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雷入漢 第149章 兵行險招(下)

作者 ︰ 乾坤不動

第149章兵行險招(下)

依照黃崇的想法應該是吳國派人到川中學習,而非是川中將馬鈞送到吳國。吳主孫亮以及江東群臣自然不願如此,把馬鈞請來才算穩當,派些人去了能學多少不說,馬鈞的發明可不止是投石車這一項。

蜀漢讓吳人入川固然是保護馬鈞,可誰知道有沒有保護其他技術不外泄的意圖?

探討了許久終是吳人做出了讓步,在吳國之內挑選有才干的巧匠到川中拜馬鈞為師,學習特質投石車的技術。人數控制在十余人左右,過多了似乎馬鈞也教導不過來。

雙方的合作有了基礎,剩下的便順利得多了。為了使江東盡快的出兵攻打魏國,黃崇帶著吳國使臣陸胤往川中,一時覲見蜀主劉禪,二是在白帝城裝載七十架投石車送到吳國,並隨船派人指導使用。

有了投石車,吳國的工匠安心在川中跟隨馬鈞,而吳國的十幾萬大軍便可以再次與曹魏一決高下了。

這些動作雖然隱蔽,但瞞不過荀勖。蜀漢使者匆匆的離開,東吳的世家逐漸冷落的態度,都是一個信號。吳主還沒有發話但形勢愈加的明顯,這一次吳國選擇站到蜀漢一邊——自身的利益被滿足後。

荀勖掂量著時間,觀察著江東君臣的舉動和調派,心中估算個時間便派人先行回轉江北把消息通傳給晉公以及兩淮的魏軍,早做準備。江東世家雖說減少了往來,但每日依舊是有人前來拜會和宴請,國事是國事,做臣子的不過是建議,決定權始終在吳主孫亮手中。

這些世家來宴請和討教不過是家族之間的瑣事,盡自己的地主之誼罷了。先前那麼多世家豪族設過宴,眼看著荀勖就要離開江東還不抓緊時間來請?不然等荀勖回到了北方和人提及江東過往,難免自己會被北方的士族輕看。

荀勖到底是潁川高門荀家的後人,明知自己此行到此為止,行為舉止上仍舊是從容以待,不見絲毫的慌張和焦慮。這等派頭被江東士人看在眼中更是稱贊一片,拋開國事,這荀家後人名士的風度,端的是不同凡響。

沒過幾天荀勖便發現事有蹊蹺,陸府往日里都是人潮熙攘,不少文臣武將在府門前要求見陸凱。這幾日經過陸府門前時竟然是冷冷清清,難道陸凱已經返回了江北軍中!?

壓下心頭的悸動,荀勖開始琢磨如何打探消息。若是吳國真的準備興兵再戰,這個時候打探消息只怕是難有成效。那些世家豪族吃了熊心豹子膽也不敢對自己泄露這天大的機要。

半個月就這麼過去了,派去江北送信的人始終沒有回音,在建業這繁華的江南都城中也探不到風吹草動。就在這個時候吳主孫亮召見了荀勖,在宮中大擺筵席款待荀勖,為其送行。

話雖然不多但以說的再明白不過,吳蜀乃是同盟,作為盟友可沒有背盟行事的理由。因此只能謝絕魏主曹奐以及晉公司馬昭的好意,兩國還是兵戎相見的結果。

對此荀勖早有準備,完全在自己的預料之中。拖延時間的戰略算是到了頭,接下來便是戰場上看兩家的手段了。吳國攻堅的能力著實是差了些,這兩個多月想必壽春的城防也休整完畢,沒什麼擔心的。

第二天早上,荀勖和魏國的侍從收拾好了行裝便離開了建業。江東士人都來相送,就在荀勖與眾人依依話別之時,卻突然發現半月前派往江北的侍從被吳人送了過來。

那侍從見到荀勖就長跪不起,磕頭不停的哭訴,自己出了建鄴城就被人捉去,那封告急的信,還在懷里……

……

東方的形勢有了變化,西線的苦戰也接近了尾聲。魏將鐘會圍攻蜀漢大將軍姜維的部隊,姜維率軍抵死不退兵力僅剩萬人。

魏軍連日猛攻也是疲憊不堪,可勝利就在讓人忍俊不住的興奮起來。鐘會正在吩咐眾將明日要一鼓作氣拿下蜀軍,卻有探馬來報。蜀將趙統集結了雍涼二州萬余人馬前來支援姜維!

魏將聞言哄笑一堂,這邊的魏軍還有四萬余人近兩萬的騎兵,蜀軍不過萬余兵力如何就得出姜維?說是救援倒不如說是送死來的貼切。

鐘會也是灑然一笑道︰「如此看來雍涼兵力盡數聚集在此,只須擊敗了這處蜀軍,平定雍涼易如反掌耳!」

原本以為趙統那一萬步兵接近到一定的範圍便不敢繼續向前,誰知過了沒多久,探馬又是來報。說蜀軍竟然加快了行軍速度,奔著外圍的魏營沖殺而來,看那意思竟然是要沖透營寨與姜維匯合!

「哦?蜀將不畏死耶?」鐘會頗感意外的說。

「啟稟將軍,觀蜀軍動向確有沖營之意。」探馬如實回復道。

鐘會點了點頭,擺手示意探馬退下再探,傳令各營堅守不出,看看蜀軍耍什麼把戲。魏軍將領們摩拳擦掌都想出營迎擊,見鐘會如此安排也沒人敢不听從。當初伐蜀之時某人便是沒有在規定時限內攻下陽平關,被逼無奈之下腦袋都丟了。

隱約可以听到遠方的喊殺聲,看來蜀軍果然開始攻擊魏營。探馬此時也來稟報,蜀軍攻勢凶猛不計傷亡的一陣猛攻,魏軍單憑步卒守御似乎有些不支。

畢竟魏軍自入雍州來便一直和蜀軍作戰未曾休息,而且騎兵又不能用來堅守營盤,既要顧及包圍中的姜維軍,再抵擋包圍外的趙統軍,確實有些困難。

鐘會依舊是不慌不忙,靜坐在營中等待。又過了片刻的功夫,派往四周打探的斥候也是回來稟報,在蜀軍前來的方向並沒有其他人馬相隨,只有這萬余蜀兵不知死的舍命攻打魏營。

見到這只蜀兵乃是孤軍,鐘會從坐位上一躍而起,吩咐眾將將騎兵分作兩部,一部謹防姜維的蜀軍趁勢夾擊魏營,另一部則立即出營配合步兵夾擊蜀將趙統的部隊。

這等廝殺必然驚動了姜維,被圍困許久的姜維似乎也按耐不住,此時盡點人馬向著這一方向殺來。

魏騎出動的恰是時候,正面攔住了蜀軍便開始廝殺。蜀兵陣中大都是步卒,但也有三四千騎兵,魏騎一時佔優可想一口吞下姜維這只人馬卻是不易。雙方纏在一起激戰不休,隔著魏營的另一側趙統的遭遇和姜維也是一樣。

姜維好歹手中還有數千騎兵可以周旋,趙統可是清一色的純步兵。攻打魏營還沒停歇,魏軍的騎兵和步卒就分兩側圍了過來。步卒遠遠的跟著撿漏,騎兵則是主力,一萬騎兵就像一只長槍,在蜀陣中往來穿梭,殺得蜀軍七零八落。

趙統指揮各軍勉力支撐,盡量把軍勢移動到離魏營遠些的地方,這又談何容易?好不容把軍勢稍稍挪離了戰圈,魏騎呼嘯著又圍了上來。還沒等魏騎開始肆虐蜀軍,伏在暗處的諸葛連弩手露出了身形,弩箭狂射,無數魏騎淬不及防被射得人仰馬翻!

這支連弩兵不過五六百人,一直埋伏在趙統的大軍之後。深夜之中斥候探馬的視線有多遠?利用听覺遠遠多于視覺,忽略這麼一支伏兵便不足為奇了。何況這就是從趙統軍中分出的一支人馬,離著又不遠,魏家斥候如何大膽也不會靠得如此之近。

連弩兵冒出了頭,魏騎忙著調整,遠一些的步卒夾雜著騎兵卻大刀闊斧的沖了上來。諸葛連弩手們先佔了些許便宜,但無險可守,四面受敵,很快就被魏軍淹沒……

在魏營包圍內的姜維也不好過,這邊正和魏軍死戰,蜀營卻是被其他的魏軍趁虛攻破。整個營盤陷入火海之中,熊熊烈火燃燒不停,張牙舞爪的告訴蜀軍,已然沒有了退路。

……

羊祜擋不住劉禪的正面推進,只得在附近尋找處城池駐守,希望可以借此來牽制蜀軍。

劉禪一點也不含糊,帶著蜀軍便圍了上來,投石車裝好後一通投射,總算是讓這久駐宛洛的魏軍見識到了投石車的威力。耳听為虛眼見為實,羊祜及魏兵見了都是大吃一驚。這等破壞力比想象中的可要強得多,傳聞不過是人言,還不足采信,眼下一看傳聞倒還是真沒有夸大其詞……

見到形勢不妙,羊祜果斷的放棄了這處城池,逃向另一處。不能和蜀軍硬戰也要盡量的拖延時間。

蜀主劉禪自然清楚時間的寶貴,但這羊祜甚是狡猾和棘手,魏軍選擇一處後便奮力攻打,全軍行動一致。蜀軍若是死命糾纏自己損傷許多不說,也未必攔得住魏軍。

長安被魏軍包圍,雍涼以及漢中的蜀軍兵力也是有限。珍惜兵力是眼下最為重要的一個難題,從國內而來的劉禪很是清楚,如今各郡的守軍大都是新兵,甚至成都內也只有四千人是值得信賴的老兵。

余下的兵力或是被抽調去漢中,或是被劉禪和霍弋帶到東方。就算日後再補充兵力,也都是些新兵,戰斗力與眼下的老兵沒得比。

因此劉禪耐著性子跟隨魏軍的腳步,無論你走多快,我的行軍速度不變。魏軍一停下,蜀軍便安排攻打,讓魏軍不得停歇。蜀軍雖然也是追趕,可依照自己的節奏來運動和作戰,並不覺得如何疲累。反倒是魏軍,氣喘吁吁驚魂不定的屢屢抵抗,屢屢逃跑,明知自己在拖延時間,卻又無可奈何。

拖延時間本是對魏軍非常有利的策略,就在羊祜耗著劉禪時,各處的魏軍已然開始聚集兵力,準備前來支援。可惜的是魏國的援軍還沒有到,羊祜的魏軍已經悄然的陷入了危機之中。

(本書qq群︰212313047,歡迎大家閱讀收藏本書,並多提寶貴建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驚雷入漢最新章節 | 驚雷入漢全文閱讀 | 驚雷入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