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雷入漢 第一百零四章 叛亂不斷(下)

作者 ︰ 乾坤不動

張翼的去世很不是時候,人們很難接受前幾天還生龍活虎的老人突然的就這麼走了。

南方諸國的蜀軍一直以張翼和馬承為首領,張翼突然的離世大權等若落入了馬承手中。並不是蜀漢政權不信任馬承,在蜀漢的任何一支軍隊中都存在著制約,這是慣例,放眼到任何國家都是一樣。[搜索最新更新盡在www]

不讓任何一個將領獨大,這樣才是最好的保障。權術的運用和信任毫無關系,這是統治階級立身保命的手段之一。

太子劉諶治理川中事務也有超過一年的時間,已然有了帝王的風範。張翼的離世讓人意外,但也只是依照常例處理罷了。然而隨著留守川中的呼雷闕四大執事之一的杜軫急匆匆的入宮,這一切好似都顯得那麼的突然。

馬承當年離開川中南下之時,三個兒子有人跟隨,有人留守國內。時間久了,來回通訊也是頻繁,漸漸的在南方的便有了兩人,余下的一個也不是經常在川中居住。

這其實也沒什麼,南方頗有起色,而且有張翼張伯恭執掌兵權,根本不會出什麼亂子。杜軫通過呼雷闕人員得到的消息卻是非同尋常,張翼的去世有蹊蹺不說,馬承留在川中的子嗣和族人卻是出現在了南中地區。

太子劉湛聞言也是一驚,馬氏一族在川中不說是位高權重,可也是過的舒心。現在整個族人幾乎都不在川中,反而向南方而去,這就很不尋常了。再聯系到張翼的突然去世,南方兵權旁落,似乎危機已然降臨。

「超宗此事可當真?」司馬勝之在一旁問道。作為劉禪欽點的近臣,司馬勝之在宮中的影響力已然超出了當初的郤正。郤正是個明哲保身又有所堅持的人,作風低調。可司馬勝之卻是個不甘寂寞的性格,可謂是鋒芒四射。

宮中大小事務在司馬勝之的統領下搞得有聲有色,甚得劉湛的歡心和欣賞。能得到皇帝劉禪和太子劉湛兩代人的重用,司馬勝之的地位自然是水漲船高。

杜軫見司馬勝之問,于是肯定的道︰「這是伯珍使親信加急傳回來的,千真萬確。我還特意使人去馬府查探,果然是人去樓空,只有些許老弱僕人。」

高伯珍即是高玩,與杜軫,文立,衛繼並為呼雷闕四大執事。執事是呼雷闕的最高主事,在朝中四人都有侍中的職位便于出入宮中。其中的文立負責跟隨劉禪,衛繼負責處理雍涼的異族事務,杜軫是川中的耳目,高玩則早已打入了南方各國之中。

馬承作為劉禪倚重的重臣自然知曉呼雷闕的厲害,只看馬氏族人離開成都,進入了南中地區才露出破綻,就知道在隱瞞行蹤這件事兒上馬承費了多少苦心。要安排這一路形成掩人耳目,談何容易?

這絕對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安排好的,必然有一個長期的籌劃和安排的過程。

「居心叵測!」司馬勝之忍不住怒道。

不僅僅是司馬勝之怒了,劉湛和杜軫心里也是不痛快。眼下的蜀漢蒸蒸日上,大好的時機偏偏有人私心膨脹,暗中策劃謀反,這讓忠于漢室的人們如何不怒?

「伯珍和臣先後派人通知了諸葛思遠,南中方面必然有所準備,可這大的方向還需要太子拿捏。」杜軫干練的道。

劉湛思考了一會兒斷然道︰「事不宜遲,可全權讓諸葛思遠處置,川中調發人手南下支持。」

司馬勝之建言道︰「張伯恭雖亡,軍中尚有無數忠心將士,可使人傳詔眾將把持兵權,切勿輕舉妄動。」

劉湛聞言道︰「善!便如此,我另修書給父皇便是。」

……

川中這邊暗中籌劃張羅著,南中卻是別有一番天地。諸葛瞻鎮守南中也有年余,這諸葛後人的名頭早被諸葛瞻坐得名副其實。南中諸蠻無不敬服,對諸葛瞻可謂是言听計從。

當听聞張翼出了意外,諸葛瞻敏銳的政治嗅覺便告訴自己這事兒絕對不一般。張翼和廖化並為蜀漢碩果僅存的兩員老將。其體力和精力都是無比的充沛,一般的年輕人都比不上二老的活力,怎麼會如此突然的就走了?

要知道張翼從川中到南中,再到南方諸國,甚至連水土不服這種事情都沒與發生。這麼強健的體魄得了什麼病,兩三天就能去世?

說起醫術,南方大陸或許不如川中,但南方大陸和海外諸國多有聯系,普通的疾病治療絕對不會比川中的大夫差才是。

諸葛瞻連夜暗中派人監視南中的各個道路,設置關卡搜查往來的路人,另外派遣得力干將李松引南兵五千人駐守在南中和南方大陸的邊界,並且使人和南方大陸的呼雷闕執事高玩頻繁交換信息。

正是因為諸葛瞻超乎意料的反應速度,才在一處偏僻古道上劫下了一部分馬承族人。這批人里都是馬承族中的老弱,目標較大,速度較慢,因此才被查獲。馬承族中的核心人物竟然是一個都沒有。

到了這個時候諸葛瞻已然明了事關重大,無奈被抓到的這些人不是老人就是婦孺,根本不知其他人的去向。

而就在諸葛瞻費心探查馬氏核心族人的動向時,南中一處大山之中赫然出現了一支二百余人的隊伍。這二百余人各個是精悍無比,領頭的正是馬承的大兒子馬覓。

沿途放倒的蜀漢哨兵已然有三十余人,都是一刀斃命端的是干脆利索。繼續向前十余里,便是一處山谷。谷中炊煙渺渺居住著五百多名蜀兵和兩千多工匠,這正是蜀漢精制鎧甲兵刃的打造場所之一。

馬承是個有野心的人,在南方大陸立足站穩之後,便逐漸有了自立山頭的想法。川中的人口也不過二百多萬人,這南方大陸也能湊個二百多萬人口,不說吞掉蜀漢,可分庭抗禮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張翼帶著主要的兵力屯駐在南方大陸的北邊,主要負責和南中地區保持聯絡;而馬承的商隊則是在南方大陸的最南端,挨著大海和海外諸國打得交道比較多。看似兵力緊緊握在蜀漢大將的受眾,可商隊的權利盡在馬承一人之手。

張翼離得遠,馬承便有為所欲為的空間。其他的隨從人員都還模不清狀況,馬承早就是輕車熟路,很快在商隊和南方大陸上暗中扶持起忠心于自己的勢力。表面上看都是賺錢,可這錢也不是都落入了國家的口袋。

有了錢,找些賣命的人簡直是太容易了。

毒死張翼只是計劃的開端,重要的一點是奪下蜀漢秘密打造的新式鎧甲和武器。劉禪在前線帶著御林軍用這新制武器大顯神威消息還沒傳回來,可馬承的耳目卻是探得到這批武器有多麼重要。

以馬承的頭腦,想把族人暗中護送到南方大陸也不是什麼難事兒。在沒人注意自己,沒有發動政變之時,這可有大把的時間和人力去操作。然而比起立國之後和蜀漢的對抗,沒有這批兵器在手恐怕也不是蜀人的對手。

于是馬承便有了目標,一定要生擒馬鈞,就算抓不到馬鈞,也要抓回替馬鈞工作的工匠,搶到已經生產出的鎧甲武器。這是和蜀漢長久對抗的依持,更是增加自身實力的最佳途徑。

要知道大海另一端神秘的國家都沒有這樣堅固和犀利的斗具,有了他稱王海上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二百多人突然包圍了山谷,剛一交鋒就趁亂砍翻了屯駐在外圍的一百多名蜀兵。這些蜀兵在山谷中也是輪值,一下子少了一百余人等于沒了一半的防御力量。剩下的蜀兵沒怎麼抵抗,就紛紛被殺。

休息中的二百多蜀兵也都是不怕死的,抄起家伙就出來拼命。雙方人數大致相等,可戰斗力和心態都有差別,蜀兵能拖得住一時半刻卻是難以久持。

突如其來的戰斗讓山谷中的工匠們感到莫名其妙,不過到了這個時候腸子肚子滿地都是,還是保命要緊。于是工匠們四散而逃,只有少數人還知道留下來保護新打造的鎧甲和兵刃。

馬鈞這個時候已經七十多歲,常年的南方山中生活讓這老頭顯得蒼老了許多。發明和創造耗費了馬鈞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不斷的工作研究和傳授技藝也讓馬鈞難以保證足夠的休息時間。

眾人跑的飛快,只有馬鈞跑不動。師傅不走,劉邵也是不走,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劉邵本屬中原世家,顛沛流離到了川中一番奇遇才有了如今的地位和生活。侍奉馬鈞的年頭不算多,可馬鈞對自己恩若父子,更是傾囊相授,這個時候讓劉邵獨自逃生是說什麼都不干的。

年紀大了,可是馬鈞眼楮不花。這批「惡匪」武藝高強,下手狠辣,絕對不是什麼善類。況且南中地區都是蠻人為主,哪里來的這麼二百多號武藝高強的漢人?

不用問,多半是奔著鎧甲武器和自己來的。有了這個判斷,馬鈞更是急著要送劉邵離開。自己這年齡和身子骨禁不起大的折騰,可劉邵卻是年少有為,犯不上陪自己這老骨頭一起喪命。

劉邵不管那麼多,本來就是個驢脾氣,看到群匪佔據絕對優勢,劉邵猛的一貓腰扛起馬鈞撒腿就跑。

在谷中的工匠都是蠻人,而且年富力強非常易于辨認。劉邵扛著馬鈞跑,再加上十幾名從東吳來學習的工匠手藝人,這目標簡直是太醒目了。當下佔據優勢的群匪就分出了二十余人分別圍堵和包抄過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驚雷入漢最新章節 | 驚雷入漢全文閱讀 | 驚雷入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