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方 正文 第五回 空負安邦凌雲志 京郊野老道機玄

作者 ︰ 通明鑒

此時西北二州叛軍已是兵發宗江,直逼京畿。而北疆義軍盡皆歸順穆鵬,聲勢日益壯大,隴南一派戰力,逐回舊日氣象!延朔君深懼之,見戎環遣史求和,欣然同意,便依大夫曹松年之計,以「和親納貢」之策,選宗室之女封為和爍公主嫁于焉之邪,並供送歲幣,以安撫戎環。又在穆鵬全力北進之時,派心月復嚴暢接管徐谷關,名為援助,實為斷其後路,將其孤立北方,逼其領命!下旨令穆鵬率部退至許川以南,重賞穆鵬麾下諸將,封穆鵬為大司馬,入朝議政。諸將之中,王泊不願南歸,遂率舊部,重振北海水寨,誓與戎環大軍抗爭到底。

北進大計,就此毀于一旦,失地盡在眼前,卻難得全收,穆鵬思之,頓感肝腸寸斷。

是夜,穆鵬自閉于房中。穆玥端茶進食,見爹爹眉頭緊鎖,愁容滿面,不由得心下火起,便道︰「爹爹勿憂!北疆收復,近在眼前,爹爹可不必管那皇帝老兒胡鬧。直接進兵北上,他又能怎樣!如今朝政腐敗,輕國者貴,憂國者亡,滿朝多奸佞之徒,真逼急了,干脆反了算啦!」

穆鵬嘆道︰「呵呵!此番勝券在握,若得朝廷微援,必能掃敵出境!可如今皇上卻派人遏住徐谷關,斷我後路,將我軍孤立于北境。北疆現經擄掠,十室九空。即便抗命北上,起兵造反,這一無後方支援,二無策應之地,糧草兼濟不足也難持久。且彼時如若朝廷與戎環聯合夾擊,我等必將兩面受敵,難以周旋!哎……」

穆玥見爹爹唉聲嘆氣,心中不忍,又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此回雖然罷兵,他日必有光復失地之日!」

穆鵬嘆道︰「恩!此番皇上以高位相授,返朝之後,只望能輔君清政,安定天下,他日再收北疆!

哎!想我三軍將士一路拼死殺敵,盡忠為國,就此罷兵,前功盡棄,陷北疆百姓于虎狼之口,真是寒了將士們的心啊!如此一來,又怎能使戰死沙場的忠魂安息?!」

穆玥听言,想起戎環屠戮眾生,百姓慘遭罹難;又憶起破城之時,百姓夾道歡迎,三軍將士救民于水火,為眾民所擁,一時間兵民魚水相融,家國之情激燃于胸;亡夫劉詮,為國誘敵,壯烈赴死……當即不禁潸然淚下,泣不成聲。穆鵬見狀,一時間百感焦急,憤積于胸,大吼一聲,拍掌而下,將身前桌案擊得粉碎、、、、、、、、

中禹大軍南歸之時,北境百姓嚎哭不止,沿途悲泣,哀聲震天,皆極力挽留穆鵬大軍,但見一老者攔住穆鵬戰馬,握韁扣繩道︰「將軍若走,戎環賊眾勢必卷土重來!我等皆重陷苦海深淵,無人相保!望將軍發發慈悲可憐山南百姓!」

穆鵬泣下,言道︰「棄北境而去,我亦不忍!奈何聖上之命怎能違抗!既然如此,我且鎮守半月,大家各行準備,半月之後,若願南下者,隨我軍一道,也好有個照應!」

百姓听言,心下稍安!各自回家打點行李,過得半月,便隨穆鵬大軍一道南下,遷至中禹境內落戶。

待大軍返至徐谷關時,穆鵬回首北疆,想起戰死沙場的將士,不由得悲從中來,遂率三軍行宏儀悼念陣亡將士。當日,校場之上旌旗飄揚,擂鼓陣陣,將士們悲愴哀歌,以悼戰友亡靈。彼時秋風淒冷,三軍心寒,浴血奮戰空忙一場,一腔熱血難平國難,以歌銘志,以祀祭人,觀之甚是蕭索……

這日,陳旋將朝廷賞賜之物以穆鵬之名分與眾人,隨後便來向穆鵬告辭。臨行之

前。

陳旋道︰「延朔君昏庸多疑,忠奸不辨,朝中官員腐敗,各派纏斗不止,河西又天災

不斷,人盡相食,不久天下必將有變!伯飛兄此番回朝,明升暗降,怕是難有善果,不如與我一道,歸隱山林,以免身首異處啊!」

穆鵬道︰「哎!你避而不見,我也避而不見,那何人為天下蒼生請命?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聖上即以高位相授,我當竭力輔佐,匡社稷,除佞臣,待天下太平之時,重收北疆;如若聖上真的疑我不用,再行歸隱也不遲!「

陳旋道︰「哎!廈之將傾,獨木難支,伯飛兄多多保重!此番相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這手弩算是我一點心意,留著做個紀念也好!」

說罷從懷中拿出一黑色木盒,將盒頂銅扣一摁,但見其握柄突展,顯于一側;機弦彈出,橫于兩翼,瞬間化為一稱手小弩。

陳旋道︰「此弩名為「連覺弩」,據遠古史籍記載,相傳為武鄉侯諸葛亮依其妻黃月英傳授的木甲之術所造,為其防身之物。不過武侯用兵如神,敵將難得近前,故從未使用,世人皆不知曉。這武鄉弩雖然小巧,卻攜帶輕便,可連發十矢,制造原理與諸葛連弩相似,威力遠勝尋常弓弩數倍。」

穆鵬見狀,忙將腰中寶劍卸下相贈,道︰「此劍隨我多年,削鐵如泥,賢弟見之如見我,拿去做個紀念吧!」

陳旋連忙推辭道︰「此禮甚重,這牙錯劍屬三刀七刃,內涵震玉,能擾亂異士內息,破人法力!兄長征戰沙場,卻邪殺敵,不可不用,小弟萬不能受!」

穆鵬道︰「真是嗦!你我情同手足,賢弟為何這般客氣!如若不受,休怪我翻臉!」

言畢將劍硬塞入陳旋懷中,陳旋無奈,只得接受。穆鵬隨即親自駕車出城,相送

數里之後,二人方才依依惜別。

那穆鵬返朝之後,名為提拔,實為軟禁,將其掌控于京都之中。未過數日,又借口穆鵬擅自北進,目無君主,將其連降三級。

穆鵬因立下大功,聲望日增,多為隴南派眾依附,深為派內首腦孫宏所嫉;然而穆鵬豁達豪放,性情耿直,心胸坦蕩,不喜拉幫結派,對派系私斗極為不齒,常申國家大義斥責派眾,亦多為派眾嘲笑記恨;有道是「鷙鳥無雙龍不匹,虎豹生來自不群」。故入朝以來,其已漸成孤勢,無系無援。穆鵬常常暗自嗟嘆知音難覓,深感朝堂水深,凶險遠過沙場,自己一心報國為民,卻總被疑有異心,周遭盡是些勾心斗角,爾虞我詐之人,胸中滿腔熱血無人相訴,真是好不自在。于是便閉門謝客,于家中總結征戰經驗,撰寫兵法;或是寄情山水,微服出游,于京郊山中打獵游玩。

這一日,穆鵬打獵歸來,行至京郊,見一幫百姓圍成一圈,心下好奇,便上前觀看,只見圈中有一大油鍋,熱氣直冒,滾油沸騰,鍋左右兩側分別各架一根木條,約莫三尺來長,在其頂端,有一蛛絲相系。但見一六旬老者,周身只裹一小衣,赤膊光足,單腿獨立于蛛絲之上,顫顫巍巍,左傾右斜,觀之甚為凶險,仿佛頃刻之間便有性命之憂。

穆鵬不禁大叫道︰「老人家,還是下來吧,甚是凶險啊!」

只听那老人道︰「哈哈!人在險境人自曉,自在險境自不知啊!」

穆鵬听言愕然!此時,只見那老者深吸一口氣,足下一沉,起身而躍,飄然落地,那蛛絲也只是微微輕顫,稍時過後,便已安然如初。

老人落得地時,遮羞小衣迎風而動,被扯到一邊,露出胯下巨-根。老人卻視而不見,也不知羞,搖臀挺胯,耀武揚威地走到路旁卦攤處,張開大腿坐定。周圍婦女一見,掩面偷笑,紛紛羞走;男子一見,自愧不如,由嫉生恨,紛紛咒罵老漢不知廉恥。那老漢也懶得鳥他們,搖起鈴鐺,拿起八卦旗,口中言道︰「測人禍福,佔人吉凶,算命看相啦啊!算的準-只求一頓飯,算不準-要殺要剮隨你辦!」

圍觀百姓見這老頭滑稽荒誕,極不靠譜,一把年紀卻衣不掩體,不知羞恥,瘋瘋癲癲,只當其是會點雜技的江湖騙子,眼下見沒熱鬧可看,便自行散了。

穆鵬此時方知眼前老漢乃是一算卦相士,見他行為古怪,異于常人,心想可能有點本事,便上前問道︰「老人家,請問怎麼個算法?」

老漢道︰「隨便!老子我本事可大捏!你說出八字我就能曉得你姓名,家事,干嘛的!斷你禍福吉凶!測個字就能佔你前程,是升官發財還是滿門抄斬啊啥的!」

穆鵬一听這老漢出言不遜,便有心試他一試,將自己生辰八字報上。老頭癟癟嘴,斜眼觀瞧,見四下無人,便哼了一聲,輕聲說道︰「哼哼!你命宮主星為"殺星"貪狼,事業宮"將星"七殺,財帛宮"耗星"破軍,此為三星入廟,自成"殺破狼"之格局,古來戰將多為此命盤多為此格局,如果沒算錯的話你是個領兵打仗的,還是個名將;呵呵!你雖以弓技名揚天下,卻身懷絕世槍法,此槍法師承前朝名槍廉孝伯,你很聰明,在其擎龍72槍之上又加創造,自成108套擎龍槍法,無人能擋!咳-咳!你兵法自學于韓,李,岳,吳,並在其基礎上用心鑽研,自成一派!對啦!伯飛啊,這幾天你不是在家寫兵法嗎?呵呵,怎麼這麼閑,來照顧老漢我生意啦?!」

穆鵬一听,冷汗直冒,心中慌亂,卻裝作若無其事,回身探望一番,口中言道︰「恩?老人家是在叫我麼?哈哈,你方才所說真是驢唇不對馬嘴,算得不準啊!」

老漢笑道︰「準不準,你心中自然明白!觀你面相,近日將有大事發生,是吉是凶,是升還是貶,是喜是憂,是勝是衰,只須測一字,便能相斷!」

穆鵬听言,心中暗想「此人果然厲害!自己雖然威名遠揚,尋常百姓卻難得親見,此番又是微服出城,他又如何識得?而且廉孝伯乃是前朝名將,朝廷要犯,故自己師承從未向旁人提過,他又如何知曉?因戰場之上鮮遇敵手,一般只以弓技便可破敵,槍法更是很少顯露,即便顯露也只在一招半式之間便可取人性命,旁人哪曉得槍法路數有108套之多?!自己自酷愛兵法史籍,又得家師傳授韓信之《淮陰策》,李靖之《玉帳經》,以及家師依岳飛,吳玠之兵法手稿匯編而成的《攻防錄》,此皆為私藏秘寶,旁人皆難知曉。眼前老者只是觀己八字便能將自己字號家底一口報出,實在詭異!」

于是言道︰「哈哈,剛才雖然不準,但我願再試一回,老人家,這回可要用心算了!」說罷,思量片刻,在卦攤上提筆寫了個「升」字。

老漢眨眨眼,看了看道︰「哎!果然大禍臨頭啦!」

穆鵬道︰「怎講?」

老漢低聲道︰「哎!將軍字伯飛(飛),飛字去翼斬首則為-升。你由邊塞調回朝中,從手握重兵到如今孤立無援,已是被去除羽翼!眼下看來,怕是將遇砍頭之禍,身首異處啊!嗯!當今聖上猜忌多疑,忠奸不辨,刻薄寡恩,昏庸無能,土地大量兼並于官僚巨賈之手,百姓無立錐之地,天下不久必將大亂,將軍不如暫且歸隱山林,落個逍遙自在,以免遭殺身之禍!待天下大亂,群雄並起之時再輔佐明君,一統禹域,重創一番太平盛世……」

語音未落,穆鵬便忙將其打斷,怒斥道︰「真一派胡言,荒唐至極,什麼我字「伯飛」你認錯人了!你屢測不準,料想也無多大本事,告辭!」說完便轉身而去,未走幾步,心下又想︰此人不同凡響,料事如神!難道近日果真要遇大難?又想自己方才慌亂,言語確實有些過激!于是又回轉身來,找尋老漢,卻不見他身影,只見一枯槐矗立原地,枝干粗大,約莫五人方能合圍,且彎腰弓背,倒似那老漢身形。

穆鵬又問及鄉人,鄉人皆道從未見此處有什麼算卦老漢,只是說這株枯槐,生于此地已有千百余年,一直枝繁葉茂,前幾天突然枯死。又問方才圍觀百姓,都感莫名其妙,對之前發生的事卻再也記不起來。

穆鵬越發驚奇,心下詫異!便用獵物換了幾桶水,繞著枯槐,將其細細澆灌一番,心中默默祈福禱告……

回家之後,穆鵬心中難以平復,便讓穆玥攜己珍藏多年的兵書典籍及「武鄉弩」等物暫避于老家咸城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洪方最新章節 | 洪方全文閱讀 | 洪方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