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英雄傳 第二百四十一回五色蠶蛹

作者 ︰ 古金翔著

此蠶絲也是當年商盜司馬追售賣于他,听他口中言語,直道此蠶絲乃是雲南百毒教中獨有蠶絲,是教中秘藥飼養之五色蠶蛹吐絲成繭而成,非尋常蠶蛹可比,成之不易。

範蠡起初亦是不信,司馬追為取信于他,乃真心實意說出一番話來,直要打動于他,讓他肯花大把金銀,收買此物。

司馬追道他悄身混入百毒教中,想偷取些異物,偶然間,于暗中偷听到織絲門人私語,得知,五色蠶絲,顧名思義,絲分五線,線各一色,白青黑紅黃,對應五行常色,絲質堅韌,拉扯不斷,水火不浸,刀槍不入,實是神奇萬端,名為「五色蠶蛹絲」,非尋常蠶桑絲可與之比,稀罕之至。

百毒教門人奉教主之命養殖五色蠶蛹,光采齊飼養秘藥藥材便須花費三年辰光,方才得足,又經三年研制,始成足量秘藥,可供養殖一撥五色蠶蛹用。而五色蠶蛹養成,數量極少,吐出絲來,可供絲織者,更是奇少,每三撥「五色蠶蛹絲」加在一起,方才夠量織一成形物事,其中繁雜,從中可見。

五色蠶蛹養成吐絲之後,百毒教門人取絲,將絲揉織成團,搓成一條條細小絲線,用此絲線織就帛帕,專供教主一人享用,他人便是教中長老,也不得用,除非為本教立有大功,教主賞賜,否則,難覓其一。

司馬追得聞後,以為奇怪,便一路悄然跟隨百毒教織絲門人入了五色蠶蛹養殖密室,冒死偷出,拼死得之。

範蠡為驗其言,手拿「五色蠶蛹絲線」兩端,以身嘗試,狠力扯拉,拉之不斷,縱火焚燒,燒之不著,乃信之,出千金,買了一籮筐「五色蠶蛹絲線」來,心中欣喜,不想讓此貴物隨便讓他人針織,乃瞞著妻兒門徒,不予告之,又怕外人知曉,惹來麻煩,乃偷偷藏于家中金銀倉庫隱蔽角落,同金銀一般,用黃色錦布遮蓋了,只不外漏,心中高興,欣喜之余,心血來潮,特意去向妻子學習女織,以圖日後自己心中有思,想織物事,拿將出來,再行針織。其中用意,多有思念西施,要親手織就出一塊鴛鴦錦帕出來,作為常情思念之物,只是心中此念隱藏,不坦言告訴妻子,生怕她一旦得聞,定然不依不饒,與自己吵鬧不休,屆時,惹禍上身,引火傷身。

而他妻子雖也怪異他有學女織想法,詢問再三,只听他說要學一技傍身,縫補織衣,心下懷疑,問了多遍,終究問不出個所以然來,也便信了,教授于他。

範蠡聰慧過人,智勇雙全,才學幾日,竟為他早早學會,織得來了。只是礙于自己身為家中男子,頂梁支柱,一家之主,一家之柱,尋常商業,已很忙碌,卻哪有閑暇去針織物事,因而,此事心中雖然時常想起,只是未得佳時,偷織不便,只得久久擱置了,遲遲不曾動手為之。

這時,心中有這念頭,也便取將出來,就著早已放入籮筐中,同蠶絲一並存放在一起的兩根尖長金子細針,親手創意,針織起來。

織了數年,織成一大一小、一長一短兩塊帛帕,帛帕上又用一同放在籮筐中的金子短針分別刺繡,繡上內容,帛帕乃成,形若錦緞,顏分五色,千般秀雅,萬般亮麗,分別取名為「五色蠶蛹錦帛」和「五色蠶蛹錦帕」,以留後人。

此二帛帕織就出來,因所買「五色蠶蛹絲線」中,黃色絲線最多,因而,主料之色便為黃色,用針來織。其余四色絲線較少,分工而致,乃用于輔助,分別刺繡于黃色帛帕上,添作內容。而二塊帛帕上刺繡內容,也是各有千秋,各不相同。

大錦帛上,用四色蠶絲在正反兩面繡了生平所學一應武功,除了新創「真魄五魂」功只成了形,尚未習練成熟,日後還有待于深入研究琢磨,加強此功,故而不記外,其余功夫,一概記之,只字不差。

小錦帕上,用四色蠶絲在正反兩面繡了「鴛鴦戲水圖」和「太湖藏寶圖」。「鴛鴦戲水圖」,是他為紀念西施,有感而發,完成自己多年心願,刺繡出來。圖中鴛鴦,意指範蠡與西施二人成雙成對,出雙入對。「太湖藏寶圖」則是用于記錄藏寶地點用,以他智慧,只把尋寶關鍵所在用了暗語,記載其中,很是隱晦,只待他日交于自己後人手中,配合葫蘆鑰匙和開啟機關自己親口詳細口訴,在要緊關頭,得有機緣,將此寶藏打開,讓其重見天日。

此事既成,範蠡獨自一人居住三山島上已有二十年,人也蒼顏鶴發,形同枯槁,情知大限將至,命不久長,有心歸家,告別妻兒,囑托遺言,而後回來,在西施衣冠冢中長眠,陪伴于她左右。

臨走之前,心中感慨,表明自己依然回來心願,乃砍竹成片,用多余「五色蠶蛹絲線」將之竄連成一竹簡,從逍遙島上買來筆墨,用烏蟲篆書寫,將生平事跡一一逐筆寫上,清清楚楚。而後,入衣冠冢中,在水晶棺前用「魂魄」真勁,打碎一厚實金磚,砸出一個大窟窿來,心中所思,將竹簡與「五色蠶蛹錦帛」放入其中,將來示于有緣人看,而非徑自帶了回去,讓兒孫門徒保存,在大窟窿上頭,從眾寶藏中取出一片薄薄金塊來,放置其上,鋪平整了,而後在此處前後分別放上兩個紅色蒲團,是從逍遙島上漁民家中買來,蒲團上頭分別織上多余「五色蠶蛹絲線」,每色都有,小蒲團遮蓋住薄薄金塊,大蒲團放在小蒲團後頭,只供磕頭跪拜用。心中盤算著,若是有緣人來一跪一磕頭,估模著磕頭數量,算準了磕首一千個之後小蒲團準破,乃在小蒲團上用紅色蠶蛹絲線繡了「有緣人,磕千首」六個蠅頭小字,以作考驗,只等有緣人來,得其奇遇。

他之所以這般為之,是怕將繡有武功秘籍之「五色蠶蛹錦帛」示之子孫,兒子有三,門徒眾多,眾人若是心有不甘,爭搶起來,必起禍端,只不知傳誰是好。又有「懾魂」神功要自己留著傍身,故而特意將之同竹簡一同這般放置,以期後世子孫得了自己暗中言語,知會其中隱秘一二,在自己死後,既得寶藏又得秘籍,兩全其美,皆大歡喜。

此後,範蠡駕舟返回陶地家中,見過妻兒門徒。所幸多年未見,妻兒健在。自己與妻子相差幾歲,都已年過八旬,入了杖朝之年,兒子也已六旬開外,入了花甲之年,孫子四旬有余,元孫二旬年紀,以往眾門徒中,老死許多,走了許多,現下門徒大半新人,自己不識。

範蠡寒暄過後,便將新創「真魄五魂」神功傳授兒孫門徒,要他們依著自身脈象主魂,好生習練,不久,果有奇效,兒孫門徒武功大進,日強一日,不似先前修煉本門正宗「魂魄」那般見效緩慢了,心中大喜,又日思夜想,研究精進,數月之間,「真魄五魂」神功已然頗為完善,修之更益身心健康。

其間,範蠡沉迷武學,在此逗留耽擱,不思回去,數月之後,忽感油盡燈枯,身心憔悴,情知年邁,命在旦夕,乃將畢生功力用「散功」傾灌入長子體內,傳授于他,又教授了他「懾魂」心法口訣,直要他繼承自己衣缽,將本門魂魄奇門發揚廣大。更將一直珍藏懷中之「五色蠶蛹錦帕」交于他手,要他日後有了需要,前去尋出寶藏。

傳完功後,範蠡內息耗盡,大限已至,回不及西施衣冠冢,已然逝于居所,駕鶴西游,臨死時,子孫圍繞身旁,門徒看護身周,更有妻子陪伴身畔,倒也享盡了人間天倫之樂,死也安心了。只是他心中意思,要回太湖三山島上衣冠冢中,陪伴西施,怎奈島邊水中有水蛇,只有自己能馴服控制,他人不得其法,卻是駕御不了,本想將此法教授長子,怎奈自己一時忘卻了,待得真要教時,已是心氣不足,口不能言,教授不了,因而囑托完臨終事後,無奈之余,只得老死家中,葬于陶地。

範蠡死後,魂魄奇門鼎盛一時,後來幾經變化,過得百年,早已物是人非,面貌不同,太湖藏寶消息,也早已經由以往故人之口,不經意間流傳到了民間,雖然他們都是信用之人,所說隱蔽,並不多說,總之,消息是傳了出去。有許多江湖人士、武林豪杰得聞,紛紛想要上太湖三山島拜見仙人,找尋寶藏,礙于水蛇,卻是上得不島,這群來人,果不其然,不是知難而退,便是葬身蛇月復。三山島神秘詭異之事,卻是早已不翼而飛,傳遍江湖。

更有那水蛇,千百年來不服「陽魄丹」和「陰魂丹」二味藥丸,竟也依舊活著,只不死去,三山島古怪,更是為世人所驚奇。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太湖英雄傳最新章節 | 太湖英雄傳全文閱讀 | 太湖英雄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