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雷入漢 第31章 壽春鏖戰(1)

作者 ︰ 乾坤不動

第31章壽春鏖戰(1)

壽春城南處,淮南軍焦彝與吳軍文欽,唐咨等夾擊魏軍徐州刺史胡奮。魏軍東營王基早得消息,留下兗州刺史州泰守營,自點六萬魏軍趕赴南營救援。大軍方自出營,只見壽春東門一開,竟是諸葛誕親領人馬殺出。王基也是早有準備,魏陣之中安東將軍陳騫帶著數千騎兵月兌離本陣,往南而去。王基指揮大軍截住諸葛誕人馬,兩下便是一番血戰。

諸葛誕見王基分兵,心內暗喜,傳令各軍得王基首級者賞千金,封萬戶侯。眾軍雖知諸葛誕投降了吳人,千金跑不了,萬戶侯恐怕諸葛誕說的不算。可戰場之上本就是生死相搏,宰了王基有重賞是一定的,于是士氣大振,奮勇向前。

魏軍本是南行,而淮南軍沖出時恰在魏軍側翼。魏軍雖有準備,重重布防,可後續人馬畢竟是轉向而來,不由得慢了一步。淮南軍早早憋了一口氣,猛沖之下雖未擊潰魏軍防線,卻利用魏軍後繼稍慢的機會壓進魏陣之中。如此一來,兩軍互相糾纏,也沒了陣勢。眾將只能各自為戰。

雙方統帥皆是當下魏廷有名的將領,見前軍絞在一起,便安排後續軍馬列好陣勢加入戰團。交戰數刻,淮南軍終是勢弱,由攻轉守漸漸後退。魏軍眾將都是大喜,若可趁此取得諸葛誕首級,必是大功一件。于是各自催動人馬,猛沖諸葛誕中軍。淮南各軍似是一鼓作氣沒有擊潰魏軍便失了力氣,縱是淮南諸將竭力指揮,也止不住大軍後退的趨勢。

陳騫帶著六千騎兵,借王基抵擋諸葛誕人馬,抄小路向南營疾馳。眼看便要抵達,猛然一聲炮響,道路兩旁涌出兩隊淮南人馬,推著數十輛運糧車瞬間便將道路塞住。兩旁林中無數淮南軍弓弩齊發,一時間魏軍無處可避死傷慘重。沖在前面的魏騎知避不開弓弩,拼命拍馬前沖試圖越過攔路的車輛。可車輛之多遠超眾人想象,戰馬起落腳處仍是車陣之中。四周淮南弓手,長槍手守株待兔,不費什麼力氣便將魏騎一一殺死。

見有埋伏,陳騫恍然大悟,壽春東門與王基作戰的淮南軍乃是引子。淮南精兵趁著魏軍南營被焦彝壓制的喘不過氣,由南門而出繞路至此。顧不上地勢不利,陳騫急傳令眾軍往四周林中剿殺伏軍。淮南軍也是匆匆趕到,林中未做過手腳,見魏騎殺來都跑入林中深處。魏騎在樹林之中行動頗有不便,而淮南步軍倒是倚仗地利與魏騎纏斗在一塊。

魏騎之中路蕃見陳騫心急南營軍情,上前便道︰「此處賊軍不多,某請一軍在此抵御,將軍可繞路支援南營!」陳騫聞言大喜,留下部分魏騎交由路蕃,自帶三千騎繞路而去。

南營之中一片混戰,營中魏軍足有三萬,而淮南之軍不下五萬。魏軍初到壽春不過數日,防御工事簡單,很多都還沒有建造,防御力量便弱了幾分。淮南軍是有備而來,焦彝攻營戰運用的得心應手,又不顧傷亡,二者一消一長魏營終是被破。

魏營綿延數里,抽出近半兵力去抵御身後的吳軍,正面的防守不禁顯得薄了些。那沖營大車,在長圍上沖出十余個缺口,淮南軍如潮水般涌入。胡奮見狀,只能咬牙死戰,期待王基,司馬昭等人的援軍盡早到來。

焦彝因蔣班之死一直耿耿于懷,今日沖開魏營心中怒火得以釋放。自帶著親信死士沖鋒在前,徐州諸將分別來戰,被焦彝刀砍弓射連殺數將,一時間竟是無人可擋。見無人敢攖其鋒,焦彝冷哼數聲,竟帶隊直沖胡奮中軍所在,一連數次皆被亂箭射退。便在此時,胡奮身後轉出一將提刀殺來,口中喝道︰「逆賊休得猖狂,胡烈前來戰你!」焦彝連斬數員魏將氣焰正凶,見有人來戰也不答話,催動胯下戰馬便與胡烈戰到一處。

壽春城西守軍,見東南戰事連連,難免心思動搖,多有想去觀戰者。城頭上大將李平手提寶劍,往來巡視。城中大部分兵力都被諸葛誕和焦彝帶走,現在負責守城的淮南軍大都是剛剛從城內征召的青壯。這些青壯的戰斗力自然是不高,好在壽春城牆高大,憑借人數上的優勢青壯也可以抵擋好一陣子。

李平所想的卻是,為何還不見司馬昭的西營魏軍呢。南營的魏軍應該最為吃緊,眼前東營的王基佔了上風,可諸葛誕絕對不是吃素的,勝負仍是未知之數。司馬昭的西營距壽春最遠,丘頭是要沖之地兼顧各處糧草運輸,因此大兵坐鎮。

胡奮尚在營中苦力支撐,後營魏軍卻是形勢不妙。崔雋一時不察被吳將王祚用計刺殺,余下魏軍更見慌亂。雖有其他將領指揮眾軍可軍心已亂,更兼面前吳軍如狼似虎,魏軍連退數里才勉強扎住陣腳。看看身後便是大營,營中的魏軍與淮南軍正在做殊死決戰,眾魏將把心一橫背倚大營與吳軍再次戰到一塊。

吳軍一共才一萬余人。連續突破魏軍防線,又與黃興崔雋這兩萬魏軍硬生生死磕,連番劇戰下減員嚴重,追到這里只余七千多人。魏軍主將陣亡,軍心動蕩可被吳軍與淮南軍前後包住,走投無路只能拼命,至此尚有一萬可戰之兵。

徐州刺史胡奮是車騎將軍胡遵的兒子,性格開朗,崇尚武事專研韜略,治軍有方,得軍卒愛戴。當年司馬懿征討遼東公孫淵,胡奮以白衣的身份前往投軍,得到司馬懿的贊賞和喜愛。單是不依靠家世的這份氣魄,便讓眾人折服,因此胡奮名聲大噪,深得軍心。

如今留下的這一萬魏軍都是徐州人馬,知道刺史大人在身後營中奮戰,唯恐文欽等入內夾擊胡奮,無不豁命而戰。文欽,唐咨等人以寡擊眾,深入敵陣數十里,已是疲敝之師。士氣雖盛銳氣大減,一時間也是難越雷池,被卡在魏軍最後一道防線外。

東方戰局此時已是傾危,淮南軍全力一擊被魏軍頂住,氣勢開始衰竭。諸葛誕心中暗罵,百般手段用盡仍是如此戰力,果然是群烏合之眾。王基見魏軍形勢大好,反而一臉陰沉若有所思。

吳將全懌帶著兩萬吳軍不去增援文欽,反而一路繞行意圖偷襲魏軍東營。全懌本是想全軍向西,進攻魏軍屯糧所在地——丘頭。全端對此頗有微詞,司馬昭大軍都在丘頭加上是軍糧所在,必然重兵把守。自己這邊不過兩萬來人,一旦失敗,不僅對戰局沒有幫助反而成為孤軍。東吳國內的孫綝與全家交惡,若是此戰失敗回去必然受到軍法制裁,因此不可輕舉妄動。

對于弟弟的勸誡,全懌深以為然。只是自己並不甘心按部就班的接應文欽,然後入城。無論如何也要在淮南諸人面前打一場漂亮仗,顯得吳人威風才是。全端苦言相勸終是無效,于是吳軍更改了目標——偷襲東營!平常兩三千人潛行尚且困難,這兩萬吳軍又不明地里焉有不被發現的道理?還沒到魏軍東營後方,早被魏人斥候發現,急急報給負責守營的兗州刺史州泰。

東營原本有兩萬守軍,加上不斷的收攏南營戰敗的魏軍,軍力已然有四萬之眾。第一個開溜的李廣,最後偷偷撤走的常時都在其中。李廣跑的最快,當先到達自家營寨,可還沒做熱就見吳軍追著戰敗的魏軍沖營而來。無奈之下只得再跑,如此反復數次李廣恍然大悟,這吳人志在南營,自己一路向南自然被追個不停。于是李廣撥轉馬頭當先向東逃竄,身後魏軍早已潰散,也沒個主心骨,見將軍向東跑于是也跟著向東。沿途倒是遇上幾波前來救援的魏軍,對于吳人的情報李廣也說不出個鳥,只說文欽,唐咨領軍勢不可擋等等。

幾波援軍見李廣被打得如此之慘都是深信不疑,既然吳人勢頭正盛,我等抄襲吳人後路可獲大勝!各軍不知李廣都未曾與吳人交手,紛紛改抄小路繞擊吳軍。等魏軍到了地方唐咨早等候多時,幾番伏擊殺得魏軍落荒而逃。如此一來隸屬南營的魏卒逃到了東營,南營本就吃緊兵力不敷,這下更是雪上加霜。州泰也明白這個道理,于是收攏敗卒,整編成軍準備前去救援南營。

大軍正待出發,便接到了有大隊吳軍前來劫營的消息。

十四名宗室分為兩組,一組是文試,考察為政之道,治國治民之術;一組是武試,考察武勇,為將治軍之能。對于此番別出心裁的皇室選拔,眾人都感到新鮮,同時也明白這是晉身朝堂的大好機會。對于劉禪的六個兒子來講,太子之位仍是空的,此番考量的優劣或許便決定了日後誰來繼承國家大業的人選。

負責文試的考官為安國侯大鴻臚張紹和博士許勛,尹宗。負責武試的則是羽林中郎將李球,虎賁中郎將關彝二人。文試自然在殿內舉行,武試的治軍為將部分也要在殿內,只有武勇的考量地點設立在殿外的廣場之上。

劉禪在殿外選了個好位置閉目養神,等待殿內的考試結束。心里想的卻是四處叛亂的事情,旨意已經發出,等待的過程也不是十分難熬,只是這事過于蹊蹺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驚雷入漢最新章節 | 驚雷入漢全文閱讀 | 驚雷入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