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翼鷹揚 正文 29章 急劇擴大

作者 ︰ qianqian1940

雷霆國際出現在摩洛哥的情況,使參加了世界戰爭博彩的人們大大吃了一驚。同樣他們建立軍事基地的速度,也使幾乎所有的歐洲軍事專家們大大的吃了一驚。

甚至參加了反中聯盟的歐美強國已經開始擔心,倘若未來與中華聯邦發生武裝沖突的時候,對付這些軍隊依靠現有國家的力量是否足夠呢?

在派遣了武官前往北非了解雷霆國際的軍事力量的同時,反中聯盟里的各國開始了積極的活動。他們的不標不是別處,而是南美的國家。作為還沒有參與歐洲戰爭的國家,應該還可以提供出大量的有生力量。

最少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看法如下。

「倘若那個撒旦之鷹要為了中華聯邦的利益,而不顧毀滅整個地球的危險,那麼我們這些人是不是也做表示出我們的意思。倘若必須要毀滅,我們是不是也該倒在戰場!」

帶著這種想法,美國開始在南美積極的行動。看到美國人的行動,德國自然也不甘落後,隨著交戰雙方的積極行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範圍急劇擴大。

但就此事而言,卻並不是一件能夠輕易成功的事情。關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在珍珠港事變後,當時烏拉圭國家黨領導人的講話最能代表南美洲國家的心聲。

「這場戰爭應該由金黃頭發的人和黃種人自己解決。反正這是獅子與獅子為爭奪獵物的斗爭。」

幾乎所有南美洲人也抱著這樣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因此,絕大數南美洲國家都沒有卷入戰爭。然而,此刻由于戰爭的殘酷性因為軍事裝備與作戰手段的改變,已經比之另外一個二戰大得多。由于相對精確的電視制導彈藥的攻擊,無論人員傷亡還是裝備損失,都使交戰各國感覺到是一種沉重的負擔。

雖然隨著戰爭進程的發展,各國和平時期儲備的科技成果被轉換成為各種各樣的裝備,但要改變殘酷的戰爭,還需要時間。因此爭取更多的同盟國家,就成為了交戰雙方重要的手段。

阿根廷、巴西、智利都是美國政府打算爭取的盟,至于其他國家,則是加強經濟控制,無論他們參戰與否,美國佬可不打算像德國一樣,四面臨敵。

美國附近的威脅,唯一就是在幾十年前進行過戰爭的墨西哥。只是該國內亂剛剛結束,美國只消在邊境使用飛艇進行巡邏,並布置足夠的軍隊,想必他們也不會亂來。

在大筆美元投入的情況下,巴西首先同時加入盟國,並出動3個師左右的地面部隊以及一個空軍大隊加入美國行動,當然這些部隊的裝備自然要由美國提供。

就在巴西決定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久,在經濟得到了大量援助的阿根廷、智利都按照巴西參戰的條件,組織起一定數量的軍隊由美國進行武裝,並投入到歐洲的戰場之。對此美國雖然背負了一些負擔,但這些國家的參戰本身,也將促使各項資源的豐富與保障了美國本土的安全。

雖然由此美國多了一個南美陸軍軍團,但包括美國已經訓練好的軍隊在內,如何安全的前往英國,這往往是一個使人不得不撓頭的問題。

就目前情況而言,大西洋還需要美國的大西洋艦隊來進行即不充分也不足夠的保護。大量來自南美洲的物資,因為德國人的帶有簡易航母的襲擊艦隊而被攔截,大量商船被擊沉、俘獲。

而最糟糕的是,德國飛艇部隊的參與,使這些被俘獲商船中許多戰爭物資,被掠奪回德國。雖然德國沒有如同中華聯邦一樣龐大的飛艇數量,但他們依然有一支數量達到幾乎2000艘的空中運輸力量。

原本,如果德國的大洋艦隊被英國的本土艦隊封鎖時,根本不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可惜,因為挪威沿海與丹麥的法羅群島、冰島被德國人佔領,就形成了德國大洋艦隊出沒于大西洋的有利條件。

尤其是法羅群島與冰島的航空基地與破襲艦隊的補給基地、港口等,使歐洲盟國的大西洋運輸航線,經受了巨大的損失。這些都是德國海軍軍官,在受到中華聯邦的「海軍進攻主義」教育後,取得的發展。

這種「海軍進攻主義」來源于那位幽靈艦長——盧克納爾公爵,由他一手締造的中華聯邦海軍的軍事作戰理論,有著他個人鮮明的風格。

《海軍戰略》作者——艾爾弗雷德.馬漢認為,海戰是以其作戰目的而區分進攻和防御的。在海戰中無論戰役性質是進攻還是防御,艦隊總是以進攻為目的去達成戰役目的。即使是在執行海交通運輸線的護航任務和掩護任務時也應以全力驅逐敵方艦隊遠離己方交通線,或對敵方攻擊艦隊采取戰斗。

而作為幽靈艦長——盧克納爾公爵更加強調的是,使用海軍靈活而又致命的攻擊,配合其他兵種的作戰將敵方海力量的支柱——港口及海軍活動基礎——近岸陸基航空兵的機場進行毀滅性打擊。

同時將由擁有海軍航空兵的艦隊組成強大的打擊力量,制止敵方艦隊的海活動。並奪取海的島嶼,形成多個空軍基地,配合艦隊組成運輸安全通道與海封鎖線。

而最終,將依靠與國家戰略打擊力量——中華聯邦空中艦隊的合作,徹底摧毀敵國造船業需要的一切設施。包括整個港口城市、道路、海港、船台,並使用海軍航空兵,隨時阻止這些設施的修復與使用,從而徹底贏得海戰爭的勝利。

不能不說,盧克納爾公爵的這套理論,倘若不依靠中華聯邦的海軍實力以及戰略打擊力量,幾乎根本沒有辦法行得通。因此德國的「海軍進攻主義」理論,則主要執行了半段,即奪取島嶼與海艦隊配合,形成安全運輸航道以及封鎖線。

此刻大西洋不斷進行的海戰,恰恰就是圍繞著這些在目的在進行。也是制約了美國大規模增援歐洲,並奪取戰爭主動權的原因之一。

為此美國政府的主義打到了加勒比海國家的頭,隨著南美諸國的參戰,這也是這場二戰的範圍急劇擴大的原因。

—————————————————————————————————————

「文學網,請閱讀,支持作者創作」不笑生群︰3576141;郵箱︰163。

—————————————————————————————————————

隨著南美國家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在美國的積極外交攻勢下,加勒比海的國家古巴的巴蒂斯塔將軍于1934年初在美國的支持下台,施行軍人統治。洪都拉斯由美國扶持的國民黨領袖T.卡里亞斯•安迪諾,以及多米尼加的.特魯希略.莫利納為首在多米尼加實行軍事獨裁統治的家族決定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以換取美國更多的支持。

與南美諸國的方式相似,他們將提供足夠的人力,由美國加以武裝與訓練。組成名為加勒比海軍團的地面部隊,同時也會出動數量相當的,以簡易航母、驅逐艦、護衛艦為主要力量的獵殺艦隊,在美國幫助武裝海軍的情況下,參加南大西洋追捕德國襲擊艦隊的行動。

他們的要求,此刻對于美國政府而言,這倒是一個十分劃算的武裝計劃。

僅從空軍的角度而言,許多剛剛生產出來,在歐洲戰場就已經落伍的戰斗機與轟炸機,恰好拿來武裝這些要求不高的軍隊。尤其是當這些以美軍5萬噸中型航母為核心的聯合艦隊,將有足夠的能力對抗德國在大西洋的襲擊艦隊,極大的改善大西洋海力量的對比。

唯一稍稍有些可惜的是,這些近期取得的支持,並不能立即就體現在戰爭的實力。畢竟南美、加勒比海武裝集團的武裝、訓練都需要時間,最多恐怕也會在一年後才能形成合格的作戰能力。

在這之前,大西洋的航運與歐洲地面作戰,都不是一個容易大規模展開的軍事行動。因此,暫時來說,美國政府更傾向把他的陸、海、空三軍更多的投入到太平洋戰場之。尤其剛剛完成的,看似失敗的中途島海戰,卻恰恰使美國政府看到了在太平洋的戰爭,取得勝利的可能。

因此,當南美、加勒比海諸國的軍隊開始集結並訓練時,更多的美軍部隊源源不斷的開進了太平洋戰場。與歷史一樣逃到了澳大利亞的美國將軍——麥克阿瑟,也開始了他的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的生涯。

隨著美國軍隊大舉增兵太平洋的舉動,那兒剛剛因為中途島之戰而略顯平靜的海面,戰火卻又悄悄的開始燃燒起來。

顯然第一戰很有可能從剛剛取得海戰勝利的中途島開始,那麼那將會引起一場什麼樣的決斗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鐵翼鷹揚最新章節 | 鐵翼鷹揚全文閱讀 | 鐵翼鷹揚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