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長的十七妻 印度服飾

作者 ︰ 無計春留住

提到印度的衣,人們肯定會馬上說︰「印度有紗麗」。哈紗麗是印度最具特色的國服。據傳,紗麗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在印度古代雕刻和壁畫中就常見身披紗麗的婦女形象。最早的紗麗只是在舉行宗教儀式時穿,後來逐漸演變為婦女的普通裝束。

紗麗的式樣繁多,不拘一格。每逢喜慶的日子,印度婦女都會穿起自己喜愛的紗麗,點上傳統吉祥痣、涂上邁何迪,逛街串門、訪親問友。紗麗因穿者的貧富也有不同,窮人穿的紗麗大都是棉布或粗麻所做,貴婦人則穿的是絲綢或薄紗制的紗麗,上綴以金絲銀線織成的圖案裝飾,形成鮮明的對比。

除了紗麗之外,印度婦人還有一種衣服也比較普遍,上衣比較寬松,長至膝部,叫「古爾蒂」;則是緊身的褲子,名叫「瑟爾瓦」三再加一條紗巾往脖子上一圍,長長地向後飄去。

印度男子最為普通的服裝是「托蒂」,就像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甘地穿的那種衣服。「托蒂」其實也是一塊三四米長的白色布料,纏在腰間,下長至膝,有的下長達腳部。隨著社會發展,男子的衣服也有改進,除「托蒂」外,上身加了一件肥肥大大的襯衣,名為「古爾達」。

天冷時,再加一件披肩。在一些特別重要的場合,經常會看到個別上穿「古爾達」、下圍「托蒂」、足踏拖鞋的老人。不知內情的外國人往往以為這些人無足輕重,實際上這種打扮才是最有身份的標志。

不過,在城市里,男子服裝已經趨于西化,西裝差不多是最為普遍的男子服裝,即使不穿正規的西服,也是西式的襯衣和長褲。印度男子,特別是有身份的政府官員在正規場合,常穿一種很像「中山裝」的上衣,也是緊緊的衣領,胸部有一兜,再別支鋼筆,看上去也是滿精神的。

傳統印度女子服飾英文關鍵字︰sari,SalwarKameez,Salwar傳統印度女人的服飾分三部分,喬麗衫是緊身的短上衣,襯裙是圍在紗麗內的寬松長裙,最外面的是紗麗。紗麗的顏色大膽鮮艷,除有桃紅、艷橘、火紅、寶藍等各單一顏色外,還有各式傳統花紋。紗麗的質料品種多樣,以棉、絲為主,品質較好的還繡嵌金紋。

紗麗的穿法繁簡不一,大致可分包頭式、披肩式、垂掛式3種,穿法無硬性規定,可依個人喜好。在公司行號上班的女性,大部分采用較正式的披肩式穿法;而在路上隨處可見比較隨意的,大多是包頭式或垂掛式。另外,晚宴上則以較浪漫的垂掛式居多,將紗麗的尾端輕披肩上,讓一端布料順其自然垂掛于手臂上。

印度女性黝黑深邃的臉龐中那一點朱砂,顯得特別突出。這點朱砂,在傳統印度習俗中代表已婚的身份。現已不那麼嚴格了,朱砂的顏色也各式各樣,且式樣日益新潮多變。搭配身上從頭額、頸肩、耳朵、手腕、手指、足踝甚至鼻環上的各式金銀飾物,越多越閃亮,不僅漂亮,也是身份的代表。

稱之為「Bandi」的紅點,代表婚姻身份,叫做「Tika」的紅點則是歡迎之意。進入餐廳、飯店時,接待人員會在男女客人額上點上紅點,女性是圓點,男性是長形,有時則會在紅點上沾上一粒米,代表豐收、好運、祝福之意。

穿著紗麗的順序1。抓著衣角放在右腰處,從前到後繞一圈。

2。把已經繞腰一圈的布,再由前至後繞一圈。同時把布邊塞進襯裙裡,製造出皺褶。

3。把繞在後方的布向上拉,把右側月復包起來。

4。把布斜斜地從右月復拉到左肩,再從左肩披到背後即完成。

紗麗的穿法︰由腰部圍到腳跟成筒裙,末端的下擺披搭在左肩或右肩。和上身穿的短衫相協調,露出一截腰肢。

穿紗麗其實就是上身穿件小小的緊身衣(叫Blaos,一般是絲絨的,或者從紗麗上直接剪下1米來做),把整件紗麗選個角打個結塞在腰里,然後圍著腰一圈兒一圈兒的繞,前面理出層次來,剩下的部分搭在肩上,在背後自然下垂。說起來簡單,選一件合適的紗麗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不是拿布在身上披披就能搞掂,每件在身上粗粗裹好也至少需要5-10分鐘,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被人轉啊轉啊裹啊裹啊。挑來揀去,給Nancy敲定一件玫瑰紅的,Ling的是淺棕,Susan一眼相中了那件墜性極好的果綠,我捧著一件寶藍和一件隻果綠唉聲嘆氣,好是好啊,可總覺著缺了點兒什麼。但實在是沒精力再去試其它了,沒奈何間正想招呼店員把那件寶藍的包起來,旁邊閃過緞子的微光。我一下子跳起來,接過來細細端詳。料子是稍有質感的緞子,水紅,瓖金邊。選定了一件淺橘紅的Blaos,跟著店員一頭鑽進試衣間,第N次象個陀螺一樣轉來轉去,象個粽子一樣被從頭繞到腳。一站出來,大家眼楮都是一亮,齊聲喝彩。頗有些眾里尋它、弱水三千的味道。我就此擁有了在印度的壓箱寶,穿著它參加婚禮、出席晚宴、主持晚會,真正衣盡其用,物超所值。

紗麗的價格因料子不同、花式各異而高低不一,從200多盧布到幾千盧布,各種價格的都有。光買一塊紗麗是不能穿的,你必須到專門的縫衣店里去做胸衣,因為胸衣的底部必須完全與胸際尺寸相等,多一分少一分,穿出來都會很尷尬,所以不可能有成品賣,另外還得買一條襯裙,然後就可以穿紗麗了——把四五米長的布裹在身上,半遮前胸,再在後背折疊出一個拖曳的披肩,就算穿好了。在印度,我曾穿過兩次紗麗,都是在印度婦女的幫助下才穿成功的。拖在地上的紗麗下擺,不能太露腳趾,但又不能太長。穿紗麗走路,下坡沒問題,上坡時就得時刻提防別被紗麗絆倒。印度的婦女大多體態豐腴,她們穿著紗麗,半遮半露,顯得綽約美麗。紗麗和胸衣顏色的搭配體現了一個人的審美情趣,印度婦女在這方面有天生的感覺,或素雅、或鮮艷,或相近、或對比,都顯得恰到好處。泰戈爾有一句形容紗麗的詩︰「長發飄柔的婦人,把紗麗從屋頂欄桿上掛下來……」

孟買也有叫人眼前一亮的景觀,那就是總在你眼前飄然遠去的紗麗。印度女人的服飾實在是美麗至極。一塊五、六米長的花布,色澤鮮艷,從腰間纏起,剩有一米左右的紗麗便甩在肩後。進寺廟或不願讓生人見到自己的臉時,拉起肩後的紗麗就可以把頭圍起來。走在街上,肩後的紗麗隨風飄動,甚為飄逸。我留意到,穿紗麗的女人無一不露腰。英國殖民統治印度長達一百年之久,使得英語在印度很普及,但英國人卻不曾改變印度女人的穿衣之道,這大概是因為印度的女人實在是太懂得美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首長的十七妻最新章節 | 首長的十七妻全文閱讀 | 首長的十七妻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