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英雄傳 第二百二十八回範蠡隱匿

作者 ︰ 古金翔著

而自己心中對範蠡才華,卻是敬佩,不到萬不得已,實是不忍輕棄,因而,當下為安其心,特起昭命,表彰其功。敕昭上內容,便是念其為越上大夫,竭智滅吳,報會稽之恥,尊為上將軍。只將西施殞命之事壓住,不讓知曉此事之人透漏出風聲,讓範蠡知道了去。心中意思,便是能瞞一時,便瞞一時,只要暫且瞞過了他,日後知曉,日後再說,想來,他久隨自己,為人忠誠,縱然將來知曉,也不會為一女子而以下犯上,做出大不敬之事來。只是心中小心,仍是提防,出入身上皆攜帶「越王勾踐劍」,以護己身,謹防他行暗算之事。

範蠡經過船上御醫診治,回入府中調養身心,心中惦記西施,向文種打听西施下落,文種依著王命,怕他聞之傷心,起先意志堅定,執意隱瞞住了不說,不想,範蠡精明,幾番言語,已然慧眼識破,逼問再三,文種心中不忍,情知隱瞞不住,也便照實說了。

範蠡聞言,當場暈去,醒轉過來,頓時心灰意冷,萬念俱灰,直欲拔劍自刎,以死殉情。文種拉勸,怎奈不會武功,力阻不足,拉勸不住。

範蠡正欲橫劍自殺,腦中突然靈光一現,一個念頭閃過,憶起當日西施臨別之言來,直道今後無論發生什麼,自己都要好好活下去,不可輕生,若是不然,她必然惱恨自己,直到永遠,要自己切記,不可食言。此話當是說來,自己不查,現下發覺,為時晚矣,追悔莫及。

範蠡心中惱恨,眼中含淚,痴痴呆呆,喃喃自語道︰「施妹,你這又何苦呢?明知我倆真心相愛,誰少了誰都是活不下去,你怎的事到臨頭便忘了我等以往所發誓言,同生共死,撇下了我,獨自一人先去了呢?去了還不讓我省心,一塊兒隨你去了,直拿些言語來搪塞我唉,你可知曉,在我心中,你若死了,我苟活著,即便得活,靈魂不在,卻遠比**死了,更過痛楚施妹,從今而後沒你在我身邊相依為伴,我卻怎過日子,怎能快活?」心中痛楚,直比死了難受百倍。心中傷痛,「哇」地一聲,竟是吐出一大口血出來。

文種見狀,頓時大驚,急道︰「我去喚大夫來,為你診治」匆忙而出,臉色憂愁,心中想的盡是自己于心不忍,說出實情,致使範蠡舊傷復發,性命堪憂,心中愧疚,很是心痛。

範蠡為心事所累,眼神呆滯,愣愣發呆,無心顧他,心想︰我既答允了施妹,又怎能臨時變卦,出爾反爾,自尋短見,徑直去陰曹地府見她呢?縱然自己得逞,入了九泉之下,見著了她面,她惱恨我說話不算話,食言于她,料來,定然是記恨于我,不肯原諒我的,我這入去,自討沒趣,又何必呢?還不若說到做到,好好活著,待百年之後,平安入土,見到了她,心願完成,豈不更好?想到這兒,番然醒悟,尋死之念,也便打消了,只是心中傷痛,眉頭大皺,牙關緊咬,格格作響,咬得嘴唇都破了,滲出血來,他只不顧,依然狠狠咬著,情到深處,眼眶通紅,眼淚打轉,欲滴未滴,心中惱恨越王、越夫人,只是他們貴為本國大王王後,自己一生忠君愛民,報效國家,此番縱然懷恨在心,又怎能干出些出格事來,尋他們二人去為西施報仇血恨呢?再說了,大內高手如雲,以自身這些手段,想要得逞,又豈能夠?心中思緒煩亂,好不惱怒,心想︰此處傷痛我心,已不復為我心中理想終老之地,我當遠離于此,歸隱山林,踏水過湖隱遁起來才是。心念及此,身上雖然有傷,直是勉強起身,也不辭官,徑自帶了一包金銀細軟,便想離府而去。

出門之前,忽然想到同僚文種與己一直以來風雨同舟,曾有知遇之恩,遂在房中桌上取過竹簡毛筆,研墨寫字,留書一封,勸說道︰「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寫罷,大步出門,頭也不回,隱身出城,到了城外,尋著碼頭,向漁民買了一艘小船,駕扁舟,泛東海,浪跡天涯,隱于江湖,直以盛名難久居,自李韭溪泛五湖去,跳出了這是非恩怨之地,尋求逍遙自在生活去了。

文種既請醫回,來到房中,不見範蠡,心中驚奇,看到書信後,將信將疑,從此而後,便稱病不上朝。

朝中有人與他有隙,趁此之機,進獻讒言,直道文種常有作亂之心。

越王心中雖是不信,然而,自己生平一應秘密,文種皆知,自己嘴上雖是不說,心中想來,寢食難安,如同有一把柄拽在別人手上一般,好是難受。本來範蠡也知自己諸多私密,然而他已不告而別,隱匿去了,越王想及自己誤害西施,心中愧疚,見他既去,也無心去追捕于他,想到他這一去,自己在朝中不用日日見到,過往羞恥之事,少一人知曉,心中反安,甚感暢快。當下只有文種在朝,便有意順水推舟,借坡下驢,誤殺了他,也便是了,因而,故意信以為真,一日,派貼身侍衛給文種送去一口寶劍,賜他一死,道︰「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

文種見到越王所賜寶劍,不是別劍,正是當年夫差叫伍子婿自殺的那口寶劍「屬婁劍」,已知越王心意,心生後悔,只因沒听範蠡之言,遲遲不走,現下晚了,想走也走不月兌了,只好提劍,橫頸自刎。

其實,勾踐已然乘勝率兵北渡淮水,會中原齊、晉等諸侯于徐州,向周元王致貢。周元王命使臣賜勾踐胙,封勾踐為「侯伯」,晉伯位。勾踐乃回,渡淮南,以淮上地于楚,歸吳所侵宋地于宋,于魯泗東方百里。當是時,越軍橫行于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于是遷都瑯琊,稱霸中原,史稱春秋五霸之一。

範蠡既去,心中思念西施,大為悲痛,從文種口中得知西施沉水于三山島左近,思念之余,想去吊祭,便駕舟入太湖之中,游至三山島附近,望湖大哭,頗為傷感。悲傷過度,內傷發作,自己又不願便離西施沉所而去,想多留得一陣,便是一陣,乃劃舟上島,于島上一處洞穴中安生,每日采摘野果、捕獵野味,聊以解悶,充饑吃食,一邊調養傷勢,一邊陪伴西施魂靈,雖然情知西施魂魄多半在水中,非在島上,然而自己凡膚**,入不得水中長待,為求心安,也便這般為之。

範蠡如此一住,便是數日。連日來,他每日都要到水邊痛哭一場,以表思念西施之情,聲音哀怨,很是深情。幾日後,晚間熟睡于山洞之中,竟是不想,半夜里有一道白影奇襲過來,左飄右晃,飛來飛去,繞著身周團團飛舞,形同鬼魅,久久不散。

範蠡驚見,直道是鬼,嚇了一跳,急忙挺劍,施展「越女劍法」,向那道白影不住揮刺,攻擊上去。豈料,自己揮舞半天劍法,竟是傷不著白影半點毫毛,白影在身周一繞,自己不知怎的,渾身竟是動彈不得。當下心中大驚,嘴巴一張,喝道︰「來者是人是鬼,報上名來我範蠡便是死了,也要知曉是死在哪路人鬼手里」

那道白影晃眼之間,已站于範蠡身前,火堆映照下,白色衣衫,須發皆白,隱隱有股仙氣,不似鬼魅,心中又是一驚,暗道︰莫非不是鬼怪,而是神仙?

正不知所以時,卻听那人模須笑道︰「我乃魂魄神匠歐冶子也你便是那越國中人人知曉、鼎鼎大名的範蠡範上將軍嗎?」

範蠡聞言猛吃一驚,眼楮不住上下打量白衫老者,奇道︰「歐冶子你是一代名匠,鑄劍鼻祖,歐冶子歐老前輩」

白衫老者听了,臉上露出一絲苦笑,道︰「一代名匠?鑄劍鼻祖?哼,都是浮雲,不足掛齒」說話間,神色多有憂傷之意。

範蠡又道︰「歐冶子老前輩早在數十年前便即死了,你……你不會是他。」睜大眼楮,瞧著眼前這位白衫老者滿臉皺紋,形同枯槁,便似上了百歲一般,年邁得緊,心中想來,此人若果真是歐冶子,卻也有幾分可能。

白衫老者呵呵笑笑,並不多說,一個閃身,悄無聲息,身形晃動,人已站在範蠡身後,手上五色光束閃現,雙手一手一邊,變成掌形,各自搭住範蠡身子兩邊非要穴處,將手中五色光束透過掌心,順由經脈穴位,不住傳入他體內。

範蠡只覺背後一陣勁風襲來,不麻不癢,不熱不冷,身上著處,五髒六肺皆有感應,提精振神,身子一瞬之間,竟是為之大爽,嘴巴一張,不禁「哈」地一聲,痛快呼了口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太湖英雄傳最新章節 | 太湖英雄傳全文閱讀 | 太湖英雄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