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未央 卷二︰朝天闕 第七十三章 雕梁畫棟

作者 ︰ 悲傷的白娘子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劉霄夫復何言?古人雲達則兼濟天下,似師父抱樸子這樣的人,壓根就從未聞達于公卿諸侯,卻也有以天下為己任的心思,除了感慨欽佩,還能說些什麼?

議完事,支遁大師做主,把劉霄留在寺中,陪著抱樸子一起草草用了些飯食。

想著這陣子事多,劉霄怕誤了,便和抱樸子及支遁大師作別,匆匆返回御史台署中。

果不出所料,劉霄才回署中,還沒把氣息喘勻稱,就听符節御史陶悅轉了過來,告訴他道︰「長度,午後褚中書遣人過來好幾趟了,單問你在不在,又不說什麼事。可巧你回來了,要不你往中書省走一趟?」。

來過好幾趟?劉霄心中一凜,然後向陶悅道了聲謝,抬腳便出了署門,往中書省趕去。

才入中書省的院門,迎頭踫見一人在大發雷霆,幾個署吏躬身站在那人面前唯唯諾諾,不敢多言,生怕觸了霉頭。

正惱怒中的那人劉霄新近才認識,為中書省侍郎溫放之,如今中書省主官中書監令一直空著,溫放之這位中書侍郎祿位最尊,在事實上打理著全省大小事務。

要說在劉霄的印象中,溫侍郎一向笑容可掬,是個相當和善之人,不期今日發起這麼大的火來,一愣之下,劉霄停住腳步,張耳屏氣听了幾句。

「我朝自世宗武皇帝以來,便以中書省參贊機要,如今倒好,中書省中要塞進一個人來,我這個侍郎竟不知情,合著你們欺上瞞下,單把我誆在一邊,怎麼,都以為侍郎不是監令,可有可無嗎?」。

中書省要進人?劉霄思忖片刻,根本對此事毫無印象,自然听得不明所以。

見眼前不得便利,劉霄有心避過,正要轉身,不防溫放之已經發現他站在門口。

「長度!哪里走?既然來了,話又不肯說回身便走,是何道理?」,溫放之揮手讓幾個署吏散了,忙跟上前兩步招呼劉霄,接著便哈哈一笑。

這溫侍郎與劉霄不過點頭之交,劉霄只知道他是前侍中大將軍溫嶠長子,等到溫嶠故去,溫放之就成了太原溫家族主了。

交情雖淺,可人家溫侍郎卻頗為熱情,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劉霄無法,只得再次轉身拱手道︰「恕在下冒昧,本是來尋褚中書的,不防撞見侍郎在議事,不敢多有打攪,所以……」。

「所以一聲不響的就要開溜是吧?」,溫放之笑意不減,道,「要怪就怪我方才聲音大了些,這幫家伙,成天渾渾噩噩只等坐領朝廷俸祿,不斥責一番凡事便不肯上心!」。

說完,又想起劉霄的來意,溫放之接著又道︰「喔,長度來尋你表兄,先前他還回來了一陣,可偏不巧,片刻前又被會稽王召去,商議詔書的事情」。

詔書的事情?

劉霄看得真切,溫放之投過來的眼神似笑非笑,看來這詔書的內容,多少跟自己有些關系,難道表兄已經稟明了皇太後,將大婚的事情議定下來了?

此刻,這一疑問顯然在中書省門口得不到答案,既然尋人不遇,劉霄便悶悶向溫放之作別,想要返回御史台署衙坐等褚歆的消息。

溫放之卻不肯饒,偏拉了劉霄進入廳堂之內,又命人沏好茶盞,左一句右一句和他閑扯起來。

劉霄只得耐起性子虛以委蛇,听對方的話音,最後繞來繞去便繞到叔父謝安身上。

雖然他未曾把話往明處說,劉霄心知溫放之大約已經知道了謝門雙娶的事情,只不過溫侍郎著眼在叔父謝安身上,用意不測。

「溫侍郎有心了,叔父一向安好,大約不久就會來建康一趟。余者,侍郎知道的,荊州與朝廷這邊音信難通,叔父今後的打算,我是不得而知的」。

溫放之听完劉霄的對答,雖說沒什麼不妥,但是到底防人之心太重,本就不過點頭之交,他也怕言多必失,熱情過了頭反倒不好,于是隨便寒暄了幾句,等到劉霄再次表明辭意,他便隨即起身,將劉霄送至署衙門口作別。

回到御史台署中,劉霄一等就是兩個時辰,眼見天快黑盡的時候,表兄褚歆才急急忙忙從外頭進來。

「長度,你可叫我好找!」,褚歆迎頭說道。

「表兄,你也叫我好等!」,劉霄起身回道。

褚歆呵呵一笑,忙問︰「劉中丞這會兒回府了沒有?」。

「表兄要是早來一步還可見到,此刻舅舅恐怕已經在回府的馬車上了」,劉霄答道。

「唉,還是錯過了!」,褚歆一跺腳,惋惜道,「還想著約他一起,隨你我一道去看看替你置辦的府邸,今早府中下人才報知于我,說色色俱已收拾利落,單等我們前去過目一遍,看看還有什麼不合意的地方」。

「午後表兄遣人來尋我,為的就是此事?」,劉霄問。

「正是,可死活尋不到你的人!」,褚歆有些不悅,回了句,「趕巧午後會稽王爺又遣人把我喚至尚書省中,合計給那歷陽太守郗檢安排個什麼去處,會稽王爺也是個猶豫不決的人,做起事來瞻前顧後的,議到這會兒才給定了」。

郗檢?

劉霄一听,頓時回想起午後在中書省門口,湊巧踫見溫侍郎發火的事情來,于是隨口問了一句︰「郗檢可是要轉任中書省?」。

「長度從何而知呀?」,褚歆大為奇怪。

劉霄笑了笑,回道︰「表兄不要問我從何得知,卻該問一問溫侍郎從何而知」。

褚歆隨即明白過來,想必劉霄午後回來听說自己尋他不得,便親自跑了一趟中書省,恰好彼時溫侍郎正在署衙之中,兩人因此照了個面,那麼如此說來,郗檢轉任中書省的事情,定是從溫侍郎口中傳給了劉霄。

可是,褚歆依然感到奇怪,明明午後議事的時候只有他和會稽王司馬昱,以及尚書令王彪之在場,溫侍郎又是從哪里知道的?

一時他又回想起一個細節,此事議到中途,尚書令王彪之口稱身體抱恙,頗為不適,于當中退了席。

定然是王彪之將此事透露給了溫侍郎,褚歆頓時醒悟過來。

「這個王尚書,當真唯恐天下不亂!」,褚歆沒好氣道了一句,隨即又把話頭生生止住,催促劉霄趕緊動身,好去細看裝扮一新的宅院。

劉霄明顯感覺出王彪之和表兄褚歆幾人之間的嫌隙,似那午後偶遇的溫放之,雖與褚歆同署為官,隱約之間也和睦不到哪里去。

「還是恩師有先見之明」,劉霄暗自嘆了句,口中卻對褚歆說道,「表兄,我們走吧,看完早些歸府,莫叫嫂嫂在家等得急了,又怨夜不歸宿」。

「管她作甚,長短不過一個婦道人家,哪里知道男人們在外頭辦的盡是大事」,褚歆一面攜了劉霄往外走,嘴上的口氣卻是硬朗的很。

劉霄跟著緊走幾步,笑了笑沒吱聲,心里頭對這位表兄連呼佩服。在褚府小住了這些日子,他早就看出來了,當著外人的面,表兄一家之主的威嚴從不許任何人有所觸犯,至于晚上關起房門麼……恐怕就是嫂嫂褚夫人說了算的。

兩人一路無話。好在日落之後,道中行人稀薄,馬車奔馳起來不受羈絆,不多時已轉入烏衣巷口。

劉霄下了馬車才發現,一眾褚家僕從齊齊等在新宅大門外,為了湊份喜慶,褚府老管家特意交代小子們在新宅門前掛上兩盞大大的紅燈籠,再加上僕從們手中提著的宮燈,沉寂了好幾年的殷家老宅頃刻人氣盎然。

這幾天中,劉霄往來路上只注意到有人在這座宅院進進出出忙碌不停,馬車之中的他還當真未曾細細看過。此刻一留神,才發現昔日的殷家老宅已經煥然一新。

大門兩側不知什麼時候移來兩座鎮宅的石獅,顯盡威武,順帶兩扇對開的大門也被包上一層鐙亮的銅皮,把那燈燭的火光折射回來,蜇得人眼楮生疼。

更讓人意外的是,大門頂上,滴水檐下,已被懸上一方匾額,其上書有兩個鎏金大字——「謝府」。

從今往後,這便是我的府邸?烏衣巷口夕陽斜,從今往後,這豪門大族聚居之地,我便得以躋身進來?

劉霄一時感慨萬千。

看過府門,不見劉霄有什麼異議,褚歆忙把他往府里頭請。

越往里走,越是看得眼花繚亂,飛檐斗拱,假山重疊,又不知從哪里引進來的一渠活水,七萬八繞的,竟貫穿整個院落。

大院落里頭套著小院子,門廳、廂房、書房、內宅,還有前後兩座花園,如此里外三進,繞得劉霄暈頭轉向。

看得最後目瞪口呆,劉霄不免回想起後世的蝸居之苦,今昔對比,不知說什麼才好。

「表兄,無需再看了,這座院子我當真滿意得緊!」,兜兜轉轉大約半個時辰,劉霄止步在一處廂房前謂褚歆道。

「也好,里里外外,我府上的小子們可是足足用了大半個月的時間在打點,各色匠人也請了不少,長度能滿意最好不過了,我這個做表兄的,一番心思也沒白費了去」,褚歆笑了笑說道,怎麼听都有些在劉霄面前邀功的味道。

「表兄……」,劉霄欲言又止,卻說不出半個謝字來。

褚歆仿佛看透他的心思,忙伸手止住,接著意味深長地看向劉霄道︰「今後,珞兒可就托付給你了,論起性情模樣,珞兒比起你嫂嫂強得不是一點半點,莫要辜負了她!」。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漢未央最新章節 | 漢未央全文閱讀 | 漢未央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