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雷入漢 第127章 武侯遺志(上)

作者 ︰ 乾坤不動

第127章武侯遺志(上)

並州刺史胡岐率領五千人馬作為先鋒殺奔長安,一路上雖是急行,卻格外的小心謹慎。

魏國君臣都認為姜維那一部蜀軍會有所埋伏,胡岐更是不敢托大,出征之前便三令五申軍中一定要號令嚴明。行軍的途中更是反復叮囑各部將領兵卒,遇到伏擊不要慌亂,大家抱團守在一處,等待晉公的大軍來援。

安排胡岐作為先鋒不是沒有道理的,罰其戴罪之身是其一,更主要的是胡岐治軍的功底比張統,夏侯劭這等猛將要好得多。不逞匹夫之勇,指揮組織全軍作戰,抵抗的時間和效果都要好于其他人。

胡岐想得明白,心里的包袱也就不存在了。看看將近蜀營,一路上竟是沒有遭遇蜀軍,甚是反常。

越是不同尋常,代表著前路越是凶險。胡岐傳令眾軍前後跟緊了,在快速行進中保持陣型的緊湊性,避免被蜀軍沖亂。能做的都做了,做不到的想也沒有用,胡岐當年也是一員大將,被周遭的環境一刺激,似乎找回了一些好漢當年勇的風範。

前軍的部將突然發現了敵情,連忙來通報胡岐。胡岐聞言詫異非常,蜀人竟是倚靠大營列陣以待。環顧四周,似乎也什麼可以埋伏軍隊的所在,鼎鼎大名的姜維姜伯約光明正大的這麼列陣應戰,是否太小瞧人了?

對面的火光照耀,兩萬三千名蜀軍排開陣勢,火把燈球照的方圓數里亮如白晝。看著魏軍驚疑不定的神情,蜀漢大將軍姜維朗聲笑道︰「姜伯約久候多時了,晉公何在?」

蜀軍列陣不動,胡岐這五千人馬已是慶幸,哪還敢沖過去與蜀軍廝殺?單看蜀漢這陣勢,就讓人望而生畏。胡岐連忙使人飛報後續的諸軍,自己則指揮眾軍排好陣勢,弓弩長槍一應具備,將陣腳穩穩的扎住,然後才回應姜維的喊話。

「晉公何等身份,豈是你想見就見的!」胡岐沒好氣的答道,眼神飄忽不定的不斷打量蜀軍那邊。

「我料晉公不久即到,胡並州大可放心,這四周並無伏兵。」姜維哈哈一笑,轉身拍馬退回自家陣內歇息。

這胡岐也算是一員良將,遭遇大敵雖有慌張,但布置陣勢,勘察四周,扎穩陣腳等待大軍前來,做的都是中規中矩。看出胡岐心有疑慮,姜維故意用言語挑之,本就有所疑心,姜維越是坦誠,對面的胡岐反而愈加的不信。

不久後司馬亮,張統,夏侯劭的三萬人馬趕到。見蜀軍陣勢嚴整,其中隱隱夾雜著諸葛連弩手,眾將都是不敢搶攻,只得飛馬去報司馬昭大軍。

蜀軍方面並無動靜,反而是遠方的長安城有喊殺之聲隱隱傳來,更令人心中焦急。

劉禪指揮蜀軍奮力攻打長安城,卻是留了個心眼。西面的猛攻吸引了足夠多的魏軍後,養精蓄銳的五千精兵開始從長安城東側發動猛攻。應付正面的蜀軍已是讓魏軍竭盡所能,東側遭到蜀兵猛攻後頓時顯得岌岌可危。

眼前的戰斗十分艱苦,李輔手中的長刀已是斬殺了十余個沖到缺口上來的蜀漢兵將,自己也是身中兩刀。接到東側告急的消息,李輔只覺得力不從心。

又是一輛井闌推了過來,上面的蜀軍弓弩手不斷拉弓放箭。慘叫數聲之後,缺口處守衛的魏卒又死了幾人。後面的魏軍急忙填補缺口,繼續奮戰。高處城牆上的守軍則是把火箭拼了命的射向蜀人的井闌。

不知是第幾輛沖車,長安城西門已經顯得有些松動。但有魏軍在內頂著,離撞開城門還差十萬八千里。負責攻擊城門的奮威校尉閆肅聲嘶力竭的喊著口號,沖車伴隨著口號的節奏,一下又一下的撞擊城門。

一根滾木磕磕絆絆的砸了下來,閆肅聚精會神的指揮沖車,完全沒有防備。口號聲戛然而止,轉瞬又再次響起。閆肅身邊的副官來不及看眼倒在血泊之中的主將,繼續大聲呼喊著。

「將軍,將軍!」一名副將跑到了缺口處。

李輔回頭一看,來的是鄭恭的副將,于是開口問道︰「你來此何干?」

「我家將軍托我轉告李將軍,請李將軍安心守御本處,我家將軍自去城東迎敵。」那副將氣喘吁吁的答道。

「好,告訴你家將軍,城在人在,城亡人亡!」李輔默然答道,轉身又投入了戰斗中。

長久以來,魏國諸將雖然認可李輔的能力,但嫌其是川中降將,又出賣過孟達,對魏室雖然有功,但難以盡信。因此長安守將這一塊上還是安排了能力較為平庸,忠心可靠的鄭恭作為主將,用李輔作為副將。

數次大戰,出力賣命的都是李輔,鄭恭只是負責留守。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主將留守,副將出戰,天經地義。

只是鄭恭並不這麼想,自己正直壯年,卻屢屢依靠一個五旬的老將作戰,身為武人的自尊心頗受打擊。

听到自家副將的回報後,鄭恭點了點頭,想法與李輔相同。這長安決不能失,一定要守住,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長安城東的戰況異常激烈,蜀軍是蓄勢待發的一擊,盡是精兵強將;魏人這邊不過千余人,守在廣袤的城牆上,顯得頗為單薄。原本守城的兵力當然不只這些,只是西側的戰事危急,城牆都被砸出了豁口,只好抽調這邊的軍卒前去增援。

一聲大喝傳來,一員蜀軍將校揮舞大砍刀沖上了城牆。手中大刀轉動好似風車,砸飛了射來的箭矢,沿著城牆開始殺戮,好似虎入羊群一般。一處崩潰,處處崩潰,霎時間擁上城頭的已經有近百人,並且數量不斷的增多。

帶頭的蜀漢將校殺的正是痛快,突然一名魏將沖入自己的懷中。蜀漢將校的大刀砍在那魏將的肩頭上,卻是再也使不出力氣來,月復中早被魏將的長劍刺穿。魏將緊咬牙關,手中長劍一絞,蜀漢將校的身體猛烈的抽搐被推下了城頭。

「將軍來了!大家一起上!」守軍見到主將鄭恭一個照面就刺殺了最是難纏的蜀將,都是齊聲歡呼,抄起兵器投入戰斗中。

鄭恭帶來的親兵足有三百余人,各個都是悍勇之士,隨之而來的還有組織的兩千多青壯。城頭上一下子密密麻麻的布滿了魏軍,一會兒的功夫就將登上城來的蜀軍盡數斬殺。

打退了蜀軍的一撥攻勢,魏人的士氣漸盛。只是蜀軍也沒有善罷甘休,無數的兵將仍是攻個不停。雙方都有士卒不斷的從城上跌落,協助作戰的青壯們從歡欣鼓舞到心中畏懼,漸漸的又沒了生氣。

視線轉回長安東方的戰場上,蜀軍陣營外,魏軍各路人馬先後到齊,出征之前做出的種種安排都是打了水漂。蜀人沒有埋伏,沒有攻擊,只是列陣在營盤前等待著魏人來攻。

這是什麼仗?

魏軍陣中人頭攢動,晉公司馬昭在眾將的簇擁下來到了陣前。對面的蜀軍顯然見到了司馬昭,卻是一動也不動的站著。司馬昭回顧左右道︰「姜伯約不愧為一代名將,治軍有方不可小覷!」

眾將不少人在姜維手底下吃過虧,更兼蜀漢名將不過就是姜維而已,聞司馬昭之言各自深以為然。

此時蜀陣中姜維也是縱馬而出,見對面足有六萬多魏軍,心內暗笑,揚聲道︰「來者可是司馬子上?」

戰陣之前互相痛斥謾罵皆屬正常,不過姜維,司馬昭這種身份總要是客套幾句才好。姜維直呼司馬昭,語態中透露著說不出的輕視,讓魏人非常不舒服。

司馬昭不以為意道︰「正是本公!爾等西蜀賊子,不守約戰諾言,本公前來興師問罪!」

姜維灑然一笑道︰「雙方約戰,只限你我,我軍攻打長安與約戰何關?倒是晉公自毀約定,在天下人面前失了信義,恐怕難以服眾!」

「無恥蜀賊,何以顛倒黑白耶!爾等攻打長安,已是背棄約定,夫復何言?可速戰之!」司馬昭高聲斷喝,似乎無意與姜維糾纏。

雙方的約戰,自然沒有涉及長安部分,只是魏軍幾萬人須是師出有名才可。尋常的部將軍卒哪里知道約戰的詳細內容?自然是已自家主將的口實為主。

少數知情的魏將都是明白晉公用意,因此隨聲附和開始罵陣。司馬昭心中暗嘆,當初還擔心蜀軍背棄約定,如今自己倒真是需要一場勝利來粉飾這一頁了。

魏軍叫罵是叫罵,卻是不敢先行出擊。蜀軍岳峙淵渟,有凜然不可侵犯之象,魏人搞不清楚蜀軍葫蘆里賣的什麼藥,只是叫罵。

姜維回首望了望長安方向,臉帶笑容道︰「晉公既要求戰,維以此陣相迎,不知晉公敢戰否?」言罷,姜維側耳傾听長安方向的動靜,渾不在意的樣子。

「嗯……這是!?」司馬昭沒有立即應答,仔細觀察了蜀軍的陣勢,發現其中似有奧妙所在。

「諸葛八陣!」裴秀在一旁的戰馬上忍不住嘆道。

「季彥識得此陣?」司馬昭問道。

「秀年幼時聞諸葛武侯推演八陣,多方求索,略有研究。此陣乃是諸葛亮傳授下來的八陣,主公不可輕敵!」裴秀甚是小心的說道。

「待我看看……」司馬昭聞言再次仔細端詳蜀軍的陣勢。其余的武將文臣听到裴秀所言,也是把眼去觀望,看了半天倒是沒發現有何特殊之處。

八陣即是後世所言的八卦陣,據說自古有之。諸葛亮得前人八陣,加以推演參詳,悟出了其中的玄機,用于行伍之中。昔年五丈原蜀軍退後,司馬懿觀蜀軍遺營,也是衷心稱贊諸葛亮天下奇才。

姜維在川中時便得諸葛亮傳授此陣,挑選精兵三萬人加以操練,日夜不輟。今日卻正好拿來與司馬昭的魏軍決戰。麾下四萬蜀軍,得練此陣者不過兩萬三千人,余者只好作壁上觀。

「晉公若不敢戰,自回便是,姜維絕不追擊!」以退為進,姜維繼續對司馬昭施加壓力。

六萬魏軍被兩萬蜀兵嚇得不戰自退,對于軍隊本身就是嚴重的打擊。司馬昭對眾將道︰「何人前去破陣?」

眾將大都不識此陣,識得此陣的又看不出蜀軍八陣有何奇特之處,一時倒是沒人答應。

「晉公,蜀軍仰仗此陣,我軍利在人多,優勢兵力分頭擊之,豈有不破之理?」司馬亮提出了一條「暴力」破陣的方法。

見裴秀不作聲,司馬昭冷哼一聲,對姜維喊道︰「且看本公破你的八陣!」

「想不到晉公識得此陣,維拭目以待。」姜維見司馬昭應允了,呵呵笑著回轉陣中。

都鄉侯劉凱上前諫道︰「主公切莫中了蜀人的計策,蜀人應允約戰,倚仗的必是此陣,不可小覷啊!」

「哼!」司馬昭見劉凱一副嚇破了膽的樣子,心中不爽,于是吩咐眾軍開始逐步推進。

管你什麼陣勢,只要這六萬魏軍壓上,你這陣勢如何奧妙又有何用?兩萬人的陣勢如何裝得下六萬敵軍呢?

胡岐,張統,夏侯劭,司馬亮,劉凱各統人馬沖向蜀軍。蜀軍陣中令旗一邊,無數旗幟陡然變色,兩萬三千名蜀軍同時而動,陣勢頓然運轉開來。

胡岐身先士卒,拍馬舞槍搶先帶隊殺入陣中。蜀軍見了也不應戰,只是後退,胡岐口中暴喝連連,揚鞭就追。只見側翼百余蜀軍沖殺而來,胡岐冷笑一聲掄槍便戰。

戰不數合蜀軍抽身而退,胡岐正要追趕又是一隊蜀軍殺來!胡岐惱怒,率軍沖向蜀軍,戰無片刻蜀軍再撤,不知何處又轉出了幾支蜀軍前來廝殺。如此數番,胡岐暴跳如雷,人沒殺到幾個,自己卻是沖殺的頭昏腦脹分不清方向。

在陣中左右沖突,胡岐猛然發現跟隨自己的數千步卒只剩下了二三百人,余者竟是不知所蹤。胡岐詢問跟隨自己的軍卒,軍卒只顧著跟著主將,對身後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

詢問數人都是如此情景,胡岐這才收起了怒火,率軍尋找出路。無奈四周的四軍來回奔跑不停,五色旗幟衣甲不停變幻。有的只是圍著魏軍轉圈,有的看起來像是路過此地的路人,看都不看魏軍一眼。

每當胡岐要靠近這些蜀軍時,從陣勢中就會殺出數隊蜀軍,輪番的與自己廝殺。胡岐仗著手中長槍倒是沒受傷害,跟隨自己的軍卒又是被蜀軍殺了不少。惶恐之間,胡岐心底發毛,不知如何是好。

隨著胡岐當先沖入蜀陣的魏兵魏將,遇到的情況與胡岐大同小異。隨著胡岐第二批殺入的魏將乃是張統!

張統這一路人本是跟著胡岐的前軍,進入蜀陣後卻是被幾員蜀將截住廝殺。張統奮力殺敗幾人後,發現自己帶入陣中的軍隊竟是少了大半。驚疑之間,又有蜀軍殺來,交戰片刻便抽身而退。

如此數次讓魏軍疲憊不堪,蜀人輪番襲擾又不死戰,張統抓不到人拼命,火冒三丈。見又是一隊蜀軍殺來,張統打定主意與其交戰。戰不數合,蜀將果然敗走,張統奮力追趕緊咬不放。

那隊蜀軍穿梭于各色旗幟衣甲的陣列之中,張統不理列陣的蜀兵,只是追趕。列陣的蜀兵見狀也不攻擊,陣勢一開一合之間,便放走了張統,卻留下了百余魏卒。魏卒模不著頭腦,被蜀軍四面八方的騷擾著,不知何時身後的同袍已是死于非命。

八陣內部的魏兵魏將迷失方向,亂作一團,被蜀軍分批宰殺。外面觀戰的司馬昭以及裴秀等人看得是心驚肉跳。自己盡三萬的兵力投入陣中,蜀陣竟是波瀾不起,從外觀之沒有絲毫的變化。

過了半晌蜀軍依舊是不听的運動著陣勢,入陣的魏軍卻無任何回應。司馬昭看得毛骨悚然對裴秀道︰「莫非三萬人馬盡數陷落不成?」

裴秀道︰「諸葛八陣變幻無窮,內藏玄機無數,恐怕一時難以參透。可先遣人救出眾將,再做打算。」

「何人願去!?」司馬昭高聲喝道。

見了蜀陣如此神秘,魏將多有不敢,唯有大將樂肇,許儀挺身願往。司馬昭于是交予二人一萬五千人馬前去沖陣。

樂肇乃是故揚州刺史樂琳的兒子,樂琳在揚州被諸葛誕所害時,樂肇恰好在北方軍中,因此幸免于難。

處于八陣中央的姜維,站在高台之上,望著陣內的動靜,手中的令旗不斷揮舞著。在身前的木台上,插著十余種旗幟,皆是指揮布陣所用。自有傳令官和令旗官,跟隨姜維的指揮將命令一級一級的傳下去。

古人作戰以旗語為主,八陣繁瑣復雜,所用的旗幟自然也遠超于尋常。而軍卒的跑位作戰,都是依靠旗語指揮,必須分毫不差才可。因此蜀軍雖有四萬之眾,姜維卻只帶自己一手訓練出的這兩萬三千人布陣。

「動則為奇,靜則為陣。陳者數組,戰則不盡。分苦均勞,佚輪輒定。有兵前守,後隊勿進。」姜維背誦著諸葛武侯傳頌的口訣,心懷激蕩。

姜維想起那一年諸葛武侯初次北伐,北方沒有防備人心震動。最後北伐雖然失敗,但姜維以及天水的梁,上官等大姓都被遷徙到了川中。其中的姜維更是被諸葛亮稱之為「涼州上士」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一州之力欲吞天下,這是何等的胸襟?

世人譏諷諸葛孔明屢次北伐無果,熟不知諸葛武侯在雍涼之地來去自如,糧盡便退,魏軍根本沒有借機還手的能力。王雙,張頜之輩,強行追擊,到頭來一代名將隕落戰場。

單看諸葛亮每次的行軍路線,便知諸葛亮其實是勝了。魏軍真的強悍無匹,緣何蜀軍每一次都可長驅直入,直到糧草用盡平安而歸?

丞相未竟之志,維以死守之,一口氣在,定輔佐陛下興復漢室,平定中原!想到這里姜維伸手拿起一支令旗,那令旗上繡有鬼面人身之物,做呼風吐霧之狀。

風無正形,附之于天。變而為蛇,其意漸玄。風能鼓動,萬物驚焉;蛇能圍繞,三軍懼焉。

陣中的蜀將傅僉見令旗一變,知是到了自己出場的時候,一催胯下戰馬便殺了出去。

(感謝諸位大大的支持,歡迎閱讀收藏本文。)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驚雷入漢最新章節 | 驚雷入漢全文閱讀 | 驚雷入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