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未央 正文 第一百章 格局

作者 ︰ 悲傷的白娘子

其實在此次傷愈之後,劉霄也曾全盤考慮過這些問題,撇開其它,單從每一件事情來看,朝廷處置起來都很棘手,難免顧此失彼。[我搜小說網]

還是恩師一句話點醒了他,抱樸子對他說︰「廣結善緣,引為羽翼,因緣相生相克,不可只見一端」。

于是,在褚歆敘完一干事情之後,劉霄干脆把抱樸子的話拿出來復述了一遍。

廣結善緣引為羽翼,褚歆對此頗以為然。雖眼下位極人臣,但是根基並不穩固,坐鎮一方的刺史們先不說,單就中樞里頭的一班朝官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司馬昱是否真的抱病在身不能視事還在兩說之間,而且,背地里同情王彪之、溫放之幾個的大有人在,褚歆尚書令兼領軍將軍的位子,還遠遠談不上高枕無憂。

可是,劉霄的話雖然說得不錯,面對一團繞不開的亂麻,究竟該如何操辦為妥?

「長度,自從聞听你聯燕攻秦之策後,我深以為,很多時候于政事上你的眼界要比我廣博得多。以眼下的情形來看,依你之見,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為好?」。

依劉霄對岳父褚歆的了解,他這番話可謂半真半假。褚歆或無治軍之能,為政之才卻不可小覷。

既然今日找劉霄來商議,無論桓沖也好,郗愔也罷,還是他豫州牧袁真之所請,褚歆應該在心里有個大致的應對和安排,之所以要問劉霄的態度,不過想來個查漏補缺,取兩人智長的意思。

但是即便如此,該說的話,劉霄還是要說的。

「既然岳父大人問起,小婿定然知無不言」,劉霄思忖片刻後答道︰「這頭一件,豫州刺史人選不能再拖,今岳父遷任尚書令,如果甫一上任便圓了桓家心中所想,大大的人情自然會落在岳父大人頭上;其二呢,如果桓氏得以入主豫州,袁真必不能與之相爭,我猜那袁真也有知難而退的心意,不若將袁家父子轉任中樞,如此朝廷也會多出一份制衡方鎮的力量;三則,我們要強軍,經過此番宮廷變故,尤其宮城的宿衛軍已經疲弱不堪,我麾下人馬也急需增補,而北府徐州出精兵,既然人家郗愔主動找上門來,既予之,必取之,可謂之公平」。[我搜小說網]

劉霄娓娓而談,大有昔日公瑾羽扇綸巾的風範,听得褚歆默然良久,深以為然。

如果完全照此操辦,方鎮中如桓、郗兩家必不反對褚歆領餃中樞,反過來,朝廷中可用來制衡方鎮的人則慢慢積聚,看起來,劉霄此法比他心中原來的設想更有效用,也更為可行。

不等褚歆點頭表態,劉霄略停片刻後又說道︰「岳父大人,涼國那邊,我們最好與之達成攻守同盟,既然涼國國主已經覺察到秦國的虎狼之心,估計此事並不難辦。還有一人,岳父不要忘了,揚州刺史王述」。

「嗯,如果萬事無虞,長度呀,我們今日一敘,可就鼎定了將來數年,甚至十數年的天下格局」。

「岳父看得透徹」,劉霄笑道。

褚歆意猶未盡,並未留意劉霄拍過來的馬屁,繼續說道︰「于外,聯燕、涼以攻秦國;于內,荊、江、豫三州之桓氏、徐兗之郗氏、揚州之王氏,再加上中樞,可成四足鼎立。然桓氏看上去雖然勢大,卻居要沖之地不得不直面交惡的秦國,他成也好,敗也吧,我們皆可樂觀其成。嗯,妙策,妙策!這才是謀國之舉呀!」。

「我等初擔大任,理應心懷大有為之心」,劉霄接著說道。

「對了,長度」,褚歆臉上的喜悅驟然一收,鄭重其事說道︰「我們議定的事情,能辦的盡早著手辦,但是萬不可忘記你舅舅和顧悅二人。長久以來,中書省參贊機要,尚書省署理庶政,如今無人錄尚書事,我這個尚書令要是攬權過重,絕非好事」。

「還是岳父大人想得周全,我竟疏忽了」,劉霄道。

大事議畢,房中兩人一時無話,不多久,褚歆突然一嘆,道︰「說來說去,我大晉能有今天這般局面,長度的確功不可沒」。

劉霄不明白岳父這句話的用意,好生奇怪地看向褚歆,道︰「岳父為何有此一嘆?小婿向來以為,天下人做盡天下事,成敗與否,豈是一人之功?」。

褚歆不以為然,道︰「要不是長度在下蔡率軍兩次大敗燕國,要不是那桓溫兩度伐秦成功,安能有今日三國使臣來晉罷兵修好?遙想當年,秦、燕、涼等諸國皆曾受封于大晉,只可惜,時至今日個個稱王稱帝,甚至掉過頭來對我大晉虎視眈眈」。

「勢弱為人所欺,此乃萬古不易的道理,沒什麼值得奇怪的」,劉霄道。

「天命乎?人禍乎?」,褚歆再次一聲長嘆。

說到此處,褚歆不知不覺有些真情流露,看來只要是真士子,多少都有些家國情懷的。

劉霄不曾經歷褚歆那般過往,也就沒有褚歆那般有如切膚之痛的深切感受。他的初衷原本很簡單,只為生存,可是造化弄人,不到兩年時間竟以白身起家,到今天位居尚書右僕射、中護軍,麾下人馬以員額算,早過兩萬有余。

人的命運的確是一件縹緲不測的事情,大多數時候,似乎與那所謂的奮斗無關,卻與那機遇和運氣緊密相連。

此次商議過後,劉霄再未去關注這些事情,一切有岳父和舅舅在,庶政又有顧悅,單就尚書省的大小事務而論,多半時候他倒落得個難得的清閑。

沒五日,褚歆忽然召了劉琰、顧悅和劉霄前去崇德殿面見皇太後,他們四個過去的時候,皇帝司馬聃已經在坐,氣色看上去不錯,心情也大好。

四人拜過皇太後和皇帝,褚太後讓他們在殿側坐了,接著便點了褚歆出來,讓他先把要議的事情向眾人說明。

劉霄屏氣靜听,原來議的是下一步的人事調派這檔子事。

褚歆給出的方案為︰遷襄陽郡太守桓沖為豫州刺史、鎮西將軍,遷豫州牧袁真為門下省侍中,遷太尉府參軍郗超為門下省黃門侍郎,除太原王之為丹陽郡建鄴縣令,遷下蔡縣令袁謹為籍田令,遷屯騎營主薄刁協為太倉令。

對于這份名單,別的劉霄都不覺得有多大意外,可其中居然有刁協!

一直以來,對刁協他是心有愧疚的,怎奈尋個合適的職位不易,再加上刁協任的是主薄,獲取軍功更不易,這一來二去,朱江、賀鐘和張弛他們都升了校尉,劉建甚至從都統搖身一變,成為宿衛軍中堂堂正正的右衛將軍,當初屯騎營出來的一系人馬獨獨落下了他,想讓劉霄不愧疚都難。

可這一次劉霄根本沒在褚歆面前提起過刁協這個人,那他的名字是如何出現在擢拔之列的?並且,太倉令這個職位隸屬大司農治下,掌的是全國的敖倉,也算量才為用,想來刁協如果听到這個消息定會萬分高興。

這背後,一定另有其人。

劉霄還在反復揣測刁協得以擢升的緣由,褚歆卻早已將草擬的名冊念完。

「眾卿以為如何呀?都說說」,這回皇帝司馬聃問在了前頭,而不是褚太後。

中書監令劉琰和尚書左僕射顧悅回奏說無異議,顧悅還說,如果得了袁謹和刁協出掌籍田太倉,他身上的擔子當卸下大半,說得褚歆和劉琰兩人會心一笑。

良久,皇帝司馬聃見幾人並無異議,正要交代褚歆擬詔上呈,不料一句話沒說的劉霄忽然起身,朗聲奏道︰「有一處臣以為不太妥當,請太後和陛下思量」。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漢未央最新章節 | 漢未央全文閱讀 | 漢未央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