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一品才俊 第16章 技驚四座

作者 ︰ 讀史書的狼

>

第16章技驚四座

秦允明看了一眼唐觀禮和袁彤,只是哂笑了一陣,臉『色』絲毫不見難『色』。

唐觀禮有些疑『惑』,問道︰「秦大郎,你現在還笑的出來?咱們身上的銀子能夠輸幾回?」

秦允明作勢嘆了一口氣,道︰「為何要輸呀?曲曲題,有何難處?」

他話的聲音不大,但是此時畫顏舫上的客人們都沉思冥想,就連福祿舫上也是在竊聲議論,因此這話還是讓周圍的人都听到了。

所有人都吃驚不,心道這子也太囂張了!

一位鄰桌的公子忍不住道︰「這位郎君既然作出,不妨就寫出來讓我等欣賞一番!」

秦允明微微笑了笑,答道︰「在下只是以為這題目不難,倒沒自己已經作出了。」

听了這話,周圍的人都笑了起來,原來這子果然是滿嘴胡言。

秦允明卻一副從容自若,又道︰「不過,待在下先飲幾杯酒,興許就有靈感了!」

先前那公子冷笑道︰「怕是這全舫的酒都給你喝完了,你才有靈感罷?」

秦允明笑而不語,托起酒杯就慢條斯理飲了一杯。

那些公子士紳們笑過之後便不再理會秦允明,只當這子是打腫臉充胖子,于是又各自低頭尋思靈感了。

然而秦允明在飲完第三杯酒之後,立刻便高聲喚了道︰「來人,筆墨伺候!」

這喊話讓所有人怔了一怔,不過隨即都冷笑了起來。他們都以為秦允明是狗急跳牆,故意圖一個第一,好引人注目。只是這子實在太女敕一些,殊不知第一名雖然能得五兩銀子,可若是爛作,不但要罰十兩銀子,而且更會惹人恥笑,名利皆損。

他們卻沒有多什麼,只等著看這子出丑。

蘇姑娘冷冷的盯著秦允明,先前秦允明口出狂言,自己的題目是區區題,心中便有不悅。她現在倒是要看看,對方三杯酒的功夫,能拿出什麼樣子的作品讓自己心悅誠服!

一個丫鬟從船艙里端著文房四寶走了出來,心的放在了秦允明面前的桌子上,然後還體貼的幫忙研墨。

唐觀禮趁著這個時候拉了一把秦允明,低聲道︰「秦大郎,你真的有了?」

秦允明臉『色』一下子拉了下來,他怎麼听唐觀禮這話有點別扭,仿佛是在為自己懷孕與否了。他咧嘴笑了笑,道︰「硬著頭皮來唄!」

唐觀禮頓時傻眼了,不過他想到秦允明先前在舫子上所作的那首「山外青山樓外樓」的詩,一時也拿捏不準對方的心思了。

丫鬟研好了墨,秦允明站起身來提起『毛』筆,在鋪好的白紙上開始落筆。唐觀禮和袁彤都忍不住湊過來看,不過秦允明的台閣體行書太慢了,半天才寫完一個字,真是惹人心急。過了片刻之後,兩人才知道這是一首詞,上闕已經寫完了。

唐觀禮忍不住念了道︰「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他剛剛念完,秦允明也正好收筆。

畫顏舫上的客人听完這闕《菩薩蠻》後,全部都震驚不已,沒想到這看似半瓶子囂張的子,竟然真有如此才學?不僅是應了蘇姑娘的要求,而且辭藻之間更有十足的意境!

只是也有人覺得有些不對勁。這詞分明是塞外思鄉之作,秦允明不過十來歲的女圭女圭,怎麼可能有這要的閱歷?當中一些眼紅嫉妒者,立刻就要月兌口叫喊出來,聲稱這首詞十之**是剽竊之作。

不過就在這時,秦允明擱下了手中的『毛』筆,了道︰「這闕詞的靈感來自家嚴青年時在北方行商的經歷。家嚴當時是跟著阿公第一次出遠行,那時正值春節,商隊路過山海關,『露』宿在雪原之上,所有人都思鄉心切。不過為了能趁著春節的檔口多賺一些積蓄,阿公、家嚴還有結伴而行諸多商號的老板們,都只能忍著佳節思念。」

到這里,他感悟的嘆了一口氣,神『色』充滿了愁傷,接著道︰「家嚴經常對子我講述這個故事,目的就是要讓子我知道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而子我也對家嚴描述的這個故事也感觸頗多,同時打心底也十分敬仰和尊重家嚴的辛勤。今日便即興作了這首《菩薩蠻》,讓諸位見笑了。」

秦允明的這番解釋,立刻就堵住了那些有異議之人的嘴。這番解釋雖然有些牽強,但更能明秦允明果然是才思學敏之人,不僅反應快,還能舉一反三、遙想豐富。

同時,許多年輕的公子在听完這番話之後,各自流『露』出幾分慚愧之『色』。父母辛勤一輩子積蓄下來的家業,自己卻在外揮霍風流,情何以堪!

丫鬟立刻上前,取了這首詞,首先遞給了正座的兩位王爺過目。

郡王對詩詞本是沒有興趣,他此行只不過是為了陪伴皇叔端王,因此隨便看了一眼便不顧了。不過端王在看到這首詞之後,立刻眼前一亮,他原本就是書法高手,雖然目前還沒創出赫赫有名的瘦金體,但一手鶴體楷書已經在京城風靡一時,此時見了秦允明這更是獨特的台閣體,頓時就被吸引了。

他將這首詞平鋪在自己面前,仔仔細細的觀摩了一陣,要不是因為上面的墨跡還沒干透,早就忍不住撫『模』過去了。他感慨的嘆了一口氣,評道︰「詞好,字也好。這一手字對仗工整,劃的粗細幾乎一致,能寫出這樣一手字的人,只怕心力與腕力的造詣都是要求極高的。」

完這番話之後,他立刻用驚訝的目光打量了秦允明一眼,對方年紀竟然有這樣的筆力,著實是才呀。

畫顏舫和福祿舫上的客人們都知道端王是書法行家,听到端王這樣夸獎這子,漸漸都心悅誠服。看來英雄出少年這句話是有道理,秦允明雖然年少,卻才思學敏,還能寫一手好字,不可不謂是錢塘縣未來的名士了。

秦允明起身向端王鞠了一禮,謝道︰「草民多謝王爺夸獎,然而王爺的鶴體較之草民的書法,那是天壤之別,草民可不敢在王爺面前班門弄斧!」

端王眉『毛』揚了揚,樂了起來,道︰「怎麼,你年紀也知道本王的鶴體?」

鶴體字其實就是瘦金體的前身,端王早年學習的是薛稷、黃庭堅的楷書,後來融合了褚遂良的筆風,將楷書寫的又細又精神,便自稱為鶴體。後來他登基九五,結合了薛稷與薛曜的楷書,將鶴體改良成了瘦金體。

秦允明當即道︰「草民自幼學習書法,自然要觀摩眾多名家的筆法。這兩年便在潛心學習王爺您的鶴體,其實王爺若仔細觀草民的這手書法,或多或少還是可以看到王爺您鶴體的影子呢。」

端王更是有一陣鳴鳴自得,他現在不過十八歲便有人在模仿自己的筆風,看來自己果然有書法大家的天賦。他哈哈大笑了起來,撫掌道︰「這位友真是同道中人呀,日後若有機會可要切磋一番。對了,友至今還未曾通報名諱呢?」

秦允明見端王稱呼自己為友,臉上頓時有了貼金的感覺,一時得意也沒有多想,便回答了道︰「草民秦允明!」

此話一出,又引起了一番議論和竊語,原來這子便是秦允明,剛才在登船之前聲稱是秦少游門生的不就是他自己嗎?那首「山外青山樓外樓」的詩,便也是這子所作了!

「他也姓秦,看來真是秦少游閉門學子了!」有人。

「八成不會假了,你看看人家寫的詩詞,就算不是名篇那也當屬精品了!」

「是呀是呀,王爺還夸他字寫的好呢!」

一時間,羨慕與驚嘆的聲音此起彼伏。雖然這些公子平日里很自負,頗有文人的心眼,但是在真正的才子面前,他們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屏風後面的蘇姑娘一直默不作聲,但是內心中卻是一片澎湃,她此時才知道秦允明的真實身份。難怪在接到折扇的時候上面還殘留著一股新鮮的墨香,原來竟是對方即興所作。她忍不住再次向了秦允明打量過去,只見秦允明與王爺對答的時候,依然從容雅然,甚是風度翩翩,不由的暗暗心動了起來。

這郎君果然了得,師從秦少游,年紀輕輕便有這般才學,可敬可嘆!

想到這里,她不禁有了幾分愛慕,不過沒多久卻又自愧了起來。她現在知道秦允明懷有真才實學,那先前對方那般冷淡想必確實是看不起自己的才藝了,難道自己在大才子面前真的就入不了目嗎?

她心頭一酸,頓時傷感起來,自己從來都是在江南第一才女的光環下享受著萬人的追捧,今日卻才知道原來終歸是一介風塵女子。

這時,端王欣賞完了秦允明的詞與字後,便讓那丫鬟將墨寶遞進屏風里面交予蘇姑娘定奪。不過在他看來,現場其他人已無能為力做出文章更遑論還能有出其右的作品,于是道︰「依本王看,眾人也毋須再苦思冥想了,秦允明這闕詞已然一枝獨秀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一品才俊最新章節 | 大宋一品才俊全文閱讀 | 大宋一品才俊全集閱讀