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英雄傳 第328回 司馬尋蹤

作者 ︰ 古金翔著

第三百二十八回司馬尋蹤

司馬尋蹤既入皇宮,心中直是新鮮好奇,一邊觀賞皇宮夜景,一邊找尋寶庫所在,只要下手,偷盜得手。這般七模八拐,多方仔細找尋,繞了半天,終于黃天不負有心人,在幾名巡邏士兵無意間說話談吐之中,得知寶庫所在地方,暗中悄然尾隨跟蹤他們,找尋到了寶庫所在,繞過士兵把手,輕易進入其內,手拿懷藏,偷盜了一大批金銀珠寶,滿心以為得手,心中大喜過望,悄然出了寶庫大門,不為巡邏士兵所見,想找尋出入,翻牆出去。

可怎奈皇宮城牆高高,建築眾多,不熟悉地理環境之人,便是直似在迷宮中行走一般,哪里得能輕松走得出去了?再加上皇宮內大內高手雲集,巡邏士兵眾多,里外把守,守衛森嚴,可謂︰「里三層,外三層。」自是萬萬不比他處。他輕功雖高,武功終究差了些,又是不巧,竟是遇著隋煬帝貼身侍衛,大內高手,隋唐第二條好漢,外號天寶將軍的宇文成都,雖然當時年少,耳力卻是過人,早早發現他的行蹤,藏身之處,又為自己前程考慮,希望早早得能出人頭地,立得頭功,心中主意只是打定,也便在一經發現之下,突然出手,揮舞手中一柄重達三百二十斤的鳳翅鎦金,迅疾威猛攻擊于他。

司馬尋蹤哪里會是他的對手,若非身懷「草上飛」這等上乘輕功,只怕當場便被宇文成都那鳳翅鎦金打中,死于非命了。縱然如此,礙于身上帶滿了許多價值連城的金銀珠寶,行動仍是慢了半拍,手上腿上不免多處為之砍傷,鮮血直流,同時,又有許多大內高手紛紛殺來,一眾士兵蜂擁而上,他見大勢不妙,萬般無奈之下,也便只得忍痛割愛,丟棄掉懷中許多金銀珠寶,匆匆飛身躍上牆頭,另覓路徑而走。

所幸他那「草上飛」輕功確實了得,再加上宇文成都手持一柄重達三百二十斤的鳳翅鎦金,行動起來頗為不便,只這一下飛躍高牆,竟是追趕不及,讓他徑直走月兌了,藏身他處,撕上衣襟,包扎好了身上多處受傷傷口,等待時機,再次逃走。

後來,雖然皇宮到處加強巡邏,戒備森嚴,只要將他捉拿出來,當作刺客當場處死,他只是仰仗著自身所會祖傳下來的上乘輕功「草上飛」,悄然躲避過眾人追尋,趁眾人不備,于黑夜中再次翻上牆頭,在牆頭上一路飛縱,居高臨下,早早發現皇宮外面所在,跑到那兒,飛身躍下,安然逃離出皇宮,活了條性命,自此以後,他心生懼怕,便再也不敢隨意闖入皇宮,行那偷盜財寶之事了。

此次他入皇宮之中,情急之下,財寶盡是丟棄大半,偷盜出來的寶物,也只幾串翡翠明珠和這把要扇而已。若非這幾樣物品拿著輕巧,便于攜帶,丟與不丟差別不大的話,只怕他也不會在當時形勢極其危險之下,仍是將之藏在懷中不丟棄了,幸而如此,這把要扇方才得以轉移地方,流落民間,展轉到了馮平手上。而馮平出手也是非常豪闊,直是出了千兩黃金,一並購買下了司馬尋蹤身上那幾串翡翠明珠和這把要扇。

而馮平最最欣賞和喜歡的不是那幾串翡翠明珠,而是這把稀有要扇,真正喜歡這把要扇的原因,乃是在于上面所繪圖畫和所題詩句。

馮平是個讀人,可謂︰「飽讀詩,滿月復經綸。」心中志願,始終都是考上狀元,入朝為官,將來封妻蔭子,衣錦還鄉。哪知事與願違,天意弄人,他不僅靠不上狀元,入不得三甲,竟然還落得個家破人亡,流落江湖,最終還淪落成了乞丐,成了一個徹頭徹腦的落魄生。雖然最終發跡,得以翻身,可考上狀元、入朝為官的事,從此以後,便是想也休要再想了,至于變成山賊水匪、綠林草莽,反倒成了越來越有可能之事。

後來,他果然入了太湖幫,成了山賊水匪中人,事既如此,也便是再也改變不得,污點一在,想要抹去便是永遠都抹不去了,與其想要洗底月兌身,還不如順其自然,任之發展,倒顯得更為實在,故而,他便一心一意在太湖幫中做事,想要一條道走到黑,將來自己野心得逞,一展身上所學所長,能夠在幫派之中混成大人物,也是極有可能之事,倘若有這一朝,自己心中勃勃雄心達成,興奮激動之情,實不亞于在朝為官,做到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他心中一直野心勃勃,官氣十足,故而,一路走來,一直也都是明爭暗斗,搶著做老大,太湖幫中的頭領之爭,實際上也並不比官場上的黑暗斗爭好到了哪里去。

而這把要扇上面正面所繪龍鳳戲珠圖畫,正是代表了將來稱王稱霸之意圖,反面所題《龜雖壽》詩句,也正是他多年來心中所想的肺腑之言,感同身受。

當年曹操在此要扇上命人繪上龍鳳戲珠圖形,自己親自在背面題上《龜雖壽》詩句一篇,不是抒發他意,而正是要抒發自己心中一腔熱血、滿腔抱負的心意和強烈願望,實是要將自己一生躊躇滿志,樂觀自信,欲圖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全然在這一把小小的要扇上面展現出來,以時常提醒自己,縱然年老,不到老死,一定不能放棄,一定要努力,一定要實現願望,一定要將之做到為止。

當年曹操作此詩時,是在東漢末年的公元二零八年初,那年他平定烏桓叛亂、消滅袁紹殘余勢力,之後準備南下征討荊、吳,在此之前,他由于已是五十三歲高齡,回想起往昔旅程,一生之中經歷諸般事情,心中感慨感嘆,不禁生出無限遐想,嘆息光陰飛快而勢,心中蹉跎,也便作成了此詩,用以明志。

作詩之時,只因想到《莊子?秋水篇》中道︰「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有心要反其意而用之,說神龜縱活三千年,可還是難免一死,故而,詩一開頭感慨吟道︰「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後又想到《韓非子?難勢篇》中記載︰「飛龍乘雲,螣蛇游霧,雲罷霧霽,而龍蛇與同矣!」「螣蛇」和龍一樣能夠乘雲駕霧,本領可謂很大,然而,一旦雲消霧散,就和蒼蠅螞蟻一樣,灰飛煙滅了。

想到古來雄才大略之主有如秦始皇和漢武帝,他們服食仙丹,只為得道成仙,長生不死,到處尋訪高人,四處尋求長生不老之術,可是這種神仙長生之術,俗塵凡世之中又豈能真有?其中不免蠱惑,妖言禍眾。曹操思及,後兩句感慨吟道︰「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其後想到自己雖然形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蕩著馳騁千里的豪情,實是當世一匹不可多得的上了年紀的千里馬,想到當時漢末文人感嘆浮生若夢、勸人及時行樂的悲調,看著很是不慣,很是反感,乃慷慨高歌道︰「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後來想到自己年事已高,早晚必有埋入黃土之日,心中不免墜墜,頗感失落,不過,他乃當世豪杰,梟雄之輩,又豈有貪生怕死之理,激動之下,由感而發,明知做人早晚必死,但只要憑借自身修身養性,好生調理,來達到延年益壽,強身健體之效,故而,後面激情高歌道︰「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詩作到這兒,情緒已達最高點,再要突破,想來也是不能,欲待再作兩句,這個念頭只是一閃而過,隨即也便打消掉了。想到在這首詩中,抒發感情已是抒發過了,明志也已明志過了,一首大好的四言樂府詩已然作成,心中又很滿意,不免為之大悅,乃在最後高興吟道︰「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詩作成後,收錄了自創樂府組詩《步出夏門行》中,編為其中第四章。由于人到老年,對這首詩尤為喜愛,為了隨時能夠看到,便出重金,特意從徐州禮聘來當時木工良匠、魯班後人,也是當世制作要扇最好之人,江湖人稱朽木可雕的魯成材魯匠師,讓他親自出馬,依著自己苛刻要求,精研一把符合自己心意的高檔要扇出來。

由于當時要扇還不流行,只在王侯將相等少數人手里頭使用,屬于新鮮事物,故而,依著當時簡陋條件,處處創新為先理念,制作這把高檔要扇可謂相當有難度。

不過,朽木可雕魯成材並非凡夫俗子,乃是木匠始祖魯班之後,功夫手段,自是高人一等,他人望塵莫及,故而,他在苦思三日三夜後,終于將此要扇大體想好,乃向曹操進建,要求他派人前往東吳,購買來所需御絲和所需陳竹。

曹操耳中听了他所提意見,心思到處,眼見他選材精心,用心良苦,心下大喜,對他進建也很滿意,自然而然言听計從,花費巨資,向東吳公然收購大批御絲和大批陳竹。

百度搜索閱讀最新最全的小說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太湖英雄傳最新章節 | 太湖英雄傳全文閱讀 | 太湖英雄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