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扎在明末 第一章 崇禎元年

作者 ︰ 替你快樂著

崇禎元年並沒有因為新皇登基老天就降下甘霖,山西,陝西等依舊大旱,赤地千里,田土龜裂,農民顆粒無收,僅以草根樹皮果月復。那個勤勉的小皇帝雖然大赦了天下,但依舊不肯減免各地的錢糧,據說大明用錢的地方太多;甘陝流民作亂,山東河南刁民造反,關外韃子扣邊,沿海倭寇襲擾,東南蠻族叛亂,大行皇帝的喪葬等等等,而戶部的倉庫都餓死了老鼠,官員也好幾個月沒發俸祿,各地的士兵就更是兵餉早斷,淪為乞丐了,連皇帝的內庫都沒了余財。皇帝皇後嬪妃每頓的膳食都由100道菜減到了20幾道了。所以各種稅費雜役不但不能減免還要大家多交一些以便和皇帝共同度過難關,而地主則為了防備更大的災荒就把田租提到了八成,惡奴更是催租逼債如虎狼,而官府為完成朝廷錢糧稅賦以為政績更是催科日甚,中間官吏衙役幫閑層層加碼盤剝,逼迫的大批小民拋卻田土成為流民,使得大面積的土地拋荒。這樣的惡性循環不知道凡幾。

陝西榆林駐兵山山村不大,也就百十戶人家,但在當地還是比較有名的,據說當年白起曾經駐兵于此,因而得名。山村面臨沙家河水,背靠白于山,山上多產石碳,有一條驛路打此地通過,就有了一個驛站,將養了幾個驛站行足。

雖然村上人多地少,但緊鄰河灘台地上還是有大片的好田,不過大部分是村里大戶張老財的產業,只有零零散散的幾塊還在幾個驛卒名下,年成好的時候也能打個幾斗麥子,和著時斷時續的驛站錢糧鬧個一家不死。張老實就是這樣的一戶人家,靠祖上留下的十幾畝薄田,繼承了老輩的驛站行足的差事。平時給縣上貴人老爺侍弄田產,干些雜役,剩下些功夫打理下自家田土,勉強的養著三個娃和老伴不死。可是今年就不行了,打去年秋開始老天就沒下一個雪片片,冬天又賊冷賊冷的,開春了卻又沒一滴的雨下來,田地都干的不成樣子,也就無法下種,現時間里,吃水都要靠到三里遠的沙家河河里去背。那往年都要發洪水的沙家河今年也沒了脾氣,本來河寬三里的,過往都要依靠擺渡,今年要死不死的成了雞腸子,連孩子都可以趟過去。

天氣大旱,其他山地是種不成了,就指望著這台地上上好的水澆地能有些出產,天氣大旱水面下降,河面離台地都有了幾丈高(和大約30米)河堤坡面陡峭難以攀爬,繞了大段路擔水到田里費力不說,一天只能來回個三兩趟,等背水到了地頭,一桶水下去馬上就干了,根本就起不了什麼作用,只有眼巴巴的撂荒下去。

張大戶剛開始的時候叫了些長工幫閑忙活了幾天,見的也沒干出個所以然來,反倒是搭進去幾斗糧食的飯食也就泄了氣,打發了大家散去,就等老天爺的臉色了。連張大戶都這樣,那些人少地少的也只能干看著沒了辦法,看樣子今年的收成是指望不上了,鐵定的又是個荒年,又要不知道多少人家背井離鄉成為流民而最終餓死溝渠了。

可就這樣,張老實的那個三兒還好死不死的在外面領回來個假和尚,平白的又多了口吃飯的嘴。可怪,那和尚剛來的時候也不愛說話,只是痴痴呆呆的悶聲不響,問在哪個廟里修行也說不出個所以來,也不見念經修行,也沒個度牒法器,所以張老實就斷定是個假和尚,要不就是在哪個廟里犯了戒律被方丈趕出廟門,不過見他還算老實本分,後來慢慢的和那三個孩子倒是處的滿好。

其實張老實幾次動了想趕了他走的想法,但老伴說都是信佛的,怎麼能就看著那和尚出去餓死?又見他不念經也不理佛事,只顧著和家里的三個孩子瘋鬧,但也不惹是生非,看孩子的意識也不想趕他走,也就作罷了,唉,過一天是一天吧,餓就一起餓死算了。一早起來見老伴去了山上挖野菜,那個假和尚又帶著三個孩子去河邊那孔廢棄的陶窯弄泥巴,左右又不能種地下種沒了活計,也就懶得去管,拿了把鐮刀掖在腰里向村東的驛站走去,希望今天的驛站里能來個官老爺什麼的,好剩下些吃食帶回來給家里人填補下肚子。

「該死的老天,我呸。」張老實狠狠的朝地上吐了口濃痰,又心虛的抬頭望望瓦藍瓦藍的天,心中默念罪過罪過,緊緊褲腰帶朝驛站走去。

驛站就是坐落在路邊的一個十幾間房子的院落,但是修建的時日久遠,除了幾間正廳還算可以,其他的地方已經破敗的不成樣子,原先還養著幾匹馬的,以備傳遞個邸報物件,後來被縣上的老爺們給牽走,說是縣上的兵士要用來打桿子(土匪),是真的打桿子還是賣了換錢或是殺了吃肉就不得而知了。

也好,要不還要自己掏腰包伺候它們,還要防備給哪個桿子看上打搶了去,這樣省心。在明代,驛站雖說是公職,論級別,還不到九品,算是不入流,還要負責接待沿途官員,可謂人見人欺。所以一直以來,驛站都沒人願意管。但明庭規定,驛站接待京里各級官員,由地方代管,就是驛站管各級官員來往的吃喝拉撒睡,但費用自負。因為明代地方政府,並沒有這筆錢糧開資,所需使費必須自行解決,所以驛站級別不高,也就沒人願意管。但驛站還是有油水的,因為畢竟是官方招待之所,上面來個人沒法接待或是接待不好,追究到底,還是地方官吃虧,哪個大人物招待不周,一個不高興也可能斷了地方官老爺的前程,所以每年地方花在驛站上的錢,數額也很多。而且驛站還有個優勢,不但有錢,且有——攤派。

只要有接待任務,就有名目,就能逼老百姓出錢出力,上面來個人,自然不會自己出錢請人吃飯,就找老百姓攤,你家有錢,就出錢,沒錢?無所謂,你們要相信,只要是人,就有用處,什麼挑夫、轎夫,都可以干。其實根據規定,過往官員,如要使用驛站,必須是公務,且出示堪合,否則,不得隨便使用。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反正都是有辦法白吃白喝的。調兵山驛站里人員不多,就趙頭和三個驛站行足,平時招待個行走客商打個間住個腳,幫忙辦個吃食賺幾個小錢,除了給上頭的孝敬,還能落下幾個大錢,趙頭也就是個光棍也不太小氣,時常得了就分給大伙幾文也算在沒有糧餉的時候是個接濟。如果過個官紳,運氣的話踫見個好相與的伺候的好了,幫著跑跑吃食什麼的,還能有個賞錢,如果踫上個不好相與的那就不好說了,什麼也鬧不到還討頓打也不是沒有。唉,這世道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掙扎在明末最新章節 | 掙扎在明末全文閱讀 | 掙扎在明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