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核時代 設定 (1) 能源巨變

作者 ︰ 廢土游騎兵

石油,又名原油,英文稱,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或帶有綠色液體。

其主要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燃油和汽油則是世界上目前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

石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88%開采的石油被用作燃料,其余12%作為化工業的原料。

由于石油是不可再生原料,許多人擔心石油用盡會對人類帶來嚴重的後果。因其價值高昂,又被稱為黑金。

據一份報告顯示,2008年世界總儲油量達到13,320億桶,其中,美國佔209.7億桶,中華人民共和國佔160億桶,佔有量分別位居世界第12位和第13位。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和一直佔據著世界1/4石油日消費量、維持高消費水平的美國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漸漸地達到了僅憑借石油資源而無法完全滿足的地步。

美國能源信息署()于2011年5月的一份報告顯示,2010年美國石油(包括原油和煉化產品)的對外依存度為49.3%,自1997年以來首次降到50%這一國際「警戒線」以下。

同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及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計算發現,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石油淨進口量/總可供應量)在2008年即超過50%,2010年已達到54.82%,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美國。

的報告指出,美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在2006年達到頂峰後開始下降,美國對海外石油依賴減緩的趨勢可能延續到下個十年。

而造成這一重大轉變的原因,源于美國對新興能源的大力開發和利用。

從1980年起,美國相繼頒發了《能源安全法》、《可再生能源法》、《美國合成燃料公司法》、《生物能源和酒精燃料法》,緊接著1982年頒布了《太陽能和能源節約法》、《地熱能法》,這些政策奠定了太陽能、地熱和生物能源在美國發展的基本格調。

但隨著2001年3月美國公然退出「京都協議」,從此成為與「限制碳排放」不沾邊達數十年之久的國家。

由此可見,美國制定新能源政策,僅從狹隘的美國國家利益出發,僅為滿足國內的能源需求,沒有在世界和人類面前表現出應有的大國責任和社會擔當;美國新能源政策的制定具有明顯的政治色彩。

隨著美國新能源開發、撥款、大力扶植政策的確立,各種新型能源,如高級生物燃料、用于儲存的高效電池、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氫能源以及核裂變、核聚變等等,均紛紛進入國家財政預算優先通道,開始了耗資巨大而緩慢的發展。

同樣的,中國也在尋求能源轉型發展,從而逐步減少對于一次能源石油、天然氣、煤炭的依賴,轉而依靠多種新型二次能源來維持龐大的工業體系運轉。

兩個國家一邊加緊對于新型能源的開發,一邊暗中較勁,給對方不斷制造障礙和麻煩。

2018年3月15日,波音公司率先完成世界上首架——完全使用可拆卸式發電堆作為能源——的大型軍用固定翼飛機試驗機研發與制造工作,並成功通過長達1年零2個月,共計433天的多次飛行測試。

3月17日,這架軍用機在第一次正式載人試飛,從芝加哥飛往密歇根州底特律都會韋恩縣機場途中出現故障,墜入密歇根湖中。機上隸屬美國空軍的17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史稱「317」空難。

4月9日,一架屬于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同樣使用可拆卸式發電堆的大型客機在中國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成功進行首次試運營,飛往廣州白雲國際機場並成功降落,新華社向外界報道了這次成功的載人試飛。

4月11日,美國國土安全部在提交給美國總統及國防部的一份報告中稱,中國國家安全局的特工策劃並實施了「317」空難,矛頭直指其背後的北京政府。

4月1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會見美國領事館外交官時發表聲明稱︰中國政府從未指使任何個人或組織進行過針對美國的恐怖活動,他強調,中國一直奉行不結盟和平崛起政策,尊重別國領土完整,不干涉別國內政。

他同時批評,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嚴重污蔑了中國政府的聲譽。

4月13日,美國國務院國務卿發表講話,宣稱從此將對中國的外交關系由2011年《中美聯合聲明》的貿易性合作伙伴重新調整為為合作伙伴關系。

美國國務院國務卿又于同日發表聲明,稱白宮將再次考慮對台軍售提議,包括**M_8×8型「斯崔克」反坦克導彈車、M6「後衛」步兵戰車、M1116裝甲車,「愛國者」-3中程反導系統在內的眾多美國軍隊現役的庫存裝備,將台灣納入美國的。

美國國防部長發表聲明,稱駐守在日本橫濱的隸屬于太平洋司令部的第七艦隊的-73「喬治•華盛頓」號航空母艦同2艘巡洋艦,4艘導彈驅逐艦,3艘護衛艦及1艘攻擊型潛艇和若干後備保障船只所組成的特混艦隊將進入黃海外圍海域。

特混艦隊將等待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艦隊與之匯合後,進行為期42天的,代號為「尖嘴鉗」的聯合軍演,期間韓國和菲律賓將加入觀摩部隊,參觀整個軍演的全過程。

4月14日,中國外交部發表電訊,將中國對美國的外交關系由建設性戰略合作伙伴重新調整為伙伴關系,同時北京政府強烈抗議白宮重啟對台軍售案,強烈反對美國干涉別國內政。

同日,中國外交部部長臨時由蒙古改乘專機飛往莫斯科,會見了包括俄羅斯聯邦主席,俄國防部長、司法部部長在內的11名高級官員,就《中、俄、蒙三邊戰略合作伙伴貿易關系計劃書》的具體細節進行了詳細探討。

會議結束後,俄國防部長表示,此次會議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中、俄、蒙就邊境地區的礦業與石油、天然氣等開采權問題已達成一致性意見,並將組建三國特種聯合作戰部隊,聯手對抗日益突出的越境恐怖主義行為。

俄國防部長還表示,俄聯邦安全局的一份報告明確指出,「**斯坦獨立運動」恐怖組織在武器、資金、人員培訓方面受到了美國國防部的暗中援助支持。

俄聯邦安全局局長的一份報告中表明,包括美國中央情報局,國務院在內的機構均參加了援助策劃。

中國政府依靠上述舉動,針對美國的單邊主義外交政策及單方面挑釁行為作出了回應,狠狠的回擊了白宮一拳。

而雙方的關系,也一度降低到了冰點。

至于對于新能源的開發進展,兩國都不約而同的漸漸從那些進展十分緩慢的高儲能電池、太陽能、風能轉而發展「短期內」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可拆卸式核反應堆超小型化技術方面。

2024年9月29日,英國廣播公司主持人援引MI6的一份公開報告稱,中美所選擇的核能小型化為主的能源發展道路充分展現了兩國對于新一代軍隊後勤及作戰理念的全面化更新,兩國正嘗試將超小型的核反應堆安裝在導彈快艇甚至主戰坦克上。

主持人還援引報告分析,稱全球多個國家、政治組織、經濟聯合體都已經啟動了核能的重點研究和小型化技術的嘗試。

報告還顯示,德國萊茵金屬已經成功將可拆卸式小型核反應堆安裝在了一輛高速火車車頭,並進入了測試運營階段。

與此同時,美國科學家在加州利福摩爾市成功制造出了體積約有卡車車頭大小的研究性輕水核反應堆,它的輸出功率高達2萬千瓦。

MI6的報告對世界性的核能研究浪潮及其所取得的重大突破給了一個還湊合的稱呼,稱之為「軍事性核能輻射」。

而政治學家將這段時期稱為「核能軍備競賽」。並宣稱,從此階段起,人類開始進行大規模核能實驗及移動性核能源開發,正式跨入「核能時代」。

—————————————————————————————————————

名詞解釋

一次能源︰指從自然界開采,直接被使用的能源

美國能源信息署()︰隸屬于美國能源部的一個統計機構,使命是向決策者提供獨立的數據、預測、分析,以促進健全決策、建立有效率的市場

京都協議︰全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京都議定書》,其目標是「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進而防止劇烈的氣候改變對人類造成傷害」

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經過加工或轉換得到的其他種類和形式的能源

發電堆︰為發電而發生熱量的核反應,稱為發電堆

︰戰區導彈防御系統()

MI6︰英國秘密情報局(,),英國對外的情報機構,1912年成立,負責海外間諜工作

輕水核反應堆︰使用普通水作為冷卻劑及慢化劑的核反應堆,是目前世界上核反應堆的主要堆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末日核時代最新章節 | 末日核時代全文閱讀 | 末日核時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