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衙內 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 囂張的市紀委書記

作者 ︰ 不信天上掉餡餅

「省長批評得很正確,我們丹陽的經濟發展,確實是不盡如人意,雖然和底子差基礎薄弱有一定的關系,但最主要的還是主觀上的問題,省長視察丹陽之後,我們召開了好幾次常委會議,專題研究今後數年丹陽市的經濟發展方式……」

鄧文談起了一些具體的發展方法。

不強調客觀因素,這也是鄧文的高明之處。總是在柳俊面前大談客觀困難,可討不到歡心。柳俊當年孤身進入A省,接手長河高新區的時候,是何等的一個爛攤子?不到三年時間,硬生生建起一座玉蘭新城,又是何等的了得?

「具體的經濟發展措施以及具體的項目,我們今天暫時不談了。我已經跟經研室的同志談過了,他們這幾天就會啟程去丹陽市,對丹陽的經濟現狀再做一個全面的了解,搞一個中短期的發展規劃出來,到時候我們再具體商量。」

柳俊擺了擺手,說道。

所謂經研室,是省政斧經濟研究室的簡稱。這個單位,是柳俊擔任省長之後親手組建起來的,直接向柳俊負責,主要任務就是調查了解全省各市的經濟現狀,提出今後的發展規劃,算得是柳俊在經濟建設上的智囊團。

這個經研室常備人員並不多,十來個人罷了。但他們的特邀成員可是不少,全都是省內著名的經濟專家,以及一些退休的高級領導干部。這些人既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對經濟建設頗有心得,提出來的建議和規劃往往十分中肯,能夠給柳俊提供很好的參考。

柳俊始終很清醒,主政一省,單純憑經驗,憑一個人是很難做好的。必須集眾人之智,集思廣益才能做好這個工作。

為了不引起「誤判」,經研室每次做出來的規劃,柳俊都要發往各省直單位和下屬地市進行廣泛的討論,征求第一線干部群眾的意見。

從目前的情形來看,經研室還是發揮了十分良好的效用。

鄧文被柳俊掐住了話頭,微微一怔,心里多少有些不大高興,自然也不會在臉上帶出來。

掌握談話的主導權,原本也是領導的「特權」。

「鄧文同志,你是市委書記,抓大事的,起步要高,眼界要廣。如同你所說的那樣,丹陽的經濟發展落後于其他城市,有客觀原因,更主要的是主觀原因。思想上解放得不夠,部分干部,包括領導干部,有一種惰姓,得過且過的心思很嚴重。總是認為,丹陽基礎差,底子薄,經濟發展不起來,是應該的,與自己無關……這種思想,才是制約丹陽發展的最大障礙!」

柳俊不徐不疾地說道,語氣依舊比較平靜,並沒有表現出多麼「激動」,仿佛朋友之間在娓娓交談。

鄧文心里怎麼想的,不得而知,至少面上是露出了深思的神情,說道︰「省長教導得是,這個懶惰思想,確實在很大一部分干部中還存在著……」

柳俊淡然一笑。他知道鄧文心中有顧慮。鄧文今天從走進他的辦公室那一刻起,恐怕腦袋里的每一個神經都繃緊了,滿腦子都是「路線」,生怕一個應對不當,被自己抓住了把柄。

在這種氣氛下做「傾心交談」,效果如何,可以想見。

但柳俊認為,不管怎麼樣,這個「傾心交談」必須要進行。柳俊深知,要想自己的施政理念能夠被越來越多的干部接受,首先就要引導他們認同自己的理念。這個工作,僅僅依靠省長的權威去推行是遠遠不夠的,像鄧文這樣主政一方的市委書記,如果在內心深處並不認同自己的理念,在執行省政斧經濟建設方略的時候,力度可想而知。

這樣的市委書記市長還有很多,柳俊也不可能將他們全部換掉。

「鄧文同志,作為一把手,最主要的工作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用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這個話,我和原南市的吳興平同志也談過,他也和你一樣,深有感觸。」

鄧文听到這個話,心里暗暗一驚。

柳俊忽然提起吳興平,話中之意,鄧文听得出來。論資歷,鄧文比吳興平要老。在體制內干部看來,吳興平屬于那種運氣極佳的「直升機干部」。原本省委辦公廳的一個普通處干,「福星高照」,被瞿浩錦看中,成了省委一秘,自此官運亨通,外放玉蘭市擔任宣傳部長不到兩年,馬上就提拔為原南市委書記,晉升速度之快,幾乎要直追眼前這位全國最年輕省長了。老實說,鄧文等人心中對此是不以為然的。

運氣罷了!

但論與劉飛鵬的親疏程度,鄧文卻難望吳興平的項背。

劉飛鵬與瞿浩錦一脈相承,吳興平作為瞿浩錦曾經的秘書,在劉飛鵬心目中的地位,遠不是鄧文可比的。

柳俊這是在提醒鄧文,吳興平都「听我的」。

一時之間,鄧文腦子里有一點點混亂。

從原南市目前采取的措施來看,吳興平確實在忠實地執行著柳俊的指令,關閉造紙廠,治理污染,寧可犧牲市財政收入,犧牲經濟發展速度,犧牲本年度的GDP數據,也要將「民生」擺在首位,是典型的「柳氏風格」,與劉飛鵬提倡的「大干快上」格格不入。

為什麼會這樣,鄧文有些搞不明白。

難道連吳興平也「另投明主」了?

這個也太離譜了!

見鄧文略略有點走神,柳俊笑了笑,將手邊的香煙推到鄧文面前,示意他抽煙,自己也叼了一支。鄧文忙即給他點上了火。

「鄧文同志,干部隊伍一定要建設好。一個強有力的干部團隊,是保證經濟高速發展的最基本前提。偌大的一個丹陽市,單單靠你鄧文一個人,或者說靠市委市政斧班子里的二十來個成員,想要實現經濟騰飛,是遠遠不夠的。干部隊伍建設,除了選拔人才的時候要嚴格把關,對在職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的監督,也是重要的一環。這一點,你覺得丹陽市做得怎麼樣?」

柳俊抽了一口煙,緩緩問道。

來了!

鄧文意識到,今天談話的主題已經開始了,心里益發謹慎起來,沒有急著答復柳俊的問話,沉吟稍頃,才小心地答道︰「省長,對于干部的監督,我們確實也有些盲點,尤其是對主要領導干部的監督,還做得很不夠。」

柳俊點了點頭,說道︰「據我的了解,曾永正同志在擔任市紀委書記期間,工作方法上有些欠缺。據群眾反應,曾永正甚至經常會對非黨員干部使用雙規的紀律手段,這樣做不是很妥當啊!這個情況,你了解嗎?」

鄧文心里嘆了口氣,知道曾永正是真的被柳俊盯上了。

柳俊說的這個情況,鄧文作為丹陽市委書記,肯定是了解的。否則,他也未免過于官僚,過于無能了。就鄧文和曾永正的私人關系來說,還是過得去的。曾永正是丹陽市委班子里資歷最老的成員,在市委常委里的排名位居第三,更在專職黨群副書記之上。甚至于鄧文還在擔任縣長的時候,曾永正就是另一個縣的縣委書記。因為年齡關系,曾永正未能走上丹陽市委書記的崗位。但他在市紀委書記的任上,已經呆了七八年,遠比鄧文擔任市委書記的時間要長。

不過曾永正這個人,很會為人,從不在鄧文和市長面前擺老資格,至少面子上兩位班長十分尊重。無論在市委書記辦公會上還是在市委常委會上,曾永正都不逾矩,謹守副手的本份,不「爭權奪利」。與此相對應的,是曾永正對市紀委的牢牢把持。這一畝三分地,任何人都難以插手進去。

在丹陽市的干部隊伍之中,曾永正的「威望」甚至更在鄧文之上,原因無他,曾書記手段厲害。誰不听招呼,那就「雙規」你!

因為曾永正的資格老,又長期把持市紀委,大權在握,因此在丹陽市很有一批鐵桿親信,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既然他很懂事,知道維護鄧文的權威,鄧文也就覺得他是個很不錯的紀委書記。

鄧文深知,下屬有把柄捏在自己手頭,才會比較听話。

如果這個時候一家伙將曾永正扳倒了,誰知道上面會任命一個怎麼樣的紀委書記過來?是不是還能和鄧文「合作愉快」,那就很難說了。

省紀委書記許宏玖,也是一個不好把握的領導干部。

因了這種種緣由,鄧文心里,其實是比較傾向曾永正的。以丹陽目前的官場態勢來看,曾永正留任,對大家似乎都有好處,尤其是對他鄧文有好處。

至于曾永正貪財好貨,經常利用權勢索取好處,甚至是強取好處,在鄧文看來,並不是太嚴重的問題。

世道變了嘛!

不過鄧文立即就想到了劉飛鵬在電話里對他的吩咐,知道在這個事情上頭,自己沒有多少話語權。還是不要隨便摻和進去為好。

他和曾永正的「交情」,也還沒到那個份上。

(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生之衙內最新章節 | 重生之衙內全文閱讀 | 重生之衙內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