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雷入漢 第141章 爾虞我詐(上)

作者 ︰ 乾坤不動

第141章爾虞我詐(上)

廖化召集城中的幾個大族前來,沒有別的意思,只是讓他們作為誘餌繼續和城外的魏軍聯系。如此魏軍不了解城中的變化,加上蜀漢給出有利于守方的情報,才能在交戰中佔得先機。幾大家族不敢不從,于是依照廖化的指示不斷將情報遞出城去。魏人也沒有懷疑,不斷的囑咐幾大家族小心行事。

里應外合是魏軍西進以來的常規手段,也是屢試不爽的計略。長安中蜀漢屯有重兵,在司馬昭眼中不過是是案板上的肉罷了。要知道長安城中的世家聯合起來就可以湊出近十萬的僕役,這十萬人拿起刀槍就是現成的戰力。和蜀軍硬拼是不行,但作為內應已經足夠了。

廖化用民夫充做守卒混在行伍中,這消息早就傳出了城。只要城中的世家有消息遞出來,就說明蜀軍守城的依然是民夫。

司馬昭每日都登高望著長安城牆上的蜀兵,冷眼一看沒什麼分別,仔細觀察區別則是非常明顯。

「所言非虛!」司馬昭笑道。

「晉公,我等何時攻城!」許儀在一旁心癢癢,手也癢癢,于是打听道。

「攻城?呵呵,不急!」司馬昭神秘的一笑,轉回大營而去。

魏軍沒有動作,廖化等人則是抓緊操練新編制的軍隊。這些人都是各家的僕役,大部分都有武功底子,選其精銳組成的軍隊操練起來比一般的新兵要容易許多,效果也好上幾分。

最初蜀軍還擔心這些人在各家各府做爺爺做慣了不好管束,可實際操練卻發現一個個都老實得很,而且十分用心和賣命。原因無他,各家各戶的主子都被漢軍收拾成這幅德行,當奴才的還有膽子挑刺麼……

司馬昭的大軍便屯在長安城外二十里處,雖然不算近可也不算遠。蜀漢的斥候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可以出城偵查,只要小心,安全回城倒也不是什麼問題。這四周的郡縣都歸了曹魏,司馬昭也不怕蜀軍刺探出什麼情報,反倒讓廖化,馬脩,杜珍,蔣斌這一班蜀將搞不清楚用意。

魏軍不攻城顯然是好的,廖化等人因此有足夠的時間訓練新兵,有足夠的時間通過各大家族給魏人布下圈套。但從另一方面講魏軍不攻城又是不利于蜀軍的,司馬昭越是冷靜,說明其對鐘會很有信心,蜀漢的援軍到不了長安,自然不會急于求成了。

對于和城中家族的聯系,魏軍方面始終是非常的冷靜和謹慎。同一個情報要經過幾個家族的反復確認後才會相信,這無形中使得廖化等人布置圈套的難度加大了許多。

有些家族有特殊的關系可以利用,一些家族卻是沒有的。各大家族的情報不會相同,而且和魏人聯系的時間也有分別,情報的內容需要隨著時間而改變。更困難的是魏人要求打探的情報非常細致,看似無關緊要的問題,卻在細微之處可以發映出城中的現實狀況,從而印證其他情報的真偽及準確性。

廖化等人集思廣益數次幾乎著了魏軍的道道兒,沒有什麼比編制謊言更讓人痛苦的了。

經過十幾日的聯系,魏軍終于有了偷城的計劃傳了進來。三日之後的三更時分,各大家族在城中舉火為號,偷開城門。魏軍趁機發動總攻,進入長安城中圍殲蜀漢人馬。

見大魚上鉤,廖化等***喜過望,于是吩咐各大家族照辦,城中的蜀軍則是準備將計就計給司馬昭顏色瞧瞧。

城外的魏軍更是秣兵厲馬,按捺著情緒,準備一舉奪下長安城,恢復這西方最為重要的據點。

……

西城是個小縣,不過地勢極其險惡,所以易守難攻。其實也不能說是易守難攻,至少兩萬魏軍圍攻一萬蜀軍還是有些勝算的。無奈蜀軍的諸葛連弩犀利非常,龐宏也是指揮得當,守得一個無懈可擊,找不出漏子來。

魏將羊祜是司馬家的外戚,為人深沉韜略計謀皆屬上乘。見這西城縣不易攻取,索性便不攻城,只是在山間各處設置人馬,把蜀漢人馬困在西城,余下的魏軍趁勢收服了其余的郡縣。

然而這兩郡的人口大半都被蜀漢遷移到了川中,各城鄉剩余的百姓著實是不多,看起來頗有幾分荒涼的景象。羊祜在這些城池也不留太多兵力,只是留下數百人守城。

過于稀少的百姓負擔不起城中軍隊的消耗和支出,留下的軍隊一旦過多,百姓不都跑掉才怪……

龐宏數次派出斥候刺探魏軍的布置,大多數斥候一旦出城便沒了音訊。行軍作戰軍情是第一位的,因此斥候都是軍中最為矯捷善戰的勇士。當年長平之戰,秦軍斥候就斬得趙國帶兵的將領,斥候的武勇由此可見一斑。

偶有回來的斥候也是帶傷而回,試了幾次龐宏便不再做嘗試。魏軍的布置看不出什麼特別之處,對西城縣監視卻是絲毫不差。排兵布陣細致到這種程度,可見魏將絕非等閑之輩。

好在永安方向的物資和兵員不斷的從水路送來,守城軍械不斷的完備,龐宏倒也不怕和魏人對峙。

長安被蜀軍攻破後,羊祜的魏軍依舊是駐守在西城附近,也不擔心長安的蜀軍分兵來救。見到羊祜這種態勢,龐宏自然明白魏軍主力在長安雖然戰敗,但仍然有相當的威脅,足以使蜀漢軍隊不敢輕動。

水路是魏軍觸模不到的所在,乃是這西城縣賴以為生的綠色通道。唯一能夠對其造成威脅的便是吳軍,也正巧吳軍增兵巴丘,水面上聚集了許多戰船。留守白帝城的羅憲一邊飛報成都,一邊派人和吳人交涉,同時也將這一情況通知了龐宏。

有了吳國戰船的虎視眈眈,蜀軍一時半刻也不敢繼續向西城提供補給。閻宇和龐宏東進已經抽走半數的東線兵力,剩下的蜀軍勉強夠守御而已。吳人若是發動突襲,白帝城便危險了。

魏軍也很快得知了這一消息,眾將都想趁機攻打西城縣。有吳人這等曖昧的舉動在,正好是魏軍逞能的時機。主將羊祜看了看城頭的諸葛連弩苦笑幾聲,並未同意出兵。

如今局勢的關鍵在于西線戰場和東吳的態度,西線的勝負決定吳人的舉措;吳人的態度同樣影響西線的勝負。西城縣彈丸小地,只須穩穩的***住,便沒有什麼憂患。沒有必要以身犯險,更何況那諸葛連弩威力無窮,拿下西城縣折損的兵力也讓人難以負擔。

拉鋸戰這樣延續著,荊州的吳軍等的頗有些不耐煩。巴丘聚集了三萬余吳軍,加上襄陽,江陵,***等地的吳軍,已經有了十一二萬人的軍隊。這其中有常規的軍隊,也有各處的守軍,更有臨時招募的民兵。

無論是什麼兵,吃的都是糧食,消耗的都是當地的資源。從荊州各地征運輜重到這幾處屯兵所在,離得近的尚且好說,離得遠的一路顛簸錢糧都消耗在路上,損失甚巨。

想攻打白帝城,卻發現蜀漢驃騎將軍霍弋的軍隊已經進駐白帝城。想渡江和魏人作戰,在魏騎的逼迫之下實在是沒有勝利的把握。坐等局勢變化更是磨人,蜀漢與曹魏就在西城縣這麼對峙,沒有絲毫開戰的意思。

十幾萬軍隊的糧餉可不是小數目,荊州軍區吳國總指揮施績愁眉不展,只好派人入建業請吳主孫亮做決斷。

對于吳國來講,拖延時間確是一步好棋,可某些局部的環境實在是不利于無止境的托亞。

國內的兵力長期屯駐前線,那些山越和少數民族就會有造反的念頭。武力鎮壓的前提是威懾力,沒有軍隊屯駐如何產生威懾力?

不知不覺出使江東將近一個月,黃崇每日里與江東群臣唇槍舌劍,辯論不休,就是沒有個結果。

這是明顯的拖延時間,而此時曹魏已然在長安和蜀軍正面交鋒。黃崇憤怒之余,又是無計可施。磨破了嘴皮子吳主孫亮不點頭,陸凱雖然點頭但不出府,也不寫奏章,一來二去倒是把黃崇搞的沒了脾氣。

荀勖那邊卻是偷著樂,吳人抱有何等的心態傻子都看得出來。同樣是拖延魏國這方本就是沒抱什麼希望,江東和西蜀的關系越是疏遠,對于魏國越是有利。等長安之戰有了結果,江東世家又多數站在自己這邊,屆時反而有了超乎想象的把握說服東吳背棄和蜀漢的盟約。于是荀勖每日里和江東群英飲酒作樂,過的好不瀟灑。

黃崇思索數日終是狠下心來,便吩咐手下的勇士勘察館驛的地形,留意荀勖的動向,準備刺殺荀勖!

蜀漢使者把魏使斬殺在吳國首都建業,吳國如何向魏國交代?又如何面對盟友蜀漢?

你江東與曹魏不清不楚,我蜀漢和曹魏卻是死仇。江東人物不願意撕破臉皮,壞人只好自己來做了。殺了荀勖,來逼迫江東做出決斷,同時又有自己的立場。雖然難免一死,但死得其所,也是值了。

身邊的隨從屢次勸阻都是被黃崇拒絕。如此下去長安便危險了,蜀漢就危險了,這個時候為國犧牲是大義所在,義不容辭!

館驛外的車道上,痛飲而回的荀勖躺在車里有些醉了。朦朧之中被人攙扶下車駕,只見館驛門口處矗立一人,仔細分辨卻是認得,乃是蜀漢使者黃崇!

(本書qq群︰212313047,歡迎大家閱讀收藏本書,並多提寶貴建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驚雷入漢最新章節 | 驚雷入漢全文閱讀 | 驚雷入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