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阿斗 第二章 與蜀漢大臣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作者 ︰ 我不是阿斗
.

深沉的哀樂在太和殿內幽幽的回蕩著,劉禪目光一掃,便看到彈奏樂曲的這幫宮廷樂師正立在偏殿的珠簾之後,低低的感嘆了一聲,他才在內侍的服侍下,一絲不苟的披上了孝衣。

不得不說,音樂確實可以到影響人的情緒,這不,剛才心情還很是不錯的劉禪沒多久就被這股音樂感染的悲傷非常,就好像有一股難言的情緒充斥在他的胸腔,可卻又無法破門而出。

邁著四方步,不緊不慢的行至靈柩之前,劉禪心情沉重的與他的幾個兄弟一同守護在靈柩兩旁。

為父母守靈,這是自古流傳下來的規矩。

即便劉禪的骨子里是個現代人,但是當他獨自面對這種傳統習俗的時候,他還是選擇了接受。

一個又一個位高權重的蜀國大臣邁入太和殿,面對先主劉備的靈柩,他們或是嚎啕大哭,或是陰沉著臉,一言不發。

如同走馬觀花一般,對這些傳說中的大人物,劉禪第一次有了這種近距離的親密接觸。

越到後來,劉禪的心情越是沉重,不為其他,只因為現在掌握蜀國權力的這些王公大臣都或多或少的出現了老齡化的跡象︰尚書令呂義,年過花甲;中都護李嚴年已五十;左中郎將秦宓也有五十多歲……

在古代,能夠活到七十多歲就已經可以說是難得的高壽了,如果不是養生有加,一般成年男子的平均性命也就在六十歲左右,由此來看,如果沒有新鮮血液的及時補充,那麼在十年之後,蜀國肯定就會出現人才難及,後繼無人的情況。

在三國,什麼最重要?是數以萬計的強兵嗎?不是;是數之不盡的肥田沃土嗎?也不是。在二十一世紀,鋪天蓋地的廣告都在宣示著人才的重要性,來自後世的劉禪在這種廣告效應下已經及時的想到了這個問題「要是沒有一幫干勁十足、精力旺盛的年輕官員,那麼蜀國上下就會暮氣沉沉,甚至于行將就木。」

怎麼辦?我該怎麼辦?

劉禪跪在蒲團上,腦子里不停的盤算著。

從下午到現在,他已經跪了整整兩個時辰,幸好,穿越前劉禪劉阿斗的這副身子骨還算硬朗,要不然跪到現在他肯定已經承受不住。

「陛下,該為先帝上香了」

耳邊傳來小黃門的低聲提醒,劉禪不得不強打起精神,一絲不苟的按照禮儀點上了爐香,可還沒等他喚過勁來,從宮門外就傳來一聲唱喏「鎮東將軍、順平侯趙雲前來拜祭」。

聲音響罷,整個大殿忽地一靜,就好像由喧鬧無比的公審大會轉變成了嚴肅安靜的法院審判。

看得出,趙雲在蜀國文武之間的地位還是頗為重要的。

成為阿斗這麼久,劉禪還是第一次見到趙雲。

等到趙雲哭喪完畢,劉禪依禮向他叩了一首,白馬將軍不敢怠慢,連忙跪倒在地,向劉禪回了一禮。

五十多歲的趙子龍面容清瘦,須發飄飄,看上去他就像一個教書的老秀才,但是他的脊梁還是一如既往的直挺。

劉禪清秀的面容、堅毅的眼神,還有那槍桿似的跪姿都讓趙雲感嘆不已,「陛下長大了」,看著眼前這個年輕的蜀國皇帝,他的思緒悠然回轉到了十幾年前甘夫人投井的那一刻,心中陡然一酸,眼簾滴下幾顆豆大的淚水,白馬將軍顫聲道「陛下,請節哀!」

「叔父!」劉禪也在打量著這個曾經七進七出長阪坡的救命恩人,這就是白馬銀甲的常山趙子龍?真是老當益壯,與後世的的印象一相對照,他嘴里急忙呼喝道「黃皓,快些把趙叔父扶起身來!」

黃皓一擠眼色,當下就有幾個小黃門快步行至趙雲面前,一左一右的準備把這位沙場老將攙扶起來。

趙雲是個儒將,這時候他並沒有拒絕小黃門的好意,不然,要是換了劉禪的三叔張飛在這兒,只怕猛張飛肯定會勃然大怒,嘴里直呼「我還沒有老到走不動的地步」。但趙子龍永遠只是那個忠心護主的常山趙子龍,即便他在五虎上將中勛位最低,最不受劉備重用,可這一切有什麼呢?當年的小主人不是已經長大成人了嗎?

「叔父慢行,佷兒有禮制在身,不能遠送,還請叔父莫怪」

「陛下,日後叔父這個稱呼你還是不要再提起了,如今你已是一國之君……」

劉禪面容堅毅,嘴里斬釘截鐵地回道「叔父多慮了,一日為叔父,終生為叔父!」

「唉~!」趙雲留下一聲深遠的嘆息,轉而緩步離開了太和殿。

白馬將軍已然老去,他的身體精力在一天天的逝去,但是,在他的心中仍有一股不滅的信念,那便是恢復漢室!

翌日清晨,劉禪登上朝天門,詔告天下。

詔書一共有三道

第一道就是加封諸葛亮為武鄉侯,並領益州牧,同時對滿朝的文武官員進行大批量的「加爵加薪」。

第二道詔書是按照太常賴恭早就擬好的旨意頒發下來的︰「昭烈皇帝」殯天,要求舉國居喪。

臣民全部著孝,帽子上要纏白布。成都的官員在登基大禮之後一律披麻戴孝,不許穿朝靴。

第三道詔書則是大赦天下,把那些罪行輕的全部釋放,罪大惡極的死期延緩,窮凶極惡的改判勞改。

詔書宣告完畢,劉禪便在朝臣的簇擁下登基為帝,這一年,他的生理年齡是十七歲。

蜀國的文武大臣各分左右落座,文臣以諸葛亮為首,武將以李嚴為尊,百官齊呼「陛下」,其後便由丞相諸葛亮出列,向劉禪匯報國事。

直挺挺的盤膝坐在竹席上,劉禪繃起精神,開始仔細的聆听諸葛亮的「政府工作報告」,適才萬人齊呼萬歲的場景讓他很是震驚,當然,也很是享受。事到如今,他發現自己已經有些喜歡上皇帝這個職業了!

受萬人景仰,握生殺大權。男兒生于世,能夠做一回皇帝,就算日後嗝屁了,在陰曹地府里也有炫耀不盡的談資。

蜀弱又怎麼?爺們來這三國就是來向世人證明︰只要爛泥願意,它也是可以上牆的!

劉禪決定要改變劉阿斗的命運!

諾大的太和殿內只有諸葛亮一人的嗓音在來回的震蕩,諸葛亮手里沒拿奏章,只是捧著一柄羽扇,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一件件的把蜀國的大事小事說了出來。

聚精會神的听了沒多久,劉禪忽然出口問了一句「相父,牂牁太守朱褒、越嶲夷王高定為什麼要反叛大漢?」

諸葛亮笑答「利欲燻心」。

無辜的眨了眨眼楮,劉禪沒想到諸葛亮竟然只用了這麼簡短概括的四個字回復了他,不過想來也是,但凡叛賊起事,為的可不就是利益二字?

「朕知道了,丞相可以繼續往下說」劉禪輕輕的挪動了一下,好讓自己坐的更舒服些。

諸葛亮的眼皮突然跳了跳,片刻之後就听他說道「陛下,南蠻的叛亂不需要擔心,叛賊雖然聲勢浩大,但卻不得人心,要不是擔心南征消耗巨大,先帝新喪又不能妄動刀兵,臣今年之內就可以平定叛亂!」

劉禪滿意的點了點頭,這才是諸葛武侯,思慮周全,但又信心百倍,「相父所言極是,既然如此,那南蠻的事情就需要相父多多費心了。」

諸葛亮的羽扇輕輕一搖,嘴里應道「陛下客氣」,不過話說回來,劉禪如此作為,竟讓他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目光在殿內來回掃了一圈兒,劉禪心道,下一個議題想必就是跟東吳議和的事情了吧,雖說蜀漢與孫吳聯盟抗魏是大勢所趨,但作為一國之君,在這種事情上,最好還是保留態度為妙。

果不其然,沒多久,劉禪就听諸葛亮開口說道「陛下,現在魏強我弱,再次伐吳只會讓曹魏趁虛而入,不如現在繼續與孫吳聯盟,用以抗衡強魏?」

劉禪明白諸葛亮一直是聯吳扛魏的鐵桿支持者,這次在朝堂上征求自己的意見,肯定也有試探自己的意思,既然皮球已經被諸葛亮踢了過來,那麼三緘其口肯定是不可能的,「諸位,你們覺得丞相說的怎麼樣?」

趙雲現在是鎮東將軍,在成都城內的武官當中,他的地位僅次于中都護李嚴,但他的性格向來是不多言,不出頭,因而在這件事情上,即便他有心伐吳,可卻也明白這朝堂之上不是江湖義氣就可以決定的。

「丞相所言極是,微臣附議!」光祿勛李嚴這時候緩緩的立起身子,出言支持諸葛亮。

光祿勛是九卿之一,而李嚴更是劉備白帝城托孤的顧命大臣,有了他的支持,諸葛亮向吳修好的國策就已經定下了九分。

然而,就在劉禪以為蜀國無勇將的時候,一道雄渾有力的聲音直沖雲霄「陛下不可,滅吳伐魏,這是先帝的遺願,現在先帝尸骨未寒,我大漢又怎可向孫吳卑躬屈膝!」

諸葛亮面色繼續保持著微笑,手里更是悠閑的搖著羽扇,看樣子,他沒有絲毫勸阻的意思。

「這個大胡子是廖化!」劉禪心中一樂,如此來看,蜀國將領銳氣猶存,沒被夷陵之戰嚇破膽。

這種銳氣在川蜀之地尤為難得,贊賞的點了點頭,他嘴里道「噢?參軍有何良策?」

廖化大步前跨,玄黑色的甲衣不斷的發出「 嚓 嚓」的聲響,「陛下,我廖化是個粗人,不懂大道理,更不知道什麼抗魏大計,我只知道,如果曹魏膽敢侵我大漢,我廖化願做先鋒,帶著大漢男兒狠狠的殺光這群數典忘祖的漢賊!」

劉禪哈哈一笑,雙手連連示意,嘴里道「參軍不必如此,現在形勢還沒有惡化到那樣的地步。」

廖化以為劉禪是在敷衍他,當下急得面紅耳赤,嘴里直嚷嚷「陛下可不要違背了先帝的旨意呀,吳賊奸詐無恥,與我大漢勢不兩立呀,要是日後吳賊再次背盟,那時我大漢休矣!」

諸葛亮見廖化越說越過分,竟然還扯出劉備這桿大旗,眼神輕悠悠的在劉禪臉上掃了一遍,他嘴里道「廖將軍,你勇于殺敵的心情陛下能夠理解,但現在我大漢需要的是休養生息,而不是再起兵戈,將軍可不要忘了先帝的仁義之名,只怕即使先帝在位,也不願再讓百姓流離失所,拋妻離子。」

劉禪心中暗道,時機來了,既然有了諸葛亮做的這個台階,那他這個做皇帝的自然要及時和稀泥「廖將軍威猛!但丞相所言也是老成為國之道,不過朕可以答應你,以後要是北伐曹魏,朕定讓你做先鋒!」

廖化大喜「謝陛下!」

這家伙果然是個直性子,竟然被自己繞了進去,劉禪念頭千轉,嘴里道「那麼,如果廖將軍沒有別的意見,與吳國修好之事就交給丞相處置了」。

廖化瞋目結舌,片刻之後只得悶悶的拱了拱手,退回了木案之旁。

反觀諸葛亮,剛才劉禪的一言一行都被他記到了心中,此時,眼見朝堂之中再也沒有爭論的意思,他也就抱拳作揖,嘴里道「臣領旨」。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更新最快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生之我是阿斗最新章節 | 重生之我是阿斗全文閱讀 | 重生之我是阿斗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