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令狀 正文 九十、夏口

作者 ︰ 冷眼旁官

陳昌一行在路上,時有消息從洛陽傳來,將董卓在洛陽的倒行逆施告訴他們,令眾人憤慨無比,恨不能插翅入京城,擊殺董卓老賊。

但是,也有朝中大臣不時反抗董卓的暴政,先有尚書丁管于朝時大叫︰「賊臣董卓安敢為欺天之謀,而廢賢明君主,不若與之同死。」

丁管將手中象牙笏直擊董卓,被董卓一怒而殺,罵不絕口,直到被斬之時仍然大義凜然,令朝中百官暗然失色,無不暗暗感嘆。

後有越騎校尉伍孚,見董卓殘暴,而群臣莫敢言者,遂于上朝時暗藏短刃,侍機刺殺董卓,不過董卓力氣頗大,抓住了他,後呂布趕上前來揪住了伍孚。

伍孚大罵︰「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以亂國篡位,罪惡盈天,故來誅殺奸賊也。今是吾死之日,恨不車裂汝于市朝,以謝天下百姓!」

董卓大怒,後令人將伍孚拉出殺之剮之,而伍孚面不改色,罵不絕口,直到流盡最後一滴鮮血,令洛陽城百姓感動不已。

「德瑜兄,吾曾勸你暫離京城,便是知道你剛直不阿,久處董賊之下必不能忍,終會被害。可惜你未听吾言,今日盡忠為大漢,吾來日必為你報仇雪恨,誅殺董賊以謝天下。」

陳昌听到伍孚遇害的消息,盡管早已經知道會這樣,但是仍然感傷不已,他一邊痛哭一邊灑下酒水,面向西邊向伍孚致敬。

「伍將軍真乃義烈之人也。」黃忠在旁邊感嘆道。

「奸賊當國,英雄豪杰俱不能忍,伍將軍也算是死得其所了。」郭嘉同樣傷懷不已。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伍將軍之死,就是重于泰山,以他的鮮血來喚醒天下英雄豪杰的熱血,來喚醒天下進姓對董賊的大恨,真的是死得其所呀。」

隨後,陳昌對著明月,高聲地吟誦了起來︰「漢末忠臣說伍孚,沖天豪氣世間無。朝堂殺賊名猶在,萬古堪稱大丈夫!」

「主公說得不錯,伍將軍令我們欽佩,郭嘉雖然手無縛雞之力,但是也願意效法伍將軍殺賊除奸呀。」

「伍將軍的遺志我們會替他完成的,不過現在董賊勢大,西涼兵精銳強悍,呂布英勇天下無雙,非我們所能夠對抗,必須要聯合天下的英雄豪杰各州郡勢力,共同興兵以討伐董賊,如此才能夠興利除害,恢復大漢朝廷的朗朗之氛。」

陳昌估計,那呂布的實力應該在他之上,這也是他沒有在洛陽城直接動手的原因,他相信再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不但自己的實力能夠更上一個台階,就是手下諸將的實力也能夠更上一個台階的。

而且,凡是在陳昌的點將台上來留下了印記的手下眾將,即使沒有在陳昌的身邊,每天也可以有一個時辰的時間意識進入點將台學習兵法的,所以他們的綜合實力提升起來也是非常快的。

而一路上,黃忠、郭嘉和華佗對陳昌的忠心達到了進入訓練營、戰醫廬和點將台、中軍帳的程度,所以陳昌第一時間讓他們進入了相應的地方進行訓練。

黃忠可以在訓練營中提升個人的實力,也可以進入點將台上訓練自己的領軍能力,華佗則進入了戰醫廬中學習更多的醫學知識,郭嘉進入了中軍帳中學習軍事指揮能力,豐富自己的知識見解。

這一天,他們來到了江淮之間,發現這里人煙繁華,物阜民豐,頗與中原及北方不太一樣,而且江南水鄉,到處都是河流湖泊,土地富饒,實為魚米之鄉,怪不得歷來都有許多王朝偏安于江南一隅之地,盡享人間富貴。

「主公,前面就是夏口了。」

前面的斥候回來稟告,陳昌點了點頭,他早已經由派往江夏的諜報人員處得知,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這一段江面頗為熱鬧,官府正在剿除一支賊匪,但是卻屢次失利。

「好,咱們就前往夏口暫歇,看一看這江南的風土人情吧。讓大家分散開來各自活動一會,吃點喝點東西再走。」

陳昌知道,此時的江夏太守是荊州牧劉表手下的黃祖,而夏口則是由黃祖手下大將蘇飛鎮守的,直到幾年之後劉備才來到荊州投奔劉表,後來跟大公子劉琦一起佔了江夏,差點就被曹操給一鍋端了。

不多時,陳昌一行人來到了夏口城,此時江東堅尚未與劉表交惡,故而城門處僅有少數幾個士兵巡邏,卻是防備山賊匪患,並不對來往行人進行檢查。

而且陳昌一行人已經分散進城,各自扮著行商之人,倒也沒有引起他人懷疑,順利地進入城中,尋找一個可以休息吃飯的地方。

夏口,為漢水入長江之處也,又稱為漢口、沔口、魯口,此時僅在長江之北有一座城池,而到了後來三國爭奪時,孫權在長江之南隔水建了另一座新城。

所以到了三國之後,夏口城即為雙子城,也就是後來的武昌,只不過此時還是一個小縣城,但是因為臨江而建,來往船只頗多,故比較繁華。

陳昌等人入得城來,向路人打听了一下,尋到了臨江樓來。只因此樓建立于漢水與長江的河口處,樓下即為壯闊的江水,停靠著眾多的漁船貨船客船。

此地即能夠飽覽二江勝景,又能夠方便江上往來客人行腳打尖,故而成為整個夏口城中最大的酒樓,樓下即是客棧,而樓上幾層便是酒樓。

臨江樓高達五層二十余米,從三樓以上便是供客人吃飯的地方,不過價錢當然也比較高昂,不是普通的百姓能夠消耗的,基本上進入其間的都是往來的大客商。

陳昌帶著黃忠、郭嘉、華佗及四五個親衛一起上了五樓,而其他的禁軍士兵則分散在臨江樓附近的其他酒肆之中去吃飯去了。

「客官,你們是打尖呢還是住店呢?」

看到客人上門,一個小二哥跑了過來,肩膀上面搭著一條抹布,臉上堆滿了笑容地問道,他的眼尖,一下子就看出了為首的陳昌幾人頗為不凡,不是普通人。

「嗯,我們想先上樓吃飯,歇息歇息,然後再考慮是走是留,要是留下來的話就住你們這兒了。」

陳昌一揮手,旁邊一名親衛上前遞給小二十文錢,讓他高興得身體顫抖了起來,因為這可是踫到了一個大方的客人了,十文錢相當于他十天的工資了。

「好 ,幾位客官跟我上五樓吧。五樓的位置最好,能夠看得更遠,就連江水對面的黃鵠山也看得清楚呢。而且江風習習,往來船只盡收眼底,保證幾位客官能夠喜歡的。」

收了小費之後的小二更加地熱情了,將陳昌一行人帶上了五樓,給他們安排了二張桌子,其中陳昌他們四人是安排在臨窗的位置上的,讓陳昌頗為滿意。

五樓的面積約有五六十平方,擺了八張桌子,此時已經有四張桌子上面有著客人,而最吸引陳昌注意的是臨窗的另一張桌子上的客人。

那是一名身著青袍的年輕人,不過二十來歲,但是身高八尺有余,頗為魁梧健壯,目光堅毅如鐵,渾身上下充滿了一股剽悍之氣,身邊靠著一柄玄鐵大刀,桌子上面擺了二幅杯箸,一大盤牛肉,二壺老酒,一只燒雞。

看到陳昌等人上樓,那年輕人的目光掃了過來,眉頭微微一皺,最後停在了陳昌身後一名親衛手里持著的長槍上面,不過隨即又轉向了窗外。

陳昌心知此人不凡,但是看他的樣子應該是在等人,就沒有過去打擾,而是坐了下來,吩咐小二好酒好菜先上一些來對付對付,畢竟他們今天已經趕了二十余里路,錯過了吃飯的地方,僅僅在路上吃了一點干糧而已,大家有些餓了。

趁著小二去準備的時候,陳昌等人望向了窗外的江面,江邊傳來的聲音,不僅有許多做生意的小攤,還有許多漁家剛剛將鮮魚拿下船來叫賣。

向遠處一望,江面非常遼闊,江水在這一帶比較平靜,緩緩流淌著,在秋陽的映照下顯得格外的美麗,頗有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意韻。

江面之上,既有大的艨艏斗船如巨人一般緩緩而來,也有如同樹葉一般的扁舟出沒在風波之間,更多的卻是懸著風帆的大小般只往來如梭,非常地繁忙熱鬧。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軍令狀最新章節 | 軍令狀全文閱讀 | 軍令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