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涼鐵騎 第三四二章 ︰兵臨城下(上)

作者 ︰ 斷崖路

「志遠有什麼需要我這個老頭子做的,盡管明言,還有,就是常去府中看看琰兒。」蔡邕臨行前囑咐道。

賈榮感到心中有一道暖流緩緩流淌而過,在遍地都是爾虞我詐的雒陽,能找到一份真正的關心何其不易,盡管這個老者有時會反對自己。

在賈榮的命令下,虎牢關孟津關平津關的士兵全部撤到了雒陽城。

不用賈榮勸導,得知董卓身死的消息之後,臧霸當即帶領麾下人馬加入西涼軍,臧霸所部士兵無一人出言反對,他們被留在虎牢關,說白了就是被遺棄在了那里,僥幸回來,自然想起昔日里賈榮的千般好,盡管這人也有些毛病,不過這些毛病好像在加入西涼軍之後全部成了優點,沒有士兵會嫌棄主將對他們太好。

董卓的葬禮很隆重,這個在大漢朝堂上叱 風雲的人物,徹底的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或許若干年後,後人想起董卓,只是史書上簡單的幾句評語,放眼整個歷史,能夠在史書上留下只言片語能有幾個,多少雄韜偉略之輩,擠破頭想要在其中佔據一點地方,他們中間不乏驚采絕艷之人。大主宰:

西涼軍部曲將領和董軍將領全部參與了董卓的葬禮,看著隊伍中有著朝中官員的身影,賈榮暗笑道「看來董卓在朝中不是那麼的不受歡迎啊」。

董卓的死去,賈榮順勢崛起,取代了董卓在朝中的地位,一日之下萬人之上,帶劍入朝,面見漢帝而不拜。

半月後,雒陽城外聚集了十八路諸侯所有的軍隊,除去沿途關卡駐扎的士兵和攻城之時死亡的士兵,聯軍共計十余萬人,旌旗遮天蔽日,連綿數十里。

雒陽所有城門緊緊關閉,街道上巡邏的士兵比以往多了不知幾何。

董軍和西涼軍合並,經過全兵考察之後,敲定了軍隊基層的將領,伍長什長全部是能力超于平常士兵之輩,挑選的過程采取公開化,讓士兵感受到公正的存在。

看著昔日的部下竟成為自己的上司,不少士兵想起了賈榮在高台上的那句「能者上,弱者下!」

在軍中,強者為尊,西涼軍的選拔並沒有出什麼亂子,在各部將領的帶領下,有條不紊的進行熱火朝天的訓練,在西涼軍選拔人才的制度下,鮮有人甘于做一名毫無作為的士兵,以往不是他們不願意爭取,而是制度在那里放著。

城外聚集的聯軍沒有讓城內的士兵恐慌,經歷了虎牢關之戰,各部將領和士兵對賈榮充滿信心,以一萬多人就能扼住聯軍八萬人進攻的步伐,別說現在了。

諸侯兵臨雒陽,朝中不安分的大有人在,這些世家聚集在一起的實力不容小覷,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世家官員可不是簡單的秀才,他們是一個個手握私兵的秀才,諸侯聯軍剛來到雒陽城外,世家就組織了一次夜襲城門之事,不過被悍勇的西涼軍抵擋了下來,事後被查明的世家全部斬殺,沒有任何的姑息。

雒陽城內的糧草足夠城內守軍一年之需,賈榮倒也不急在一時,和諸侯慢慢的耗,直到所有的諸侯精疲力盡。

諸侯采取的乃是圍三缺一之法,圍住雒陽三面城牆,只留一面空閑之地,戰術很得當。

「主公,雒陽即使城高牆厚,被聯軍包圍,也不過是一孤城,正所謂君子不置自己于險地,若諸侯一意消滅我軍,截斷我軍退路,則危矣。」賈詡低聲勸道。

賈榮聞言心中一驚,怪不得三國上董卓見聯軍殺來會帶著皇帝落荒而逃呢,原來是這個道理,聯軍剛剛聚集在雒陽城外,忙著慶功,夜夜笙歌,根本不想攻城之事,听說城內是賈榮,哪有人願意上前。

雒陽城內唯一的牽掛也就是蔡琰了,他和蔡琰的關系就像是未來世界的定親,只差最後一步成親了。

「文和,就以你之見,抓緊時間籌備一切,切記,這件事要做的悄無聲息。」賈榮叮囑道。

賈詡雙目直視賈榮緩緩說道︰「不知主公撤離雒陽之後有何打算?」

「文和此言何意?」

「若主公願意中興大漢,輔助當今聖上,必定會名留青史,成就不世功名。」

「不然呢?」大主宰:

賈詡笑道︰「不然,我軍佔據關中之地,以待時機,主公在涼州的威望無人能及,大軍到處,百姓還不簞食酒漿夾道相迎,固守關中之地,進可以取涼州並州益州,若諸侯來攻,只需固守函谷關,則天下諸侯不能寸進,此乃王霸之業。」

賈榮沉思良久,緩緩道︰「文和?不知如此一來如何對待當今聖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西涼鐵騎最新章節 | 西涼鐵騎全文閱讀 | 西涼鐵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