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雷入漢 第138章 魏蜀相爭(下)

作者 ︰ 乾坤不動

第138章魏蜀相爭(下)

自劉禪對蜀漢施行改革以來,蜀漢的人口和財富都是與日俱增,可士卒不同。百姓拿起武器就可以上戰場,但那不是標準的軍人,充其量稱其為烏合之眾。

軍人要有強健的體魄,高昂的斗志,一腔熱血以及對于國家的忠城,最重要的是服從命令。服從命令也分很多種,有人在平時听從指揮,可遇到特殊的狀況便只顧自己,罔顧軍隊,這樣的軍人並不合格。因此招募軍卒並非是湊人數,而是需要詳盡的考察。

蜀漢常備的軍力不過十萬左右,為了準備北伐已經提升過了軍隊儲備。在于魏軍的歷次交戰中,獲勝一方的蜀漢也是損失了不少兵力,況且蜀漢也結結實實的被魏軍打敗了幾次。

雍涼之地剛剛收服,又是姜維家族的發源地,自然由姜維前去治理最為合適。投降的那些士族富戶一時半刻還是靠不住的,所幸蜀中就有不少從雍涼遷入的名士,用這些人治理雍涼,自然會得到當地相關士族的支持。

姜維本部的兩萬余人被帶到雍涼二州休整,劉禪先一步回成都,余下的兩萬余人便由傅僉率領回漢中休整。留給廖化的四萬蜀軍已經是蜀漢現有機動兵力的一半了,負責鎮守長安地區。若是算上隨時能來援助的姜維軍和傅僉軍,其實蜀軍全部兵力仍然處于隨時待命的階段。

長達五個月的連續作戰,蜀漢的軍隊全靠一股斗志支撐,休整下來才感覺到疲憊。

長安的守軍大都是後從川中增補的軍隊,因此體力和戰力還能保持在不錯的水平。

廖化召集眾將入府議事,眾人都是覺得眼下魏人來得好不是時候,或者說對于魏人來講是恰到好處的。

蜀漢的軍隊處于疲憊期,而新兵正在操練之中,更要命的是佔領長安也不過月余的時間而已。

魏人仰仗雄厚的國力,短時期內又調集了十二萬人馬。而蜀漢要麼動用剛進入休整期的老兵,要麼調取訓練期的新兵。無論是老兵還是新兵,狀態和戰力都是大打折扣。

若非是兵力疲敝,劉禪與姜維當時便會趁勢進取潼關,將關中門戶掌握在蜀漢的手中了。這其中自然也有魏軍屢敗但軍力不斷補充的緣故,蜀漢非是不想繼續東進,而是各種因素綜合在一起,實在是有心無力。

「將軍,魏軍分兵各處恐怕意在我國援軍,我等應及早籌謀才是。」護軍杜珍思路清晰,對廖化建言道。

「杜護軍所言甚是,不過近來幾個家族都偷偷的派人出城與魏軍聯系,須先解決此事才行。」鎮東將軍馬脩接著說道。

馬脩是蜀漢名將馬忠的長子,跟隨劉禪北伐以來屢立戰功。尤其是長安城下與司馬駿一戰,馬脩舍命阻擋魏軍鐵騎,僥幸保得性命。劉禪見其忠勇,甚是喜愛,于是破格升為鎮東將軍一職,作為廖化的副手。

「攘外必先安內,內患不除,我等休想有所動作。」輔軍將軍蔣斌甚是憂慮的說道。

廖化見三人的想法還是頗為統一,思索了一下道︰「陛下臨行之前交予我一個錦囊,言遇危機時可拆開一看,眼下似乎到了時候。」

「眼下內憂外困,卻是如此。」杜珍等人點頭稱是。

于是廖化從懷中掏出一個錦囊,用火燒開封口,取出其中的紙張觀看。只見廖化臉色逐漸轉為溫和,眾人也不知那紙上寫的什麼內容。

廖化猛的一拍大腿道︰「陛下高瞻遠矚,神機妙算,我等可速速行事!」

杜珍,馬脩,蔣斌紛紛聚攏過來一觀,均是贊嘆不已。

……

當晚,輔軍將軍蔣斌率人親自巡城抓獲了幾名偷出城池的家伙。廖化為了保證蜀漢軍隊的戰力,使自家軍卒養精蓄銳,城牆上負責巡視防御的不對中夾雜了許多長安本地的青壯。

穿著蜀人的衣甲旗號,城下的魏軍如何認得出這不是蜀軍呢?

而蜀漢在城中本是兩萬五千人,收攏了附近各地的六七千人之後,軍力便在三萬之上。這三萬余人輪班在城防緊要處和城內的要害地點屯駐,每一輪都有兩萬人可以休息,保持充沛的體力。

城中的世家便是利用這個機會,紛紛派出自家的奴僕,與守城的魏人打通關節,然後偷出城牆聯系城外的魏軍。之前附近的州縣大都是還沒被魏軍攻破,城中的百姓豪族就做了亂,造了反。長安雖是巨城,可內部的人心未服,賊心不死,又如何能夠免俗呢。

城里城外的眉來眼去自然逃不過廖化的法眼,就算劉禪沒有留下計策,廖化也早醞釀好了如何應付,眼下與劉禪的錦囊不謀而合,做這事兒便再沒有任何顧慮了。

翌日清晨,長安城中的世族富豪們便接到了蜀漢左車騎將軍廖化的邀請。這個時候邀請大家去赴宴,肯定沒什麼好事兒。這才幾天的功夫,魏軍又打了回來,蜀軍主力卻是撤走了一大半。不過去去也好,眼下還不宜和蜀漢扯破臉皮,城中的蜀軍比起城外的魏軍要少,那也是三萬多人,小心為上。

酒宴之上廖化頻頻舉杯,看大家興致到了,于是起身道︰「強敵壓境,我等即為漢將,必當血戰之,還請各位父老鄉親多多支持,老夫在此先干為敬了!」說罷,廖化碗中的酒一飲而盡。

「廖大將軍言重了,老朽等在這長安城中生活一輩子,怎敢不與將軍齊心協力,抗擊外敵呢!」一老朽率先響應道。

「鄭公所言甚是,廖大將軍是長安的屏障,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總不能讓魏人攻進來啊。」其他人也跟著隨聲附和。

廖化一臉歡喜道︰「承蒙諸公愛戴,老夫先行謝過了,只是有些許事情還需勞煩諸公,心中多有顧慮。」

赴宴的眾人把話已說滿,心中暗道正題來了,口中迎逢著︰「大將軍只管開口,就算要老朽的腦袋,也是在所不辭!」

左右已經聯系上了魏軍,這邊不妨忽悠著蜀軍,你說什麼我全都答應,回頭魏軍進來了,還不都是空頭支票?領頭的如此言語,其他人更是嘈雜著應聲,一個個慷慨激昂,說道動情處站起身來不斷揮舞手臂。

廖化把這一切都放在眼底,等眾人漸漸安靜了,于是緩緩的道︰「老夫與諸公約法三章,還望諸公海涵一二。」

「廖大將軍但說無妨!」

「我等皆從廖大將軍吩咐!」

「只要大將軍開口,萬死不辭!」

眾人各懷鬼胎,心里越是有打算的叫嚷的越凶,反而是一些沒有打算和想法的家族處于觀望態度,不敢附和。

「第一條,城中軍械不足,有勞諸位捐獻軍械充實軍備!」

「第二條,守城須有長遠打算,今日起城中糧草輜重統一管理,麻煩諸公不要吝嗇。」

「第三條,魏軍人多勢眾,諸公家僕盡數充軍,戰後歸還。」

說道這里,廖化看了看眾人的表情,淡淡的又補充了一句︰「違令者斬!」

眾人起初認為不過是捐獻錢財這種事情,誰知道廖化口中的約法三章,一章比一章令人難以接受。

世家大族靠什麼屹立不倒?

傳承和積澱。

文化,人脈,財富的不斷傳承才造就了今日的規模。軍械,糧草,僕役這三樣都交給蜀漢,世家豪族們與貧民何異?

「大將軍安敢如此?我等……」一老者起身便要和廖化理論,四周突然沖出了數百名刀斧手,一個個凶神惡煞的盯著在場眾人。這老者話說到一半,見形勢不對,硬是將要說出的話語咽回了肚子里。

好漢不吃眼前虧。

「這是何意?我等豈能任人魚肉!」一中年文士慨然起身,便要號召眾人。

廖化冷笑一聲道︰「是何用意你不清楚麼?來人啊,帶上來!」

一聲令下,刀斧手從門廊後推出了幾個人,都是五花大綁的綁著。眼楮尖的見了都是不做言語,心中卻是嘀咕著,這不是誰家的某人麼?難道……後面的事情就沒法想了,蜀漢的軍紀甚嚴,這一個月來還沒有擾民和亂抓人的事情。看這幾人灰頭土臉的,身上的打扮穿戴也和平時有異,這是出城用的裝扮啊……

一會兒的功夫,這幾人已經被押到了大堂之上。眾人看得仔細,瞧的真切,心中都替這幾家前來赴宴的族長捏了一把汗。

「念!」廖化一身儒服打扮,可橫坐在堂上,歷經百戰的殺氣不由自主的散發,威懾著在場眾人。這老頭也是個殺人不眨眼的主兒,戰場上都不知道砍下多少個腦袋了,今天的約法三章恐怕是躲不過去了啊。

護軍杜珍緩緩起立,掏出幾封信札大聲宣讀著。內容不外乎是被蜀漢脅迫,日夜思念大魏,如今願與魏人里應外合等等。每一封的內容都是差不多,有甚者在信中還羅列了城中蜀軍的軍情配備。

幾個世家的族長見事情泄露,臉色慘白的倒在了地上,完了,一切全完了。

(本書qq群︰212313047,歡迎大家閱讀收藏本書,並多提寶貴建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驚雷入漢最新章節 | 驚雷入漢全文閱讀 | 驚雷入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