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一品才俊 第115章 上元佳節

作者 ︰ 讀史書的狼

第115章上元佳節

秦允明最後說道︰「而這部《西游記》反映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就是唐三藏師徒歷經千辛萬苦前往西天取經。在下就是要以這本書,來印證在下此去京城讀書,絕不會畏懼任何辛苦艱酸,一定要學有所成。」

吳王恍然大悟,忍不住撫掌贊佩道︰「好,好。大郎以書來明志,意義深刻,真是好的很,好的很呀。小王相信大郎絕對不會讓人失望,小王就靜候大郎高遷的好消息了。」

天色快要到傍晚的時候,秦允明反而尷尬了起來。本來小郡王邀請自己來杭州游玩,也算是有個名目。現在《西游記》念完了,而且今天還是上元佳節團團圓圓的日子,自己好意思留在王府嗎?

可是若要現在趕回去,只怕時間也不充裕。

外面大雪還封路,而且天黑之後要關城門,難道如此佳節時刻自己竟然要住宿在客棧之中嗎?

至于吳王,在下午听完《西游記》之後,因為一大早起早應酬,頓時有些勞累了,所以之後與秦允明閑聊了半盞茶的功夫就起身去休息了。雖然吳王在休息之前,一再強調讓秦允明今天留宿在府上,傍晚過後還能一同去孤山上放煙火。

只是秦允明一個人在王府里也不知道該做些什麼,更何況府上來來往往那麼多吳王的親友,他一個都不認識,更顯得有幾分百無聊賴和窘迫了。

就在這個時候,王府一個小廝忽然跑來通報,說小郡王從臨安候家里回來了,正嚷著要見秦大郎。

秦允明不由一愕,忙問道︰「小王爺怎麼突然回來了?」

那小廝笑著說道︰「本來今早下了一場大雪,小殿下以為大郎你不會來了,因此才去了臨安侯家里作客去。下午時,陳相公派人特意去了一趟臨安侯家里通知小殿下,說大郎您已經到府上了。」

秦允明恍然大悟,那陳相公想必就是上次與曾肇有交情的王府屬官了。

小廝接著又道︰「小王爺一听大郎你來了,本來正和臨安侯听戲呢,二話沒說就急忙跑回來了。」

秦允明很是感動,這小胖子還真講義氣。

片刻過後,就听見門廊那邊傳來呼喊聲︰「大郎何在,大郎何在?」

話音由遠而近,很快小郡王就出現在了門廊的盡頭。他穿著一身濃重的盛裝,因為胖子比較怕冷,所以看上去有些臃腫,胖乎乎的臉蛋還有一些紅暈,也不知道是喝酒的緣故還是激烈運動的緣故。

秦允明從堂上起身迎了出去,開玩笑的道︰「小王爺,你今天可讓我等的夠慘了。正午來的,等你可等了一下午呢。」

小郡王來到秦允明面前,顯得有些不太好意思,連連辯解道︰「這不,這天氣,這……這我也沒料到呀。本以為一場大雪路不好走,大郎你不會來,沒想到大郎你還真夠朋友,說來就來了。這……唉,是我不對,我向你賠罪還不行嗎?」

秦允明哈哈笑了笑,一邊搖手一邊說道︰「這我可擔當不起。不過小王爺你也夠義氣,听說你正在臨安侯家里呢,聞訊之後立刻就返回來。我倒是要鄭重感謝小王爺對我的厚愛呢!」

「唉,咱哥倆誰跟誰呢?是不是?」小王爺胖乎乎臉上立刻笑逐顏開了,「你不知道,我當真正與臨安侯在听戲呢,後來趙五跑來說你到府上了,我起身就跑,把臨安侯都嚇了一跳。」

「這……豈不是得罪了侯爺了?」秦允明連忙問道。

「不礙,我跑時臨安侯還在後面喊,說茅房出園子左拐就是。哈哈哈哈,笑死我了,真逗是不是?」趙奕說著,笑得捧月復不已。

秦允明也樂了,這小胖子還真有趣。

小郡王笑罷了之後,又忙說道︰「這樣,你現在趕緊跟我去臨安侯家里,只怕遲了臨安侯會去茅房找我,到時候可真不好交代了。咱們晚上先在他家吃一頓好的,然後去西湖看燈會。」

秦允明听了小郡王的話,差點沒噴出來。這一來一去都隔這麼久時間了,臨安侯只怕還以為小郡王掉茅坑里面去了。當然這還不算什麼,最重要的是小郡王從茅房出來之後,竟然還多帶了一個人,這就讓人匪夷所思了。

他有些為難,說道︰「這,不好吧。吳王殿下說晚上叫我一起去放煙火呢。」

「哦,對了,你不說我倒忘記了。年前父王就置辦了好幾千兩銀子的煙火。」小郡王喃喃的說了道。

他忽然用自己的右拳頭打一下自己的左手掌,驕傲的又解釋了道︰「其實每年過上元節時,我們王府都是會放的煙火,而且放得最多最大最好看。不信大郎今晚你就等著瞧,西湖那邊保準會有很多很多的人,他們三更以前看燈會,三更之後就是看我們王府放煙火。」

秦允明的記憶力當然知道杭州每逢上元佳節看煙火也是一大亮點,只是以前一直誤以為杭州城放煙火是官府號召富商們共同出資,今天才知道原來是吳王府獨家支持的壯舉了。

「要不小王爺你先去侯爺家吃過晚飯,我在府上等你?」他說道。

「唉,都說了三更才放煙火,你急什麼呀。你跟我一起去臨安侯家里,你別害羞嘛,臨安侯其實認識你的。那老家伙最喜歡收集名人的墨寶了,我在他書房里見過大郎的墨寶呢。」小郡王大大咧咧的說道。

「呃……我沒害羞……」秦允明強調的說道,他只是覺得自己一個外人,大過年小郡王是走親戚,自己摻和進去不太好而已。不過他嘆了一口氣,又道,「那好吧,我跟你一起去吧。」

小郡王開心的說道︰「這就好了嘛。走走走,速去。」

于是,小郡王囑咐了一個下人等父王醒來後交代一句秦允明的去向,然後就拉著秦允明直接出了王府。王府門口他那輛馬車還停在那里,兩個人上了馬車,有說有笑的就向臨安侯家去了。

臨安侯是太祖那一系的親戚,至于是太祖的第幾代的輩份倒是說不清楚了。臨安侯雖然被封在臨安縣,但是他卻一直住在杭州城內,一是因為杭州城與臨安縣就隔著一道城牆而已,二是杭州城自然要比一個縣區繁華得多。

宋太祖那一脈的親戚大多都已經沒落了,有的人家甚至窮得連自己是皇親國戚都不知道。倒是臨安侯祖上積德,其阿公中過進士、當過官,父親承蔭入仕,並且一邊當官還一邊經商,利用官商合並的關系,將家業打理的極其富庶。

到了臨安侯繼承家業時,恰好遇到神宗皇帝重整皇家族譜,而其又在當地小有名氣,很快就被宗正寺核實了血脈身份,被神宗封為了臨安侯。

臨安侯的身份得直,家業又富庶,自然人就瀟灑起來了。時常與同在杭州城內的國公、縣公、王爺們混在一起,漸漸越來越有皇族的氣派。

秦允明與小郡王抵達了城西臨安侯府邸。

臨安侯府邸十分氣派,要比秦府大了一個檔次,當然比起吳王府卻要稍遜一籌。

侯府的小廝認得是小郡王的馬車,連忙打開了側門,將小郡王的馬車迎入了偏門。

兩個剛下車,侯府的一個小管事笑吟吟了趕了過來,煞有其事的說道︰「哎喲,小王爺您剛才急匆匆的跑去哪里了,我們老爺還以為哪里惹罪了小王爺,害得咱們擔心好一陣呀。」

小郡王無所謂的說道︰「哦,沒事。我府上來了一位貴客,剛才急著跑回去招呼了。喏,就是這位貴客,想必侯爺見了他,同樣會驚喜不已呢!」

他說著,指了指一旁的秦允明。

小管事見秦允明氣宇軒昂、衣著華貴,一看就是有檔次的人,連忙討好的說道︰「小王爺的貴客當然是貴客了,小的這就去稟告侯爺一聲!」

「去去去,快去吧,就說我趙奕的好兄弟、杭州著名的才子秦三盞秦公子來拜訪他老人家。」小王爺神氣十足的說道。

那小管事一听原來這位衣冠楚楚的少年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允明,當即整個人的腰又彎了幾公分,連連說道︰「原來是秦三盞秦公子呀!久仰大名,久仰大名!小的這就去稟告侯爺。」

說完,屁顛屁顛的就小跑而去了。

見了臨安侯之後,這位年逾半百的老侯爺對秦允明百般熱情。當然秦允明心里還是很清楚,侯爺的這份熱情當中,最起碼有三成是出自對小郡王的奉承罷了。不過這也無所謂,好歹還有七成左右是出自真心,可見自己在杭州城的名氣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了。

這時雖然是傍晚的天色,但是臨安侯府院子里的戲折子正好還有最後一出。

臨安侯引著秦允明、小郡王到了府院去看戲,順便將自己的一眾親友介紹了一番。只是侯門深似海,臨安侯的親戚沒有五百也有三百,整個府院里一共擺了三個戲場,到處都是來來往往的人影。再加上一旁端茶倒水的丫鬟下人們,簡直比趕集還熱鬧。

人太多,自然不能一一介紹,也就是走走客套而已。

臨安侯將秦允明和小郡王親到自己身邊落座,不過這時他對看戲已經沒了多大的性質,倒是不停的秦允明閑聊。

「大郎,你明年開春果然要上京投靠太學?」臨安侯在听說秦允明要讀書的消息之後,不由顯得有些驚訝了起來。

「正是,晚生年歲不小,自當將心思放在一些正經事上才是!」秦允明客套的回了一句。他以為臨安侯又是像其他人一樣,對自己這個已經頗有名氣的才子要去讀書感到疑惑不解,自己內心早就對這個問題已經是疲憊了。

「這還真是太巧了。」臨安侯忽然轉驚為喜,哈哈大笑了起來。

秦允明有些模不著頭腦,剛準備開口發問時,一旁小郡王一邊嗑著瓜子,一邊向秦允明解釋道︰「侯爺家的五郎剛滿十八歲,明年開春也是要去太學讀書的。」

小胖子吐了一口氣瓜子皮,嘆息道︰「你們這些人啊,讀書有什麼好玩的,一個一個都要去讀書。讀書也就罷了,咱們杭州那麼多書塾,在杭州讀書不也一樣嘛,非要跑到京城去作甚鳥事呢!」

在秦允明和小郡王談話之際,臨安侯轉過身向站在身後侍候的一個侍女吩咐了道︰「去,將五郎叫過來。」

侍女連連應了一聲,小跑離去了。

臨安侯笑眯眯的又轉過身來對秦允明說道︰「大郎,我將犬子介紹于你認識認識。若大郎不嫌棄,明年開春了,不妨就與犬子結伴同行,一起上京去好了。大郎定下何日上京了嗎?」

秦允明答道︰「晚生思量在二月底或三月初的光景,等天氣不是那麼冷了,路上交通也更方便一些。」

臨安侯心中默默盤算了一下,然後說道︰「我犬兒打算二月中旬就上京去了。不過這不妨,咱們可以再商量商量嘛。」

秦允明笑道︰「這是自然,晚生若能與衙內結伴同行,那也是沾光不少呀。」

這時,一個帶著輕微酒氣的青年從戲台子盡頭繞道走了過來。

青年穿著一身白紅相間的嶄新綢緞襖袍,腰間懸掛著一個折扇袋子,容貌顯得文文靜靜,臉頰還因為喝了酒而有些泛紅,一看就是一個富家公子哥的樣子。他在侍女的帶引下來到了父親這邊,先向父親行了一禮,又向小郡王和秦允明行了一禮。

「小王爺,你下午跑哪里去了,我可找了你好久呢。」青年不認識秦允明,自然只與小郡王客套了一番。

小郡王只是嘿嘿笑著,並沒有應答。

臨安侯向兒子招了招手,指著一旁秦允明的說道︰「五郎,快來見見鼎鼎大名的秦三盞秦大郎!你這幾日不一直在臨摹秦大郎的墨寶嗎?來來,先認識認識。」

青年一听原來這翩翩少年正是秦允明,立刻笑逐顏開起來,再次向秦允明鄭重的行了一個抱拳躬身禮,說道︰「原來是秦三盞秦小郎君,久仰大名,久仰大名呀!」

秦允明見這青年如此謙虛恭謹,心中頓生好感,連忙起身還禮道︰「見過衙內,衙內盛情讓在下惶恐呀。」

青年連連笑道︰「秦大郎可不要稱呼我衙內,我可授受不起呀。」

臨安侯說道︰「我這犬子叫作趙子鑫,大郎你喚他五郎即可。」

秦允明應道︰「那在下見過五郎了。」

趙子鑫哈哈笑了笑,說道︰「甚好甚好。其實我對大郎早已仰慕已久,尤其是大郎三盞作文的才華,真是讓人佩服不已呀。」

臨安侯招呼趙子鑫和秦允明都落座下來。

「五郎,大郎明年同樣要去太學深造,到時候你們可就是同窗關系了。你雖然年長于大郎,但才學上可大大不及,日後要多向大郎學習呢。」臨安侯說道。

「原來大郎也要去太學呀?真是太巧了。」趙子鑫欣喜不已的說道,「我今年剛剛在族學里讀完詩經和《論語》三章承蒙族學的夫子和州衙學政相公的器重,推薦我去太學精進。」

秦允明其實知道,像趙子鑫這樣王侯家的公子,進入太學實在太容易。而且他們這些有身份的讀書人在入讀太學之後,直接就能進入上學舍學習,不僅學習周期短,而且起步點很高。可以說就算趙子鑫學業失敗,從太學出來也能直接免除州試、省試,直接可以參加殿試了。

不過這種可能很小,因為王公貴族子弟從太學肄業之後,大部分都直接封官了,他們的成績好壞僅僅是影響封官的大小而已。

「說來慚愧,在下至今不曾讀全過一本聖賢書,因此這次前往太學深造,倒是還要向五郎多多親近、多多請教了。」他呵呵笑了笑,誠實的說道。

「大郎話可不能這麼說呢。數月之前,大郎你與錢塘縣縣學的幾位夫子對簿《論語》,不是已經將這些老夫子駁得啞口無言了嗎?縱然大郎沒讀過完整的聖賢書,可是以大郎的聰明才智,一定能手到擒來的!」趙子鑫十分客氣的說道。

臨安侯打斷了兩人的談話,說道︰「五郎,你與大郎商榷一下,看看開春之後是否可以結伴同行,也省得路上相互有個照應。」

當即,秦允明就與趙子鑫商議了一陣。

經過簡單的接觸,秦允明漸漸看出了趙子鑫的為人。這位青年典型的是富貴家族子弟的標準人物。這種標準人物不代表一定是紈褲子弟。趙子鑫一直恪守著一種貴族的行為規範,知書達理,溫文爾雅,矜持而又保持著大度。

雖然給人感覺,趙子鑫的性格隱隱約約有幾分刻板和固執,但是絕不算是什麼壞人。秦允明想過,好歹自己有點名氣,家里的條件也不錯,否則只怕會很難與這種貴族相處融洽了。

一番商榷,秦允明和趙子鑫暫時決定于二月底時一同從杭州出發,乘船北上前往京城。當然這僅僅是暫時決定,到時候會不會有變動那就另當別論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一品才俊最新章節 | 大宋一品才俊全文閱讀 | 大宋一品才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