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之中華再起 甲午風雲 第十八章 建設鞍山

作者 ︰ 芷文

「皇上欲興辦西式學堂,臣以為皇上要三思呀!」朝堂之上,吳鵬剛說要開設新式學堂,剛開了個頭,禮部侍郎多擇站了出來道。

「多擇,你既是禮部侍郎怎麼如此不知禮,朕還沒說完你就搶朕的話。」吳鵬氣道。

「臣有罪!但臣也是為社稷著想,我大清都是以八旗官學為主,而且還受到過太後的稱贊,皇上不應一時的心血來潮而在盛京興辦新學!」

「你放心,朕不花戶部的銀子!」吳鵬手一攤又道。

「噢!原來不花銀子呀……不……皇上,臣並不是因為銀子才這麼說的……」

「算了!跟你們講不通就不講了,朕辦的是義學,八旗子弟的官學可作為貴族學校,而朕辦的義學是想讓那些家貧不能上學的孩子也懂一些聖人之道!」吳鵬見說不通,也懶的說了,辦學校本沒有這些大臣什麼事,但吳鵬想讓旗人子弟一起入新式學校,才列入朝堂討論的,沒想到還是一片反對之聲。

「學校的事眾位回去多宣傳一下就是了,朕還要說一事,幾個月之前朕前往南方巡視一圈,發現在遼陽州與海城之間有大片土地空閑,那里土地肥沃,朕想將盛京附近田莊的民人遷移過去一部分開荒……」

「皇上,此事不可呀!遷移民人茲事體大……皇上三思……」

「皇上,我盛京人口本就不多,田地荒蕪不僅僅海城有,盛京勞動人口也少……」

又是一片反對之聲,這是吳鵬早就預料到的,這些人家里誰都有一些田莊,旗人不事農事或者懶惰,田莊多雇佣民人耕作,一移民豈不是沒有勞作了。

「朕也知道如此對盛京周邊會造成損失,朕想拿銀子以彌補,旗地每遷出一人,朕給旗人五兩銀子補助,並給每戶遷移人三十兩安家費與耕作的土地;擁有民地的民人若想遷至南部地區,朕給他同樣的肥田外加安家費五十兩,此詔令期限為一年。同時朕想把皇產官地中願意遷走的人全部遷走,同時一次性被償戶部紋銀三十萬兩」吳鵬不等眾人反對,先把銀子落實了。

清朝的土地分為民地、旗地、皇產官地與蒙地四種。

民地即為漢人所有,這一部分人出于對遷走後未來的不確定性,很少有人願意遷移。

旗地為八旗成員所有,旗地中有一部分民人在此耕作,這些人中肯定有一批願意南遷。

皇產官地為清朝皇室所有,分管于內務府、盛京工部、戶部、禮部,盛京有大量的皇產官地,也有不少人想要移民。

「銀子如流水般的花出去了!」吳鵬感嘆著,但這些銀子卻也不能不花,要建設鞍山沒有人是不行的,遷去一批人,在當地再聚集一批應該差不多了,而且吳鵬已經派人去中原招流民了,以後可能會隨著關內移民的增多,人口過少的問題會很快解決。

有銀子,這些大臣們自然不再說什麼了,但也有人不甘心,問吳鵬哪來的這麼多銀子,吳鵬神秘一笑,「祖宗留下的!」

由于吳鵬的銀子作用,移民並沒有取得太大的阻力,當然效果也很一般,第一批移民只有三百戶而已,而且幾乎沒有後續了,想走的第一批就走了大半,留下來的都是不想走的,畢竟吳鵬的遷移令只有一年的期限,一年後再遷就沒有補助了。

「董亮,這一次你就不要去鞍山了,你另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吳鵬帶著新編成的兩千軍隊,與鄒良的那一千舊軍就要往鞍山開撥,吳鵬對董亮說道,董亮自投靠吳鵬以來,總是給吳鵬一個忠厚但不失精明的印象,而且最重要的是任勞任怨。

「皇上請說!」董亮躬身道。

「去年黃河又泛濫了,中原地區受災嚴重,流民流離失所,一會你去恩富那里拿十萬兩銀子同時朕會派給你五十名士兵和一份聖旨,朕沒親政,聖旨管不管用還兩說,不要輕易拿出來,你的任務就是把盡量多的流民帶到盛京來,這個任務時間跨度為兩年,現在流民多聚于河南南部、安徽、江蘇等地。」

1887年黃河在流經鄭州市的急轉彎處決口。這次災難造成的破壞令人難以置信,洪水淹沒安徽省。這次水災中的死亡人數幾百萬人,是世界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水災。吳鵬曾經給慈禧上過一道書,說遷流民北上,不過卻無回音,這才派董亮去。

「屬下一定完成任務!」董亮一躬身,然後轉身離去,吳鵬讓他拿十萬兩銀子說多不多,說少不少,要知道清政府的賑災款也只有十萬兩而已。

董亮之後帶著人先行離開了,而吳鵬則領著大軍陸續南下,這一次是大搬家,赤谷中所有的東西都搬走了,好在是城外,並沒有驚動什麼人。

吳鵬這麼急著搬家也是想在設備到達之前先建出一個基地來,總體規劃一下。

吳鵬一伙人不僅僅有軍隊與遷移的民眾,還有一些被劉家照招來的受過西式教育的人,這些人本來是想投靠皇帝建功立業的,但沒想到一來了就要大搬家,而且前方所有的一切還都是從頭建起,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很多人打了退堂鼓。

吳鵬也不在意,吩咐下去,願意走的給路費,不能一起創業的人他帶著也不起勁。別說,還真有幾人悄悄地離開了,不過大多數人還是留了下來,最讓吳鵬感動的就是軍隊,一個多月過去了,軍隊每天除了必須的訓練之外,就是跟著吳鵬進行城市建設。一開始的時候連牛都沒有,而且現在雖不是冰凍三尺之時,但地表很多地方還有凍土,簡單的土地整平都會費很大力氣。但戰士們都沒有怨言。吳鵬也想過等天氣再暖一些動手,但沒有時間了,他時間不多了。

吳鵬突然想起後世中國的指導員制度,非常之好,吳鵬建軍有一個很好的傳統就是文化知識的傳授,不管是新兵老兵,都有老師授課,言傳身教、老兵帶新兵,整個軍隊的風氣一改八旗兵的懶散。

「家照,你要把這些事跡記錄下來以傳後世,讓後世子孫看看我們是如何創業的,這一刻值得銘記呀!」吳鵬看著鞍山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感慨道。

「是!」劉家照點頭道,「皇上也不必著急,這幾天附近來做工的人越來越多了,我派人在附近的船城、沙家堡、煙狼寨等村鎮都貼了告示,相信越來越多的人知道,現在又不是農忙時節,想必會有很多人過來的!」

熱火朝天的進行了近兩個月,城市框架,道路等差不多都已經完工了,此時傳來消息,第一批設備運到了。

****************************************************

(求推薦、收藏。謝謝!)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光緒之中華再起最新章節 | 光緒之中華再起全文閱讀 | 光緒之中華再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