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兵王在古代 第60章 馮府之議

作者 ︰ 易殘

羅廉吃了一驚,滿臉不解的望向慕容威。慕容威不同于羅廉,他可是正兒八經的科班出身,乃是天福三年的進士,而且是位列三甲的榜眼。

這些年雖然戰事不斷,割據者建立的朝廷卻並未間斷過科考取士。慕容威自高中榜眼之後,便被馮道委派到地方任職,而後提拔入吏部為官,去歲馮道在被石重貴踢開之前,把他提拔為崇政院副使。

可以說,慕容威是馮道一手提拔起來的浩然堂門生,而他本身對于政事也非常精通。政治眼光也不差,不然馮道也不會下這麼大力氣培養他。

但羅廉卻不同,他是舉子出身,原本此生絕無機會進入朝堂為官。不過此人善于專營,先是花錢買通吏部官員,在地方上撈了個吏官,而後不斷巴結在地方任職的一些浩然堂門生,最終搭上浩然堂這條大船。

從地方一步步爬上朝堂,羅廉所付出的努力遠非常人所能想象,所以他才比任何人都在乎這次的機會。

羅廉雖然政治眼光比不上慕容威,但政治經驗卻並不比慕容威差,怎能听不出他話里的意思。

「子瞳兄,這話可不能亂說。景延廣雖然新敗,但符彥卿將軍卻及時率援軍趕到鄴都,符將軍被人稱為‘山東之狐’,在山東與契丹對峙多年,從未听聞契丹軍能佔到便宜,由此可知符將軍之能。有他坐鎮鄴都,想必很快就能擊退契丹軍吧?」羅廉道。

黃世權也道︰「是啊,老大人,學生也以為這次符將軍雖借著救援之名,想趁機插手朝廷軍務,是有些令人擔憂,但符將軍多年來在山東的威名大家有目共睹。不說別的,單是前年,他率兩千青甲軍大破五千契丹鐵騎于漳河的漳河大捷,便能推知他在對付契丹鐵騎上有自己獨到的戰法。這次他統領一萬青甲鐵騎軍,一萬五千青甲步卒,依青甲軍這些年來的威名,還有符彥卿狡猾似狐的為人來看,若無必勝把握,他怎肯輕易出動山東大半軍力出戰?」

「子瞳言之有理啊。這天眼看是要變了,你們近期還是好好安排自己家里的事情吧。去歲你們打壓杜重威部將,老夫就曾勸諸位莫要計較過甚,卻又有幾人肯听?今日召你們過來,老夫只有兩件事情告誡諸位。其一,料理好各自的家務事,待時機成熟,老夫自會出山;其二,調回江湖堂分布各地的死士保護好浩然堂諸青衣內眷家小。各藩鎮動向不明,有不少已經封鎖了驛路,控制了咱們浩然堂的青衣使,看來是不會再有人來援,咱們只有保存實力,方有東山起時。」馮道突然雙目睜開,眼芒閃爍,透著一股子懾人之極的威嚴,他的語氣雖然和緩,眼神卻犀利之極,三人低垂頭顱,小心應著。

「子瞳,老夫安排你的事情,切莫怠慢。這件事做好,咱們才不至于陷入被動。世權,北軍之事,一切還要你從中斡旋。他們此次恐怕志不在小,絕不會為難我等,但也不可掉以輕心。記住,無論朝中發生什麼樣變化,守好北政司方是上策。清明,禁軍司的事兒,還需你守好,至于其他,現在還不是時機,莫要因貪念而做了魯莽之事。」

清明乃是羅廉的字,此人在官場沉浮多年,一向標榜自己做官清正廉明,所以取清明二字為自己的字號。

馮道歷侍三朝,所有事情早就看的通透,待把所有事情安排完後,嘆息一聲,低語道︰「唉,我這把老骨頭,何時才能長樂?」

三人同時禮拜,齊聲道︰「老大人放心,學生們定會全力以赴,布置好京中大小事務,絕不辜負老大人提拔栽培之恩!」

馮道無力的揮揮!」

三人起身告辭,魚貫離去。馮浩宇送了出去,直到三人離開馮府,才轉身回到廳堂。

「爺爺,慕容威和黃世權二人是您的門生,向來也與我馮家親近,孫兒倒不擔心,只是這羅廉,人品低下,急功近利,會不會壞了咱們大事?」

「浩宇,這些年你做的很好,但你一向把眼光放在下面,從未真正經歷過政治浪潮,看不明白朝堂局勢,才說出這些話。羅廉此時絕不會背叛浩然堂,其他人也未必會始終如一的忠于浩然堂,以後你就會明白。如今你也長大成人,我馮家未來,還需你撐持,也該歷練一番。這事我曾跟子瞳議過,過些日子,你先去吏部鍛煉一下吧。」馮道雙眼又眯了起來,似乎在想著事情。

浩宇大少認真的听著,馮道繼續道︰「那些刺客都召回來。特殊時期,給人抓住把柄就再難翻身。再者,這種事情你也不必直接插手,交給下面的人去辦就行。」

「孫兒省的。爺爺,你看劉家這次會不會出兵趁機入主中原?」浩宇大少輕聲問道。

「哼,劉知遠向來居心叵測,這麼好的機會,不動才是怪事。只看他現在收縮兵力,封鎖四關,切斷與朝廷官道,便可知河東此時正在等待時機。上次便讓你務必要和劉家搞好關系,不想你依然意氣用事。劉承佑不過豎子爾,何須跟他一般計較。」馮道提起河東之事,神色稍顯凝重起來。

浩宇大少面顯愧色,「爺爺教訓的是,孫兒還需多磨練。」

「嗯,你去吧,這天下還是你們年輕人的天下。爺爺老了,馮家能撐起這個家的就只剩下你一個,辰風那小子,雖然沒有大才,可畢竟是我馮家血脈,你萬不可做出骨肉相殘的事來。以前爺爺沒有管你們小輩的爭斗,也是想讓你們能迅速的成長起來,你不要怪爺爺心狠。」馮道慈愛的看一眼馮浩宇,語重心長的說道。

馮浩宇點了點頭,馮道的做法,他以前也很不滿,但隨著年齡增長,遇事見多,也漸漸明白了馮道的良苦用心,早對幼年的事看開。

馮浩宇再跟祖父商議片刻,告退離去。

暗夜堂丟失一萬六千兩黃金之事到現在還沒有任何眉目,也讓浩宇大少十分鬧心,不過今日听了祖父一番話,知道眼下局勢混亂,再不可把精力放在這些瑣事上。

離開馮府後,浩宇大少直奔洛神樓。他打算在把暗夜堂的事全部交給夜帥處理之前,再和夜帥商議一下關于康龍的事情。

對于康龍此人,他一直都有點模不清,決定進行最後一次考驗,若康龍的表現能令他滿意,他準備利用手中的資源,培養出浩然堂自己的將領來。

在當下情勢下,他已經基本看透,手中若不能掌握一股可用的軍事力量,在這亂世之中,將處處受制于人。他不想重蹈祖父馮道覆轍。

掌握朝堂權力又如何,還不是做著迎來送往,被天下人恥笑之事?只有真正擁有了自己的力量,才能牢牢控制住所得權勢。

洛陽城如今被皇室親衛軍實行了封城之策,四面城門聚集了大量衣甲鮮明的護衛,嚴格盤查出入城門的人員。

只要發現可疑之人,不問情由,一律鎖拿投入牢城。

在這種情況下,暗夜堂雖然有馮家在背後撐腰,卻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在城中搜捕劫了他們的神秘勢力。

康龍手中拿著暗夜堂從浩然堂抄錄過來的軍報,開始擔心起前線戰事來。

他沒有進入過當世軍伍,有些搞不清楚當世軍種編制。不過從手中掌握的這些資料,他也能分析出不少事情來。

對陣雙方的實力相差懸殊,符彥卿雖然手中掌握著兩萬五千兵卒,算上鄴都城內兩萬多守軍,也不過四萬多不到五萬。反觀契丹軍馬,不僅有國主耶律德光親自率領的五萬契丹鐵騎,還有新投降契丹的杜重威的四萬多親軍,李守貞的五萬鎮軍。

雖然李守貞並未跟隨契丹鐵騎,而是把軍馬駐扎在邢州,但以區區四萬多殘兵對陣兵鋒正盛的五萬契丹鐵騎,還有杜重威的四萬多親軍,這場仗絕難打勝。

劉知遠封鎖河東諸鎮通道,顯然是想坐觀天下變動,好尋機而動。若契丹軍勝,他可率軍投誠,若是大晉軍勝,他亦可率軍出雁門關,堵住契丹軍退路,一舉殲滅契丹軍。

最好是兩方打的不可開交,兩敗俱傷,他正好趁機出兵洛陽,以勤王保駕為名,趁機奪了京都之地,成就霸業。

其他諸路藩鎮皆不足為懼,實力最強的淮北節度使唐天寶,被南唐兵馬牽制,無力北上。

如今能有實力與契丹軍抗衡者,只有河東劉知遠和山東符彥卿。

劉知遠經營河東數年,手下兵強馬壯,文有史弘肇,蘇逢吉等,武有郭威,慕容彥超等悍將,羽翼已成。

而符彥卿雖然手下沒有多出名的文才武將,但他本人卻是文武雙全的人物,多謀善斷,兼且近年來不斷在山東河北等地與契丹人作戰,聲名顯赫,手中更有威名赫赫的青甲軍騎卒一萬五千人,步卒兩萬五千人,實力甚至超過劉知遠。

不過符彥卿不同于劉知遠。劉知遠的根基在河東,因此家小也全部安置在太原城,其用心不言而喻。符彥卿的家小一直住在京都洛陽,若符彥卿有何異動,大晉無疑可以先控制住符家老小,逼迫符彥卿就範。

這樣一來,就大大去了大晉皇家對符彥卿的猜疑之心,也可讓符彥卿能夠放開手腳,在前線作戰,而不會擔心朝廷猜忌。

康龍思慮再三,覺得自己現在若能去往前線作戰,親自參與冷兵器時代的大型戰役,不僅可以積累軍功和聲望,還能磨練自己,盡快適應這個時代的戰事,才是最好的出路。

中原的局勢雖然混亂,但中原朝廷當下最大的敵人卻是契丹人,若不能親自領略契丹鐵騎的厲害,始終無法制定出相應的練兵之道,訓練出一支精銳的軍隊來。

但他現在卻又只能蟄伏洛陽。他剛剛取得夜帥信任,還沒有徹底模清局勢,完成符彥卿交托的任務,沒有理由在這個時候離開洛陽,去往前線。

就在他沉思的時候,夜帥突然來臨,並帶來一個讓他興奮不已的消息。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特種兵王在古代最新章節 | 特種兵王在古代全文閱讀 | 特種兵王在古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