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崇禎末年 出場人物介紹(一)

作者 ︰ 田盛公

闖王︰李自成

高夫人︰李自成之妻

農民軍重要將領︰

李過︰又名錦,字補之,號稱一只虎,陝西米脂人,李自成之佷。綠色小說從李自成作戰十五年,轉戰各省,大小數百戰,封大順制將軍、都督。李自成自北京敗退時受命鎮守陝北,與清軍阿濟格部作戰三月,牽制清軍南進。大順軍南逃時與高一功率部轉戰荊門。自成死,于岳州與余部會合,聯合南明何騰蚊、堵胤錫等抗清,號忠貞營,被賜名赤心。復隨李定國轉戰湘、桂五年。後軍中疫病流行,水土不服,病歿。

順治六年(1649)七月,大順農民軍統帥、南明興國公李過病逝。李過,又名錦,李自成之佷,少從自成起義,反對明朝的**統治。大順政權建立,他受封毫候,為大順軍主要將領之一。李自成犧牲後,他率大順軍和明將何騰蛟、瞿式耜聯合抗清,所部被稱為忠貞營。隆武政權建立後,隆武帝賜其名為赤心,封為興國公。李過在抗清斗爭中英勇不屈。清統治者在順治二年一年中「招撫」他六次,結果「人信不還」,表達了堅定的抗清決心。他率領的大順軍和明軍精誠合作,多次打敗清軍,有力地支持了南明各政權。李過因病去世後,大順軍由高一功率領,繼續進行抗清斗爭。

李雙喜李自成義子

田見秀︰字玉峰,李自成部將。性仁厚,有儒將之風,從李自成征戰,多有大功。與李自成自北京敗退,逃至湖北,接受南明何騰蛟招撫,復降清將佟養和。李過南下時復歸李過。旋又降清,多爾袞下令降叛反復者俱斬,被殺。

張鼐李自成部將。為李自成從孩兒兵中提拔,情同養子,屢有戰功。李自成入北京後封義侯。後從李自成自北京敗退,逃至湖北,接受南明何騰蛟招撫,復降清將佟養和。李過南下時復歸李過。旋又降清,多爾袞下令降叛反復者俱斬,被殺。

劉芳亮(?-1649),明末農民起義軍將領。

早年從軍,是李自成的心月復部將之一,任左營制將軍。崇禎十七年(1644),率部由山西出太行,進入豫北、畿南,直趨保定,配合李自成夾擊北京。後隨李自成撤出陝西。李自成遇害,與田見秀、吳汝義會師李過、高一功部,堅持聯明抗清。次年,渡江北圍荊州,遭清兵突然襲擊,陣亡。一說永歷三年(1649),與劉希堯戰死于郴州(今湖南郴縣)之南。

郝搖旗︰原名永忠,作戰驍悍,好舉旗沖鋒,綽號郝搖旗,明末流寇。初被高迎祥提拔,好酒貪杯,曾貽誤大事,不得李自成重用。潼關南原之戰為輕裝突圍,欲殺其妻。李自成死,與李過等聯明抗清,于湖南、廣西大敗清軍。後因受軍中歧視,退回湖北,攻巫山時與清軍戰于天池寨,不敵被俘。後被清廷殺害。

高一功︰(?-1649),陝西米脂人,李自成妻弟。多謀善斷,為李自成臂膀。李自成自北京敗退時受命鎮守榆林,與清軍阿濟格部惡戰,牽制其南進。後與李過會合,率大順軍南逃,轉戰荊門。自成死,聯合南明何騰蚊、堵胤錫等抗清,所部號忠貞營,被賜名必正,轉戰于鄂、湘、贛等省。永歷帝退守梧州後建議整軍治政,加強抗清實力,遭排斥。李過病歿後,率軍返四川,于貴州被大西軍孫可望襲擊,陣亡。

劉體純(?-1663),明末清初人,一名二虎,號飛虎。明末農民起義軍將領,李自成部將,任大順軍右營右標果毅將軍。順治二年(1645),李自成遇害,他與郝搖旗率部與明督臣何騰蛟議和,聯明抗清。引兵攻漢中失利,退到湖北興山縣茅麓山區。據險而守。並與起義軍將領李來亨、郝搖旗、袁崇第等連營結寨,號稱夔東十三家軍。

1662年冬,清軍集川、陝、鄂三地區兵力,圍攻夔東起義軍,于譚詣、譚宏殺害譚文降清,破壞了十三家軍的作戰計劃。康熙二年(1662年)十二月冬,清軍集川、陝、鄂三地區兵力,圍攻川東夔東,戰事異常慘烈,定西將軍圖海以各個擊破,攻入茅麓山,體純轉至長壽,全家自縊死。

李來亨(?∼1664)。中國清初抗清農民軍將領。陝北人。少年時即參加李自成農民軍,被李自成佷李過收為養子。順治二年(1645)李自成犧牲後,李來亨跟隨李過、高一功等大順軍主將聯明抗清,轉戰于湖南、湖北、廣西、貴州等省。李、高相繼殉難後,李來亨毅然擺月兌南明永歷政權的羈絆,率領數萬部眾自貴州進入川、鄂邊境,同先期到達的郝搖旗、劉體純部會師,並聯合當地其他反清武裝,組成了夔東十三家軍。李來亨選定湖北省興山縣的茅麓山作基地,屯耕山田自給,十三家軍很快擴大到幾十萬人,成為當時主要的抗清力量之一。十五年,十三家軍在李來亨、劉體純帶領下,兩次圍攻重慶,有力地支援了李定國大西軍的抗清斗爭。康熙元年(1662),清廷調集三路大軍,圍攻夔東十三家軍。李來亨等指揮將士奮勇作戰,屢敗清軍。此時,各地抗清武裝先後失敗,郝搖旗、劉體純、袁宗第等先後陣亡。李來亨孤立無援,只能據守險峻的茅麓山。康熙三年八月,清軍利用叛徒引路,乘霧從後山偷襲,由于力竭矢盡,李來亨舉家**,十三家軍覆沒。

劉宗敏︰陝西藍田人,李自成部將。原為鍛工,從李自成舉事,勇猛無比。從李自成于潼關南原突破重圍,隱于商洛山。復助李自成突圍巴西、魚月復諸山,入河南,勢復大振,任權將軍,封汝侯。率師出固關、下真定,與大順軍主力會師北京。入京後對明降官拷掠助餉,貪圖享受,不願出戰。後與吳三桂、多爾袞大戰于山海關一片石,負傷,致大順軍潰退。撤往九江途中被清軍俘殺。

張獻忠字秉忠,號敬軒,明萬歷古三十四年(1606年)9月18日出生于陝西省定邊縣郝灘鄉劉渠村(古稱柳樹澗堡),《明史》稱他與李自成同年生,張獻忠少時曾讀過書,成人後參軍,供役為捕快、邊兵。因犯法當斬,主將陳洪範觀其狀貌,為之求情于總兵官王威,重打一百軍棍除名,從此便流落鄉間。明崇禎三年(1630年),張獻忠積極響應王嘉胤的反明號召在米脂起義,自號八大王,一作西營八大王。

袁宗第︰(?1664)明末清初人。李自成部將。任大順軍右營制將軍。1643年郟縣之戰後,李自成同劉宗敏等統率義軍主力,由洛陽西攻潼關,然後向西安挺進;同時派袁宗第、白鳴鶴、劉體純、藍應誠帶領右營數萬兵馬作為偏師,從河南鄧縣地區出發,取道陝西商洛地區,同主力會師西安。

宋獻策(?1645),永城人。他苦讀書,學識淵博,尤精通「術數」,以「術士」為生,長期雲游四方,為人佔卜吉凶禍福。

明崇幀十四年(1641年)四月,宋獻策由寶豐舉人牛金星推薦,到李自成農民軍中。

牛金星(約1595~1652),字聚明,陂北里大牛莊(今石橋鄉)人,後遷居縣城。父名 。為魯府紀善,「先世由歲貢仕至縣博士與王府官者數人」,故幼有教養,二十余歲中秀才,天啟七年(1627年)中舉人。為人質樸,性喜讀書,通曉天官、鳳角及孫、吳兵法。陂北里有田,平日設館授徒,過著僅足衣食的生活。

約崇禎十年(1637年),金星因與王姓親戚起釁(亦雲「以事忤同邑之巨紳」),被誣以抗欠賦稅、強佔婦女18人,而遭「盆冤」,被革去舉人,充軍盧氏當差服役。

崇禎十三年(1640年)冬,李自成率義軍入豫西,金星參加義軍,向自成建議「少刑殺,賑饑民,收人心」,自成納之,遂成為義軍領導集團的重要成員。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逐鹿崇禎末年最新章節 | 逐鹿崇禎末年全文閱讀 | 逐鹿崇禎末年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