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一品才俊 第22章 夫子教訓

作者 ︰ 讀史書的狼

>

第22章夫子教訓

秦允明匆匆的來到園子里,只見那廝正是曾經跟自己去買書的華安,于是問道︰「出了什麼事這般急切,你先告訴我有什麼不好的?」

華安人雖,但世故通達。他焦急的拍了拍大腿,繪聲繪『色』的道︰「大郎,縣學里來了幾位夫子,大郎你妄自什麼菲薄,還玷辱了什麼孔聖賢,正是要拿你去問話呢。」

秦允明哭笑不得,道︰「我玷辱孔子?這是縣學里哪位夫子腦袋讓驢給踢了,我這幾日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我玷辱的是哪門子的孔聖人了?」

華安『模』了『模』腦袋,為難的道︰「這,的就不知道了。不過剛才老爺喚我的時候,我看到前堂上還有唐大官人在場。」

秦允明『迷』『惑』了起來,問道︰「唐大官人是誰?」這倒不是他記憶短缺的緣故,而是在記憶里根本就不認識這一號人。

華安了道︰「大郎,你竟連唐大官人都不知道?好歹大郎你與唐大官人的三公子交情匪淺,往日也去過唐大官人的家里,怎麼就給忘了呢?」

秦允明這才醒悟過來,原來這唐大官人就是唐觀禮的老爹。他不禁在心里暗罵原來的自己,去人家玩耍竟然都不認識人家的老爹,這簡直連狐朋狗友都及不上了。

他連連打了一個哈哈,道︰「哦,哦,記得了,原來是唐三郎的令尊呀。」

轉而他又問道︰「可是,唐官人來了又有什麼干系?」

華安道︰「前些日老爺不是讓大郎你寫幾副字贈予老爺生意上的朋友嗎?其中便贈予了幾篇大郎你抄寫的論語給唐大官人,當時便是的在一旁伺候的。」

秦允明一听,立刻就有了苗頭,自己在抄寫《論語》的時候,將一些學過的句子加了注釋,老爹便是拿著這些有注釋的字送給了唐大官人。也許唐大官人不心把這些墨寶張揚了一番,讓縣學的人讀到了那些語句的注釋,因而覺得自己這個十四歲的『毛』頭子妄自菲薄。

可是他回頭又想,自己的注釋可都是教課書課本上的意思,又沒有什麼大錯誤,縣學里的人讀了這些注釋應該夸自己少年通才才是,怎麼會認為自己妄自菲薄呢?難道二十一世紀課本上的解釋有偏差?

華安見秦允明猶豫不語,連忙催了一聲,道︰「大郎,你還是先去一趟前堂吧。老爺沒讀過什麼書,耍嘴皮子哪里是這些夫子們的對手,你再不去,怕是要讓老爺多加受氣了呢。」

秦允明覺得這些迂腐的夫子是來踢場子的,心中不快意了起來,一甩袖子便向門外走了去,一邊走一邊喃聲的道︰「我倒是要瞧瞧,我是如何妄自菲薄了。」

來到前堂,旁側的幾個門廊上都站著許多丫鬟、廝,紛紛探頭探腦向前堂里面探望。這些下人們平日一旦閑暇起來,便最是百無聊賴的了,湊湊熱鬧對他們來是一件趣事。

華安在前面讓丫鬟、廝們把路起開,讓秦允明走進去。

堂上的爭論聲原本消停了一些,縣學來的幾個老夫子都是上了年紀的人,面紅耳赤的吵了一陣之後,在體力上有些受不住,便氣呼呼坐了下來,自顧自的吃起茶來。然而當秦允明剛走進來時,這幾位老夫子仿佛得了佛光普照似的,再次激動起來,其中兩位爭相站起身就要指著這個不學無術之輩一頓大訓。

不過秦允明早有準備。

他進來之後見到老爹正一臉郁悶的坐在首座上,客座上則坐著一個胖乎乎的中年人,穿著綢緞的華服,臉『色』老爹好不了哪里去,想必便是唐觀禮的父親了。當即,他不等那些老夫子發作,先向父親和唐官人行了禮道︰「父親大人安好,唐世叔安好。」

本來家中來客,應當先向客人行禮,尤其還是縣學的幾位德高望重的老夫子。不過秦允明是不認識這幾位老夫子的,先向父親和認識的人行禮,也正是為了讓父親和認識的人相互引薦一番。

那兩位老夫子見秦允明雖然黃『毛』孩,卻懂得禮儀,如果這個時候發作只怕反倒傷了自己的大家身份,于是又只好各自落座了下來,氣呼呼等著秦老爺介紹。

唐官人連忙呵呵的向秦允明笑應了一陣,而秦老爺只是不冷不熱的應了一聲,然後道︰「你這豎子,本來沒幾分學問還妄自胡『亂』抄注聖賢書,倒是讓三位秀才相公找上門來了!!」

宋朝的秀才並非是科舉過了鄉試者的稱呼,在宋朝也根本就沒有鄉試這一。這個稱呼從唐朝傳下來,漸漸演變成了有學問人或者正在讀書人的尊稱。

秦允明听得父親埋怨自己,心中倒是不爽了起來,自己不過是練字,若不是老爹硬要拿去送人,會招惹出這樣的是非嗎?不過他听得出來,老爹只是為了迎合場面才這般的,只能忍下了這股委屈。

那兩位最激動的老夫子只是各自哼了一聲,一點都不領情。

秦老爺接著便向三位老夫子介紹了道︰「三位,此子便是犬兒。允明,還不去向張師爺、陳教諭、李學正賠罪。」

秦允明只得轉過身去,趁著這個機會先打量了一番這三位夫子。

那張師爺職餃最大,坐在右邊首座上,已經是年過半百的歲數了,鶴發須顏,一臉森嚴,一對不大的眼楮仿佛看什麼都不會順眼似的。

師爺本來只是知縣聘請的幕僚,通常只是負責料理縣衙中的公務,原是與縣學的工作是扯不上關系的。

不過縣學的主政都是由知縣兼領,因為知縣每日要應付本職的公務,所以很少能顧及到縣學,除非是某個窮鄉僻壤的地方,又沒什麼公務,又沒什麼學生,兩邊都輕松所以兩邊都能管。錢塘縣這個大縣自然不在其列。

江南人杰地靈,不僅僅繁瑣的事務眾多,應試的學子也不少,這便讓錢塘縣的知縣兩邊都顧及不過來了,于是便專門聘請了一個管學問的師爺,來負責縣學的政事。

在張師爺其下便是陳教諭。教諭並不是縣學常設的職位,只有一些規模較大的縣學才會多出這一席來。陳教諭張師爺更老,差不多已是古稀之年了,整個人的身子骨看上去似乎只剩下讀書人的精神,干瘦得就像得了厭食癥一般。

李學正算是三人當中最年輕的一位,其在不『惑』年與耳順年相接,不過正是因為氣血最旺,此刻也是最怒不可遏的一個。

秦允明彎下腰,向三人行了一個大禮,道︰「晚生秦允明,見過三位夫子。」

李學正將手里的茶盞重重磕在了身旁茶幾上,瞪著眼楮幾乎要從里面『射』出刀子來,斥問道︰「子,且問你現在讀到什麼書了?」

秦允明猶豫了一下,實話他現在什麼書都沒讀,不過為了不失自己顏面,依然道︰「晚生愚昧,只讀過半冊《論語》、半章《詩經》,以及《史記》數篇、《孟子》數篇。」

那李學正冷冷嘲笑了起來,道︰「老夫執教二十余年,還從未听過像你這樣讀書的人,一本書都沒讀通便又去讀另外一本,可見你是一個朝秦暮楚、毫無定力的人了,就你這樣還讀個什麼書!」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一品才俊最新章節 | 大宋一品才俊全文閱讀 | 大宋一品才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