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雷入漢 第44章 北伐之計(2)

作者 ︰ 乾坤不動

第44章北伐之計(2)

回首昨日,仿似過眼雲煙,大殿之上劉禪不住的感嘆。數月之前還與陳袛書信不斷言談甚歡,一番心思的將新政交給陳袛實施。誰曾想到如今竟是個人死名滅的結果。或許在陳袛眼中,自己這大漢皇帝從始至終都只是被其利用,謀取權勢的工具。自殺之前陳袛寫了一封折子,內容除了認罪更是請求對其家族從寬處置。

陳許兩家沒了陳袛這主心骨,加上此番巨變,即使是陛下手下留情也難成氣候了。陳家倒是無所謂,可許家聞名天下,與蜀中各大家族都有所關聯,松一些總是好的。朝堂上主流的聲音都是類似言論,偶爾抱有不同想法的知眾怒難犯都不做聲。前大將軍費的宗族都被陛下砍個干淨,陳許兩家最終會是什麼樣子誰都不敢說,只是盡其所能的鼓噪言論。

人死但不能入土,陳袛既然認罪,這就是畏罪自殺。畏罪自殺是法理不容的事情,陳袛掌控蜀國朝政多年,劉禪需要從其嘴里挖出更有價值的信息。結果就這麼死了,明著是希望一死可以減免族人罪行,暗地里卻是斷了許多線索。群臣紛紛上書為陳許兩家開月兌,也是因為陳袛死了的緣故。

陛下是赦了眾人的牽連之罪,但陳袛知道的是在是太多了。這樣一個人落入陛下手中,保不準什麼事兒上就把自己供了出去。現在人死了,大家都沒了後顧之憂,唯恐陛下繼續深追此事,由其他人嘴中扯處自己以往的丑事。因此準備搭救兩家,給自己也留一條後路。兩大家族逼死陳袛自然有所用意,同時也是提醒牢籠之外的眾人,我做了第一步,後面的輪到你們了。畢竟陳袛知道的,許游一定也知道。

這個道理劉禪也是明白,所以下令妥善保管陳袛的尸身。開始對牢中的兩族老小盤問審判,一一定罪。同時也是等待凱旋而歸的各路人馬,他們帶回的俘虜口中必定有自己期待的供詞。此事依舊交給楊戲,樊建去做。這都是正常的程序,大家看陛下沒有表態,心里不由得悲觀起來。

接下來公布的事情很是意外。參與比試的十四名皇室都受到了陛下的封賞,並且都有了任職。讓眾人更為驚奇的是,任命的這些職位中沒有高官要職,無論文武都是些中下層的職位。上任的同時,這十四人也被剝奪了皇室的身份,與尋常官員無異不得特殊對待。只有當任職結束之時,才恢復皇家之身。而且,什麼時候結束任職的權利就在每個人的手中。也就是說,只要自己不想做了,就可以立即恢復皇室成員的身份。

十四人欣然領命,對于其他人來講這是難得的磨練。對于劉禪的六個兒子來說,這是父皇的考驗,想做太子就要拿出優異的表現才是。各部大臣听到任命都是頭疼,自己下轄有這麼一位皇室宗親,陛下又是這麼一道內容的聖旨,兩下都是為難。難做也是要做,只好走一步算一步。

最後一道詔命是命令各郡把為國殉難的官吏,兵卒一一呈報。國家將對亡者進行吊祭以及封賞。同時各郡也須把遇難的百姓明細報上,國家也將給予撫恤。群臣郁悶了半天,听到陛下如此下旨,才感到一絲欣慰,都跪地稱頌陛下的聖德。

楊戲與樊建在退朝之後主動留了下來,詢問處置兩大家族的相關事宜。其實就是打听劉禪的態度。劉禪對于許靖什麼的根本沒有印象,更沒有當世之人的高尚情節。輿論上是一面倒的傾向,最後拍板的還得是自己。

想了又想對二人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甩甩袖子就走了,心想這兩句倒是用上了。楊戲等二人琢磨了半天,這句話就是依法辦事的意思,只要合乎法規陛下就沒有意見。看來陛下是沒有趕盡殺絕的意思。兩個人要掌握的便是刑罰的尺度,該嚴辦的嚴辦,無關緊要的就從輕發落,不負聖恩也顧忌輿論。二人想到這里相視一笑,心中輕松了許多。

外出的各路人馬還沒有回來,可以調動的士卒十分有限。為了避免出什麼差頭,楊戲與樊建商量之後,索性便在獄中審案。犯人都被帶到廣場之上,一個個的被帶入接受審訊。審訊過後的直接送回牢內。這樣一來便節約了很多人手,這個時候還是穩妥些好。主要的人物由楊戲,樊建親自審訊,無關緊要的由下屬官吏代替二人。昔日同朝為官,今日階下之囚,人來人往間讓人忍不住感嘆世事無常。

當家的一死,陳家主事就成了陳袛的長子陳粲。其父的罪過便須由陳粲來交代了,不出意料的話大家把罪責往死人頭上一推,這案子就算是了結了。讓人想不到的是陳粲沒有認罪,反而一口咬定許家逼死了陳袛,還唆使陳家剩下的人都認罪伏法。這下大家都傻了眼,滿朝文武為了保住兩家血脈發了瘋似的不斷上書。本以為早牢獄之內兩家應該達成了默契,怎麼陳粲反告了許家一狀?陳袛不在,許家竟然擺不平兩個小子。

當然不能憑一面之詞便定許家的罪,于是接連對陳裕等陳家眾人進行了審問。所得的回答都差不多,許家幾位耆老出面,通過許游逼死了陳袛。並且伙同陳家做假供,企圖把一切的罪名推到陳袛頭上,減輕自身的罪責。

陳袛所擔的罪名越重,陳家受到的牽連便是越大。單是欺君之罪就能要陳家夷滅九族。所有的事情都推給了陳袛,死無對證之下許家倒是有機會撇身事外,陳家必然是連坐。陳家兄弟沒了父親可心思沒亂,在獄中滿口答應騙了許家安心,到了堂上才是語出驚人。許家想死道友不死貧道,怎知意圖早被洞穿,毫無準備之下還真讓楊戲樊建審出了破綻。騎虎難下!出現這種情況,這件案子已經沒有善了的可能。

許家明知漏了馬腳,可已經沒了回頭路只能硬撐,但一個近千人的家族口徑如何統一都是禁不住推敲的。陳袛的兩個兒子為了給父親報仇,都豁了出去,把二人知曉的機密盡數說了出來。楊戲為官幾十年,听完之後都是瞠目結舌。陳,許兩個家族的勢力之大,脈絡之深遠遠超過了自己的想象。樊建心里也是慶幸,還好陛下雷霆手段拿下了這兩大家族,否則真是吉凶難料。

兩家撕破了臉皮,丟入牢中的和廣場上待命的紛紛罵了起來。一個罵對方過河拆橋害死了自家老爺,一個罵對方忘恩負義言而無信。一來一往也沒人顧及身份,有如市井無賴般罵個不停,哪還有名門世家的樣子。看到雙方情緒激動,負責看守的官吏指揮獄卒和禁軍把雙方隔開,還教訓了幾個罵得起勁的犯人。

彼此都是犯人,左右都是難逃一死,于是互相揭穿老底,相互指責攻擊。許游等家中主事的還沉得住氣,架不住底下的口無遮攔。大家都是豁開了的心態,情緒激動,頭腦發熱,和主子對質也是絲毫不懼。加上不少貪生怕死,沒骨頭的家伙,審案的進度快了許多。看看大勢已去,許游等幾個家中的主要人物也不再狡辯,只是咬住陳家不放。

千余人的口供,改了又改,記了又記,不停的對照比較忙了幾天,終于理出了一個頭緒。二人不敢怠慢,帶著口供急匆匆的趕赴宮中。

出征的各路人馬得勝而歸,成都的百姓都是雀躍歡騰。東南西北四方的叛亂被鏟平,這仗打得極長士氣,深得人心。劉禪親自在城外十里處迎接各路人馬凱旋,各路將領都是感動不已。大軍入了城,百姓也是自發的夾道歡迎。群臣各自議論,如此景象可是多年未見了。

呼聲最高的便是萬歲,這點大家都覺得奇怪。陛下勵志圖強不過是最近的事,短短時日就如此得民心,有些不可思議了。劉禪在車隊之中,抬手向人群示意,人群中爆發陣陣的歡呼。歡騰熱鬧的景象看得劉禪暗爽,自己在民間的聲望可沒有今日表現出來的這麼高。不過是提早安排了杜軫,衛繼二人帶人混入人群之中,另外收買了許多百姓負責呼喊。

一見車隊就有人扯著脖子喊萬歲,大家都是從眾心理,加上混入的不少官兵,不知不覺的都喊了萬歲。百姓圖的便是安居樂業,听到叛亂的消息誰不擔驚受怕?甚至一度有流言傳叛軍由各個方向正殺奔成都。幸好樊建,鄧良等人早有防備,砍了幾個散布謠言的痞子才安定了人心。

當晚在宮中,劉禪宴請了朝中文武為胡濟,宗預,諸葛瞻等人慶功。眾人各自講述了平亂的經歷,尤其是諸葛瞻只身平蠻的事跡,讓大家贊嘆不已。諸葛武侯的後人豈會是虛有其表,大家對諸葛瞻的看法都為之改觀。歡宴之後劉禪轉往御書房,那里有著一名重要人物等待著——衛將軍姜維。

姜維在漢中秣兵厲馬,時刻關注淮南戰局伺機北伐。接到國內四郡叛亂的消息,不由得震驚。尤其是武陽的蠻人,稍有不慎就是一場惡戰。姜維自然曉得成都能調集多少兵力,于是留下董厥鎮守漢中,自己帶著夏侯霸,張翼,廖化等宿將點兵萬人星夜回援成都。

在路上收到各處捷報,眾將總算松了口氣,姜維卻是大喜。于是留下夏侯霸等人帶大軍繼續前進,姜維帶著幾名伴當先一步趕赴成都,希望借此機會提出北伐的請求。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驚雷入漢最新章節 | 驚雷入漢全文閱讀 | 驚雷入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