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核時代 設定 (3) 戰爭巨變

作者 ︰ 廢土游騎兵

2032年5月22日,聯合國安理會投票通過了由英、法、德、美提議的,在伊朗上空開闢禁飛區的草案。

5月23日,作為回應,伊朗總統宣布伊斯蘭共和國軍徹底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對歐盟進行石油禁運,將用俄羅斯盧布代替歐元作為歐洲原油結算貨幣。

伊朗此舉無疑掐斷了歐盟能源體系中的命脈部分,造成了十分巨大的能源供應缺口,國際原油價格大幅度上漲,一度超過每桶250美元。

此舉徹底觸怒了長期以來依靠中東原油的歐盟體系,同日,歐盟體系內的其余5個中立國家均向伊朗宣戰。

5月26日,多國部隊空軍以卡塔爾、敘利亞和伊拉克境內空軍基地為跳板,在美國預警機的支持下,向伊朗發動聯合空襲。

5月27日,據半島電視台報道,此次空襲造成伊朗首都德黑蘭市多處受損,市中心的一座清真寺和兩處軍營以及多家工廠被航彈直接命中,化為廢墟;包括一名外國記者在內,共計57人喪生,469人受傷。

同日,伊朗總統發表聲明,宣稱戰爭已經開始,而伊朗已做好準備,將對為歐盟提供軍事基地的中東各國施行報復性打擊。他同時暗示,如果情況危急,將動用伊朗的一切軍事力量,包括處于絕對安全狀態的核武器對歐盟國家發動直接打擊。

6月4日,多國部隊空軍再次針對伊朗邊境山區地帶發動空襲,此次空襲的重點是伊朗地方政府大樓、各大軍營、防空導彈部隊及基地雷達、軍/民用機場等目標,共造成數十座建築被毀,兩座機場被迫關閉,傷亡人數合計高達723人。

據法國總理稱,此次空襲取得了意料之中的效果,伊朗空軍及伊斯蘭革命衛隊的防空體系結構均被摧毀,伊朗空軍已無力奪回其本土境內制空權,多國地面部隊即將在伊拉克境內城市巴士拉、杰盧拉及蘇萊曼尼亞集結,從而一舉擊潰伊朗軍隊。

6月7日,美國總統在白宮新聞廳發表議論稱,伊朗自行發展的彈道導彈有一定幾率突破系統,美國國防部建議從長遠角度出發,不放棄同伊朗和平交涉從而化解戰爭危機的可能。

此次講話一出,世界一片嘩然,英國首相在次日的節目講話中批評美國總統只顧及美國國家利益而忽略世界其他國家、民族利益,是單純的政治把戲。

6月13日,多國地面部隊已在巴士拉及蘇萊曼尼亞集結完畢,以杰盧拉——扎格羅斯山脈——庫赫魯德山脈為主要突破線推進。

多國部隊在侵入伊朗國境內時遭到伊朗邊境部隊頑抗,但在多國部隊陸、空兩軍種的立體式打幾下,伊朗邊境部隊先被多國空軍重創,後被多國陸軍擊潰、消滅。

6月15日,德國總理稱,負責扎格羅斯山脈的「第一集團」已攻佔山脈內數個伊軍據點,擊潰伊軍地面部隊包括一個步兵師,兩個裝甲旅,5個防空營在內的共計2.7萬人的部隊,「第一集團」已經派出約兩個山地師的先頭部隊向庫赫魯德山脈縱深突擊。

6月20日,伊朗最高領袖發表講話,稱伊朗已向以色列城市特拉維夫發射一枚「流星-」型中程彈道導彈,以此來證明伊朗有能力同時對歐盟大部分國家同時進行核打擊。

同日,以色列總統發表講話,證實伊朗確實發射了一枚並未安裝任何爆炸性彈頭的彈道導彈,並強調歐盟日前所發動的空襲並沒有徹底摧毀伊斯蘭革命衛隊的導彈部隊,以色列及眾多中東、歐洲國家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嚴重核威脅。

以色列總統強調,如果伊朗率先使用核武器,以色列將同樣毫不留情的還以顏色,以色列擁有足夠將伊朗從地圖上抹去的核能力,且綽綽有余。

6月25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草案,出于安全考慮,多國部隊將于未來一周內撤出伊朗境內,並在未來一個月內徹底撤出中東地區,重啟和平會談,並邀請沙特阿拉伯,以色列,約旦等中東國家加入。

6月26日,多國部隊同伊軍在伊朗重鎮埃克巴坦那簽署停火協議,並在伊斯蘭革命衛隊的嚴密監視下沿原路分批撤離伊朗境內,返回伊拉克境內。

7月2日,多國部隊正式撤離完畢,伊朗總統同意由聯合國重啟多方核問題會談。

7月3日,會談期間,美國國務院宣布將盡快撤離伊拉克的美軍兵力,並減少駐阿富汗美軍人數,美軍將為可能的中東局部核戰爭做好準備。

7月7日,新華社發表聲明,北京政府強烈譴責伊朗政府將核技術武器化並以此來要挾國際社會。

北京政府同時強調,國際社會應警惕其他國家政權對于核技術的軍事轉變與應用,做好準備工作,防止並打擊中東核技術擴散,徹底消除其可能性。

同時,北京政府提醒聯合國注意,朝鮮半島的核設施有可能已生產出足以完成數枚核武器的濃縮鈾,並進行秘密核實驗。

8月23日,沙特阿拉伯,約旦,阿曼,土耳其等中東國家聯合發表聲明,宣布將開始加速核實驗進程,大量建造核電站等民用設施,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2034年1月4日,據國際新聞網絡報道,退出《不擴散和武器條約》的國家數目已超過125個,超過半數的非核武國家均已退出該項條約,而擁有核武器的美、俄、中三國也已相繼宣布退出該項條約。

新聞最後強調,該項條約現已基本失去效力,各國紛紛加速其民用核電站建設及核技術軍用進程,即使是仍然處于合約限定範圍內的英、法等國也同樣開始加速其核武庫擴編進程。

2月1日,《原子科學家公報》雜志委員會決定將「末日時鐘」從2024年9月27日的4分鐘調整到2034年1月31日的前所未有的30秒。這是自從1984年美國里根政府執政,軍備競賽再次升級的「3分鐘」之後,人類逼近核戰爭最近的一次。

全世界都在加緊各式核武器及其投送設備的開發和儲備,世界級的核戰爭似乎一觸即發。

2037年2月16日,在為紀念金正日誕辰而設立的朝鮮「光明星節」當日,朝鮮中央廣播電台直播了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的講話,其宣稱朝鮮已于昨日傍晚左右成功在地下試爆一枚當量在120萬噸的戰略核武器。

朝鮮從此正式跨入有能力投送戰略核武器國家之列。

截止到2051年1月1日為止,世界上已有超過25個國家正式承認其擁有核武器,包括︰

南、北美洲的美國,巴西,阿根廷;

歐洲的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瑞典,奧地利,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意大利,土耳其;

非洲的南非,埃及;

中東地區的以色列,伊朗,沙特阿拉伯;

亞洲的中國,印度,巴基斯坦,朝鮮,韓國,日本;

澳洲的澳大利亞。

而在核武器是否持有問題上不承認與不發表意見的國家則有34個之多,但據國際原子能機構調查結果及維基解密網站公布的情報資料顯示,其中大多數國家被證實均擁有對周邊國家投射核武器的能力。

據聯合國統計,截止到2050年為止,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在波及全球的戰亂中合並或滅亡,其中超過半數國家在非洲。

2052年5月至7月,聯合國開始倒台,多數國家退出這一國際性組織,因為其成員國仍在試圖限制別國核武器發展,最終導致聯合國于7月底宣布徹底解散。

2060年4月,持續了近12年,從2048年5月起重新爆發的歐洲-中東戰爭宣告徹底結束,雙方所爭奪的焦點——中東石油也已基本消耗殆盡。

令人感到不安的,有限的核武器交易隨即首先出現在中東地區。

歐洲開始大規模采用核能取代其他能源,而中國與美國則在數年前分別開始進行基礎工業能源轉型,將重點轉向核領域。

中國仍依靠南海油田與美國出口原油來度過這一段能源轉換過渡期。

2064年6月,南海油田受爭議海域中方鑽井平台接連發生大規模爆炸,原油生產被迫全面停止。

7月2日,新華社主持人稱,北京政府對這一有預謀的恐怖襲擊表示強烈的憤慨與譴責,聲稱將全面調查策劃個人與組織,在必要時發動軍事打擊。

同日,中國國家安全部部長公布了一份據稱是中國深海無人偵察器在鑽井爆炸發生同一時段所拍攝的水下錄像,根據錄像顯示,有不明人員從水下接近鑽井平台,並在薄弱處的關鍵連接點安裝爆破設施,才成功摧毀了鑽井平台。

據國家安全局有關專家分析推斷,那些不明身份人員手法專業,訓練有素,未攜帶任何可供識別的標志與裝備。但經海軍有關部門研究後表示,不明人員所采用的編隊、手語、爆破手法與美國海豹突擊隊所慣用的快速爆破程序類似。

7月4日,美國國務院國務卿發表講話,稱美國不可能也沒有任何理由破壞中美友好關系,並冒著被世界譴責的可能摧毀尚有大量平民的中方鑽井平台,並宣稱,美國司法部及其下轄的部門將協助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徹底清查此事。

而據中國國家能源局發表的報告,美國在2063年簽訂的《中美原油出口決議書》中再次進行了修改,將出口價格由每桶263.5美元(高于國際標準油價1.5美元)修改為每桶273.5美元。

2066年3月,因中方無法承受美方過高出口價格,中美原油出口談判破裂,中方威脅要以武力奪取石油資源,並同俄羅斯政府簽署互不侵犯條約。

10月,中國入侵阿拉斯加州,佔領安克拉治,全面奪取了普拉德霍灣至阿拉斯加灣、全長近1300公里的石油管道,由航母編隊護航的貨輪大量向中國本土輸送石油。

10月7日,華盛頓政府正式對北京政府宣戰,安克拉治戰爭全面爆發。

—————————————————————————————————————

名詞解釋

特拉維夫︰以色列第二大城市,以色列政府主要部門所在地

末日時鐘︰于1947年設立,標示出世界受核武威脅的程度︰午夜零時象征核戰爆發

戰略核武器︰用于攻擊敵方戰略目標或保衛己方戰略要地的核武器的總稱

以色列︰非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簽署國,雖詳細數量有待爭議,但一般相信其擁有至少一百枚

普拉德霍灣︰迄今為止,各石油公司已從普拉德霍灣油田開采出110多億桶原油,遠遠超過該油田最初發現時所預計的可能產量,其已成為阿拉斯加州最大油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末日核時代最新章節 | 末日核時代全文閱讀 | 末日核時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