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丁香 第二十九章 序幕

作者 ︰ 狂歌走馬遍天涯
.

南京。紫金山。公元1898年5月2日。

「他是否知道這里原本應該是他長眠之地?」看著神采飛揚的孫文,丁香心中暗自琢磨。這一刻她心中百感交集。

「此處風物絕佳,真希望死後能葬在這里。」孫文的話讓丁香心中一陣顫抖。

「你真的想長眠于這里嗎,逸仙?」丁香凝視著孫文的眼楮,認真的問道。

孫文覺得丁香的目光中有一絲讓人琢磨不透的迷離和玄奧,讓人產生魔幻一般目眩神搖的感覺,不禁收回目光,重新審視了紫金山的大好風物,點了點頭肯定的說︰「我喜歡這里,我覺得冥冥中自有天意,這里就是我的葬身之地。」

「我一定會兌現你的願望的,逸仙。這里以後會成為子孫萬代所景仰的中山陵,我發誓。」丁香輕聲說道。

孫文有些奇怪的看看她。他總覺得她今天說的話都很奇怪。他想開個玩笑活躍下氣氛︰「那以後的鳳鳴冢你想安在哪里?」

「象某個我所景仰的人一樣,把我的骨灰灑在祖國的千山萬水,讓我的靈魂和我熱愛的故土一起笑看日月星辰、滄海桑田。我不知道自己從哪里來,但我知道自己該往哪里去。」丁香遙望群山,痴痴的說道。

孫文呆住了。他不知道丁香今天是怎麼了,可是他發現自己也陷入了某種情緒之中。

丁香突然回過頭來說道︰「逸仙你給我寫一幅手書好嗎?」

孫文欣然說道︰「幽蘭怎麼想到要我的手書了?真是榮幸的很啊!要我寫什麼?」

「天下為公!」丁香幽幽的說道。

看著衛兵們拿來筆墨紙硯,以及孫文奮筆疾書,丁香發現這幅字和歷史中的那幅幾乎一模一樣,只是落款從「書贈張漢卿(張學良)」變成了「書贈丁幽蘭」。

丁香接過那幅字,孫文發現她的手有些顫抖。

「以後我會把這幾個字刻在你的墓地,讓子孫後代都能看到我們的理想。」丁香說道。

孫文笑了︰「那如果後人想給你立個紀念碑,你希望碑上是什麼字?」

「如果是夢想,就讓她永遠夢想;如果是傳說,就讓她千古流傳!」

丁香的目光極度迷離……

……

或許大家不知道丁香的夢想是什麼,但是革命黨人的夢想卻是在眼前就要實現了。

1898年5月4日,中華共和國成立典禮就要在總統府、也就是原來的天王府進行。

在此之前,政治協商會議經過一個多月的開會,已經就建國事宜達成了一致。

首先最重要的,是丁香提出的《民主建國方略》得到一致通過,得以一致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康有為實在受不了自己根本得不到支持,憤而退出了政治協商會議。但康有為的退出沒有帶走任何同人,沒有一個人願意跟他走。據說康有為這幾天還是來到了南京。要他如此就退出政治舞台,顯然南海先生是不甘心的。但不加入政治協商會議又能怎麼樣呢?顯然他將被排除在未來主流政治生態之外。對于丁香劃定的這個圈圈,康有為咬牙切齒。而丁香至今還保留著康有為在政治協商會議中的委員席位。

維新黨本來就不是個嚴密的政治政黨,而只是一個松散的政治聯盟,其內部政治思想也是極其混亂的,根本就沒有統一的綱領和組織。其主要領袖中,譚嗣同已經倒入了國民黨內部,據說未來要接替丁香出任黨的副總裁。劉光第雖然暫時不會加入國民黨,但基本已經是國民黨的同盟。梁啟超一直在康有為和劉光第之間徘徊,可是如果康有為繼續執迷不悟,梁啟超和恩師劃清界限看來也是遲早的事。而這幾派人所代表的維新黨人士,也基本惟自己的領袖是瞻。最近一個月來已經有20名政協委員步譚嗣同的後塵加入了國民黨。原本表面上維持均勢的政治協商會議總共hao名委員中,國民黨籍就佔了70人,還沒加入國民黨的31名委員中有13人還是劉光第領導下的新維新聯盟(以區別于原來的維新黨),還有4名兩廣士紳是丁香的鐵桿支持者,4名來自浙江、湖南、湖北和福建的士紳代表基本上就是牆頭草。

總的來說,此時的國人、哪怕是維新黨的政治精英,也還不習慣民主政治的運作,不習慣沒有一個皇帝需要他們下跪的日子,所以在成功瓦解了維新黨陣營後,政治協商會議基本就成了國民黨的一言堂,或者準確的說,是以丁香為幕後代表的三巨頭的一言堂。當然,站在台前一直主持政協事務的,是國民黨總裁、政治協商會議主席孫文。前民主時代的威權政治雛形在此時初具規模。

威權政治是從帝王**邁向民主憲政的既定步驟,丁香和她的革命黨同僚正有計劃有步驟的一步步走向他們的目標。

隨後關于建國的一系列程序就在政治協商會議緊鑼密鼓的被推進了。

首先確定了新的國家的國名——中華共和國。這也就決定了新中國的國體是單一制共和國而不是聯邦制的國家。

然後確定了中華共和國的政體。新中國的政體不是標準的總統制,當然更不是議會制,而是比較接近于法國的半總統制,也就是以總統為核心的內閣政府制。總統是國家元首,內閣總理是政府首腦,內閣總理對議會負責,與總統有一定的分權,但基本上權力集中于內政的某幾個領域,而且受到總統簽署政令的牽制。而國防、外交、內務部等強力部門則完全掌握在總統手中。總統兼任全國武裝力量最高長官。

此時的議會則是單一議會制——政治協商會議。經過共同的協商,確定未來憲政的民主代議制度的框架是參、眾兩院制的國會,但還只是一個框架性協議,具體國會的責權範圍、選舉辦法、名額分配等細則留待日後政協進一步協商。

同時,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原則也得到了政治協商會議的確認,政協任命了5位最高法院法官,獨立于總統和議會之外執行最高司法權。

以上成果也以臨時憲法《臨時約法》的形式確定了下來。同時,《臨時約法》也是一個具有濃郁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色彩的重要憲法文件,其中規定的民權天賦、民主共和、三權分立等重要原則都成為後來共和國憲章的基礎,關于人民的生命權、財產權、自由權不受侵害的原則也成為共和國立國的基石。而其中關于政黨運作的條款也成為之後一段時期各類政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政治保障。

臨時約法還規定了軍隊政治中立的原則。但由于此時還處于戡亂建國、推翻滿清的戰爭年代,政治協商會議達成臨時諒解,原本國民黨實行的黨指揮槍的模式繼續保留運作,至戡亂期結束再協商軍隊中立化的過渡辦法,最終完成軍隊中立化的初步時間表是在訓政期結束之後。

同時政治協商會議還初步達成協議,在戡亂期結束之前初步實現在國內一半以上地區實現縣級議會選舉的目標。

至此,共和國成立的初步政治框架已經基本達成,這是一個威權政治色彩濃郁的國家體系,雖然具備了民主政治的框架,但其一黨獨裁的本質卻清晰可見。《臨時約法》甚至沒有規定作為臨時議會的政治協商會議是代表人民的最高權力機構。這無疑給執政黨和未來的臨時大總統提供了極大的政治施展舞台。丁香甚至認為,如果不是她執政,而換一個人,中國很有可能滑向民粹主義的精英民主政體。當然,此時的她別無選擇。她只有自己來掌這個舵。

而剛剛從帝王**政體下走出沒多久的民眾和政治精英們,對一黨獨裁則表現出了極高的接受度。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還沒有擺月兌「換一個皇帝、換一個朝代」的思維模式。

所以,這個不成熟的、過渡式的、以威權政治為核心的所謂民主體系雖然實際上並沒有達成有效制衡,卻是這個年代中國走向憲政的最合適選擇。當然,這一點只有丁香心里有數。

接下來就是確定國旗國徽國歌等。丁香設計(剽竊?)的五星紅旗最終獲得通過,據說這面紅旗代表著漢、滿、蒙、回、藏等各民族大團結振興中華,也代表著士、農、工、商、軍各階層的共和。國徽是一條紅底的藍色的盤龍,之所以選擇藍色,一是區別于滿清的金色盤龍,二是預示著中國從此擺月兌不思進取的內陸政策,未來將積極面向大海拓展民族生存空間。國歌則是丁香創作(剽竊?)的《義勇軍進行曲》,這首歌得到了政協委員的一致好評,因為大家都覺得不管未來民族如何振興,都不能忘了這段民族遭受屈辱、面臨生死危亡的痛苦歲月。

最終,國民黨推舉的臨時大總統候選人丁香毫無懸念的全票通過當選為中華共和國臨時大總統,為此國民黨做足了功夫,僅有的3個接近康有為的反對者被軟硬兼施威逼利誘之下投了贊成票。于是歷史記載著中華共和國的第一任臨時大總統丁香在政治協商會議上是全票當選的。當時的政治環境需要這個「全票」。

陸皓東成為第一任內閣總理。而隨後丁香提名的內閣各部部長人選都順利獲得通過。

後世的歷史評價中華共和國成立的過程是一次「政治走秀」,但都認為這是一次成功的政治走秀。共和國在一種各派政治勢力和睦團結的氛圍中成立了。當然,不和睦的勢力和因素都被成功的邊緣化,而主流民意則在某種民粹主義味道濃郁的背景下被成功裹挾。

這種非暴力邊緣化(當然是在強大武力的震懾下)的政策在此後一直被成功執行,當然其中還是有很多曲折的故事可以講。沒有經受過民主政治洗禮的中國民眾再一次表現出了「沉默的大多數」的傳統,人們平靜的面對了這一次改朝換代,並且略帶憧憬的在革命政府已經實行的各項政策中展望著似乎有了盼頭的未來生活。至于讓人有些不快的(當然其中有一部分人是相當不快、甚至是捶胸頓足的)的因素——出現了一個女皇,「沉默的大多數」在不解、不快甚至是有點不安中勉強接受了。當然,有太多事情分散了他們的關注,比如減租減息、打倒土豪劣紳、發展工商……各個階層都觀望或興奮的尋找著自己的利益點。

……

上午丁香還參加了一個獨特的儀式——入籍。在孫文、陸皓東的監誓下,丁香在新成立的移民及國籍管理局以右手捂胸宣誓︰「本人丁香,美利堅合眾國公民,自今日起,自願放棄美利堅合眾國國籍,加入中華共和國國籍,成為中華共和國公民。我發誓,維護中華共和國憲法,遵守中華共和國法律,捍衛中華共和國利益,永遠效忠中華共和國。」

由于此前中國一直沒有國家和國籍的概念,事實上,歷史上記載的第一個獲得中華共和國國籍和護照的人,居然是原美國公民丁香。而政府打算在所有公民中都進行加入中華共和國國籍的宣誓儀式。這是一種國家意識和公民意識的教育過程,從此每個人都知道了,他們有一個自己的國家,叫中華共和國,他們是這個國家的公民,對于這個國家,他們擁有效忠的義務,也將在這個國家享有公民的權利。他們不再是至高無上的皇帝的子民,而是至高無上的國家的公民。

下午兩點差十分,丁香、孫文和陸皓東攜手走向總統府的花園。他們三人手拉著手。他們曾經攜手走過艱難的歲月,如今他們攜手拉開了一個偉大時代的序幕。

執子之手,與子同志。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鐵血丁香最新章節 | 鐵血丁香全文閱讀 | 鐵血丁香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