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雷入漢 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場(下)

作者 ︰ 乾坤不動

洛陽的動靜鬧得極大,魏國和蜀漢在洛陽都布有探子,不久之後消息便傳到了兩方。鐘會撤離洛陽代表著異族即將退出中原,司馬昭敏銳的捕捉到了一絲不尋常的信息。鐘會本是雄心壯志要爭奪中原的,如今突然火燒洛陽北走並州,必然是異族內部失衡。以鐘會這等強勢之人都鎮壓不住異族,異族各部必然是難以統一,這是出擊的好機會!

蜀漢一方劉禪遠在江東,中原之事由姜維親自掌控。兩年前本是姜維希望借助異族的力量對抗曹魏,想不到異族早有自己的算盤,而鐘會更是捷足先登,一舉發動奪取了河北大部分地區,同時死死的佔據洛陽。原本屬于蜀漢的並州大郡河內也因為異族軍容之盛不得不放棄掉,送給了鐘會。

異族禍亂中原,荼毒百姓,不得人心。蜀漢自然難以和鐘會聯手,因此只好作壁上觀。姜維在長安治軍已久,聞得鐘會撤走不禁又驚又喜。異族北撤那麼魏國和蜀漢之間便再沒有緩沖,然異族和曹魏耗了這麼多年,早把曹魏的國力耗掉大半,而蜀漢在兩年前就愛平定了西域異族之亂,雖然劉禪在江東用兵,然姜維這里卻是蒸蒸日上。無論是經濟政治還是軍事器械都是準備充足,只等時機一到大舉伐魏!

洛陽大火十多天方熄,可憐魏國名都至此只剩下斷壁殘垣,一片廢墟。出人意料的是蜀軍和魏軍都沒有選擇在這段時間內發兵,只是做了觀望的態度。鐘會有意留下的四萬異族鐵騎盤桓十余日沒有目標,于是也返回了並州。

英雄所見略同,姜維的沉著智略,司馬昭的老謀深算,以二人對鐘會的了解,才不信鐘會只是燒掉洛陽,沒有順帶痛擊蜀魏的打算。沒有出兵便是對了,避免了異族精銳的交鋒。在數萬異族精騎的伏擊之下,無論是蜀漢還是曹魏都沒有把握獲得勝利,就算慘勝可自身的傷亡也絕對不會少。這個時候曹魏剛剛減輕了壓力,滅掉了吳國;而蜀漢養精蓄銳已久,同樣是在江東和魏人分庭抗禮,任誰都不願意傷筋骨,動元氣。

鐘會的「遷都」預示著異族的衰敗,司馬昭不理洛陽,調集兵力全力攻取冀州和並州,爭取在蜀漢到來之前盡快的解決鐘會和異族這個心月復大患。龜縮已久的魏軍難得主動出擊,而異族人心不一,號令不齊,先後中了魏軍的幾次埋伏,一些部落遭到了重創。魏國大軍正面推進的同時,後面跟著的人馬便開始大批建築塢堡來鞏固佔領的土地。異族統治下的城池都是雞犬不留,沒有多少百姓,只能用來修養生機,慢慢恢復,卻是難以作為堡壘抵御異族進攻,因此魏人依舊采用塢堡作為主要的防御工事和屯兵耕田之所,在戰爭的同時發展農業,減小國力負擔。

鐘會的退縮不僅沒有讓自己得到異族的認同,反而開始被匈奴和漢人所疏遠,傳出的命令漸漸失去了效果,原本還能指揮的匈奴和漢人們對于自己的命令也是愛答不理,可憐鐘會空有一個位置,卻沒有實權。若是想到自己會落入這般田地,何必當初?

來不及後悔,鐘會決心力挽狂瀾,于是苦心拉攏匈奴人和異族首領,從洛陽得到的金銀財寶堆積如山,這些東西是異族的最愛了。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是什麼時候?這正是異族和曹魏決戰之時,鐘會幫不上忙,還用財寶賄賂異族分散異族的心思,無形之中乃是錯上加錯。那些貪圖財物听從鐘會指揮的部落雖然得到了一些財物,可大部分的部族還是各自為戰,鐘會手下的這些部族沒有異族主力配合,雖然屢屢設計作戰,可卻是自家的損失日益增多,不見他人來援。

異族驕縱,匈奴疏遠,漢人不滿,如此情形讓鐘會勞心勞力費盡苦心卻是一番空,無名之火驟然而起,鐘會病倒了。半生積累的盛名被揮霍一空,病眼望去身邊竟然沒有一個心月復之人。看著鐘會的病勢日益沉重,鐘會的親隨們也開始不理不問,每日里只顧去鐘會的金庫中搜刮。鐘會心知肚明,卻苦于病體未愈,起床都是費事更別說管這些事情了。

在異族的統治區醫生是個稀罕物,不是跑掉了就是死掉了,剩下的醫生名為醫生可水平卻未必高明。鐘會見醫生水平不行,藥物也是不全,身邊親隨眾叛親離,唯一擁有的金庫也是日漸空虛。空有滿月復計策,可沒有一策能幫助鐘會翻身,此時此刻鐘會是懊悔是憤怒是不甘?

無從得知,因為鐘會死了。

一天夜里鐘會強撐病體招來身邊的眾將意圖將一些亂其節度,中飽私囊的人繩之以法,以儆效尤。可鐘會早就沒了名望,又是沒人搭理,這些將領看著鐘會病弱之軀還在那里喋喋不休,強硬的命令眾人听命行事,終于有人壓不住火氣當場和鐘會對罵起來!

這一罵便是撕破臉皮,鐘會是個心狠手辣的角色,身體雖然沒有力氣可嘴里決不饒人,而那將領憋了一肚子的怨氣更如泄洪一般的滔滔不絕。罵到精彩之處,鐘會氣的如瘋似狂吼叫眾人將那將領殺死,而那將領也是熱血上涌欺鐘會軟弱無力竟是上前拔劍將鐘會手刃于病榻之上。

一代驕子,智略無雙,到頭來野心成畫餅,草草了結性命,讓人感嘆或是唏噓,此才此智若是用在正處,這天下焉有日後的局勢呢?

鐘會一死效力于鐘會的漢人們便沒有了繼續留下的理由,于是當天夜里數萬漢人官吏兵卒連通家眷老小十余萬人奔出河內城,四散奔逃。守城的異族不清楚什麼原因,可這人潮滾滾絕對是不能阻攔的,況且城中都說鐘會死了!?

樹倒猢猻散,漢人們走了,異族並不覺得如何。你們走就走吧,反正打仗也用不上你們這群膽小鬼,治國為政這麼久還不是靠我們掠奪糧食才吃得飽?異族不以為意,卻是震動了匈奴五部。依照鐘會的謀劃聚集塞外各族入侵中原,匈奴五部作為倡導者自然肩負著異族走勢的重任。

看不起鐘會可鐘會的謀略和遠見是匈奴人不可或缺的臂助,特意派出醫生為鐘會診治,然而為何鐘會就這麼死掉了?匈奴人沒有想過自己看不起鐘會,身為漢人的鐘會又如何能得到漢人官吏的擁護呢?派出去的醫者半路就跑掉了,河內的守軍在城中隨便抓了一個郎中給鐘會瞧病,藥方子就未必對癥,而藥材更是殘缺不全。這樣的藥吃下去不加重病勢就謝天謝地了,還指望能治好鐘會的病麼?

病情遲遲不見好轉,鐘會又不是什麼心胸寬廣之輩,看著身邊的人完全不把自己當回事兒,甚至把自己當成一個死人對待,鐘會的氣量自然會導致事情如此,這是天意,也是天命。

性格決定成敗不是唯一,同樣的性格在不同的環境中自然有不同的表現,都是同一個人,你能說這個人是成?還是敗?人生難求的便是機遇,難得是符合性格的機遇。鐘會若是滿足于司馬昭下的智囊身份,不是十分的貪圖權利名望,也不會走上這條不歸路。鐘會匆匆的離世,造成了異族「群龍無首」,各族相繼潰敗,紛紛退回塞外,匈奴五部見大勢已去也是撤走。

可憐鐘會半生謀劃,至此一盤散沙,時也,運也,名也……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驚雷入漢最新章節 | 驚雷入漢全文閱讀 | 驚雷入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