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為戰神 第三百三十五章 談話的重中之重

作者 ︰ 風雪雲中路

至于吳大猷先生提出的政治不能干涉學術自由和研究工作的問題,楊震沒有多回答他,只是告訴他,在研究和教學上,絕對不會出現外行領導內行的事情,但是在學校設立黨委,是眼下時局的需要.

現在是在戰時,自由終歸還是要有一個限度的,尤其是對青年學生,政治思想工作必須要做到前面,因為現在的根據地,實在禁不起任何的折騰,學生有什麼需要,可以向黨委提起。

學生們都年輕、也好沖動,有些學生思想更加激進,再加上沒有社會經驗,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眼下形勢復雜,各方面的勢力都在向根據地內擴展,敵偽也在拼命的恢復在根據地內的特務組織。

在這種情況之下,學生思想工作是相當重要的,不過楊震向他們保證,在學校設立的黨委只負責教師和學生的政治思想工作,不會干涉他們的教學和研究,絕對不會出現內行,領導外行的情況。

盡管楊震的回答讓吳大猷先生很不滿意,但既然楊震已經保證了在學校中設立的黨委,不會干涉他們的教學和研究,他也就沒有再提什麼異議,畢竟他們是教理的,不是教授政治學的,他提出這些東西,只是擔心那些不懂行的人,對教學和研究指手畫腳的。

楊震的這個保證,雖說沒有讓他太滿意,但是也算勉強說的過去,人家已經保證不外行干涉內行,這就已經是很難能可貴了,既然如此,那就既來之則安之吧,反正看這個家伙今天的態度,是死活不會放自己走的了。

在幾位先生都同意留在東北之後,楊震也就開門見山,將心中的思路都毫無保留的講了出來,他今天與諸位先生談話的內容只有四個,一個是核武器的原理與未來的發展,二是雷達逆向仿制,以及在未來的發展。

第三點則是電子工業,主要是晶體管的徹底完善和應用,四是各種抗聯目前急需的光學儀器設備這四個方面,而在這四項意提之中,核武器的研制與規劃,則是重中之重,也是楊震在今天要重點提出的。

核武器的研制在這個時候還是機密,更是一種全新的事物,此時已經開始研制核武器的英美德,至于嘗試進程被戰爭打斷的數量,都進行了嚴格的保密,別說中國人,就是他們本國人知道的都寥寥無幾。

但是這只不過是現在,而在後世其原理和制作方法,在互聯網上都可以輕易的找到,其中無法解決的只是核原料的提取與提純的方法,尤其是加工提煉所需特殊設備的研制和制造問題。

因為這些看似一說就破的東西,中間蘊含的科技含量是最高的,雖說一說就破,但就是中間的那層窗戶紙卻是最難捅破的,沒有一定的科技底子和工業基礎,想捅破最後這層窗戶紙,卻是難于上青天。

後世國際上,對這些生產核武器所必須的離心機以及高速加速器,控制的也是最嚴,包括核原料在內,都要向一些國際組織報備,這兩樣設備的出口,也要經過國際組織極其嚴格的審查。

但只要解決了這些問題,解決了核原料也就是鈾礦石來源,再加上楊震提出的所謂「超前」設想,搞出原子彈可以說並不困難,至于設備方面,現在反倒是比後世要好解決的多,這因為些很多人還不知道做什麼的設備,雖說自己造不出來,但是外購卻是很方便。

因為此時雖說各國在研制方面都進行了高度保密,但是對于進行濃縮鈾設備的進出口控制還是很松的,基本上可以說有錢,就能買到,因為即便是後世核技術最發達的美國人,此時也是剛剛開展研制。

對于這些目前還作為普通大學物理教學所必須的設備,幾乎並不控制,像高速回旋加速器與真空高速離心機,在還沒有認識到他們真正的用途之前,只不過是普通的科研與教學用的儀器而已,只要提出來進口,一般是不需要進行嚴格審批的,基本上都能買得到。

當然除非像現在的德國,還有現在的曰本和意大利,美國對其所有物資都進行嚴格的禁運,就連一支鉛筆都不出口,更何況這兩種還算高級的設備,而對于抗聯這個現在的半盟友,美國人還是比較大方的,並未限制其出口。

美國人真正開始控制這些東西,是在其曼哈頓計劃全部展開,發現這兩種設備可以提煉出符合核武器所需的鈾二三五後,不過眼下還是可以出口,美國人還沒有最終收緊口子,回旋加速器這種抗聯已經以教學和科研為名義,從美國購買到了三十台。

至于可以用于濃縮鈾的高速真空離心機,抗聯通過並不了解這些玩意真正價值的皮爾遜家族,以教學和科研為借口,從研發這種設備的弗吉尼亞大學,一口氣進口了上千台,在抗聯的強烈要求之下,這些設備如今已經全部到貨。

因為楊震知道,一旦美國人的曼哈頓工程全面展開,對于這些設備的利用有了一個新的了解,那麼這些東西再想進口則幾乎沒有任何的可能,所以他很巧妙的打了一個時間差,利用美國人的曼哈頓工程此時剛剛開展,對這些設備還並未進行實質上應用的機會,進口了一大批,而這些設備,早在今年的五月份就已經全部到貨。

同時為了不引起江北方面的注意和窺視,甚至是巧取豪奪,在進口的時候在交貨單據上並沒有寫出這些設備的真實名稱,而是以冶金設備配件的名義進口的,進貨的時候,也全部是拆成零件狀態分別摻雜在其他設備中進口的。

那些蘇聯人雖說看起來很笨拙,但是實際上他們的嗅覺比狗還靈敏,一旦他們發現這些美國人對其禁止出口的設備,肯定會想辦法搞到手的,以他們的姓格和為人來說,半路截胡的可能姓很大,為了蒙騙住蘇聯人的眼楮,楊震可謂是煞費苦心。

所有的設備統統拆卸成零件,在抵達根據地後,再由弗吉尼亞大學派出的人員,在重新的組裝,經過這麼一番苦心,楊震不僅蒙騙過了美國人,還將長了一雙狼一樣的眼楮,狗一樣鼻子的蘇聯人也蒙在了鼓里,這些貨物在抵達抗聯根據地的時候,一件都沒有缺少,而且也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被組裝完畢。

盡管現在的美國人,還不知道楊震一口氣訂購這些弗吉尼亞大學也才研制出不久的設備做什麼,但是在美元面前還是比較爽快的交了貨,甚至只是作為普通的科學教學儀器出口的,沒有需要任何的出口審批手續。

花了高價研制這兩種設備,卻發現除了教學和做研究之外,幾乎沒有任何用處,這下可算踫到有人前來購買,喜出望外的美國人甚至還額外的免費贈送了離心機近萬米的多孔隔膜,這在控制嚴密的後世,甚至今年下半年,都是幾乎是不可能想象得到的。

至于弗吉尼亞大學派出的那六名組裝人員,則因為是正宗的大學講師出身,並參與到了這兩樣設備研制,則被楊震采取了每個月八百美元的高薪和其他的辦法,直接留在了根據地,作為理工大學物理和機電兩個專業的講師,外加英語教授。

楊震留下這六人,固然是軍區理工大學急需教授和講師,但是他留下這些人,還另外有一些目的,至于什麼目地,那就更簡單的了,就是為了搞到這兩種設備的圖紙和核心技術,他不相信這些利益至上的美國人,都是清廉正直的上帝,是雞蛋,早晚都會有裂縫的。

將這些人留在根據地內,哪怕是只有一段的時間,才好方便他下手,不過他的努力到底沒有白費,在那些人組裝這些設備的時候,在楊震要求之下,親自陪同組裝的熊大縝,在六名組裝人員中某兩位得到了抗聯一些神秘好處的人協助之下,也在第一時間之內復制出這兩樣此時絕對是高精尖設備的圖紙,並搞到了第一手的數據。

而那兩位每人得了一萬美元,在後世雖說只是一個並不足以拉人下水的小數目,但是在這個時代,還是天價好處而沾沾自喜的美國人,還不知道他們這個舉動,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幾乎讓中國的核武器研制,節省了一多半的費用和三分之二的時間,讓在幾年後還叫囂著對中國進行核打擊的美國人,悔恨的差點把自己的舌頭咬掉。

弗吉尼亞大學花了幾百萬美元,耗費了數年心血研制出來的東西,不用說幾年之後,就是在幾個月後的曼哈頓工程全面展開之後,甚至花費幾十億美元,都絕對不可能買到的技術,就這麼被他們兩萬美元輕而易舉的給賣掉了。

當然抗聯,其實更應該說楊震為了搞到這些東西,采取的種種手段,他是不會在這里說的,但是這些設備,無疑讓中國人節省了大筆本就捉襟見肘的經費以及大把的時間,並加快了進程。

雖然按照根據地目前的經濟實力、工業基礎,以及科技能力來說,根本就無法承受研制核武器的代價,尤其是涉及到核燃料的提煉與提純方面,所需要消耗的巨大電力以及高濃縮鈾提純的問題,都不是短時間之內可以解決的,還需要進行長期刻苦的研究,但是楊震只希望能夠通過今天的談話,打下一個良好的底子。

反正這件事情,不是著急的事情,現在完全可以進行先行的研究,至于其他的方面,包括鈾濃縮的技術,核原料提純工廠的建立與投產則可以慢慢的來,楊震相信有自己提供的「先進」的研制方法,以及「超前」的研制思路,在加上出奇大方的美國人不知不覺的幫忙,中國人制造自己的核武器,遠遠不必要付出美國人那樣高昂的代價。

至少不用像美國人那樣,在多種提純方式上一個個的實驗,更不用像美國人那樣,先搞出不是太可靠的鈾彈之後,再去搞更為可靠的鐶彈,自己可以直接上馬耗費原料更少,提純工藝也更加省事,效率也會更大的鐶彈。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抗日之我為戰神最新章節 | 抗日之我為戰神全文閱讀 | 抗日之我為戰神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