是相戲爾,做不得真的,再者若沒有猛子你綁了我上山,哪有你我一眾兄弟的一場緣分,感謝還來不及呢,哪里還能說到怪罪。快快請起。」

猛子一听立刻就高興了起來,「我可是個直腸子的人,軍師即說了不怪那就是真的不怪了。」說完就歡天喜地的對呂世道︰「軍師里面請,看看有什麼不應當之處,我好安排,一會我到前面給軍師找倆個得手的婆姨姑娘來使喚。」說完就要往前寨上跑,呂世一把把猛子拉住,「慢來慢來。」

「軍師還有什麼吩咐?只要軍師說來,我曹猛一力辦來。」

「沒有別的,只是姑娘婆姨就算了,只要尋兩個伶俐點的孩子便好,順便帶些水來洗漱。」

「啊,對對,象軍師這樣的讀書人是不要丫鬟婆子的,而是書童,是吧,你看我這個人,怎麼這樣的不懂規矩,軍師莫怪,我馬上按軍師的想法安排。」說完也不等呂世再說,就一溜煙也似的跑了。

不一會就帶來了兩個十二三歲的男孩回來,那兩個孩子也是農民家的子弟,也不懂什麼規矩,但長相倒還周正,手腳也還勤快,也不認生,與呂世見禮之後就開始里外的忙活,待得問其姓名時,一個給呂世端水侍候他洗漱的孩子道︰「好叫軍師知道,我們都是一個村的,隨大人家來到山上,祖祖輩輩的沒讀過書,也沒錢給大鎮子上的先生起名字,都是爹娘給隨口叫起的,我叫王二,那個掃地的叫王小,以後跟了軍師到請軍師多寬容我們小哥兩個的笨手笨腳。」

「不錯不錯。」呂世對這個口齒伶俐的小孩子很是喜歡,滿意的點頭贊許。「但不知小哥今年多大?」

「不敢當軍師的稱呼,只叫我王二,叫他王小就好,我今年十二,他今年十一。」

「看來你們都沒念過書,待得我閑暇時候便教你們幾個識字吧。」呂世一邊洗臉一邊隨口說道。

「軍師可是當真?」那王二帶著一臉震驚和不相信的表情問道。

「我好歹還是個軍師,沒來由的尋你們開心不成?舉手之勞還有什麼不可以當真的。」呂世笑著道,順手把臉盆里的髒水潑掉。

那王二一听一跳多高,丟下手里的活計跑過去拉起王小的手大喊著︰「快快,回家找爹娘去,我們可以讀書嘍。」轉眼兩個孩子就跑個沒了蹤影,留下還拿著臉盆卻不知道毛巾在哪里的呂世在那里發呆。

「怎麼啦,不就是要教你們學習幾個字嗎?至于這麼大驚小怪的?」沒辦法就只好自己找了毛巾擦了臉,在這個時代不要說香皂了,洗臉就是淨水,大戶人家才有一種叫做夷子東西,更不用說牙膏牙刷,只是用柳條佔著青鹽刷牙,但在這個山寨不要說上好的青鹽,連摻了沙子的粗鹽都萬分珍貴還哪個舍得用青鹽刷牙糟蹋。

在明朝食鹽是官賣的,收上來的錢也是有司每年給皇帝老兒內庫花費。明初,因為北方邊境大量囤兵以防御蒙古勢力,所以朝廷規定鹽商必須先納糧到邊塞,然後由官府視納糧的多少頒發鹽引,商人拿到鹽引後才可以到鹽場領鹽行銷,這種制度叫做「開中法」。

到了明中葉,開中法逐漸廢弛,出現了鹽引賣不動的局面。萬歷四十五年,負責整頓鹽政的袁世振開始推行「綱法」來消化積壓的鹽引。他把商人手中的舊引分為十綱,編成冊子。每年以一綱行舊引,九綱行新引。為了避免新的競爭,便于管理,商人的數量受到了嚴格控制。每年發行新引時,都以綱冊原載的商人與引數為依據,冊上無名者不得加入。

這樣一來,那些冊上有名的商人(所謂「綱商」)就得到了政府特許的壟斷經營權,可以借此攫取巨額利潤,而且這種權利是可以世襲的。在鹽的收購、運輸與銷售各個環節,相關官員無不伸出貪婪的手,雁過拔毛。道光朝的包世臣說︰「淮商辦運,納請引、呈綱、力听錢糧,在運司一衙門,設收支、廣盈、架閣、承發四房,出入各五、六次,遍歷經、庫、知、巡四首領,皆商廝名走司者主之,故商命每懸走司之手。然後轉歷分司、場員、壩員、監掣、批驗、子鹽各衙門,然後鹽得上船赴岸。凡經一署,投一房,則有一次費。合計所費,殆浮正雜,而迂曲備至。」

可見鹽政衙門內部機構復雜,官員們層層盤剝,商人自有其苦衷。但大鹽商還是有辦法的,那就是你加我也加,反正小民只能選擇承受,這樣就造成私鹽很猖獗,我們的一個穿越大大就是靠私鹽起的家,寫了個《順明》嗎。但肯定不是我在的大明了。

但私鹽到了關中陝西一帶也貴的離了譜,因為他們要從鹽戶手里高價收鹽,然後花錢買通層層鹽丁,雇用保鏢,穿山越嶺,各路關卡也要不遺余力的打點,冒著殺頭的風險和官鹽競爭,你說那能不價高嗎?所以百姓就寧可淡食也吃不起價比白銀的食鹽了。更無論用鹽刷牙的這麼奢侈的事情。呂世無奈的也只好入鄉隨俗了,要生存下去,先一步是要適應這個生存的環境,以後才能慢慢地改變這個環境,但至于改變了改變不了那就要看你的能力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掙扎在明末最新章節 | 掙扎在明末全文閱讀 | 掙扎在明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