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攻受兼備 第一百五十章 天朝動漫的悲哀

作者 ︰ 魔法師•楊

更新時間︰2012-09-12

根據不完全統計,我國80-90年期間,引進歐美,日韓動畫超過3萬部,每部幾十到幾百集不等,特別是從90年後開始每年呈幾何倍數增長,從早期的《變形金鋼》、《聖斗士》、《七龍珠》、《灌籃高手》到後來的《柯南》、《eva》、《海綿寶寶》等等不計其數。這還不包括,有的動漫這個電視台播放了之後那個電視台接著播,衛視播了,地方台繼續播!

相對而言,天朝的動漫產業起步並不晚。1982年,天朝的連環畫出版達到8.6億多冊,但僅僅3年過後,連環畫市場就崩盤了,大量的圖書積壓在倉庫里,64開連環畫(俗稱小人書)從此退出歷史舞台,留存下來的只有幾本連環畫雜志。當時的連環畫作者,一下子失去了經濟來源,靠雜志的稿費難以維持生計,無奈之下,紛紛轉投他行。與此同時,1980年代下半期,國外動畫加工業開始進入天朝,其豐厚的薪酬,吸引了大批天朝相關人才。據稱,中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人才流失殆盡伴隨著「十萬馬力,七大神力,無私無畏」的鐵臂阿童木,被稱為「新漫畫」或「卡通畫」的東瀛動漫出現在天朝內地。|「這給少年兒童一個前所未有的閱讀視野,因為這種新漫畫在國內是從未有過的。」《京城卡通》主編閆寶華說。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盜版東瀛動漫產品在天朝市場大規模產生,客觀上做大了東瀛動漫在天朝的市場。「在三五年間,天朝的盜版商引進了東瀛三五十年的動漫精華作品。天朝的少年兒童一下子就深陷進去了。」漫友文化傳播機構出版人、漫友雜志社社長兼總編金城說。「這是形成現在青少年鐘情于東瀛動漫的根源。」陳廖宇說。陳還分析道,這也是政府對兒童娛樂領域監管的失控。同樣存在大量東瀛動漫作品的歐美麗堅家,政府監管要比天朝完善得多。

而就在這段時間發生的「畫王事件」一下子刺激了天朝政府的神經︰四川成都希望書店,1993年至1994年間通過盜版東瀛漫畫獲利3億元人民幣。後來東窗事發,被日方出版商告上法庭,最終被認定「侵犯著作權」,罰款1500萬元人民幣,其屬下刊物《畫書大王》被停。而政府在封存希望書店書庫時,查處的盜版書籍數量之大,讓當時的工作人員震驚。更讓人震驚的,是同時查出來的一份龐大的郵購盜版動漫書的青少年名單。政府這才意識到東瀛動漫對天朝的影響,「5155工程」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出台的。

「5155工程」是中宣部和當時的新聞出版署于1995年起實施的天朝兒童動畫出版工程,即力爭在兩三年內建立5個動畫出版基地(分別由遼寧少兒、天朝少兒、少年兒童、接力和四川少兒5個出版社牽頭),重點出版15套大型系列兒童動畫圖書,創立5個兒童動畫刊物(即《天朝卡通》、《京城卡通》、《少年漫畫》、《漫畫大王》、《卡通先鋒》)。

可是在絕大多數天朝人眼里,動漫的受眾就是兒童。這就致使目前天朝動漫作品定位的低齡化,主流社會消費變成了低幼兒童的消費,限制了行業的發展空間。其實,動漫產品的核心消費群體是10-30歲的人群。小孩也向往大人的世界,他們都有一種超前的探求**;而成人往往也具有孩子的某些消費特征,他們對動漫產品有潛在需求。

這樣的環境下造成的畫面只能是日漫獨大,國漫羸弱,任由國外動漫在國內卷錢,所謂的5155工程也成為笑柄,最後只能強制性要求所有電台不允許播放東瀛動畫,最多的也只能放機器貓。所以這也是為什麼2000年以後電視台就開始減少播放東瀛動畫了,全部成為模仿或者完全仿制東瀛動畫的國產動畫了,而且仿制的極為差勁。最後自出創興的喜羊羊居然還成為國內最優秀的動漫,這在80、90後的一些年輕人心目當中是一種可悲,對00後沒有看到東瀛動漫一種悲哀。

或許有人要反駁,難道沒有看東瀛動漫就是悲哀麼?這是什麼邏輯?其實這就是一種悲哀!而且還是大大的悲哀!請80後,90後的人想想當我們第一次明白「相信,友情,夢想,勇氣,奮斗」這些詞到底是來自我們教科書呢,還是東瀛的動畫作品呢?第一次愛好運動,是因為你看了天朝的乒乓球呢,還是東瀛的漫畫呢?流川楓,大空翼,是這些人讓你愛好籃球足球,還是亨利,喬丹?東瀛為我們保留了我們小時候的認知,包括搞笑,倒地,吐槽,第一次啟蒙搞笑是不是來自東瀛動畫片呢?大多數天朝人1~15歲見不了什麼世面可這時又是人認知形成最重要的時候。所以說,往往1~15歲人的認知,我們是來自于看的書和影視文化里邊得來的。

為什麼老是說90後腦殘?00後更腦殘?在最需要學習開闊眼界的時候,國內的小孩子卻只能呆在家里看喜洋洋!堅持,自信,友愛,正義,團結,勇敢,謙虛,誠實,公正!課本里沒有教的東西只能靠電視里面學習,喜羊羊能交會你這些麼?不能!是櫻木花道,星矢,柯南,孫悟空這些人教會你的!

據「天朝青少年喜愛的動漫作品」調查顯示︰喜歡東瀛動漫的人佔60%,歐美動漫佔29%,而天朝動漫(包括港台地區)的比例只有11%。另有調查表明︰天朝兒童最喜愛的20個動漫形象中,有19個是「外國人」,只有「孫悟空」一人填補了國內空白。東瀛國內電影院上映的動漫片約為81部,東瀛的電視台每周播放動漫節目80多集,一年播放的動漫作品節目接近4000集。在東瀛所有的出版物中,漫畫讀物就佔了40%,平均每天有25本漫畫單行本問世。據東瀛經濟產業省統計,東瀛動畫片在美麗堅的銷售額達43.6億美元,是美麗堅進口東瀛鋼鐵產品價值的3倍多。而去年,天朝的動漫產業總收入也不過100億元人民幣,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外商支付的加工費。根據天朝國家廣電總局要求,國產動畫片在電視台的播出應當佔動畫片播出總量的60%,實際上,2004年,我國國內動畫片生產總量只有2.9萬分鐘,市場需求卻在26.8萬分鐘,電視台動畫片資源嚴重不足,而為了彌補這之中的空差,國內更是加快動畫之中,不管內容怎麼樣,只要不違反規定,再爛!再差的動漫都能夠出現在電視上面,更是讓80.90後的人對國漫感到反感!

可是大家其實並不知道,很多很多東瀛動漫並不是東瀛人畫的,而是天朝人!天朝人口14億!人才鼎鼎,怎麼會沒有一個畫不出好的動畫的人?其實並不是這樣,《火影忍者》、《死神》、《海賊王》、《魯魯修》這些動漫之中80%的畫師都是天朝人!有些看過漫畫的人可能清楚,有些漫畫里面的人比動畫里的丑,這是因為動畫與漫畫的作者並不是同一個人,比如《犬夜叉》漫畫很難看,但是動畫卻非常唯美,因為《犬夜叉》根本就是天朝人畫的!犬夜叉的制作小組里面有24個人,其中有20個是天朝人,大家一邊欣賞犬夜叉,一邊感慨,東瀛動畫畫得真好看啊!為什麼天朝畫不出來呢?想一下!多麼悲哀!

天朝人缺少的不是畫師!也不是創新精神!可是現在這一切都要改寫!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生之攻受兼備最新章節 | 重生之攻受兼備全文閱讀 | 重生之攻受兼備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