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雷入漢 第136章 川中之變(下)

作者 ︰ 乾坤不動

第136章川中之變(下)

川中留守的大臣都是絕對忠心于蜀漢的,而且楊戲,樊建,譙周等人都是諸葛亮時期留下的重臣。雖然太子劉湛病倒,但國家和政務依舊如常,沒有絲毫的影響。

驃騎大將軍霍弋在早些時候率領萬余人馬趕赴白帝城,這是應對江東增兵巴丘的手段。

發展好內政,供給前線是川中的主要任務,可單做到這一點卻是不夠的。蜀漢的版圖已經擴張,雍涼二州需要一批蜀漢本地的官員任職。魏國投降的官吏將領中,挑選一部分留在當地繼續任職,另一部分則是調入川中任職。

川中各地也設置了醫館,用來給尋常的百姓瞧病,百姓只需要支付部分的藥材錢便可。經過劉禪在國中的大力推廣和扶植,醫師這一行業逐漸擺月兌了往日里卑賤的地位,反而變得炙手可熱。

以往在民間頗有聲名的醫師都由各地的官府負責延攬,或是給予其固定的宅院作為傳授以及行醫的館驛,或是隨其所好配以專門的符碟,以便在各地都可以享受

得到應有的方便。在各個州郡鄉縣都有大批的學員,接受醫術的傳授以及采藥行醫。

當年馬鈞入蜀之後,工匠的地位便陡然而升,呼雷闕的劉邵更是成為其入門弟子。馬鈞年紀大了,精力有限,雖然看起來仍是老當益壯,可到了這把年紀還是以修養為主。

川中許多著名的工匠都是慕名而來,轉為國家所用的工匠到馬鈞這里來學習更是成了升職的法寶。能學到馬鈞的兩三分,已經夠人一生生活無憂;學到四五分的便可稱得上是大匠了;像劉邵這種盡得所傳的,那就是國寶。

各行各業都少不了工匠的身影,這些人得到了提高,受到了重視,于是更加專心于自己的行業。無形之中,從基礎設施到各行各業,已經開始呈現出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的苗頭。

一個小小的發明創造,甚至只是一處改動,對生活,國家,百姓都帶來很大的幫助與轉變。小小的改變越來越多,就促成了質的飛躍。馬鈞構思了許多東西,但沒有人重視,憑借自己的力量是做不來的。

現在身處蜀漢,得到劉禪的權利支持,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腦子里的想法總算可以付諸實踐,來不及做的便將想法說出去,自然有人樂于嘗試。

尤其是馬鈞帶著一眾弟子們趕赴南中,對鐵礦的開采以及鍛煉進行了大量的嘗試與改進。經過數月的努力,從勘探方法,到煉制的工具設施,再到鍛造術都有了相當的提高。通過新式鍛造技術制作的兵器與鎧甲,其純度遠高于正在使用的刀槍鎧甲。

武器的鋒利程度足以毫無阻礙的削斷現存的任何武器與鎧甲,而鎧甲的堅韌程度也可以防住一般意義上的攻擊。軍備的大幅升級,使得蜀漢在日後的征戰中有了新的殺手 。

在煉鐵以及鍛造器械的過程中,成功率只有平時的三四成,這還是經過數月努力後的結果。最初的時候沒有足夠的硬件設施,只能撞運氣,用新技術鍛造出新的工具,然後逐步的提高和穩定效率。

從南方諸國遷入南中的百姓也是越來越多,大都是些生活困難,又通曉漢語的外國人,千里迢迢的來到南中,為的只是生存。呼雷闕的人員早就發展到了南方各國,對各行各業的精英進行誘惑,招攬,以及威脅。然後通過商隊的形勢送往國內,這都是劉禪在川中時便已擬定的事情。

挖腳也是一門學問,通過觀察和打探了解其性格喜好,家庭背景。然後逐步的接近,尋找機會嘗試各種手段,在不驚動各國官府的情況下把這些大才都搞到蜀中去。

有人很好的完成了任務,可也有人做的不好,或是運氣不好。南方諸國也漸漸發現了自己的人才流失,但各國本身就是敵對的狀態,想和蜀漢提起這件事兒自己的底氣又不足,只能忍著。暗中卻是不斷的搜集證據,甚至派人阻撓。

初時雙方都保持警戒,非常敏感,一旦發現事情不對也就各自收手了。蜀漢這邊都是富有經驗的人員進行暗中活動,南方各國派出的大都是自家的宿衛,武士。有脾氣暴躁的,有魯莽無腦的,更有貪功的,龍蛇混雜什麼鳥都有。

終于有一天惹出了亂子,兩名呼雷闕的成員被當地的軍隊擊殺在了鬧市區。呼雷闕的成員都是暗中行動的,明面上身份都是商人游客,因此除了雙方的高層外,普通人看來不過就是死了兩個人而已,沒什麼特別的。

蜀漢屯駐當地的人員不敢把事情鬧大,只能將消息傳送往馬承那邊,等待指示。見到漢人沒什麼動作,這小國的國王不禁打起了歪歪注意,于是找個借口開始查封漢人的倉庫和財產。

當地的漢人實力小沒法抵抗,自恃是商隊的人,于是便任由這些外國人處置。當年馬承與這小國的國王是簽訂過盟約的,漢人們自信這事兒會和平解決。

然而事情往往都是事與願違,輕而易舉就得到這麼多財富,這國王可是紅了眼。開始對漢人進行拷問不說,還聯系其他國家準備掠奪漢人的財富。

這些國家彼此也是出于戰爭的狀態,一時半刻對這莫名其妙的邀請都不敢接受。一直等到派出的人打听消息回來,才知道果然如此,這可是個發財的機會,況且是漢人先暗中動得手腳,這麼做並不過分啊。于是互相勾結的幾個國家不約而同的對本國的漢人下手。

馬承和張翼幾乎是同時得到了訊息,這等大事兒若是處理不好恐怕苦心經營的大好形勢便會毀于一旦。

馬承游走各國見多識廣,張翼身居要職足智多謀,當下張翼整頓軍備前去營救眾人,馬承遣使到各國說明緣由,要求各國聯合起來討伐這些不守諾言的小國。

離得遠的只是聲援,離得近的國家卻是躍躍欲試。漢兵的戰斗力大家是有所耳聞的,與漢兵一起戰斗,而且是各國聯軍,這等美事兒簡直是天上掉餡餅一樣。

就在幾個小國國王得意之時,張翼的五千蠻軍和馬承的四萬聯軍聯袂殺來,過于懸殊的力量使得張翼,馬承等人輕而易舉的便攻破了這幾個小國。救出來的漢人並不多,大部分都慘死于審訊時的酷刑中,活下來的大部分也受盡折磨。

盛怒之下馬承和張翼將這幾個國家的王室盡數處死,以儆效尤。聯軍中各國將領算是見識到了漢軍的戰力,自己這邊四萬人和漢軍一比簡直就是烏合之眾。盛怒之後,馬承取回了屬于自家的財產,又將幾個國家的國庫進行了搜刮。土地依照約定由組成聯軍的各個國家瓜分,錢財則是漢軍與聯軍對五五分。

事情很快就傳遍南方諸國,震懾于漢人武力的同時,各國又是羨慕得到好處的幾個國家。平時你來我往打個三五年都佔不到便宜,現在跟著漢軍一戰就得到大片的土地和資源,這等美事兒怎麼就沒落到自己頭上?

也有的國家暗自慶幸,幸好自己派出的人員沒有做出過分的事兒,否則惹怒了漢人,別說這幾個工匠手藝人,自己的腦袋倒是先掉了。阻止漢人掠奪人口的事兒還是壓一壓再說,因為這點小事兒弄得國破人亡多不值當。

話是這麼說,可自己這國內才有多少工匠?讓漢人這麼挖下去,恐怕國家離滅亡也是不遠了。漢人過于強勢惹不起,其他的國家倒是不乏弱小的,柿子要撿軟的捏。

在蜀漢展示了強大的武力之後,一些聰明的國王紛紛派遣使臣來和馬承磋商,希望得到漢軍的武力支持,用來討伐其他國家。

漢人不參與各國之間的爭斗,這是當初便明文規定的事情,沒有什麼好談的,馬承一口回絕了眾人。各國使臣來時早做了精心的準備,于是開出了各種有利的條件,包括人力以及很少對外出售的資源儲備。

後知後覺的國家畢竟也不是傻子,見許多國家都跑到漢人那里要援助,自己也不甘于人後。丫的你們有了漢人的幫助,讓我們怎麼活?大家實力分大小,可也不是很懸殊,你能拿得出手的,我加倍便是了。這個時候不能心疼本錢,一旦得到漢人的協助,攻城略地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兒麼。

一時間之各國的使臣不斷來拜訪馬承,這讓馬承應接不暇。見到南方各國如此態勢,馬承與張翼商量之後都覺得有利可圖,于是派遣使者緊急文書送往成都,請成都轉交給北方作戰的劉禪。

得知愛子病的不輕,劉禪無心處理政事,與眾臣一番商議後留姜維督雍,涼二州,廖化鎮守長安,自己帶著千余人火速返回成都。

本體劉禪的七個兒子僅存劉湛一人,這讓劉禪心中愧疚,而與眾子相處多年也是有了感情。魏,蜀,吳三國都進入了修養階段,一時半刻也不會有什麼戰事,正好趁機回川。

劉湛的病情,半年沒見的張皇後和愛子都在成都,劉禪歸心似箭一路上不曾停留終于到了成都。

蜀軍在長安以及雍涼的部署瞞不過魏人,失去這片廣袤的土地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魏人無時無刻不想將其奪回。听聞劉禪返回川中,姜維鎮守雍涼,司馬昭心中暗喜,于是召集文武群臣商議出兵之事。

(本書qq群︰212313047,歡迎大家閱讀收藏本書,並多提寶貴建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驚雷入漢最新章節 | 驚雷入漢全文閱讀 | 驚雷入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