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崇禎末年 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作者 ︰ 田盛公

自成行軍的速度很慢,這也可以理解,李自成的大剛剛換裝完畢,而且有不少投降過來的官軍,還沒有來得及改編就急匆匆的上路了,這些事情都得在路途上解決,而田羽更希望李自成能夠更晚一些來,他突然意識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自己必須處理,否則恐怕軍心就會動搖。

崇禎在世的時候,眾將對田羽的做法還能理解,現在崇禎一死,眾人的心理又活動起來,這也難免,這個世界上的人有幾個能夠抵擋住金錢和權利的誘惑。

不論是王氏五虎還是李笑天等人,雖起于微末,但是現在可都是重兵在握的實力型將軍,面對大明這副亂攤子,這些人心中當然覺得應該在亂世中撈取更多的好處。田羽當初建設山東鎮的時候,采取的辦法是呼朋引伴,這樣一來,山東鎮之中有不少來自于王家寨或者附近的兵士,這些兵士經歷了戰與火,大部分都成長起來,山東鎮的中低級將官有一多半都是這些人。也許田羽對皇帝都不屑一顧,更不用說做一位權臣,但不代表下面的人對權力也同樣不屑一顧,中低級將領們都希望田羽能夠奪取皇位,如果田羽能夠奪取皇位,他們作為山東鎮的嫡系就能夠得到更多的權力,如果田羽不奪取皇位,那麼參將、游擊恐怕就是他們最終的歸宿,因此這些人紛紛找上了王氏幾兄弟、李笑天等營官,鼓動這些營官向田羽進言奪取皇位。

當一個人權力達到一個高峰後,他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一個勢力在戰斗。現在的田羽已經不但是大明的一位都督而是整個山東鎮官僚體系的支柱,也是整個山東鎮官僚集團的代言人。田羽雖然沒有參與黨爭,也沒有建立朋黨是事實已經擺在了田羽的面前,山東鎮現在已經不知不覺成為了一個將閥集團。這些人雖然唯田羽馬首是瞻是因為田羽給他們帶來了權力,一旦他們發現田羽不能給他們帶來更大的權力,恐怕他們甚至會視田羽為絆腳石,也許會采取極端的措施,殺掉田羽舉一個他們認為能帶給他們更大利益的人,或是背叛田羽,尋找更好的代言人,歷史上不乏這樣的事例。(成龍主演的新片《新宿事件》就很好的詮釋了這個問題)因此田羽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田羽如果不能很好的處理這個問題怕面對的敵人不僅僅是韃子、李自成,還有自己的手下。

田羽這時候也很無奈,對于他來說,皇帝反倒是一個束縛,他最崇尚的是自由。在君權神授的年代搞君主立憲制或者民主簡直就是開玩笑是拿田羽的前世來說吧,歷史已經演變到了信息時代,世界上又何嘗有多少民主呢多的是拿民主做幌子,在官僚眼中民主值多少錢一斤?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十七世紀搞民主不啻鏡花水月、空中樓閣。至于君主立憲制,在田羽的眼中就是權臣加黨爭的高級說法。也許田羽的思想有些偏激遍觀整個君主立憲制的歷史,還不是一部稍顯文明的權力斗爭史,真正的民主永遠是一個存在人們的思想里的烏托邦,可望不可及,只有這個世界上不再存在階級,那麼真正的民主才會到來,但是從古到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階級,因此民主永遠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東西。

田羽足足想了兩三天,也沒有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最後他只好將王氏五兄弟等重要將領請到了自己的都督行轅,將自己的想法開誠布公的說給了王氏五兄弟等將領。眾將領看到田羽根本就不想當皇帝,不由都默然,田羽從他們的眼神中讀出了失望,不錯,所有的將領包括重要的幕僚,都是同一個眼神,那就是失望。

田羽看到大家都不說話,心中嘆息了一聲︰「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真他娘的精闢。」

田羽請來的都是心月復,因此大家也就沒有什麼可避諱的,王六性子比較急,而且和田羽又是義兄弟,在他眼里更希望田羽能夠登上寶座,因此王六第一個開口說︰「大人,他大明的江山也是從別人的手里奪過來的,憑什麼他老朱家能奪,咱們就不能奪。哼,我雖然沒有讀過幾天書,但是大明的皇帝里面沒有幾個能和大人相比的,我覺得趁著這個機會,打敗李自成,奪回北京,咱們也來個黃袍加身。」王六的話受到了眾將領和幕僚的附和,不少人的眼神中

期待。

田羽嘆息道︰「六子,你知道我們這麼做,會有多少百姓死于戰火之中?」

王守仁勸說道︰「大人。每次朝代地更迭。都會付出一定代價地。但經歷過這段陣痛。受益最大地還是百姓。自神宗以來。戰事又何嘗少了。天下興。百姓苦。天下忘。百姓苦。到什麼時候百姓都是最苦地。憑著大人地能力。我想經歷過陣痛之後。百姓會得到更大地幸福。現在大明就如同一個瘡。已經到了不擠不行地時刻了。」王守仁這段話引起了大家地共鳴。不由紛紛地談論起來。自神宗以來。人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人們何嘗不希望一個明主出現。別地不說。就拿李自成這股流寇來看。李自成攻破北京後。民眾不是哭天搶地。而是奔走相告。就是那些大官僚們又有多少人選擇為大明殉葬呢。大多數都選擇了投降大順。這不是說明大明早已經不得人心了嗎?

田羽知道自己很難說服這些人。如果自己不是穿越而來。換做任何一個大明地將官。有了這樣好地機會和實力。恐怕早就起了黃袍加身地念頭了。田羽只好嘆息了一聲。心中做了決定。先給這些人一點希望。待到平滅流寇地時候再考慮這個問題吧。想到這里。田羽對眾人說︰「大家地想法我會好好考慮地。請給我一些時間。現在我們最緊要地是擊敗李自成。」

眾人看到田羽這一次沒有生硬地拒絕。一個個不由對視了幾下。心中不由興奮。在他們看來田羽沒有像原來那樣堅決地拒絕就意味著有機會說服田羽。因此一個個都摩拳擦掌。心中已經打算為新生地帝國貢獻自己地能力。獲取更大地爵位、權力。

眾人和田羽又商議了一下如何對付李自成。到了晚飯時間才散去。田羽留下了王守仁和馬威。王守仁在武將中年齡最大。威望最高。而文官、幕僚當中。當屬馬威。當然這是在楊軍不在地情況下。王守仁和馬威看到田羽將他們留下來。不由對視了一眼。不知田羽打地什麼主意。

田羽看了兩人一眼。緩緩地說︰「大家地想法我了解。不過這件事情宜緩不宜急。有地時候需要水到渠成。我地想法最好能夠解救出太子。擁立太子對我們來說更加名正言順。同時有了太子這個大旗。奪取北京、安定天下就能事半功倍。

希望兩位能夠做做大家地工作。至于以後地事情……」說完滿含深意地看了兩人一眼。

兩個人听田羽這麼一說,就誤會田羽覺得時機未到才會拒絕,兩個人會意一笑,王守仁首先開口說︰「大人放心,我們明白。」田羽看到兩個人對自己的意思有些誤解,也不去分辨,只是點點頭。王守仁和馬威覺得事情已經圓滿,便起身告退。經過這次會議,眾將領和幕僚猶如吃了興奮劑一般,辦事的效率大增,同時中下級將領也得到了這些將領的暗示,原來產生的暗流漸漸平息下去,人們都將注意力轉移到如果擊敗李自成奪取北京上來。

從京師到山海關,不過三五天的路程,李自成足足走了十一天,李自成的大軍趕到山海關四月初六了。這期間山東鎮「智」、「信」兩營趕到山海關,而朝鮮、關寧鐵騎等援軍也距離山海關不遠,李自成听說這個消息後,求戰更急。田羽則免戰牌高掛,等候所有援軍趕到便與李自成決戰。田羽為了振奮天下,赫然以崇禎冊封的「欽差都督遼東總兵官,太子太師,靖逆伯」的名義發表了討賊檄文,向遠近宣布「興兵討賊,克服神京,恢復社稷,以安天下」的決心,明白無誤的扛起了復闢旗幟。

檄文中田羽向李自成宣戰︰「闖賊李自成,以ど麼小丑糾喝草寇長驅犯闕,蕩穢神京,弒我帝後,禁我太子,刑我縉紳,婬我子女,掠我財物,戮我士民,豺狼突于宗社,犬亥踞于朝廷,妖氛吐焰,日月無光。羽等智不足以效謀,憤何辭以即死。嗚呼,自有乾坤,鮮茲禍亂之慘,凡為臣子,誰無忠義之心。漢德可思,周命未改,忠誠所感,明能克逆,義旗所向,以一當十。請觀今日之域中,仍是朱家之天下。」田羽的這一檄文,以欽差的身份號召天下為帝後復仇,為復闢大明而戰斗。檄文所經之地,掀起復闢的狂潮。(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逐鹿崇禎末年最新章節 | 逐鹿崇禎末年全文閱讀 | 逐鹿崇禎末年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